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文庆  柳代善 《汉中科技》2010,(5):21-22,34
目的:为筛选出适应洋县种植的不同用途红薯优良品种。参试品种:共16个,试验地点:洋县槐树关镇。设计:试验小区100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间设隔离带。栽培管理按常规技术。试验结果:适宜烘烤型的红薯品种:秦薯4号、秦薯6号、农大6—2等5个,表现为适口性好、薯形美观、丰产性好;适宜鲜食蒸煮型品种:秦薯5号、秦薯648号;适宜加工饲料型品种:河南毛苕;具有保健作用的品种:秦紫薯1号;蔬菜用品种:福7—6。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模糊概率法综合评价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轮杂交黄瓜品种区域试验中5个参试品种.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优劣次序为1号、5号、4号、3号和2号.本法简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以湖桑32号为对照对攀西地区主栽树品种新一之濑,南叶1号,云桑2号进行了连续3年的饲育成绩比较。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主要桑树种饲育成绩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将2000-2003年设置于巍山县4个点的7个参试油菜品种试验数据,应用高稳系数法与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油菜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准确、简便的有效方法。7个参试油菜品种分析结论与近年来巍山县及大理州部分县(市)油菜生产中品种生态适应性实践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户农101(原代号09×898),系陕西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1年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03年参加陕西省春播预备试验,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9.9%,在参试的55个组合中居第一位。2004年参加陕西省春播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2.4%,产量居13个参试组合第三位。2005年参加陕西省春播区试比对照沈单10号增产7.4%,产量居参试组合第二位,同年参加生产试验比对照沈单10号增产6.65%。该品种于2006年2月通过陕西省第38次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陕审玉2006009。  相似文献   

6.
2003年引进牧草品种17个,豆科14个(国外品种9个,国内品种5个)禾本科3个,建川地试验田93亩,大田试验观察410亩,围栏设施7000m,筛选适应延安栽培推广的牧草品种。通过三年试验研究,陕北地区在引进豆科牧草特别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不仅要考虑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多少,还应着重考虑抗寒,耐旱性能,所引品种要适应当地自然气候,以利生长发育,提高使用年限。在参试的国外品种中,三得利(Sandili).巨人(Ameristand)和国内品种保丰(Baofeng)应作为北部地区首选品种。国外品种WL-323.金皇后(GoldenEmpress).苜蓿王(Emperor),国内选育品种益苜1号,益苜2号,在土壤,气候和水肥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域适当选择。游客(Eureka)品种其四项指标(越冬率,产草量,粗蛋白,茎叶比)均处于劣势.不宜选择。在禾本科参试牧草品种中应首选科多玉米,并应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域栽培。  相似文献   

7.
油菜创高产,选好品种是关键。本文通过对7个参试品种,整个生育进程的全面观察记载以及成熟期经济性状的调查,筛选出汉油9号、绵新油28、秦优188三个品种,表现长势均衡稳健、高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产量差异小,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索适应我市自然栽培条件的玉米高产稳产良种,切实加速玉米良种的更新换代进程,提高玉米生产的丰产稳产系数,特以本市常年普推品种农大3138为对照,设立10个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0个参试品种中,单产以三北6号最高,遵玉2号次之,鄂玉、黔北,渝单、临奥均较对照增产,适宜在我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是北疆棉区第六轮区域试验石河子区试点三年结果总结。参试共8个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地膜栽培,与一个本地常规品种对照设计。经过三年试验结果,对参试8个品种(系)在本区的适应性、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及纤维品质有了掌握,本文分别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1个参试品种的随机区组试验表明:屯玉49号534.9kg/667m^2居第一,蠡玉10号519.6kg/667m^2居第二,正兴1号513.1kg/667m^2居第三,分别此对照增产33.1%、29.3%、27.6%,经方差分析,品种间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AMMI模型在重庆市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庆市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以及各试点鉴别力,筛选适合重庆市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该研究利用AMMI(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模型对25个品种在7个试点的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试点、品种×试点互作及交互作用主成分值(IPCA)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高产稳产型品种有渝2112,XD122和LC29304,高产但稳定性一般品种有BSF11-18,8149和金玉10号,高产但稳定性较差品种有CN898和华凯2号.试点鉴别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黔江区种子站、重庆市农科院玉米所、万州区种子站、巫山县种子管理站、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永川区粮油技术推广站和丰都县种子站.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省祁县某村石灰性褐土上进行了8个小麦品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轮选987具有分蘖力强,生育期略长,株高稍矮,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等综合特点,经济产量超过511kg,是8个品种中经济效益最高的。其次是晋太19、晋太65、晋太69等晋太系列。穗大粒重,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这4个新品种可以作为该县今后小麦生产品种更换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杏种植业良种化进程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良种化的概念和意义;根据我国银杏生产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银杏种植业现阶段良种化的进程是:加快产区良种选育和新发展区良种引种试验,加快良种苗木繁殖体系建设,用良种接穗改造低产劣种株,同时稳步发展良种苗种植;认为银杏在现阶段只宜采用科学的选择育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一些英语中的变体,但主要目的却不是分析它的形成、发展和分类,而是探究语言变体在翻译中的得体表现.因此,文中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变体的特性,变体标志,怎样分析上下文中的隐含意义,以及怎样在翻译中表现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沈农265号和铁粳4号,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物质生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氮水平下,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号显示出本身的优势,经济产量高于弯穗型品种铁粳4号,而低氮条件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武夷科学》2019,(2):97-102
在土培条件下,通过用不同种植密度的大蒜与四种烤烟品种K326、翠碧一号、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进行共培来测定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烤烟种子发芽、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的影响,并计算化感效应指数(RI)。结果表明,大蒜根系分泌物对不同品种烤烟均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大蒜根系分泌物对不同烟草的发芽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较强的表现在云烟87品种,其发芽指数化感效应最大时为-0.393。大蒜根系分泌物在对不同品种烤烟生长的影响中,对不同品种烤烟的根长和鲜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苗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长化感效应最大时为0.336,表现在云烟87品种,化感效应最小时为0.043,表现在红花大金元品种;苗高化感效应最大时为-0.334,表现在翠碧一号品种,化感效应最小时为0.021,表现在K326品种;根长化感效应最大时为0.694,表现在K326品种,化感效应最小时为0.152,表现在翠碧一号品种。  相似文献   

17.
花生夏直播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聊城市夏花生产量水平低的问题,筛选出适于聊城市夏直播的花生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自2008年起我们开始了该项研究.试验选用了4个适于一般麦田套种当前推广的新品种,3年中都在4种不同条件下种植.综合各品种不同条件下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或同一品种不同年度间,单株果数、果重和单株产量都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其差异绝对值并不大,因此研究结论是:目前适于一般麦田套种的花生优良品种均可用于麦后直播,在4个参试品种中以金花808表现最优(果数较多、果重较大),鲁资864次之,花育22号第三,丰花1号总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8.
采取查阅文献、标本鉴定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中药资源》收栽的五加科、伞形科和山茱萸科药用植物的种类、拉丁学名及地理分布进行考订。结果发现贵州五加科药用植物新记录1变种,贵州药用新资源8种8变种;伞形科药用植物新记录1变种,贵州药用新资源6种2变种;山茱萸科贵州药用新资源8种2变种。确认贵州现有五加科药用植物44种14变种,伞形科66种6变种,山茱萸科27种5变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建立了油菜抗病品种综合性状灰色选择模型.灰色关联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优质油菜新品种zs049、zs821、zs220与理想抗病品种关联度大,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应重点关注和示范.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法,分析了青海省不同地区同一品种和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系)的春小麦籽粒醇溶蛋白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电泳图谱一致;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系)间的电泳图谱差异显著,并显示出各自特独的谱带组合。证明麦醇溶蛋白的组成完全的组成完全由遗传决定,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