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钢纤维掺量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和20~800℃温度段内的线膨胀系数,借助TGDSC测试手段对RPC热膨胀性能变化规律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RPC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在200℃内下降缓慢;200℃以上下降较快;钢纤维掺量越高,剩余抗压强度越高;线膨胀系数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钢纤维掺量为1%时较素RPC大,钢纤维掺量大于等于2%时较素RPC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聚丙烯纤维(polypropylene fiber,PPF)长度和掺量对低坍落度混凝土的影响,设计了171组基准混凝土和PPF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尺寸为150 mm×150 mm×150 mm,并开展了常温下和高温后低坍落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给出PPF对低坍落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电镜扫描结果分析低坍落度PPF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适宜的长度和掺量范围下,PPF的掺入较明显改善高温前后的力学性能;同时在一定掺量下,发现PPF高温气化有助于混凝土的应力释放,提高了残余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高温作用后纤维素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分析了温度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素混凝土相比,纤维素纤维混凝土高温后的外观相对较好;纤维素纤维掺量不同的情况下,混凝土外观损伤并无明显差异;20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稍有提高;400℃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急剧下降;80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仅为常温下抗压强度的25%左右;纤维素纤维对于混凝土常温及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均有一定提高作用,纤维掺量0.9~1.2 kg/m3时,效果最为显著.当温度达到800℃时,纤维素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已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3%时,不同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轴心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拉压比、折压比的影响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能够有效抑制爆裂、改善活性粉末高温后的性能;混掺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能够提高高温后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500℃之前损伤率较小,500℃之后损伤率较大;混掺2%钢纤维的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的拉压比、折压比提高较多,混杂纤维可以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3%时,不同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轴心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拉压比、折压比的影响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能够有效抑制爆裂、改善活性粉末高温后的性能;混掺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能够提高高温后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500℃之前损伤率较小,500℃之后损伤率较大;混掺2%钢纤维的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的拉压比、折压比提高较多,混杂纤维可以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6.
掺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掺加钢纤维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脆性性能.进行28组不同尺寸的立方体试件、14组棱柱 体试件的受压试验,探讨钢纤维RPC在不同养护制度和纤维掺量下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其尺寸效应、棱柱 体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并根据立方体试件受压破坏的现象对钢纤维作用 的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3种因素钢纤维、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纤维和矿粉对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ybrid fibe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FHPC)高温后残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钢纤维、PVA纤维和矿粉3种因素各取3个水平,采用L9(33)方案进行正交设计,测试HFHPC遭受高温作用后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并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分数为2.0%时可以有效提高HFHPC的各项强度。PVA纤维能够抑制混凝土爆裂,与钢纤维混杂可体现优势互补。800℃时,当钢纤维体积分数为2.0%、PVA纤维体积分数为0.3%、矿粉掺量为10%时,HFHPC的抗压强度残余率与劈拉强度残余率达到最高,分别为60.23%和74.5%。当矿粉掺量大于10%时,HFHPC抗压强度可显著提高,而劈拉强度与抗折强度略有下降。最后分别建立了HFHPC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了单掺及混掺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纤维的掺加可以改善RPC力学性能;当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为0.15%,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033%时,RPC抗压强度最高,较素RPC提高了14.1%;当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为0.15%,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025%时,RPC劈裂抗拉强度最高,较素RPC提高了52.1%.通过统计分析提出了混杂纤维RPC劈裂抗拉强度计算公式,建立了RPC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的换算关系式,可为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温后活性粉末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分析了高温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外观、质量损失和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经历不同高温后的RPC微观结构变化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经历温度低于400oС时,水泥水化反应和火山灰反应互相促进,RPC微观结构得到改善,抗压强度较常温时有所提高;经历温度为400~800oС时,C-S-H凝胶由连续块状变为尺寸较小的分散相,钢纤维与基体粘结界面处的裂纹逐渐形成并扩展,聚丙烯纤维融化后的孔道加剧了RPC的内部缺陷,RPC微观结构不断恶化,抗压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钢纤维增强超高强混凝土拉压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高强混凝土(C100级)中掺入螺纹型钢纤维,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钢纤维对超高强混凝土增强增韧效果和拉压比性能的影响.立方体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钢纤维掺量为0、0.50%、0.75%、1.00%、1.50%.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后,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裂缝开展路径较多,裂而不散,坏而不碎,抗压韧性显著增强;抗压强度提高10.6%~15.5%,劈裂抗拉强度提高38.2%~91.9%;掺入钢纤维的超高强混凝土拉压比为0.060 5~0.084 6,拉压比提高24.08%~73.46%.提出了钢纤维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预测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误差分别在±1.79%、±17.84%范围内.掺入钢纤维可使超高强混凝土脆性大、韧性小的缺点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变分地在缓变包络近似下导出非线性轴向不均匀自聚焦光纤非对称场的解析解。该解能解释与功率有关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2.
借助高技术、新工艺研制生产的各种纤维统称为高科技纤维,包括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的高性能纤维,具有良好服用性能的超真纤维、高感性纤维,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功能纤维.通过讨论高科技纤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明确了纺织工业发展的方向,指出提高纤维产品的附加值是纺织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只有依靠高科技才能推动传统纤维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才能使我国的纤维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我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炭纤维生产线上对某国产聚丙烯腈(PAN)原丝进行预氧化处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该国产聚丙烯腈原丝进行热分析,确定预氧化温度,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线衍射仪(XRD)等检测方法对不同预氧化阶段的纤维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纤维的密度逐渐增加,最终密度达到1.366 g/cm3;纤维的含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越高,增加越快,而其他元素变化缓慢;FTIR结果显示2 243.1 cm-1(C≡N)振动峰逐渐降低,新出现的1 612.2 cm-1(C=N)振动峰逐渐加强,表明纤维内线性分子链向耐热的梯形结构转变;X线衍射结果显示17°和29°附近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小,由较宽的衍射峰替代,表明纤维内发生收缩解取向,原序态结构消失,形成堆积较混乱的且不规则的梯形聚合物.  相似文献   

14.
Cation Dyeable Polyester(CDP)was made by copolymerizing dimethyl terephthalate(DMT),S-sodium sulfonate dimethyl isophthalate(SIPM) with a weight fraction of 4.5% and ethyleneglycol (EG).Blend of PET and CDP was spun into hollow fiber.The fiber was then treated withaqueous NaOH.In this paper,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alkaline hydrolysis of PET,CDP andtheir blend PET/CDP fiber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pecific area measurement,scantl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other chemical analyses.It wa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alkaline hydrolysis isCDP>PET/CDP>PET.Because of blending effect,the alkaline hydrolysis of PET/CDP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ET.CDP phase in the PET/CDP fiber is predominantly hydrolyzed,andhence some pieces of fiber(micro-fiber) fall off the fiber because of etching.  相似文献   

15.
醋酸纤维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醋酸长丝是优良的纺织原料,既有纤维素纤维的服用舒适性,也有合成纤维的尺寸稳定性。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目前醋酸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已比较成熟。综述了醋酸纤维的改性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差别化醋酸纤维的开发和改善醋酸纤维强力的研究。认为国内有必要对醋酸纤维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加深对该纤维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推广醋酸纤维在我国纺织领域的应用,从而解决该纤维长期进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蔗渣纤维作为模板材料制备纤维状无机材料的可行性,寻找蔗渣高值化利用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碱/双氧水法处理蔗渣纤维,再以不同阶段的蔗渣纤维为基体,模板法制备纤维状的氧化铁。【结果】蔗渣纤维处理前的直径为100~150μm,处理后蔗渣纤维素纤维的直径为10~30μm;碱/双氧水法处理过程中,蔗渣纤维灰分降低;模板法制备的氧化铁纤维的直径为5~30μm。【结论】蔗渣纤维向蔗渣纤维素纤维转变过程中,纤维直径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蔗渣纤维作为模板材料制备纤维状无机材料可行,且方法简易。  相似文献   

17.
苎麻织物刺痒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苎麻织物的刺痒感产生的一般原因和理论,改善刺痒感的处理方法和刺痒感的评价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处理及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对麻类织物刺痒感成因和消除机理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含铜聚丙烯腈导电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过程中,铜盐和还原剂之间发生的是二级反应,反应的阿伦尼乌斯活化能为60.520kJ.mol^-1,在酸性介质中,反应速率减慢,其阿伦尼乌斯活化能降为27.618kJ.mol^-1。同时,随着pH的降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降低,纤维上导电结晶层更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在口腔矫形修复体的树脂基托内,加入玻璃纤维的提提高其强度及抗力,且更接近仿生外观,从方法步骤及临床应用加以探讨,由于构成了复合树脂材料,使口腔矫形修复体的基托从原有的单一树脂或金属结构向复合材料迈进一步,同时复合树脂重量轻,厚度较单一树脂薄,受到病人欢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 UHMW—PE 冻胶丝的拉伸性能,本文对 UHMW—PE 冻胶丝的萃取和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冻胶丝的最大拉伸倍数依赖于萃取和干燥条件,如:萃取剂、干燥过程中的限制收缩率、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在萃取和干燥过程中的过量收缩会引起冻胶丝内部缺陷的产生,导致冻胶丝可拉伸性的恶化.本文以最优化实验,获得了以溶剂汽油为萃取剂对冻胶丝处理的最佳萃取和干燥条件是:多次萃取和5%限制收缩干燥.经最佳实验条件处理的冻胶丝在超高倍拉伸过程中是稳定的,并可制得强度为37.3cN/dtex 和模量为1731.0cN/dtex 的长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