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讨粉螨污染空气的情况 ,采用空气粉尘采样器和自制空气悬浮螨采样器 ,进行工作场所内悬浮螨的分离 ,并将获得的粉螨制片、鉴定。结果在中药厂、面粉厂、纺织厂、粮库的工作场所内和本校教学楼的工作环境内发现粉螨 8种 ,即粗脚粉螨 ( A.siro) ,小粗脚粉螨 ( A.farris) ,腐食酪螨 ( T.putrescentiae) ,椭圆食粉螨 ( A.ovatus) ,纳氏皱皮螨 ( S.nesbitti) ,害嗜鳞螨 ( L .destructor) ,粉尘螨 ( D.farinae)和屋尘螨 ( D.pteronyssinus) ,隶属于 3科 6属。由此可见 ,空气中粉螨的污染严重 ,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螨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观察粉尘螨浸液脱敏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粉尘螨浸液按1 10000~1 5000(WV)对螨性哮喘患者连续治疗16周,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总IgE、螨特异性IgE、螨特异性IgG、IL-2、IL-4,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检测外周血CD+4 4、CD+3、CD+8、CD+CD+8;比较入选病例脱敏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脱敏治疗后,患者血清螨特异性IgG显著上升,外周血CD+8比值上升,IL-2的水平上升,IL-4的水平下4含量增加,CD+3,CD+4 CD+降。螨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学变化复杂,其体液免疫产生螨特异性IgG、IgE对患者症状缓解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变化似有Th2型反应受抑制,Th1型反应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腐食酪螨和椭圆食粉螨为材料,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通过对EST、MDH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粉螨同工酶技术制样的条件。结果表明:使用pH7.4的0.01M的磷酸缓冲液制备样品实验效果最佳;取样时通常以样品与匀浆液体积比1:10浓度配比,低于此浓度则容易造成酶带缺失;饥饿对实验效果影响不明显,通常无须饥饿处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仓储粮食中孳生粉螨进行分类研究;分层取样20种粮食后,分离出23种螨,并分别按带权重αi和不带权重αi两种模糊矩阵分类;结果表明采用带权重αi分类比较符合实际生境分布;以F3粉尘螨、F15小粗脚粉螨一类和F4弗氏无爪螨、F8伯氏嗜木螨一类为优势种,集中分布在特定粮食类生境中,同时伴随多种其他螨种(腐食酪螨,粗脚粉螨,家食甜螨类等),分布广泛;从而得出在仓储粮生境中既存在优势种分布,也存在多样性分布结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逻辑质方法研究粉螨在粮食中生态位。分层抽样选取三类粮食的生态位进行逻辑分析。粉螨属与食酪螨孳生在三类粮食中生态位宽有逻辑差异性 ( P>0 .0 5 ,t≤ 2 .41 3;P<0 .0 5 ,t=2 .963) ,同时在粮食中的位重叠也有显著差异 ( P>0 .0 5 ,t≤ 1 .2 2 5 ,P<0 .0 5 ,t≥3.442 ) ,粉螨与食酪螨在三类粮食中倾向独立型孳生 ( X2 =2 .0 4 3,P>0 .0 5 )。并定义了逻辑舟指标。“逻辑舟”表明生态位三指标的相互一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查找血清特异性IgE,总结荨麻疹可能引起的病因。方法抽取患者血清,采用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加用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源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欧蒙印迹法)来测定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的浓度,判断荨麻疹的病因。结果吸入性特异性IgE检出率依次为艾蒿70.3%,蟑螂35.6%,屋尘13.4%,葎草11.1%,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11.1%,树组合(柳树/杨树/榆树)9.5%,点青霉/分支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9.5%,普通豚草8.3%,猫毛7.1%,狗上皮2.7%;食入性特异性IgE检出率依次为海洋鱼组合(鳕鱼/龙虾/扇贝)63.2%,蟹25.6%,花生28.1%,淡水组合(鲑鱼/鲈鱼/鲤鱼)14.2%,蛋清11.1%,牛奶11.1%,牛肉11.1%,羊肉11.1%,虾11.1%,黄豆8.3%。单种致敏原58例,占22.9%,多种致敏原(两种及两种以上)165例,占65.2%,未测出致敏原的30例,占11.8%。结论引起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吸入物和食入物皆有,且可能同时存在,吸入物以艾蒿为最多,食入物以海鲜类最多,且同一患者致敏原常为多种。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氮研磨法提取葎草花粉粗蛋白,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粗提液蛋白组分并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后经过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几类主要的蛋白,再用westen blotting分别检测其与花粉过敏患者血清IgE结合情况,鉴定每种主要蛋白质致敏原的致敏性.分析了葎草花粉变应原成分及其变应原性、免疫原性,并鉴定主要过敏原的致敏性.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广泛的分布于8~170 kDa之间有主带13条,次带10余条;westen blotting检测发现葎草花粉的致敏性较强,与花粉过敏患者血清IgE结合能力较高.离子交换层析出4种主要变应原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5,16,15和25 kDa,其中结合能力最强的是15 kDa处蛋白条带.葎草的主要过敏原为55,16,15和25 kDa蛋白质组分.  相似文献   

8.
以1,25(OH)2VD3为佐剂制备软叶针葵花粉变应原疫苗,以小鼠致敏哮喘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切片等指标对治疗模型的构建进行评价,探讨1,25(OH)2VD3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花粉过敏哮喘免疫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以1,25(OH)2VD3为变应原疫苗能有效抑制花粉特异性IgE的产生和Th2细胞因子IL-4分泌,促进封闭性抗体IgG2a产生和Th1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增加耐受性细胞因子IL-10生产,使Th2反应向Th1反应转变.1,25(OH)2VD3在花粉过敏性哮喘治疗中能大幅提高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按常规动物免疫方法用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抗原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并通过SDS-PAGE和酶联免疫印迹(EL IB) 技术分析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抗原的免疫学特性,同时用黑胸大蠊若虫和雄虫免疫兔血清筛选美洲大蠊若虫cDNA 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PCR 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卵抗原、若虫抗原、雄成虫抗原、雌成虫抗原分别可见13,28,26 和41 条蛋白区带,4种抗原组分相互之间有交叉抗原存在,用黑胸大蠊若虫免疫兔血清筛选出1个新基因,用黑胸大蠊雄虫免疫兔血清筛选出6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原肌球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变应原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NCBI查找到罗氏沼虾原肌球蛋白的mRNA,根据其CDS区域设计特异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克隆出目的基因片段,测序后将该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 上,转化到 E. coli BL21(DE3)和E. coli Rosatta后,经异丙基-B-D-硫代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变应原进行纯化.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其与对虾过敏患者血清的 IgE 结合活性.对罗氏沼虾变应原进行了表达、鉴定及纯化,成功地获得了具有变应原活性的重组罗氏沼虾原肌球蛋白,为罗氏沼虾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鲤鱼胶原蛋白的过敏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鲤鱼鱼皮为研究对象,通过碱溶、酸溶、NaCl盐析等方法从鱼皮中分离纯化得到了胶原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鲤鱼胶原蛋白由分子质量约为120 ku和115 ku的2条α链(α1与α2)、分子质量约为250 ku的β链以及大分子质量的γ链组成.分析比较鲤鱼胶原蛋白与鲢鱼小清蛋白的基本性质,结果显示:2种蛋白质的pH...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研究日本血吸虫天然抗病分子(SIEA 28 kDa)的结构与功能,采用SDS-PAGE制备电泳和电洗脱法从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中快速分离纯化了SIEA 28 kDa抗原分子,纯化后抗原分子经梯度凝胶电泳分离,重复测定其分子量。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SIEA 28 kDa分子的免疫活性及其生化纯度。证实获得的提取物SIEA 28 kDa抗原分子的纯度高、活性好;用该抗原分子免疫家兔获得的单特异性抗血清可同时识别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雌虫和雄虫的28 kDa抗原组分。说明该分子与日本血吸虫成虫(AWA)28 kDa组分具有部分交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3.
猪屠宰后,立刻取其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在37℃膜萃取液中匀浆,用差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脂肪细胞膜蛋白,经SDS-PAGE分析,背部脂肪细胞膜蛋白与其他组织细胞膜蛋白具有较大差异,但也有一些相同的膜蛋白.以猪背部脂肪细胞膜蛋白为抗原,免疫雄性家兔,制备抗猪脂肪细胞膜蛋白血清,经酶联免疫反应(ELISA)测定,血清效价达到1:12800.同样,用ELISA和Western-blotting测定抗体与其他组织细胞膜的交叉反应,结果显示:抗猪脂肪细胞膜抗体与其他组织细胞膜有交叉反应,但反应性不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制备GIDRP88蛋白质特异的多克隆抗体对GIDRP88基因体外翻译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观察到GIDRP88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随凝胶中丙稀酰胺浓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表明其存在异常迁移.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IDRP88蛋白质一级结构电荷分布不均.为进一步研究电荷分布对其迁移率的影响,分别克隆了GIDRP88基因中电荷分布相对均匀的C端区段A(编码222个氨基酸残基),以及有多余负电荷的中部区段B(编码182个氨基酸残基),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后,发现A区段表达肽段迁移正常而B区段表达肽段表观分子量比预期偏大32.9%.表明电荷分布不均影响了GIDRP88蛋白质在SDS-PAGE上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用长角血蜱三个龄期的虫体蛋白检测其幼虫、若虫和成虫多次叮咬后的兔血清效价.结果表明不同生活阶段的虫体之间存在免疫交叉反应.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几种蜱类的蛋白质,结果表明长角血蜱不同发育期虫体共有的主要蛋白质有5种,分子量分别为97.4、94、63、37和32kDa;越南血蜱幼虫和微小牛蜱幼虫与长角血蜱不同发育期虫体共有的蛋白质有2种,分子量为97.4、94kDa.用酶联免疫印渍技术研究发现:长角血蜱三个龄期虫体分别叮咬兔产生的抗血清与长角血蜱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质印渍,显示出共同蛋白质带,分子量为94kDa.三种抗血清与越南血蜱幼虫印渍显示出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为97.4、94kDa;与微小牛蜱幼虫蛋白反应显示的蛋白质带,分子量为83、63kDa.实验结果表明不仅长角血蜱三个龄期虫体之间存在免疫交叉反应,而且与微小牛蜱幼虫和越南血蜱幼虫之间也存在免疫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克隆肠道病毒71型SHZH98株外壳蛋白VP3基因,连接T载体,经序列测定后,构建酵母分泌型表达质粒pPIC9K/VP3,经序列测定证实-factor信号肽和VP3的序列和阅读框正确后,用SacI酶切使之线性化,电转化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菌GS115基因组上;经转化子表型筛选和PCR分析鉴定后,甲醇诱导,筛选到5株高效表达VP3蛋白的工程菌株.ELISA实验表明:重组蛋白VP3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用生化抽提细胞质膜蛋白和SDS-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比较gp150突变AK127细胞和野生型KAx-3细胞质膜蛋白的结果显示,各发育时期的AK127细胞和KAx-3细胞在含量方面比较恒定的质膜蛋白组分是68 kD,60 kD,54 kD,50 kD,37 kD,34 kD和31 kD条带,它们并不因为AK127细胞缺失gp150分子而有所改变.发育12 h后,蛋白含量变化最为明显的是45 kD,25 kD,20 kD和17 kD蛋白,由于同时期突变细胞的这些蛋白条带含量没什么变化,推测这些条带的变化与gp150分子有密切关系;同时野生型细胞还增加了两条10~12 kD蛋白条带,这些蛋白可能与gp150分子一样在发育中有表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且与细胞信号传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检测姜片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流行病和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超声粉碎制备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以评价ELISA法检测姜片虫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按常规ELISA方法操作,目视与酶标仪判断结果.普查2189人中姜片吸虫卵阳性者168例;168例中165例ELISA阳性,ELISA与改良加藤法的阳性符合率98.21%;健康居民血清147份,阳性6份,阳性率4.08%;与血吸虫病交叉阳性为9.38%,肺吸虫病交叉阳性为5.36%.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1:3500工作浓度包被酶标板,检测姜片虫病血清抗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强和交叉反应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