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银环蛇的卵巢在冬眠前、冬眠中及醒眠后,其外形及卵泡均有明显地变化。冬眠中生长卵泡在缓慢发育,5月底成熟卵泡已经地与卵巢分离,排卵后,卵巢的重量达到生殖周期的最低工水平。10月至次年5月份,在输卵管内发现有活的精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冬眠前、冬眠和冬眠后期的刺猬(Hedgehogs)肾脏和肾上腺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发现冬眠期刺猬肾脏滤过膜的足细胞次级足突有融合趋势,裂孔少而狭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窗孔较稀疏;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的体积较小、胞浆中脂质含量较少而细小;肾上腺髓质细胞中所含的高电子密度分泌颗粒数量较少,为有关动物学研究提出了超微结构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生殖期间鳜脑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组织中存在2种类型的脑垂体细胞,并可以区分A1、A2和B 3种类型的神经分泌纤维,其终端轴突中具有不同直径和形态的分泌颗粒;B型纤维轴突中含有许多透明小囊泡.腺垂体由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构成,分布催乳激素分泌细胞、促肾上腺激素分泌细胞、生长激素分泌细胞、促甲状腺素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促黑色素激素分泌细胞、PAS-高碘酸-雪夫反应细胞和一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类型.本文并讨论了繁殖季节排卵前后期鳜脑垂体的超微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许氏平鲉消化道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组化方法对许氏平鲉消化道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羧酸酯酶和粘液物质进行了定位及半定量研究。发现幽门盲囊和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和纹状缘具碱性磷酸酶活性;胃粘膜上皮细胞核上方胞质、幽门盲囊及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胃贲门部和盲囊部、鼬门盲囊以及肠的上皮细胞内还检测到羧酸酯酶活性。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层中存在许多粘液细胞。食道上皮含大量酸性粘液细胞,胃上皮细胞均含有中性粘液,而肠道由前向后中性粘液物质逐渐减少酸性粘液物质逐渐增多。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食道和直肠有润滑和微弱的吸收作用,胃有消化雕类和吸收二糖及短链脂肪的功能;幽门盲囊有较强的吸收脂类的功能;前肠、中肠和后肠有活跃的细胞内消化和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5.
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等方法,对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和肛门5个部分组成.口咽腔宽阔,顶壁粘膜层粘液细胞和味蕾丰富,底壁棒状细胞含量较多.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细胞顶端有短微绒毛,胞质内常见线粒体,偶见粗面型内质网、滑面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上皮细胞之间夹杂大量粘液细胞,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基膜内有少量的纤维细胞、网状纤维以及大量胶原纤维束.肌肉层为横纹肌,环肌发达.胃为"V"形,粘膜上皮为典型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内含大量分泌颗粒,PAS反应呈强阳性,线粒体发达,多位于细胞基底部.粘膜层无杯状细胞,但贲门和胃体固有膜内具有发达的单管状腺体,胃腺细胞内含大量酶原颗粒、线粒体和粗面型内质网,胃腺细胞周围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胃体肌肉层变化较大:近贲门部内层为纵肌,外层为环肌;胃体中部内为薄层环肌,外为厚层纵肌;近幽门部内层为环肌,外层为纵肌.肠绕胃呈"φ"形,粘膜皱襞发达,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有很多微绒毛.上皮细胞之间分散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其内充满均质的分泌颗粒;整个肠段,粘液细胞自前向后数量逐渐减少.粘膜层细胞间有大量空泡状结构,近基膜处形成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肛门为半开放结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为致密结缔组织,由较厚的横纹肌层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华大蟾蜍冬眠前与出眠初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眠前和出眠初期的中华大蟾蜍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有如下特点 :(1)冬眠前肝细胞堆积有大量糖元颗粒 ,而出眠初期几乎无糖元颗粒 ;(2 )冬眠前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非常发达 ,而出眠初期的粗面内质网不发达 ,常呈零散膨大 ;(3)线粒体的数量 ,细胞核和胆小管的形态结构在这两个时期无明显差异 ;(4)冬眠前肝细胞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对上述结果的生理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多种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日本Xun的消化系统。结果表明,肝胰腺的分泌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吸收细胞含丰富的RNA和蛋白质,储存细胞含有脂类和糖原;中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游离端质膜呈现碱性磷酸酶活性;食道腺和后肠腺分泌弱硫酸化酸性粘多糖。  相似文献   

8.
卵巢发育过程拟穴青蟹前脑神经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比较观察了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卵巢未发育期、将成熟期和成熟期前脑神经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未发育期,前脑神经细胞尚未观察到神经分泌颗粒.在将成熟期.前脑Ⅱ型、Ⅲ型细胞均出现大量的神经分泌颗粒.在成熟期,Ⅱ型、Ⅲ型细胞神经分泌颗粒大量释放.拟穴青蟹卵巢成熟发育过程前脑Ⅱ型、Ⅲ型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提示Ⅱ型、Ⅲ型细胞可能是促性腺激素细胞,参与生殖内分泌调控.  相似文献   

9.
中国蛤蜊消化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中国蛤蜊的消化生理,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消化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粘液细胞组成.胃和肠纤毛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非特异性酯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消化腺腺上皮由嗜碱性细胞和消化细胞组成.嗜碱性细胞含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消化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非特异性酯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该细胞能进行细胞内消化.  相似文献   

10.
运用石蜡切片法,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盲 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消化(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消化(吸收)细胞顶端有微绒毛,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笥磷酸酶,脂酶和酯酶活性,还含有糖原和脂肪,是进行食物的细胞内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并有储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内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颗粒,具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民生磷酸酶活性,并含有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有分泌化酶的功能,消化盲囊导管上皮细顶端有纤毛和微绒毛,细胸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脂酶活性,也能分泌消化酶,消化(吸收)细胞浅细胞质及及其释放到盲囊腔中的质团中含铁,各部位不含钙。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蟾蜍松果体的形态特征,并了解松果体在生物节律中所起的作用,运用常规的光镜样品制备技术,对松果体的细胞形态及其在冬眠期、非冬眠期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松果体的额器及脑上体都具有与视网膜感光细胞相似的细胞,称之为类光感细胞,因而它们具有感受光的能力;同时,根据细胞结构的观察以及两者所处位置的不同,认为额器具有比脑上体更强的感光性能.通过冬眠期与非冬眠期的细胞形态学比较,可以看到额器及脑上体的类光感细胞外节均有较明显的变化.冬眠期可见额器的类光感细胞外节排列规则,但数量减少,而脑上体的类光感细胞外节排列明显不规则,内有很多小泡,呈退化状态.额器及脑上体支持细胞的细胞质和类光感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在冬眠扨亦有一定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额器及脑上体感光性能在冬眠期与非冬眠期是有差异的,脑上体在冬眠斯进入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
尼罗罗非鱼腺垂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的腺垂体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通过Heidenhain-Azen和PFA-AB-PAS-OG染色,比较腺垂体的腺细胞类型及在腺垂体前叶、间叶和过渡叶的分布.在电镜水平上对腺垂体七类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对前叶存在的一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作描述和讨论.结果表明,同属罗非鱼内分泌腺细胞在腺垂体的分布和染色特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大蟾蜍胚胎在尾茅期孵化,其孵化腺细胞(HGC)是从神经管期的表皮外胚层中分化的,呈大瓶状,主要分布于头的前额部和背中线,少量分布于躯干部的背中线。电镜观察表明,神经管期 HGC 通常是几个相连一起,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内顶区有大量分泌颗粒,次顶区有许多色素颗粒、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分泌颗粒是由粗面内质网合成,高尔基体浓缩加工而成。随孵化酶的分泌,HGC 表面逐渐缩小,而微绒毛增长和增密。直至变态前退化的 HGC 尚未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盘电泳法,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在冬眠期与活动期的肝、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进行了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比较生化研究。结果表明,冬眠期蟾蜍与活动期蟾蜍的LDH同工酶是不同的,向一种组织LDH同工酶谱显示的区带数,在冬眠期较活动期多,相对活力也不同,心肌的LDH_5区带,在冬眠期还出现了两条亚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泽蛙卵母细胞从腹腔进入输卵管直段之后其卵黄膜超微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输卵管直段提取物在体外孵育卵母细胞后卵黄膜结构的变化。腹腔中的卵母细胞的卵黄膜由粗大的纤维束构成。纤维束走向纵横交错。组成纤维束的纤维相互结合成致密状态。卵母细胞进入输卵管直段后,构成卵黄膜的纤维束中的纤维变成松散结合状态。用输卵管直段提取物体外孵育卵母细胞后,构成卵黄膜的纤维束部分地松散开。用Sephadex G-200分离输卵管直段提取物后,可以得到四个蛋白质吸收峰。其中第三峰洗脱液孵育卵母细胞后能使母卵细胞卵黄膜结构产生如同在直段中产生的变化。卵母细胞卵黄膜结构在直段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精子穿越卵黄膜进入卵母细胞中。  相似文献   

16.
应用Ewen’s改良多聚醛品红染色方法,对雌性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成虫神经分泌系统的形态及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前脑中存在有两群属于“A”型神经分泌细胞.愈合腹神经节中亦有分散的“A”型神经分泌细胞.脑神经分泌细胞中的神经分泌粒通过其轴突传送到心侧体中释放.心侧体为神经血器官.虫体在进入成体阶段后到产卵期间,其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在形态及染色性上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金线蛙冬眠期的生态及形态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徐州近郊金线蛙冬眠期的生态和部分内脏器官的形态生理状况的研究表明,雌性金钱蛙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雄性。其越冬开始时间在10月底到11月初.越冬地点为水边洞穴。文中还给出了金线蛙冬眠前的肥满度、脂肪体系数、肝系数和生殖腺系数等形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北方地区,草莓花芽冬前完成形态分化,从下一年开始雄性器官的分化发育,分化时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共约25d。雄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早于雌性器官,花药4室,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发生属同时型,呈四面体型排列,花粉粒为3—细胞型。  相似文献   

19.
以豚鼠为材料,用苏木素伊红、硝酸银、锇酸、网状纤维、神经纤维、高尔基体、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染色方法,证实了毛细胞为耳蜗的功能活动中心。卜契氏(Boettcher's)细胞与毛细胞的组织化学反应基本一样。在亨生氏(Hensen's)细胞中有脂肪滴存在。螺旋韧带表面覆有假复层上皮并有血管伸入。  相似文献   

20.
<正>用同工酶分析了铅笔柏、圆柏、杜松、欧洲刺柏四个树种的雌株与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试验结果表明,雌株与雄株的同工酶谱带数目,酶谱图式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树木的性别表现与同工酶有密切关系。同工酶可作为树木性别分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