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揭示碳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规律,对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创新型企业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视角,分别从理论、现实与实践层面,对碳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和现实阻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融资难、融资渠道窄、资金缺口大和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是当前影响我国碳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阻碍,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积极采取放宽碳信贷融资标准,提供风险担保、拓宽企业促进技术创新的碳融资渠道、增加社会力量参与企业碳融资的参与度等举措去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我国碳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现实阻碍。((1))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技术创新特点,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分析金融支持方式的风险偏好。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各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给出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金融化战略可以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但是也有可能会挤占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资金,金融化如何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高科技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金融化、金融背景高管以及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高新技术企业当年以及未来的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而金融背景高管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当年以及未来的技术创新水平则呈现显著负相关;更进一步的,企业金融化与金融背景的高管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未来的技术创新水平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有效选择企业经营战略,选拔任用高层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和现状,指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缺乏技术创新的人才队伍、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融资渠道少等问题,提出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化金融环境、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培育中介组织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风险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有助于企业准确定位 ,获得最佳表现业绩。由于技术创新风险伴随着技术创新的始终 ,因此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风险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风险的概念出发 ,讨论了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风险的分类 ,用博弈理论中纯策略整合与混合策略整合模型 ,提出了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风险整合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使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面临的风险较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构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创新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且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低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明显。因此,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助于高效推进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技术创新中的风险类别,从企业内部、外部以及项目本身的技术难度角度出发,把技术风险、企业能力风险、市场风险作为主要的风险考察因子,并把这些因子进一步细分,设置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AHP法对各层次指标赋权,建立模糊评判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定量的衡量企业关于某个项目的技术创新风险大小,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和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依据。最后给出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可拓物元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度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要避免和减少损失,将威胁转化为机会,企业就必须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管理,而准确度量风险则是进行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基础。将灰色系统理论和可拓物元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灰色可拓物元理论的技术创新风险度量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企业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风险度量和决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风险特征和融资需求,探析了分阶段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具有项目筛选和公司监管优势,通过分阶段投资策略能够容忍并承担技术试错的风险,提升企业风险偏好,进而有效激励了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最后,提出了完善风险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IT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其将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于金融业,为金融机构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规划咨询等一体化IT服务,技术创新是金融IT企业的主要创新活动。本研究选取部分代表性企业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金融IT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个体案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条件、外部环境、内部支持力度、需求驱动、信息交流、行业情况、资源基础、资源配置是金融IT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创新产品营销费用、管理者创新素质、研发成功率均显著正向影响金融IT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战略共振效应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始终在技术和市场战略的共振效应中进行战略组合的调整,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战略组合及其共振效应下的战略调整,具有不同的绩效.通过构建共振效应与战略组合调整模型,并结合数字家庭产业闪联技术标准联盟主导企业案例分析,提示这种战略共振作用机理以及共振效应下的企业战略组合调整与绩效.对于探索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战略对策,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技术创新应以市场营销为目标,应体现市场导向,只有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企业只有积极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才能实现对产品质量与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壮大自己的实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技术知识共享研究——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原理、技术规则、技能的综合。技术知识共享能够促使企业内部技术知识储量增多,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共享的主体是个人、团体和组织,技术知识共享的内容是显性技术知识、隐性技术知识以及显性技术知识与隐性技术知识的相互转化,技术知识共享的手段包括传统和现代两种。技术知识共享包括正式创新网络和非正式创新网络两种模式,编码化策略和协调机制可以促进技术知识在正式创新网络中的共享,依靠情感、信任等因素维系的非正式创新网络有利于拓展技术知识共享的广度,加深技术知识共享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科技金融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科技金融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但由于政府、金融系统和企业对科技金融的内涵尚不十分清晰,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导致我国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存在诸多偏颇,如过度的政府主导的创新投资所导致的效率低下等.通过对科技金融内涵的剖析,指出科技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金融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金融发展的前提条件.从政府、企业、科技金融市场三个视角,主要总结国内外科技金融理论研究进展,对构建有效的科技金融发展政策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技术创新需求和国外技术垄断压力之下,我国科技型企业必须积极考虑实施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在辨析了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内涵及其评判标准,界定了我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后,重点从折衷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本土化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及资源基础理论等五方面,分析了我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理,能够为我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实施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投资中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也应通过创新政策的介入来鼓励和促进企业的创新。由于企业和政府各自效用不同,从而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战略不同,双方对技术创新投资时都本着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其在投资决策中二者相互博弈,文章通过一个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并试解释某些现实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相继加大了科技研发的投入。要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方法是重要的保障。企业技术创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具有风险高、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在战略指导思想、战术监控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我国技术创新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才能推进科技研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