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康 《科技信息》2010,(21):J0114-J0114,J0130
制动器是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汽车行驶安全性的重要部件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动部件,盘式制动器与传统的鼓式制动器比较,具有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制动效果稳定、热稳定性好、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等优势。随着我国汽车货运、物流的迅速崛起和壮大,重型载货汽车对刺动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盘式制动器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重型载货汽车上。  相似文献   

2.
 在ADAMS/Car中建立三轴重型载货汽车的虚拟样机模型,包括前后悬架、动力总成、转向系统、稳定杆、制动系、轮胎及车身,同时还考虑了轮胎、悬架弹簧、减振器等部件的非线性.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基于滑移率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模糊控制系统.分别在高附着路面、低附着路面及分离系数路面上进行不同载重下的直线制动仿真,计算汽车制动时的动态特性,并与无ABS的常规制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滑移率的ABS模糊控制策略对于重型汽车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最佳滑移率附近,防止了车轮的抱死,在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稳定性方面都有较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方法对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进行研究时,通常将车轮转速作为影响因子确定车轮转速阈值,效率不高。提出一种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影响因子,通过对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地面制动力、地面附着力等进行分析,完成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受力分析。通过对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车轮滑动程度、滑移率和轮胎侧偏角等进行分析,完成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影响因子分析过程。依据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误差、轮胎特性变化,以及车辆运动状态和路面条件等,对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滑移率和轮胎侧偏角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实现滑移率的实时控制,保证制动过程中的附着力,提高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依据实际情况实时改变滑移率,保证高附着系数,对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外辅助制动装置性能的显著差异问题,基于整车性能理论研究了发动机辅助制动扭矩、车轮辅助制动扭矩和车轮辅助制动驱动力等缓速器重要性能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以一重型牵引车为实例对发动机缓速器辅助制动性能进行计算及试验验证,为后续车型开发的前期匹配和后期验证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标准现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频繁进行制动操作,由于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通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动性能是车辆非常重要的性能之一,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目前,对于整车制动系统的研究主要通过路试或台架进行,由于在汽车道路试验中车轮扭矩不易测量,因此,多数有关传动系、制动系的试验均通过间接测量(如测量加速度、减速度、时间、距离等)来进行。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其车轮与地面的作用力是汽车运动变化的根据,在汽车道路试验中,如果能够方便地测量出车轮上扭矩的变化,则可为汽车整车制动系统性能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试验数据和性能评价。当车辆制动时,由于车辆受到与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所以才导致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小至0,对这一过程中车辆受力情况的分析有助于制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因此制动过程受力情况分析是车辆试验和设计的基础,由于这一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一般在实际中只能建立简化模型分析,通常人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制动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测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具有制动力调节阀的汽车制动性能的计算机模拟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具有制动力调节阀的汽车制动系统的全面研究,建立了合理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轮胎与路面纵向附着系数模型以及制动系模型,给出了一种关于车轮抱死前与抱死后汽车制动性能的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汽车安装制动力调节阀前、后的制动性能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由结果分析可知,安装制动力调节阀有利于改善汽车制动性能,其所建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适用于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7.
汽车防抱制动装置控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轮胎附着特性对汽车制动性能的影响,研究分析了车轮制动抱死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指出了防止止轮制动抱死的着急控制参数,阐述了防抱制动装置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8.
装用电涡流缓速器的汽车制动性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掌握汽车上装用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及其对汽车制动性能的影响,建立装用缓速器的汽车制动时动力学方程式;结合道路试验,从下坡能力和平路上的减速能力两个方面考察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效能;通过道路试验,考察在中、高车速下,电涡流缓速器对汽车紧急制动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装用电涡流缓速器后,理想的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的分配曲线的改变情况及其在紧急制动时对汽车制动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仿真及控制逻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汽车制动过程动力学方程和液压制动系统防抱制动工作原理,建立了以车轮减速度、加速度和参考滑移率共同控制的汽车防抱制动仿真模型,分析了控制门限选择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将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对比,验证了仿真程序.  相似文献   

10.
初步建立了中卡三轴(6×2)载货汽车的制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参照相关法规及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其制动系统的主要参数及制动器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上对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制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制动过程中制动力的分配,整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是合理的,可为其他中卡车型制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轮胎的防刺破、防爆胎及其安全性能,提出一种用于某型越野车的新型机械弹性车轮,其主要创新点在于车轮的无充气弹性结构.深入分析了车轮的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对车轮驱动与制动2种工况下进行的装车试验,得出车轮结构中各部件的变形关系与其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在驱动与制动2种工况下,分别对新型机械弹性车轮内轮和外轮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出车轮内部结构的力学传递关系.最后通过ADAMS软件分别对车轮在驱动与制动2种工况下进行力学传递特性动态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新型车轮能够有效地进行力的传递,保证了汽车的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12.
为实时掌握载货汽车制动蹄片温度变化状况,研究一种用于监测制动蹄片温度的方法. 通过运动分析找出制动蹄片位移最大位置,从而获得温升最大位置,也即蹄片温度监测点;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构建载货汽车制动蹄片温度监测系统,进行传感器选型、软件系统设计、研究系统实施方法;通过对比验证实验进行监测系统数据采集.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监测误差≤2.5%,证实了该制动蹄片温度监测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轻型客车防抱制动系统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章对轻型客车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与防抱制动系统相关的数学模型。以车轮角加减速度及车轮角加减速度变化率为控制对象,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下,分别对有防抱制动系统和无防抱制动系统的汽车进行了制动过程动态模拟。并简要分析了有关汽车参数及路况变化对ABS系统工作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型商用汽车长下坡运行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NewMsg_RF2401 的制动鼓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方案。针对监控系统需求提出了制动鼓温度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对Freescale S12 单片机最小系统、信号采集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MCGS 人机交互智能仪表等硬件电路和软件进行了设计实现,对监控系统进行了装车道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重型商用汽车制动鼓温度监控系统能够对制动鼓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重型商用汽车运行过程的智能化、可视化、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有效地提高了重型商用汽车长下坡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汽车车轮侧滑是影响车辆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统计表明,三分之一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由汽车车轮侧滑引起的。定向侧滑,随机侧滑,制动侧滑,转向侧滑是汽车车轮侧滑的四种类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汽车车轮的随机侧滑。  相似文献   

16.
杭州轻型汽车总厂为适应广大城乡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试制成功了两种新车型—ZJ130A型长轴距轻型载货汽车和ZJ132A型双排座长轴距轻型载货汽车。这两种车型经过了几年的试生产,部分产品已经过近二十万里的运行,并经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性能测试表明,具有较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最近,由省交通厅组织通过了省级鉴定。 ZJ130A、ZJ132A型汽车是在原ZJ130型轻型载货汽车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设计,加强了车架,增设了中间传动轴,扩大了车厢面积(ZJ130A型比原ZJ130型车厢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制动稳定性,结合汽车ABS控制原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采用逻辑门限控制方式建立ABS液压控制模型,以车轮滑动率和车轮角速度作为逻辑门限参数,设定门限值,通过液压调节装置实时控制制动力的大小,防止制动时车轮抱死拖滑。为验证设计效果,同时搭建未装ABS系统的单轮汽车控制模型,在相同制动条件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逻辑门限控制方式的汽车模型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制动时ABS系统可以使车轮滑动率一直维持在20%左右;与未装ABS系统的单轮汽车模型相比,制动距离缩短了13.02%。  相似文献   

18.
分析汽车制动过程及制动过程中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建立车轮动力学模型 根据产生最大制动力的车轮角加速度即临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律 ,采用角加速度门限值作为控制参数 ,并以EQ1 40型汽车气制动系统为基础 ,建立电子防抱制动实验系统 通过转鼓实验台的多次实验 ,效果明显 ,所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和经验亦将有助于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提高轿车制动效率,建立了摩擦式制动器与非接触轮边缓速器集成系统控制模型,获得了缓速器制动力矩和集成系统总制动力矩随车轮转动角速度的变化关系;提出了通过脉冲宽度调制调节缓速器线圈通电电流从而改变集成系统总制动力矩的方法。利用建立的系统控制模型和控制策略对汽车制动性能进行仿真。仿真和实例分析表明,与传统的制动系统相比,摩擦式制动器与非接触轮边缓速器集成系统使制动时间缩短3.7 s,制动距离减少76.8 m。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主动悬架与ABS系统联合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7自由度的半车模型、液压制动模型及白噪声路面模型,基于实用的PID控制器,将汽车主动悬架与ABS系统进行了联合控制。悬架控制系统既以改善悬架性能为调节目标,又以车轮滑移率在最优时车轮法向反力达最优为调节目标;ABS系统以车轮滑移率达最优,制动性能提高为调节目标。仿真实验表明,在联合控制情况下,汽车悬架的性能指标、制动性能较之两系统单独控制的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