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介绍了GCY450B型内燃调车机的制动系统,针对该车型进行了详细的制动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滑行现象进行了科学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菱形新概念车制动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通过simulink仿真计算,模拟出车轮不同顺序先后抱死时菱形新概念车在干扰力和干扰力矩作用下的质心横向位移和航向角.仿真结果表明,在干扰作用下,当中轮最先抱死后,若后轮比前轮提前抱死后,则整车将出现航向角和横向位移迅速增大的不稳定工况;若后轮最先单独抱死,则情况加剧.提出了避免失稳的解决方法,为菱形新概念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制动的特点,分析了汽车制动过程的几个主要阶段,探讨了影响汽车制动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轮胎旋转动力学模型和半车制动模型,提出了滑模变结构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并采用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方法进行制动。仿真实验表明,能够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缩短抱死刹车距离,有效抑制抖动现象。  相似文献   

4.
具有制动力调节阀的汽车制动性能的计算机模拟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具有制动力调节阀的汽车制动系统的全面研究,建立了合理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轮胎与路面纵向附着系数模型以及制动系模型,给出了一种关于车轮抱死前与抱死后汽车制动性能的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汽车安装制动力调节阀前、后的制动性能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由结果分析可知,安装制动力调节阀有利于改善汽车制动性能,其所建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适用于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5.
刘康 《科技信息》2010,(23):J0092-J0092,J0130
随着中国运输业和重型载货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重型载货汽车行驶时的制动性能、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ABS技术的应用能够使重型汽车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对被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自适应调节,防止被控车轮发生制动抱死,从而大大缩短汽车制动距离及提高转向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制动防抱系统的制动性能和制动踏板感觉,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滑移率和相对车轮加速度的汽车防抱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利用dSPACE快速控制原型系统将该方法在实车控制中予以实现,并进行了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轮速和轮缸制动压力波动幅度比传统控制方法(逻辑门限控制方法)减小了50%,且没有出现制动抱死现象。  相似文献   

7.
汽车单轮防抱制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行设计并开发的适用于BJ2020车型的单主抱制动的硬件系统:轮速传感器、制动力调节装置和电子控制器,及其开发的系统控制软件,通过对转鼓试验台架上进行的一系列试验证明:该防抱制动系统不仅能够达到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的目的,还能较准确地控制车轮的运动状态(滑移率)。  相似文献   

8.
推广之窗     
机械类WTY储能弹簧制动技术及装置编号:T201067该装置是汽车气压应急制动装置,具有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和应急制动三种功能,适用于各类气压制动的车辆。该装置集三种制动功能于一体,将原来汽车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防抱死的几套装置,变为一个系统-WTY储能弹簧制动装置(停易制动器)。该技术的主要创新在于变制动系统的常开状态为常闭状态,变静态应急制动为兼有静态和动态应急制动,创造了柔性制动理论,防止制动时出现车轮抱死、侧滑、甩尾现象,使行车更加安全,制动更加可靠、稳定。该装置变制动器的常开状态为…  相似文献   

9.
汽车ABS/ASR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是基于汽车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性能随滑动率改变的基本原理而开发的高技术系统,它从防止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的机理出发,避免汽车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达到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操纵性和制动安全性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ABS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驱动防滑系统(Anti-skidding Restraint,简称ASR),它包括制动防滑和牵引控制两部分.  相似文献   

10.
ABS在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性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已成为汽车必不可少的安全保护装备。摩托车作为现代的交通工具之一,因两轮行驶其稳定性差,车祸远远大于汽车。特别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而造成甩尾、翻车问题屡屡发生。因此,摩托车采用ABS技术来减少、限值车轮抱死问题,提高其安全性是非常必有的。在国外,中高档摩托车采用ABS技术已相当普片和成熟,而我国几乎还是空白。本文介绍隆鑫工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摩托车电子ABS系统的原理、控制元件及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方法对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进行研究时,通常将车轮转速作为影响因子确定车轮转速阈值,效率不高。提出一种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影响因子,通过对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地面制动力、地面附着力等进行分析,完成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受力分析。通过对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车轮滑动程度、滑移率和轮胎侧偏角等进行分析,完成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影响因子分析过程。依据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误差、轮胎特性变化,以及车辆运动状态和路面条件等,对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滑移率和轮胎侧偏角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实现滑移率的实时控制,保证制动过程中的附着力,提高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依据实际情况实时改变滑移率,保证高附着系数,对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汽车制动过程及制动过程中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建立车轮动力学模型 根据产生最大制动力的车轮角加速度即临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律 ,采用角加速度门限值作为控制参数 ,并以EQ1 40型汽车气制动系统为基础 ,建立电子防抱制动实验系统 通过转鼓实验台的多次实验 ,效果明显 ,所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和经验亦将有助于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制动稳定性,结合汽车ABS控制原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采用逻辑门限控制方式建立ABS液压控制模型,以车轮滑动率和车轮角速度作为逻辑门限参数,设定门限值,通过液压调节装置实时控制制动力的大小,防止制动时车轮抱死拖滑。为验证设计效果,同时搭建未装ABS系统的单轮汽车控制模型,在相同制动条件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逻辑门限控制方式的汽车模型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制动时ABS系统可以使车轮滑动率一直维持在20%左右;与未装ABS系统的单轮汽车模型相比,制动距离缩短了13.02%。  相似文献   

14.
以车轮参考滑移率和角加速度作为输入向量,以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作为输出向量,设计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器,利用支持向量对控制器进行训练得到控制器的参数.设计了包括输入层、控制层和输出层的汽车防抱死控制系统,系统以各轮的速度作为输入向量,经过控制层的运算得到各轮的制动压力,然后采用PwM(pulsewidth modulation)方法控制轮缸压力,进而实现防抱死控制.搭建了汽车ABS测控系统,参照国际标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LS-SVM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制动平稳性和自适应性,是一种有效的新的ABS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解决制动初期的制动力分配难题对汽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汽车制动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含有控制级和协调级的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分级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模糊推理的各轮预分配制动力控制策略,并根据各轮参考滑移率对各轮预分配制动力进行调整。利用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汽车EBD与ABS硬件在回路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EBD分级控制在制动初期ABS起作用前,能够有效调整汽车制动力分配,提高了整车制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汽车ABS制动过程的道路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ABS控制的效果与道路识别有着重要关系,在制动过程中实时对各轮胎所附着道路的附着系数进行识别,可及时地调整制动力,提高道路的附着利用率和制动效能,使汽车ABS控制更加合理.文中通过试验获得了ABS制动过程轮缸的可等效压力函数,由储气缸压力和轮缸压力控制阀开关信号的时间历程,推导出各轮的滑移率,进而得出附着系数,实现了道路识别.道路试验检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主动悬架与ABS系统联合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7自由度的半车模型、液压制动模型及白噪声路面模型,基于实用的PID控制器,将汽车主动悬架与ABS系统进行了联合控制。悬架控制系统既以改善悬架性能为调节目标,又以车轮滑移率在最优时车轮法向反力达最优为调节目标;ABS系统以车轮滑移率达最优,制动性能提高为调节目标。仿真实验表明,在联合控制情况下,汽车悬架的性能指标、制动性能较之两系统单独控制的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ADAMS/CAR建立了某车辆虚拟样机模型,分别对二轮转向下,无制动、后内轮制动及四轮全制动三种情况下的运动特性和受力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后内轮制动与四轮全制动情况下,转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路径跟踪性.对车辆动态控制与四轮转向集成、无制动四轮转向及二轮转向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车辆动态控制与四轮转向集成控制不仅可以保证高速转向的稳定性,同时高速转向的灵活性也得到了提高,这对减少高速行驶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发动机制动的HEV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ISG(integrate starter generator)型混合动力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轿车为研究对象,进行发动机制动性能建模与仿真计算,提出基于前轮最大可承受减速度的制动力最优分配策略.无再生制动时,根据发动机制动特性计算,通过调整CVT速比来以充分利用发动机制动;有再生制动时,优先采用电机制动,其次为发动机机制动,最后为摩擦制动.进行基于控制策略的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建模和典型工况下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所提出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