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角帆蚌肝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光镜下观察三角帆蚌肝脏的组织结构和形态特征表明,它由分泌管,连接管,导管以及间质组成,为复管泡状腺,并通过透镜电子显微镜下对分泌管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观察到细胞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发达的粗面内质网,环形板层状的滑面内质网,典型的高尔基体结构,微绒毛及丰富的细胞内含物等,研究结果显示,三角帆蚌肝脏的分泌管细胞有旺盛的分泌活动,可行顶浆分泌或全浆分泌。  相似文献   

2.
运用石蜡切片法,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盲 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消化(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消化(吸收)细胞顶端有微绒毛,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笥磷酸酶,脂酶和酯酶活性,还含有糖原和脂肪,是进行食物的细胞内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并有储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内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颗粒,具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民生磷酸酶活性,并含有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有分泌化酶的功能,消化盲囊导管上皮细顶端有纤毛和微绒毛,细胸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脂酶活性,也能分泌消化酶,消化(吸收)细胞浅细胞质及及其释放到盲囊腔中的质团中含铁,各部位不含钙。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的发生及其超微结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心跳期、眼晶体形成期、血液循环期、眼黑色素出现期、孵化前期、初孵仔鱼期等6个不同时期的孵化腺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最早可在眼晶体形成期观察到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c ells,HGCs),主要分布于头部腹面、头部与卵黄囊连接处及其卵黄囊前腹面;当胚胎发育至血液循环期时,HGCs不仅在形态上达到最大,数量上急剧增多,而且分布更广泛;胚胎发育进入眼黑色素出现期时,可以观察到处于不同合成时期的酶原颗粒,每个酶原颗粒外面均有膜包围,颗粒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当胚胎发育至孵化前期时,HGCs在数量上达到最多,并且可以观察到呈圆球形、直径约为0.25—1.00μm的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向外分泌,这些颗粒有的以单体形式存在,有些则粘结成团;初孵仔鱼期,HGCs分泌作用已经完成,它们离开胚胎表面,移至表皮细胞下方并逐渐衰退。以上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孵化酶颗粒有一个成熟过程,成熟的孵化酶颗粒主要通过外倾方式向卵周隙中分泌以帮助胚胎的孵化破膜。  相似文献   

4.
环毛属(Pheretima)是我国常见的和优势的属,其中大多数的种类具有发达的前列腺,该腺属于雄性生殖器。威廉环毛蚓的前列腺由小叶组成,每小叶内有一至几个分泌小管。前列腺腺细胞及其核的形态多样。腺细胞的分泌功能旺盛,在细胞质中有很多分泌颗粒、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前列腺腺细胞中的分泌颗粒与蚯蚓精子的营养和活动有关,可能与其成熟的程度也有关。前列腺的分泌活动可能还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生殖季节里比较旺盛。  相似文献   

5.
电镜观察表明,新分离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表面光滑,在质膜外没有纤维状物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几乎没有发育:培养1天后,线粒体明显增加,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沿质膜发育,质膜变得粗糙;2天后,质膜发生折皱,高尔基囊泡向质膜外分泌它的内含物;6天后,质膜表面出现明显松散分布的再生壁。在培养基中附加200 ppm香豆素处理,在培养1天后,质膜仍然光滑,未出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天后,质膜开始变粗糙,内质网开始发育。试验表明,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原生质体再生壁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讨论了它们的可能作用。香豆素可能是在一定时同内,通过抑制质膜的活动和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发育而抑制壁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电镜观察表明,新分离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表面光滑,在质膜外没有纤维状物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几乎没有发育:培养1天后,线粒体明显增加,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沿质膜发育,质膜变得粗糙;2天后,质膜发生折皱,高尔基囊泡向质膜外分泌它的内含物;6天后,质膜表面出现明显松散分布的再生壁。在培养基中附加200 ppm 香豆素处理,在培养1天后,质膜仍然光滑,未出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天后,质膜开始变粗糙,内质网开始发育。试验表明,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原生质体再生壁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讨论了它们的可能作用。香豆索可能是在一定时同内,通过抑制质膜的活动和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发育而抑制壁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透射电镜下比较研究了海水浸泡前、后太平洋牡蛎卵子(Crassostrea,gigas Thunberg)的超微结构。太平洋牡蛎卵子为均黄卵,由卵黄膜、质膜、卵质与卵核4部分组成。卵质内除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之处,还含有多种来源的卵黄颗粒,但缺乏皮层颗粒,海水浸泡前,内质网含量少,线粒体丰富,集中分布在核膜附近,卵核(发生泡)未破裂;海水浸泡后,胞质含有十分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分散分布,生发泡破裂,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核仁存在,核仁组织中心与粗面内质网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8.
对膜荚黄芪发状根根冠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发状根根尖没有分化出典型的根冠结构;根冠平衡囊细胞中淀粉分布无极性,散地细胞质中;细胞中未发现粗面内质网而仅有滑面内质网的存在;高尔基体分泌功能不旺盛,无肥大的潴泡;细胞壁较薄,纵向壁略加厚,其间无粘液积累;根冠外周细胞逐渐老化,但细胞壁不溶解,老化的细胞不脱落,且根冠细胞层数不增加。  相似文献   

9.
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前后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屠宰场采集犬卵巢,收集间情期(不可见卵泡)和发情期卵巢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前,其超微结构有以下特征:间情期犬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间以及卵丘细胞之间通过胞质突起相连,胞质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和脂滴,质膜下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囊状卵泡的卵母细胞,结构近似于间情期犬卵母细胞,但细胞间连接更为普遍,胞质中细胞器更加丰富,并出现零星的皮质颗粒。经TCM199+20%FCS+10IU/mLFSH体外培养36h后,微绒毛、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皮质颗粒等细胞器增多,胞质内细胞器向皮质区迁移,核仁发生致密化。体外培养72h后,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表面微绒毛由倒伏状变得细长且坚起,皮质颗料沿质膜下呈线行排列,线粒体分散于皮质中央  相似文献   

10.
扫描电镜可见,正常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表面有微绒毛,似鹅卵石样外观,细胞与细胞之间间隙大小基本一致;而萎缩性胃炎胃小凹由圆形变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多边形,沟形;胃小凹之间的隆起高低不等,分布不均,呈山峰状或桥状;细胞增生呈结节状,细胞脱落呈网状,微绒毛增多增长,呈地毯样外观;在透射电镜下可见主细胞少,分泌颗粒减少,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脊消失,壁细胞几乎看不到.肠化生后有杯状细胞.病理分析认为:导致萎缩性胃炎组织结构病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胃粘膜防御系统受破坏后,胃壁细胞泌酸机能受到干扰,粘膜细胞大量破坏,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直段上皮是由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冬眠后排卵前和秋季输卵管直段的分泌细胞内有大量的分泌颗粒,此外还有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环形片层以及少量的线粒体和脂滴。分泌细胞表面有大量长的微绒毛,因而在相邻的分泌细胞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在冬眠后排卵前和秋季对直段分泌细胞内酯酶的检测呈阳性反应,排卵后9—10天或秋季的雌体注入 LHRH 可起增强酯酶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首次报道哺乳动物胚胎经静电场处理后对"细胞阻滞"和后期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静电场处理小鼠体外受精卵和2细胞胚胎时,对克服小鼠"2细胞阻滞"无显著影响.处理发育于M16+100μMEDTA+输卵管上皮的2细胞胚胎时,显著提高了胚胎的发育能力,最佳处理剂量的囊胚率从42%提高到64%,囊胚孵化率从20%提高到45%.  相似文献   

13.
棘胸蛙卵的人工孵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8月,首次尝试采取人工方法孵化蛙卵的研究,初期孵化率只有30%左右,低于野生条件下的自然孵化率(约为50%)。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孵化环境条件和人工管理方法,使孵化率提高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作者首次通过Brdu-anti-Brdu法标记处于S期细胞核等系列实验表明,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由前胸缺损而引起的小头畸形、无眼或无心脏,但后脑及脊髓部分的原始反射弧仍存在,而对尾芽只作用于顶端生长区.另外,利用低浓度的视黄酸还诱导出了过早出现的爪蟾前肢及火鲑鱼晚期尾芽胚的腹鳍,说明视黄酸对软骨的发生依浓度不同而有促进与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SOF和TCM199与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同培养系统对牛体外受精卵进行培养,观察了在这两种培养条件下得到的囊胚经冷冻—解冻后的孵化能力.在SOF+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培养条件下,囊胚的发育率为21.3%,囊胚经冷冻—解冻后的孵化率为37.5%;在TCM199+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培养条件下,囊胚的发育率为26.0%,囊胚经冷冻—解冻后的孵化率为47.7%.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体外培养系统的培养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的繁殖能力,并对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历的重要阶段和卵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了解胚胎发育和完成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为进一步研究其生长发育并进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挑取3组180条拟松材线虫雌成虫,观察记录雌虫在25 ℃条件下的产卵情况,每隔2 h统计每组线虫的累积产卵量,直至卵的数量基本不再增加。挑取尚未产卵的拟松材线虫雌虫于载玻片上,待其产卵后,将卵置于蔡司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连续观察胚胎的发育过程并使用照片记录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的形态变化,记录卵发育至不同阶段所需时间。挑取约200个刚产下的拟松材线虫卵,在25 ℃条件下发育24 h后每隔4 h统计其总孵化率,直至孵化数不再增加,设置3组重复。将刚孵化的2龄幼虫接种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上,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在接种1、2、3 d后使用贝尔曼漏斗法收集线虫,计算混合龄线虫中每龄期线虫所占比例,计算拟松材线虫胚后发育及完成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结果】① 在拟松材线虫产卵能力方面,0~10 h拟松材线虫产卵总量增长较快,16 h后产卵量逐渐趋于稳定,28 h内雌虫平均累积产卵12粒/条。② 拟松材线虫的胚胎发育过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关键阶段:单胞期、双胞期、3胞期、4胞期、5胞期、8胞期、16胞期、囊胚期、利马豆期、蝌蚪期、蠕虫期、1龄幼虫(J1),至孵化为2龄幼虫(J2)时结束。③ 在胚胎发育前期,第1次卵裂发生的位置存在两种情况,即卵的1/2和1/3处。双胞发育至5胞时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发育方式,一种是双胞不移动直接分裂成3胞并列排列,另外一种是细胞进行移动,3胞呈三角形排列。通过观察30个卵的第1次卵裂和100个卵双胞的发育过程发现,这些不同的发育方式均是普遍存在的。④ 在25 ℃条件下,拟松材线虫卵的累积孵化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在32 h时达到最高(93.31%),随后逐渐趋于稳定。⑤ 在25 ℃条件下记录了拟松材线虫卵从单胞发育至各个阶段的时间,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要约28 h。2龄幼虫接种于灰葡萄孢3 d后即可获得新的2龄幼虫,因此拟松材线虫完成整个生活史只需要3 d。【结论】对拟松材线虫卵从单胞阶段直至孵化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拟松材线虫完成胚胎发育大约需要28 h,完成整个生活史需要3 d。对拟松材线虫产卵能力和卵的孵化率进行统计,收集拟松材线虫卵和2龄幼虫的最佳时间分别为16 h和36 h。拟松材线虫胚胎发育前期,在第1次卵裂期以及由双胞期发育至5胞期的两个过程中均存在两种与同属线虫不同的发育方式。这种现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狭叶锦鸡儿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胚囊发育属蓼型.在卵与次生核周围的原生质中聚集多糖.卵细胞、助细胞具明显极性,幼期的卵细胞、助细胞和中央细胞具完整的细胞壁.受精时,次生核与卵器相贴近,卵与助细胞在合点端的细胞璧消失.受精后,合子在合点端重新产生不连续的细胞壁,胚胎发育属柳叶菜型.基细胞纵横分裂产生多细胞胚柄.球胚早期,胚柄呈泡沫状团块结构,珠孔端胚囊璧以及胚柄基部,与胚囊璧毗邻处都具明显的传递型细胞壁,胚柄细胞中积累网球状颗较,从球孔端至合点端其分布密度具一定梯度,珠孔端珠被细胞中富含多糖类物质,同时,与胚囊相邻的珠被细胞质膜与壁之间具壁旁体,显示珠被组织对早期胚胎发育的营养关系,胚乳细胞化完成后,胚柄即行退化.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7周龄、10周龄、12周龄和16周龄的腔上囊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和12周龄是腔上囊及其淋巴上皮滤泡发育的3个代表性阶段。26日胚腔上囊组织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胚后3周龄腔上囊进入发育高峰。胚后12周龄腔上囊出现退化。综合分析光镜和电镜的观察结果,以及不同分化阶段淋巴细胞的数量统计,表明胚胎后期及胚后腔上囊发育过程中,分化早期的前淋巴母细胞和淋巴母细胞在细胞群中的优势逐渐被分化晚期的中淋巴细胞和分化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的优势所代替。  相似文献   

19.
栉孔扇贝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卵黄的发生,探讨卵黄粒形成的途径.扇贝的卵子,在卵黄发生期间5种细胞结构组分,即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质膜外突的微绒毛参与了卵黄粒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