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阐述了品牌国际化的内涵,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我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战略柔性综合反映了科技型企业所掌握创新资源本身的柔性化程度与组织合理配置资源以及获取新资源的能力柔性化程度,决定科技型企业创新战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战略柔性作为推动组织及时、有效地应对变化的一种能力保证,也随之成为了创新驱动下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阐述了科技型企业创新的内涵;分析了企业战略柔性的构成及其与创新的关系;从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绿色创新4个层面归纳了创新驱动下科技型企业战略柔性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3.
科技型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型和塑造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科技型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能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从创业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分析了科技型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特点和问题,最后提出了该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塑造路径。  相似文献   

4.
国际化是企业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其全球化反应能力是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致胜的一个关键。在分析企业全球化外部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对全球化反应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作了阐述,并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提升全球化反应能力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学管理研究》2016,(3):80-83
企业由小到大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技术系统的变革过程是贯穿其中的关键主线之一。基于企业成长和技术系统演化的有关理论,对企业的技术发展历程——从技术模仿到技术集成创新再到技术自主创新,及其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确定,实施进行了探究。在杰出公司技术系统变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企业实情,针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演化进程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互促关系日益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和难点。因此,基于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循环互促机制及其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教授.高旭东长期专注于企业技术战略和竞争战略研究.他不仅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及清华大学两大名校的学习经历.还曾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在系统研究以中石油、大唐、中兴、华为、曙光、海信、长虹、TCL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学习理论”.“后来者劣势理论”,以及在国际化条件下企业竞争战略与技术战略选择的“障碍——机会”理论框架.对于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自主创新、能不能进行自主创新以及如何进行自主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跨国公司新理论界面研究中国企业全球学习的战略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学习与战略”视角,探索跨国公司理论创新的内涵、方向和重点,分析跨国公司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之间的互动与整合关系,并结合国内企业的管理实践提出“全球学习战略是中国企业在当今形势下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必然选择”的新思路。然后以此为界面,从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双向路径研究中国企业全球学习战略的构建及展开,为国内企业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提供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也是高风险的,信息不足是创新高风险的原因之一。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风险来源:不能完全了解消费者未来需求及偏好信息;不能准确预测国家宏观政策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动趋势;不能完全了解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竞争对手行为;不能准确预期技术发展趋势;不能准确估算技术创新项目的技术难点、新技术产品的市场转化成本。提出了防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风险对策:企业要充分认识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的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正确理解信息效用,科学评估获取信息的风险;信息获取、有效利用要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建立技术创新预警系统,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了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战略内涵的能力,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企业技术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外部环境,国家经济科技环境,建立了企业技术进步战略选择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转换的载体,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本文从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等方面梳理了相关的理论成果;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科技创新。2008年,中科院北京分院与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唐山中心),合作构筑高科技创新体,实现了中国科学院在北方重工业城市建设科技支撑服务网络的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唐山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作为中科院与唐山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新科技创新体,唐山中心在中科院成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做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智囊等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唐山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特点,说明了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不能应用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评估。如果把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看成是为了获得一个未来取得现金流的机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期权性质,就可以用期权理论及Black-Scholes模型评估高新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创新和创新的社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经济最富于竞争活力的源泉。由于创新本身“包括了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这使高技术创新除了受创新机制本身条件的制约之外,还要受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外部条件的制约,因此,营造一个适合高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在当前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金融化战略可以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但是也有可能会挤占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资金,金融化如何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高科技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金融化、金融背景高管以及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高新技术企业当年以及未来的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而金融背景高管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当年以及未来的技术创新水平则呈现显著负相关;更进一步的,企业金融化与金融背景的高管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未来的技术创新水平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有效选择企业经营战略,选拔任用高层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我国高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指出高科技企业要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需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增加R&D经费投入,科研立项要与市场相结合,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企业QHSE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研完,分析了影响QHSE技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拘建PDCA循环模式下的企业QHSE技术创新模式,研究了QHSE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为企业在QHSE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能力是企业的能力之一,在深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国际化与国际化能力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能力进行了界定,指出其主要特点和分析框架。最后,尝试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能力测评体系,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战略共振效应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始终在技术和市场战略的共振效应中进行战略组合的调整,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战略组合及其共振效应下的战略调整,具有不同的绩效.通过构建共振效应与战略组合调整模型,并结合数字家庭产业闪联技术标准联盟主导企业案例分析,提示这种战略共振作用机理以及共振效应下的企业战略组合调整与绩效.对于探索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战略对策,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应用面板门槛模型(Panel Threshold Model)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表现为当企业规模低于879.822百万元时,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显著负相关;当企业规模处于879.822百万元到10692.185百万元时,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最大;当企业规模突破10692.185百万元时,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有所减弱。研究认为面板门槛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相应结论为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和企业创新投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