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金属离子对黑框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观察生长指标分析的方法探讨了Pb2 、Cu2 、Hg 3种重金属离子对黑眶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Pb2 、Cu2 、Hg 使黑眶蟾蜍蝌蚪红细胞核异常率明显提高,其平均红细胞核异常率分别达到3.76‰、2.20‰、2.81‰,与对照组相比增长了6.52、3.40和4.62倍. 重金属离子在一定的处理时间和质量浓度下对黑眶蟾蜍蝌蚪红细胞有显著的诱突变作用. 另外,实验组的体长、尾长、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 Pb2 处理组中的蝌蚪出现了明显的畸形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铜锈环棱螺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Zn2+复合污染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腺SOD和CA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Cu2+(1.0 mg·L-1)或Zn2+(2.0 mg·L-1)不会引起铜锈环棱螺死亡,但大多数Cu2+、Zn2+复合污染会引起铜锈环棱螺死亡.单一Cu2+(0.1 mg·L-1)或Zn2+(1.0 mg·L-1)处理时,铜锈环棱螺SOD和CAT酶活性均出现先增后降现象,而且绝大部分酶活性大于对照组.0.1 mg·L-1Cu2+与2 mg·L-1Zn2+复合污染时,铜锈环棱螺CAT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或P0.001).所有0.1 mg·L-1Cu2+与2 mg·L-1Zn2+复合污染组铜锈环棱螺SOD酶活性却都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均不显著(P0.05).所有1.0 mg·L-1Zn2+与不同浓度Cu2+复合污染组铜锈环棱螺的SOD和CAT酶活性均比单一Zn2+处理组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伊维菌素对斑腿泛树蛙蝌蚪遗传毒性的影响,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方法 (SCGE)检测在不同质量浓度伊维菌素溶液(0.000 5,0.004 0,0.007 5,0.011 0,0.014 5 mg·L-1)中处理48 h和96 h后斑腿泛树蛙蝌蚪血红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伊维菌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蝌蚪血红细胞的DNA损伤率和DNA的总体损伤程度随之增加.在质量浓度为0.000 5 mg·L-1的伊维菌素溶液中处理48 h后,蝌蚪血红细胞的DNA损伤率出现极显著的提高;当伊维菌素的质量浓度达到0.007 5 mg·L-1时,蝌蚪血红细胞的DNA损伤率和DNA总体损伤程度均出现极显著的提高;在同一处理时间内,伊维菌素质量浓度与DNA总体损伤程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表明,伊维菌素对两栖动物蝌蚪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存在着影响水生态平衡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铜、铅污染对翦股颖和高羊茅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Cu、Pb及其联合作用对翦股颖和高羊茅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的Cu、Pb污染使2种草的叶绿素浓度、光合作用均呈下降趋势.在一定浓度的Cu、Pb胁迫下,翦股颖中的SOD活性升高,但浓度过大时,SOD活性则下降.高羊茅在不同程度的Cu污染胁迫下,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在Pb、Pb和Cu复合污染作用条件下,S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铅、镉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离子浓度分别为0、5、10、20、50 mg·L-1的Pb2+、Cd2+处理液及离子浓度为0、5+5、10+10、20+20、50+50 mg·L-1的Pb2+、Cd2+复合处理液分别处理经过珍珠岩栽培后又在1/2 Hoagland培养液进行培养的小麦幼苗,10 d后对其叶片的保护酶SOD、POD和CAT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Pb2+、Cd2+单一及复合污染下,根系活力不断降低,细胞膜透性(CMP)不断升高,对SOD、POD及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杂交水稻威优 35、威优 49的抽穗期 ,从始穗起每隔 4天对其叶片SOD活性测定 1次 ,并测定其用氯仿 -乙醇抑制后的活性 ;用Cu2 +、Zn2 +混合液对大田进行喷施 ,从始穗第 16天开始 ,分析其Cu2 +、Zn2 +离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水稻叶片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氯仿 -乙醇能够抑制杂交水稻抽穗期SOD的部分活性 ,有可能在杂交水稻叶片中存在MnSOD ;抽穗期叶片喷施Cu2 +、Zn2 +混合液可提高SOD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黑眶蟾蜍蝌蚪及中华大蟾蜍蝌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核实验检测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2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导.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当质量浓度达到0.02mg.L-1的甲维盐处理24h,黑眶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当质量浓度达到0.01mg.L-1的甲维盐处理48h,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在一定质量浓度和时间范围内,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甲维盐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并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甲维盐对2种蝌蚪的红细胞造成显著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对 Cd胁迫的毒 理 反 应。【方 法】以 人 工 繁 育 获 得 的 体 质 量 为(20.80±0.51)g的南方鲇当年幼鱼为研究对象,在水体硬度为25mg·L-1(以 Ca CO3质量浓度计)、水温为(27.5±0.5)℃、水体Cd2+质量浓度分别为0,4.0,5.0,6.0,7.0,8.0mg·L-1条件下进行了96h急性暴露实验,测定了该物种96h半致死浓度(LC50)、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细胞色素 C氧化酶(CCO)活性以及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结果】水体中Cd2+对南方鲇的96h LC50为5.46mg·L-1;在水体中质量浓度分别为0,4.0,5.0,6.0,7.0 mg·L-1的Cd2+暴露处理下,实验鱼的肝脏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随着水体 Cd2+的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分别为(42.20±2.50),(34.97±1.61),(32.29±1.40),(31.63±1.82),(28.69±1.69)nmol·min-1·mg-1,且不同质量浓度 Cd2+暴露处理组的测得值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CR)随着水体 Cd2+的质量浓度升高而呈降低趋势,且不同质量浓度 Cd2+暴露处理组肝脏线粒体的RCR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鱼肝线粒体 CCO 的活性随着水体 Cd2+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质量浓度为7.0mg·L-1的Cd2+暴露处理组的这一指标值比对照组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质量浓度 Cd2+暴露处理组实验鱼脑组织ACh E活性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方鲇对水体 Cd2+暴露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强;受到 Cd2+暴露的实验鱼肝脏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CCO 活性和 RCR 降低结果提示:在 Cd2+急性胁迫下线粒体功能受到损伤,呼吸代谢能力减弱;急性水体 Cd2+暴露抑制了实验鱼的脑组织ACh E活性,使鱼体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导致鱼体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浓度Ce3+、Nd3+水花生(Alternam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叶片Cu2+毒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2+毒害下,水花生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保护酶系统(POD、SOD、CAT)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上升,H2O2含量降低,一定浓度(2.5~7.5 mg/L)的Ce3+、Nd3+处理,都能不同程度地缓解这些现象.而更高浓度的Ce3+、Nd3+处理的缓解作用不断减弱,甚至加重Cu2+毒害.相比之下,单一Ce3+的作用效果优于单一Nd3+.总的看来,Ce3+、Nd3+的最适浓度为5~7.5 mg/L.Ce3+、Nd3+缓解重金属毒害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蛋白质的表达及活性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d Cl2对毛蚶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Cd Cl2对毛蚶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4.88、14.52、10.54、6.20,mg/L,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LC50逐渐变小,说明Cd2+对毛蚶的毒性逐渐增加,毛蚶长时间暴露在较低质量浓度的Cd Cl2溶液或短时间暴露在高质量浓度的Cd Cl2溶液中均可产生致死效应.同时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Cd2+(100、500,μg/L)胁迫9,d和清洁海水恢复后毛蚶体内SOD活性和TAOC值的变化,毛蚶体内SOD活性和TAOC值总体被诱导,SOD活性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TAOC诱导率在染毒第7天达到峰值,随后下降.消除Cd2+的胁迫进行清水恢复后,毛蚶SOD活性降低,TAOC变化不明显(P0.05),表明Cd2+对毛蚶的氧化胁迫作用不会在短时间之内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1.
以冬牧70黑麦草为材料, 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设置5%(D1),10%(D2),15%(D3)三种不同程度干旱(轻度、 中度、 重度)以及对照组(CK), 温度为10,5,0,-5,0,5,10 ℃, 研究冻融及干旱胁迫对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抗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均 增加; 冻融和复合胁迫下幼苗中SOD活性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趋势,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在-5 ℃出现峰值, 与其他温度下的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胁迫伤害下整体呈复合胁迫>单干旱胁迫>单冻融胁迫的趋势, 冻融胁迫下的伤害程度为重度干旱+冻融>轻度干旱+冻融>单一冻融>中度干旱+冻融, 复合胁迫对植物伤害出现叠加效应, 适当的干旱处理可缓解冻融对幼苗的生理损害. 因此植物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可缓解其遇到胁迫时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以冬牧70黑麦草为材料, 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设置5%(D1),10%(D2),15%(D3)三种不同程度干旱(轻度、 中度、 重度)以及对照组(CK), 温度为10,5,0,-5,0,5,10 ℃, 研究冻融及干旱胁迫对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抗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均 增加; 冻融和复合胁迫下幼苗中SOD活性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趋势,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在-5 ℃出现峰值, 与其他温度下的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胁迫伤害下整体呈复合胁迫>单干旱胁迫>单冻融胁迫的趋势, 冻融胁迫下的伤害程度为重度干旱+冻融>轻度干旱+冻融>单一冻融>中度干旱+冻融, 复合胁迫对植物伤害出现叠加效应, 适当的干旱处理可缓解冻融对幼苗的生理损害. 因此植物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可缓解其遇到胁迫时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族箱实验研究了伊乐藻的现存量以及POD和SOD活性在Hg2+、Cd2+及其联合胁迫下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Hg2+和Cd2+对伊乐藻的联合毒性大于单一的毒性;在Hg2+20μmol.L-1,或Cd2+80μmol.L-1,或Hg2++Cd2+50μmol.L-1([Hg2+]/[Cd2+]=1/4)时,植物现存量增加的百分比与金属离子浓度负相关;高于上述浓度时,植物现存量减少的速率明显降低.POD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在6 h时,其活性在低于40μmol.L-1的Hg2+、或160μmol.L-1的Cd2+、或50μmol.L-1的Hg2++Cd2+胁迫下逐步升高,而在72 h时,相应的胁迫浓度则降至10μmol.L-1、40~80μmol.L-1和25μmol.L-1.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培法,用一定浓度的Hg2+和不同浓度的萝卜过氧化物酶(RsPrx)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后,对小麦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同工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Hg2+胁迫下加入一定浓度外源活性POD后的小麦幼苗的叶片中的POD和SOD同工酶表达量与单独Hg2+胁迫处理时相比,明显减少,更接近正常对照.在Hg2+胁迫下加入一定浓度外源活性POD后的小麦幼苗叶片中的CAT同工酶表达量与单独Hg2+胁迫处理时相比明显增加,更接近正常对照.POD,CAT和SOD同工酶的表达量都有明显变化,但其谱带的数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由此推测,一定浓度外源活性POD对Hg2+胁迫下的小麦幼苗的早期生长和发育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凡纳滨对虾的饵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铜,研究其对血细胞中酶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饵料中添加铜的含量对凡纳滨对虾酚氧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都有一定影响,当基础饵料中添加30~45mg·kg-1铜时,二者的活力最高.当饵料铜过量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比对酚氧化酶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将Cu,Zn-SOD与抗癌胚抗原(CEA)单链抗体基因(ScFvgene)融合,重组到含T7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 ET-22b(+)中,构建表达质粒pETSOD-ScFv,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ED3),进行了高效表达,表达物占菌体可溶性总蛋白的18%。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图谱显示表达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1kD,与融合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论值相符。该蛋白质在磊肠杆菌中为分泌型表达,有利于纯化。RIA测定表明产物能特异性地与抗原CEA结合,邻苯三酚法测定也表明产物具有SOD酶的活性,该融合蛋白为分泌CEA肿瘤的靶向性治疗及放疗、化疗后的恢复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Hg2+、Cd2+对轮藻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2 、Cd^2 离子单一处理对轮藻(Chara)藻体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可熔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受Hg^2 、Cd^2 胁迫后,随着Hg^2 、Cd^2 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下降;Hg^2 处理系列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而Cd^2 系列则表现出先降后升再降趋势;两种离子处理POD活性都表现出先明显上升后下降的相同情况,但幅度不同;CAT活性受两种离子的影响存在明显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Hg^2 比Cd^2 对轮藻的毒性要大。  相似文献   

18.
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ABA,CaM水平提高,保护酶(SOD与POD)活性上升。结果初步表明:第2信号系统Ca^2 /CaM参与了干旱化学信号ABA的传递,引起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SOD,POD活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N^ 、Ar^ 、Zn^2 离子分不同辐射能量,对三角叶滨藜(Atriplex Triangularis)种子进行离子注入,研究低能量状态下激发诱变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N^ 、Ar^ 、Zn^2 离子注入处理后,三角叶滨藜种子萌发率均有下降,其中Ar^ 处理组种子萌发率高于对照组。由于菌苗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及其生理活性也存在差异。通过对愈伤组织SOD、POD、CAT活性进行测定,发现这3种离子注入种子处理后愈伤组织的SOD、POD、CAT活性一般都低于未处理的对照组。其中Zn^2 注入处理后SOD活性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