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采用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锦纶纤维染色,详细讨论了染色温度、染浴pH值、染色和皂洗方法对染色深度和固色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对染色条件的敏感性。活性染料对锦纶纤维的染色深度、固着率和固着效率受温度、pH值、染料母体结构和活性基的影响很大。毛用活性染料更适合于锦纶纤维的染色,普通乙烯砜硫酸酯及乙烯砜硫酸酯/一氯均三嗪染料可有选择性地加以使用,毛用活性染料合适的染色pH值约为4,其它染料适用的pH值因品种而异.采用酸性染色或先酸性后碱性的染色条件均可,后者的优点是固着效率高,但染色深度未见提高,染色后采用碱性条件皂洗有利于染色深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在不同的温度、pH值下,二氟一氯嘧啶型染料在蚕丝、羊毛和棉纤维上的上染率、固着率和总固着率,初步探索该染料在蚕丝纤维上的成键性能.研究表明,该染料在温度为70℃、pH值为8.5~9.5时,对蚕丝织物有较佳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3.
真丝绸双活性基染料染色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固色碱剂种类及其用量、中性盐用量、染色温度等因素对双活性基染料在蚕丝织物染色中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染料在真丝织物上的键合性能.研究表明:该染料对真丝染色较对棉的条件温和得多,在温度为80℃、pH值为9.0时,对真丝有较好的染色效果,且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牢度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植物染料染色重现性,采用冷冻干燥法对黄柏植物染料进行了粉末提取.将提取的黄柏染料粉末对棉针织物进行相关的对比实验,探讨了染液浓度、pH值、上染温度、处理时间、浴比等工艺参数对染色重现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提高黄柏染料的染色重现性,重现性高达100%.最佳工艺参数为质量浓度10g/L,温度80℃,染色时间20min,浴比1:60.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添加少量烯烃类高聚物的方法,制得可染共混丙纶,对其染色速度和染色平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染色速度与染色温度、染料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染色的等温吸附线属于Nernst型。  相似文献   

6.
以水为提取剂从中药秦皮中提取天然染料对纯棉针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不同媒染方式以及染料质量浓度、染浴pH值、染色温度及时间、媒染剂硫酸亚铁用量等后媒法染色工艺对纯棉针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媒法染色效果最好,秦皮天然染料对纯棉针织物的后媒染染色最佳工艺为:秦皮天然染料质量浓度12g/L,染液pH 4,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60min,媒染剂硫酸亚铁用量5g/L.织物经后媒染染色后得色均匀,各项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可以指导染色理论和染色工艺的建立.考察了pH、温度和时间对四乙烯五胺交联染料在羊毛纤维上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四乙烯五胺交联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平衡模型.研究显示四乙烯五胺交联染料的染色pH在羊毛的等电点以上,染料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活化能为130.3kJ/mol,以化学吸附为主.染色温度的提高可以加快染色速率但降低了染料的平衡吸附量,吸附平衡为Langmuir型,吸附的各项热力学参数均为负值,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的过程.另外,测定了染料的交联反应性能和各项色牢度,结果表明四乙烯五胺交联染料在羊毛纤维上可得到近100%的交联反应率和优良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对活性染料红M-3BE的絮凝脱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壳聚糖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处理方式、常用染色助剂(元明粉和纯碱)等因素入手研究了壳聚糖对活性红M-3BE的絮凝脱色性能.结果表明:在100 mL染料溶液(100 mg/L)中,加入10 mL壳聚糖醋酸溶液(0.4g/L),壳聚糖对染料的絮凝脱色效果随染液pH值的下降而增加明显,脱色率在90%以上;但随常用染色助剂(元明粉和纯碱)浓度的增加,其絮凝脱色效果显著下降.在较佳絮凝条件下,壳聚糖对该染料染色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9.84%和54.81%.此外,用壳聚糖处理活性染料染色废水时,需先用酸中和染色残液中的碱剂,再进行脱盐处理,以便壳聚糖发挥更好的絮凝脱色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阳离子燃料和活性染料一浴法,研究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从pH值、载体用量、元明粉、固色碱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于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出(1)载体EONOL AT用量为1g/L时能大大提高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2)当染色温度为100℃、pH值为5.0,保温30min时,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达到最大;(3)活性染科在之后上染,加入30g/L元明粉,8g/L纯碱,保温30min,棉纤维上染率达到最佳;(4)染色织物经色牢度测试均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0.
牛仔布靛蓝浸染工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牛仔布用靛蓝染料浸染染色的一般工艺,从温度、浓度、染色时间、氧化时间、染色和氧化次数等方面对靛蓝染料的浸染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靛蓝染料染色后棉纱线的K/S值大小,确定较佳的牛仔布靛蓝染浸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聚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对红霉素发酵液的脱色性能。考察了接触时间、pH值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离子交换树脂相比离子交换纤维具有脱色容量高、脱色速度快、再生速度快等优点。环境温度301K时,静态脱色30min可达到平衡,脱色率85.3%,红霉素损失率1.17%;动态脱色可提高红霉素成品的质量又不影响其收率。因此,可以将离子交换纤维应用于红霉素发酵液的脱色领域来提高红霉素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葵花粕中的绿原酸,探讨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对绿原酸提取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绿原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葵花粕绿原酸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5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12(g.mL-1)、pH值6、提取1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温度、pH值、配料比及反应时间对双分子一氯三嗪型染料与烟酸 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H及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 以甲醇-水为冲洗剂对反应体系中6种组分进行了分离和检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绢云母质二维纳米薄片材料机械力化学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搅拌磨湿法机械力化学方法对绢云母质二维纳米薄片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钛酸酯偶联剂作为表面改性剂研究了改性剂用量、介质物料比、磨矿浓度、改性时间以及温度和pH值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对最终改性产品填充聚丙烯(PP)后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力化学方法对二维纳米材料进行改性是可行的,填充改性产品P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红土镍矿酸浸液的除杂铝渣为原料,经碱溶、分步碳分制备高纯Al(OH)3粉体,实验考察了除杂铝渣碱溶温度、碱溶pH值与除杂铝渣中铝溶出率的关系及碳分终点pH值、碳分温度与沉铝率之间的关系.实验得到的适宜碱溶条件为pH值14、温度90℃、时间10 min;碳分条件为碳分终点pH值9、碳分温度75℃.采用XRD,SEM,化学成分分析对所得Al(OH)3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OH)3粉体晶型发育良好,颗粒不规则,表面粗糙,结构松散、多孔.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腐殖酸钛盐对铀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一系列静态吸附实验,开展了在不同pH、接触时间、温度和初始铀质量浓度等条件下,腐殖酸钛盐对铀(VI)的吸附研究,并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值和初始铀质量浓度是影响腐殖酸钛盐吸附铀(VI)的重要因素,吸附量随着初始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pH=6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为34.75 mg/g,吸附平衡时间约为90 min。腐殖酸钛盐对铀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即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研究发现腐殖酸钛盐对铀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吸附是多层吸附;腐殖酸钛盐对铀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即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过氧乙酸在苎麻预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探讨了过氧乙酸用量,温度,时间和pH值4个因素对过氧乙酸预处理效果的影响。根据苎麻精干麻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比功、SEM和XRD等物理机械性能和表面形态的测试,对比分析了过氧乙酸-氢氧化钠脱胶工艺和传统化学脱胶工艺的精干麻性能。实验表明,当过氧乙酸浓度为2.5%,温度为50℃,pH值为8.0,时间为2 h,苎麻精干麻的断裂强度可以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盐酸为改性剂,对木耳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用改性木耳吸附水溶液中的Cr(Ⅵ),考察了改性盐酸浓度、改性时间、改性温度、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改性木耳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5%的盐酸在35℃的条件下改性20 h的木耳对Cr(Ⅵ)的吸附效果较好;当温度为30℃、Cr(Ⅵ)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pH值为2.0时,在改性木耳用量为2.5 g/L、吸附时间为300 min的条件下,Cr(Ⅵ)吸附量可达266 mg/kg;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描述改性木耳吸附水溶液中的Cr(Ⅵ)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用原位聚合法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制备除草剂稀禾定微胶囊.考察了预聚反应介质pH值、预聚反应温度、缩聚反应催化剂及缩聚反应终点pH值对微胶囊的结构、包覆效果和包埋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反应pH值为8.0,预聚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60 min,可得到以二羟甲脲为主的水溶性透明黏稠预聚物,用此预聚物进行缩聚反应,以NH4Cl做缩聚催化剂,芯皮比为1∶1.5(质量比),控制缩聚反应终点pH值为3.0,可制得结构紧密、包埋率为30.6%的流动性球形缓释性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吸附试验方法——聚丙烯腈基羧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对水溶液中的铜离子(Cu2+)进行吸附.研究溶液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对吸附动力学和再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Cu2+吸附20 min就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受溶液浓度和溶液pH值影响较大,浓度越高平衡吸附量越大,pH值接近6时吸附量高,并且吸附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纤维对Cu2+的静态吸附量达到2.1 mmol/g,在吸附前后变化不大,性质稳定,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