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测定了 PET 和含30,60,70,80 mol%PHB 的 PET/PHB 共聚酯熔体热压骤冷薄膜在宽广温度范围(-150~200℃)内的动态力学谱,并考察了热处理对薄膜动态力学性质的影响。根据松驰转变的特征将共聚酯分为两类。一类是 PET/30PHB,在室温以上出现一个α转变,其内耗峰的形状、位置、峰值及其随热处理的变化都与 PET 的α峰相类同。这一转变应为共聚酯中非晶区的 PET 链段或富 PET 链段的运动引起,另一类为 PHB 含量大于60mol%的共聚酯,它们在室温以上均出现α_4和α_H 两个转变。其中α_1的峰位,以及峰值随 PHB 含量、热处理的变化情况都表明,α_1转变系共聚酯富 PET 相中非晶 PET 链段或富 PET 链段运动引起。而α_H 转变则与富 PHB 相中的分子运动有关。从这类共聚酯转变中得出的链结构不是完全无规的结论,与作者对同一试样的 NMR 序列分布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角 X 光衍射(WAXD)、偏光显微镜(PLM)、小角激光光散射(SALS)等方法,对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G—PET)嵌段共聚物的结晶和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 DSC 扫描过程中,PEG—PET 经历了多重熔融与结构再组合的过程.当PET 链段结晶时,PEG 链段被挤出 PET 折叠链的表面,并不生成共晶.在 PET 的折叠链的弯折处,由于 PEG 链段的内增塑作用.使折叠链内应力降低.堆砌紧密,得到了 PET 在同等条件下所不能得到的完整的晶面衍射.嵌段共聚物在200℃淬火2h,PEG 链段无法挤出球晶的表面,从而形成了混品.且球晶的光轴方向发生偏转.  相似文献   

3.
以芳族聚酯(PET)为硬链段,以脂族聚酯(PCL)为软链段的聚酯一聚酯嵌段共聚物,由于聚合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多种酯交换反应,链的化学结构变复杂了.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氢谱和碳谱)和应用几种模型化合物的研究证明,PET—PCL嵌段共聚物软、硬链段间的联接有两种方式,软链段有两种结构形式,而硬链段的结构单元也有两种类型,从而确定了PET—PCL 嵌段共聚物链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PET(PEB60)和低分子量的PET熔融共缩聚,制备PET—PET(PHB60)共缩聚物。借助NMR、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对PET—PET(PHB60)共缩聚物的嵌段性、聚集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和PET(PHB60)在熔融时可发生分子链间酯交换,得到有一定嵌段性的共缩聚物;NMR分析可判定共缩聚物的嵌段程度。  相似文献   

5.
相变调温PET-PEG嵌段共聚物的性能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的PFT-PE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经DSC测试证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常温相变温区,且常温相变来自于嵌段共聚物中的PEG链段。用FTIR,^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其是以PET硬链段封端的多嵌段共聚物,PEG软链段保有一定长度,PEG软链段含量受所投原料比例影响。通过改变加入的PEG相对分子质量和PEG/DMT投料比可控制PET-PEG嵌段共聚物相转变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溶解性试验、富里埃红外光谱(FT-IR)、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H—NMR)等方法,对 PET/PHB(40/60)共聚合反应历程,反应过程中嵌段性的形成,以及链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合反应初期,同时存在着 PET 的酸性裂介,PHB 的均聚,以及 PET 和 PHB 链段之间的缩聚。随共聚合反应的进行,均聚反应减慢,反应初期所形成的 PHB 刚性链段重新打开参加酯交换反应,共聚酯序列结构由嵌段性逐渐向无规性靠近。  相似文献   

7.
提出固→液玻璃化转变中,大分子的内旋转运动模式与温度无关,链段和链段集团的内旋转能来源于大分子链间van der waals力场中的不依赖温度的极化能。Lennard—Jones函数存在不动点,表明:固→液玻璃化转变中存在沿两相邻粒子(基元)空间住形方向的稳定的分形极化结构,它决定了从小到大的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两体运动集团的演化途径。提出了玻璃化转变的反串级涡旋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DSC、流变仪和能量损耗仪等测试仪器,系统研究了碳纳米管加入到聚苯乙烯基体中后对不同长度聚苯乙烯分子链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加入到聚苯乙烯中后对聚苯乙烯的玻璃转变和液-液转变都产生了影响.碳纳米管的加入引起自由体积的增加只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影响了分子链段的运动,当质量分数为0.1%的碳纳米管加入时,链段运动速度增加,玻璃转变温度明显向低温方向移动;而由于范德华力的存在,高分子链会在碳纳米管表面选择吸附,从而使得整链运动时,参与运动的链单元尺寸降低,所以造成了整链运动时链间的耦合降低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四种不同结构离聚物(Ionomer)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通常条件下,PET与Surlyn Na型(S-Na)以及Aclyn钠型与Zn型(A-Na与A-Zn)离聚物为不相容的两相体系,但离聚物的加入,由于离子-偶极间的作用使共混物中PET组分的了Tg略有增高;当离聚物含量高于9%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改善;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PET与离聚物间可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而使共混体系的相客性得以明显改善。结果还表明,离聚物骨架链的结构以及离子的种类均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第1,2部分文章的基础上,以经拉伸、热处理的PET纤维为对象,将动态力学温度谱分析结果应用于PET的非晶区结构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可用PETα转变的松弛时间分布来描述PET非晶区分子链段运动能力的大小和分布;纤维非晶区取向因子f_α与松弛时间均值及方差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反映了非晶区取向与平均松弛时间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H(B)是单位球B上的全纯函数的全体,对g∈H(B),讨论了Bloch空间上的广义Cesàro算子Tg的本性模估计.利用上极限,给出了‖Tg‖e,B→B的表示.此处‖Tg‖e,B→B表示Bloch空间上的广义Cesàro算子的本性模.  相似文献   

12.
H(B)表示单位球上画的全纯函数类.对p≥0,单位球上的Bloch型空间用BP表示.对给定的g∈H(B),我们给出了广义Cesciro算子Tg在不同Bloch型空间上本性模的等价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森林碳储量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占主体地位,通过确定人工乔木林碳密度和植被固碳增值碳储量,预测人工乔木林碳汇潜力,为改善人工乔木林的林龄和树种结构、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进而为提高人工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我国实现增汇减排的目标。【方法】比较分析我国第8次(2009—2013)和第9次(2014—2018年)森林资源清查中各优势树种人工林的面积和蓄积量数据,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volume-biomass methods)分别估算并对比我国6种主要树种人工乔木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分析人工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在两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增值部分的碳贡献率,综合评价我国不同林龄结构人工乔木林的固碳功能;采用拟合的单位面积蓄积-林龄的Logistic回归生长方程,结合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预测不同龄级各优势树种的蓄积量,估算我国现有人工乔木林未来15年及至2035年的碳汇增值潜力。【结果】两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我国主要人工乔木林总碳储量增加了498.81 Tg,年均增加量99.76 Tg。第9次资源清查结束时,6个主要树种不同林龄(组)人工乔木林的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过熟林(439.19 Tg)>成熟林(426.43 Tg)>近熟林(359.75 Tg)>中龄林(292.34 Tg)>幼龄林(105.15 Tg),分别占人工乔木林总碳储量的27.07%、26.28%、22.17%、18.02%和6.47%;不同龄组的碳密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过熟林(59.17 Mg/hm2)<幼龄林(169.12 Mg/hm2)<成熟林(178.13 Mg/hm2)<近熟林(190.38 Mg/hm2)<中龄林(348.09 Mg/hm2)。到2035年,我国主要树种人工乔木林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将分别达到1 716.27 Tg和36.51 Mg/hm2,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92.92%和93.17%。【结论】两次森林资源清算结果相比,6种主要树种人工乔木林的碳储量均有显著增加,随着林分的不断成熟,碳储量呈现出线性正向增加的趋势,而碳密度受蓄积量与面积比的影响其增幅各不相同;至2035年人工乔木林碳储量约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20%,可以预见中国人工乔木林碳储量有很大的增加潜力。  相似文献   

14.
用倒扭摆和DSC研究了非晶态合金Pd_77.5Ag6.0Si16.5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在玻璃转变Tg附近出现1个内耗峰,具有可逆性和重复性的特征.在晶化过程中发现3个内耗峰,峰温附近切变模量发生软化.DSC分析发现3个放热峰分别与3个内耗峰对应,晶化激活能E_1=3.94eV,E_2=2.89eV,E_3=3.43eV,表示晶化有3个结构转变阶段.a—Pd77.5Ag_(6.0)St_(16.5)中由于Ag的掺入,提高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Ionic conductivity in crystalline polymer electrolyt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adjourova Z  Andreev YG  Tunstall DP  Bruce PG 《Nature》2001,412(6846):520-523
Polymer electrolytes are the subject of intensive study, in part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use as the electrolyte in all-solid-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These materials are formed by dissolving a salt (for example LiI) in a solid host polymer such as poly(ethylene oxide) (refs 2, 3, 4, 5, 6), and may be prepared as both crystalline and amorphous phases. Conductivity in polymer electrolytes has long been viewed as confined to the amorphous phase above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where polymer chain motion creates a dynamic, disordered environment tha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facilitating ion transport. Here we show that, in contrast to this prevailing view, ionic conductivity in the static, ordered environment of the crystalline phase can be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equivalent amorphous material above Tg. Moreover, we demonstrate that ion transport in crystalline polymer electrolytes can be dominated by the cations, whereas both ions are generally mobile in the amorphous phase. Restriction of mobility to the lithium cation is advantageous for battery applications. The realization that order can promote ion transport in polymers is interesting in the context of electronically conducting polymers, where crystallinity favours electron transport.  相似文献   

16.
BN上的加权Bergman空间到加权Bloch空间的Volterra复合算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BN是CN上的单位球,φ是BN上的全纯自映射,g,f∈H(BN).Volterra复合算子定义为Tg,φf(z)=f10f((4)(tz)) (A)g(tz)dt/t,z∈BN.利用符号函数φ和映射g的函数论性质,研究了在单位球上从加权Bergmar空间到加权Bloch空间的Volterra复合算子的有界性和紧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测量控制技术建成的“机械采油实验室”,能模拟石油开采过程中的井下环境,通过对模拟机械抽油机运动的控制以及对井下各种环境的控制过程,测量出抽油机的运动规律和机械出油量,以期研究机械采油环境和采油效率。该技术在石油工业应用中有着优良的前景;运用在线(on-line)方式修正控制参数,具有一定的准实时性,控制效果良好。通过比较几种运动规律下的采油效率,给提高实际采油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油井生产能耗和提高系统效率,油田应用了多种新型节能抽油机,但缺乏节能抽油机特性与节能效果及其选型理论的研究。为此,基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异相型抽油机、调径变矩抽油机、异型抽油机和皮带式抽油机的工作动态特性,建立了不同抽油机的油井地面效率计算模型,并运用抽油杆柱纵向振动的一维有阻尼波动方程,以悬点运动规律和井下泵的受力状况为边界条件,建立了抽油机井地面功图与泵功图的计算模型;井下举升效率和系统效率计算模型。研究不同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和节电率,分析了不同井液黏度和不同下泵深度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相比较,其它四种抽油机都能达到提高系统效率和节电节能的目的,其中皮带式抽油机的系统效率为最高,相对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井提高9.06%,节电率为22.36%;随着井液黏度的增大,油井生产系统效率均降低,皮带式抽油机井的下降幅度较小,适合于稠油井的应用;抽油机井存在油井生产系统效率最高的合理下泵深度(或合理沉没度)。  相似文献   

19.
双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离心风机位置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双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作为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时清选质量不理想的原因在于离心风机位置参数未达到台架试验最优值,为此本文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双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的清选性能数学模型。在确定最佳运动、结构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了通过调整离心、横流风机运动参数来适应离心风机位置参数变化的具体方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清选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链条抽油机换向机构复杂、轨迹链条和主轴销容易发生断裂事故以及气动平衡系统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曲柄滑块链条式抽油机.通过曲柄滑块机构来实现换向,利用平衡重小车的上下运动来实现抽油机的平衡.整个抽油机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运动平稳、超长冲程、高效节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