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人格四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组的常模.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来源地和文理科在神经质因子上具有显著差异.在内外向因子上,文科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得分.在掩饰性因子上,母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出现了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父亲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因子分上均呈现显著差异.是否兼职的大学生在四个因子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人格神经质和内外向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苏某高校781名大学新生人格特征调查研究,揭示不同性别、城乡、独生子女状况对心理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男生与女生在P(精神质)、E(内外倾向)分值上差异性显著,在N(神经质)、L(掩饰度)分值上差异性不显著。城乡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除了E(内外倾向)分值差异极其显著,其他三个量值无显著性差异。大学新生个性整体较为良好,个性较稳定,不同群体个性差异较大。学校教育应考虑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EPQ)对福建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及所认可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在精神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不同性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神经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内外倾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所喜欢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类型都是以整体型和激进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依赖和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白羽和樊富珉修订的网络依赖测量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对武汉某高校文理科学生341人进行施测。分析得出结果:(1)神经质和精神质与网络依赖行为成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向与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不显著,社会掩饰性与网络依赖行为成显著的负相关;(2)神经质、精神质、社会掩饰性对网络依赖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预测系数非常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手机问题使用量表》和《正负性情绪量表》对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情绪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精神质、外倾、负性情绪与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相关,负性情绪与精神质和外倾呈显著相关;(2)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精神质、外倾和负性情绪对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有直接影响,负性情绪在精神质、外倾与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中介变量负性情绪出现时,精神质对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变异解释量由原来的39%下降到25%,外倾对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变异解释量由原来的25%下降到9%.因此,负性情绪在人格特质的精神质与外倾与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精神质与外倾既可以直接影响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也可以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影响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因此,通过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并通过管理情绪等减少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6.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不同学分绩点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绩点的高低在性别、年龄、年级上均没有显著差异。高、低学分绩点的学生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绩点低的学生更加倾向于外向,而在其他三个维度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低学分绩点的学生与高学分绩点的学生除了在内外向上.在其他的人格特征上表现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格倾向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焦虑症状,探讨人格倾向与焦虑症状的关系,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湖北省长江大学300名大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焦虑症状显著高于常模。大学生的焦虑与神经质有相关(.268**P<0.01),与精神质有相关(.367**P<0.01),与掩饰有相关(-.170**P<0.01);大学生的内外向与神经质有相关(.369**P<0.01),与精神质有相关(.133*P<0.01);大学生的神经质与精神质有相关(.286**P<0.01),与掩饰有相关(-.276**P<0.01).结论大学生焦虑症状较为普遍。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降低大学生的焦虑感,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学习焦虑水平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气质测验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学习焦虑水平与气质类型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学科、生源的大学生学习焦虑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学习焦虑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2)不同性别、学科的大学生在四种气质类型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胆汁质和多血质气质类型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粘液质和抑郁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胆汁质和多血质气质类型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粘液质和抑郁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胆汁质、多血质和粘液质的大学生与其学习焦虑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抑郁质与学习焦虑水平有极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对4所高校79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大学生学业自豪感的特点,为大学生积极学业情绪的研究和培养提供一定依据。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学业自豪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学科差异;大学生学业自豪感在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生源地上的总体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学业自豪感在性别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上的交互作用明显。最后得出结论,大学生学业自豪感总体水平不错,在培养大学生学业自豪感方面应多关注男生、理工科学生、大城市学生和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手机依赖行为会有哪些特点与差异?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与EPQ问卷中的E(内外向)量表,定额选取宁夏大学的130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行为;2.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不存在年级差异;3.内外向因素不是决定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决定性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对江苏5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手机依赖程度的大学生在情绪稳定性分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情绪稳定性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程度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情绪稳定性之间相关显著;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方法:使用青少年自立人格量表和大学生学业拖延量表对厦门大学本科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目的:探讨大学生自立人格现状及其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结论:(1)大学生自立人格的维度在年级、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2)大学生学业拖延程度和影响程度与自立人格多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性别变量在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和时间管理维度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881,P<0.05;F=7.546,P<0.01),年级变量在手机依赖总分及行为(心理)耐受性维度上差异显著(F=2.941,P<0.05;F=3.082,P<0.05);(2)UCLA得分与手机依赖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263,0.206,0.311,0.242,0.195;均P<0.05);(3)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维度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F=7.791,P<0.001).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行为和效率的关系。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对分层随机抽样的大学生样本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量化和质性分析。结果:性别、年级、学习绩点、手机机型、性格因素等对手机依赖影响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年级与性格的交互作用明显(F=2.148,df=6,p﹤0.05);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除年级外,其它样本的手机依赖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手机依赖不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决定因素,但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内地藏汉初中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龚耀先(1983)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少年版),对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130名藏族初中生和随机整群抽取的160名当地初级中学汉族学生进行量表测量,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内地藏、汉初中生在人格各维度上大部分属于中间型。从典型的人格类型来看,内地西藏班(校)初中生精神质型所占比例最高,神经质型次之,外向型最低。汉族初中生典型的神经质型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精神质类型所占比例最低;(2)内地西藏班(校)初中生在神经质和内外向性上与汉族初中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精神质和掩饰性上存在显著差异;(3)内地西藏班(校)初中生在掩饰性上存在性别差异,汉族初中生在内外向性上存在性别差异;(4)内地西藏班(校)初中男牛比汉族初中男牛内向.女牛精神质较汉族初中奇毕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氏中国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测量500名大学生。结果:内外向性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以及神经质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自我和谐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在内外向性、神经质与自我和谐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社会支持是人格特质与自我和谐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结论:人格特质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影响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和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EPQ-RSC)对306名有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有留守经历学生在依恋类型分布上与无留守经历学生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依恋类型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人格的神经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恐惧型的得分最高;(3)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各维度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呈显著相关;(4)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的亲近、依赖和焦虑维度对其人格的神经质有显著预测,解释其28.3%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毛南族地区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状况,采用程灶火等人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03名乡镇中心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毛南族地区小学生生活质量不满意检出率为28.05%,男、女生的主观生活满意度均低于问卷常模;毛南族地区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是否寄宿4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和其他研究人员修订编制的我国中学学生标准化《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问卷,对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1 082名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处于一般,在性别、民族、专业、年级、城乡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类型、是否班校干部等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20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网络依赖问题,在网络依赖的程度上,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年级和生源地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对网络依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开放性和责任心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大学生的社交情况对网络依赖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其中责任心通过影响社交情况并进而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