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岸文 《广东科技》2007,(10X):183-184
设计洪水复核成果是水库除险加固设计的基础依据,对水库除险加固的成败关系重大,一定要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流域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精心设计。除险加固的设计洪水复核与设计阶段的设计洪水计算一样,应广泛搜集和复核基本资料,提高采用资料系列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应根据水库所处地区的洪水特点,选择适宜的计算思路,充分进行合理性检查,确定分析计算成果。随着水文资料的展延、水文科学的进步,对水文成果进行复核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在复核中,要坚持客观的态度,遵循“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合理选用”的原则,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除险加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小型水库设计洪水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采用瞬时单位线法,编制Excel程序计算宜昌市法官泉水库设计洪水,对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并阐述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洪水成果合理,计算简单,精度高,可供湖北省小型水库设计洪水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3.
历史洪水重现期的误差对设计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历史洪水及其重现期的误差对洪水频率计算成果的影响及不同适线准则下计算结果的差别。计算表明:历史洪水重现期越长,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越好;精度越高,按平方和准则(离差平方和达最小)比绝对值准则(离差绝对值之和达最小)适线更好一些。在本文采用的适线准则前提下,尽管历史洪水重现期有一定误差,但仍能有效地提高设计洪水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北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针对飞来峡水库流域洪水的特点和复杂性,采用水文学和水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飞来峡水库入库洪水计算的耦合模型,整个模型由区间洪水计算的流域水文模型和河网水力学数学模型组成,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洪水模拟与实测过程拟合较好,精度较高.其成果可作为飞来峡水库入库洪水分析和水库动库调洪计算的基础,为水库防洪调度的设计提供依据.在流域洪水模拟的过程中,采用了移用邻近参证流域资料进行水文参数率定和降雨径流模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对无资料区间的洪水计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周晓峰 《科技资讯》2014,(15):41-43
针对笔架水库无实测水文资料的情况,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和《四川省水文手册》推求了设计暴雨,分别采用瞬时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推求了设计洪水,并对设计洪水成果进行了简单地分析。通过对设计洪水的计算、分析与研究,本文为该类型小型水库的无实测资料的洪水过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峰水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方法对张峰水库设计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对计算成果的分析比较。较为合理地确定了张峰水库的设计洪水。  相似文献   

7.
采用蓄满产流模型,根据流域形状不同,导出了相应的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公式。公式的应用中考虑了雨量时间分布,不仅可直接计算出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而且还可以计算出设计洪水过程,使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更加合理。文中结合江西良田流域实例,采用本文研究成果,推求出的设计洪水过程,成果合理,计算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洪水计算的新途径——古洪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洪水频率分析常苦于资料太短,即使考虑历史调查洪水并作特大值处理,频率曲线的稀遇洪水部分定线仍然困难和不可靠.本文提出利用支流末端洪水平流沉积推算干流几千年前洪水以及由这些古洪水、历史(调查)洪水、实测洪水构成的不连序系列进行频率分析的方法.该法可使频率曲线最重要的稀遇洪水部分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工程设计洪水的期望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根据我国提出的设计洪水期望概率的普遍计算公式而采用统计试验技术计算洪水期望概率的方法,並对长江三峡工程设计洪水的期望概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长江三峡工程千年及万年一遇设计洪水的期望概率都接近或略小于设计频率.这不仅说明了该设计洪水确实达到了预定的安全标准,同时也有力地论证了该设计洪水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对设计洪水的计算途径和工作性质进行了简要述评,强调搞好设计洪水工作需要三大支撑:健全的资料信息、相对合理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对设计流域(地区)水文气象规律的必要认识.并分别对这三个方面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回顾与简评,着重介绍了最新进展情况:2006年修订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反映了频率分析法十多年来在参数估计和适线准则方面新进展;1999年出版的专著<可能最大暴雨和洪水计算原理与方法>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958年以来在PMP/PMF方面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1988-2006年先后出版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汇编>、<中国江河防洪丛书>、<中国暴雨>和<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是中国的暴雨/洪水研究中的突出成果;2002年出版的专著<水文定理、定律和假说初探>和<水文设计成果合理性评价>,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经过总结、归纳,上升成为理论;即将出版的世界气象组织<可能最大降水估算手册>(第3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PMP/PMF的新理论和实践经验.文章认为,中国设计洪水的总体水平已步入世界前列,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古洪水研究—挖掘河流大洪水的编年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洪水尤其是大洪水资料是国土规划、江河治理和减轻洪涝措施等的依据,然而,现有实测洪水仅有几十年,历史调查洪水也仅有数百年,对重要水问题工程所需要的稀遇洪水而言远远不充分,兴起不久的古洪水研究方法可以获得河流上全新世以来的大洪水系列资料,在我国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的部分河段上得到了实际应用,是一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河流上近万年来已发生过大洪系列信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黄河小浪底段古洪水沉积与古洪水水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黄河小浪底河段的古洪水研究中,确定了古洪水平流沉积的基本特征,发现像黄河这样高含沙量河流的洪水平流沉积的尖灭端与洪痕一般高。本研究可以提高洪水研究的可靠性和精度度。  相似文献   

13.
古洪水平流沉积基本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根据淮河响洪甸、滹沱河黄壁庄、长江三峡及黄河小浪底古洪水研究所取得的古洪水平流沉物样品及实验分析,研究了古洪水水中的关键问题--古洪水平流沉积的野外观测及实验分析特征,研究表明:沉积环境、沉积物的颜色及沉积物的层理等可以指示现场寻找和判断洪水干充沉积;沉积物的粒度、矿物组成成分及孢子花粉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该沉积物是否是古洪水平流沉积及洪水发生时期、洪水来源等。  相似文献   

14.
The research of the paleoflood remains from archaeological sit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obs in the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rchaeological methods and the archaeological finds from the Yuxi site,Fengdu County of Chongq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ultural layers and the possible paleoflood layers from various angles,such as contents,shapes of gravels,pottery,etc.,identifies the possible paleoflood deposit layers,i.e.the paleoflood remains of the Yangtze River,and discusses the periodicity of the floods.  相似文献   

15.
黄河小浪底河段古洪水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古洪水沉积的环境及应用沉积物识别的野外特征指标体系,指出黄河小浪底河段的古洪水沉积分为3种类型,具有4个特点,其中赋存古洪水平流沉积的地貌类型有4种,这一研究成果为在野外寻找及判断黄河小浪底河段的古洪水沉积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古洪水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detailed analyses, such as AMS ^14C dating, grain size, component and morphology of heavy minerals, micro-morphology of zircon, Rb/S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we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paleoflood sediments archived in Zhongba Sit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laeoflood sediments bear great similarities with modern flood sedimen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probability cumulative curves mainly show a pattern of 3-4 segments; (2) grain-size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matter ranges between 3 and 10(I); (3) the sediments are well-sorted, most of which are suspended matter (〉50%); (4) the same species, quantity and morphology of heavy minerals; (5)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images show that shapes of zircon are mainly oval and nearly spheral, rounded due to long-distance transport; (6) higher Rb/Sr values (0.55-0.66)than those of sediments from cultural layers (0.03-0.26); (7)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s (133.73-433.05 10^-6m^3/kg)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sediments from cultural layers (959.25-2442.44 10^-6 m^3/kg); (8) TOC (0.14%- 0.33%)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sediments from cultural layers (1.13%-2.95%).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except for the 1981 flood, there are at least six paleoflood event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he middle of Song Dynasty, the early Warring States (400BC-350BC), the West Zhou Dynasty (920BC-900BC), the Xia Dynasty (2070BC-1600BC), and the late Neolithic Age (3000BC-2300BC),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平稳性条件下洪峰-洪量组合设计值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变化环境下非平稳性情形这一难题,基于时变Copula函数,构建了可综合考虑洪峰-洪量边缘分布非平稳性和变量间相关结构非平稳性的时变动态Copula多维联合分布模型,分析了洪峰-洪量联合分布规律随时间的非平稳性演变特征;基于等可靠度法和条件期望组合法,提出了变化环境下非平稳性洪峰-洪量组合设计值计算方法,实现了变化环境下指定重现期对应洪峰-洪量期望组合设计值的推求。以黄龙滩站洪峰和年最大7d洪量系列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洪峰-洪量联合分布规律随时间变化显著,指定重现期对应洪峰-洪量设计值的期望组合受工程使用年限影响,随使用年限的增加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水位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方法,剖析现状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的衔接性,并通过不同标准组合方案的试算,分析了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变化对关键断面出入水量的影响,并基于水位安全裕度评估方法提出了相衔接的城市排涝标准与区域防洪标准设计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太湖流域北部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基本具备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城市、区域层面防洪排涝能力与需求表现出不衔接,表现为城市内部水位远低于防洪设计水位,而区域水位则接近甚至超出防洪设计水位,防洪能力略显不足;不同区域防洪标准提升导致的外排格局变化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武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防洪能力提升通过扩大向长江泄洪实现,湖西区则通过扩大向太湖泄洪实现;限制城市大包围外排水量对缓解城市外部区域防洪压力的效果有限;太湖流域北部50年一遇区域防洪标准与20年一遇城市排涝标准是相衔接的标准设计组合。  相似文献   

19.
长江防洪堤南京段设计洪水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南京段洪水位存在明显上升的趋势,为确保新水情下防洪堤的安全,首先分析了引起该河段水位上升的原因,然后按3种方案研究了今后长江南京段出现不同水位的风险度,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水位突破历史最高值10.22m的重现期为27年,10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达10.8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