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河子科技》1997,(1):1-4
为审定冬小麦新品种(系)在本地区的生产性能,设计本试验。本试验采用8个冬小麦新品种,采取随机排列,小区试验,在本地区5个单位同时进行。还过各点汇总产量进行显著性分析,排出了参试8个品种(系)在本地区生产性能序列。  相似文献   

2.
<正>一、目的 鉴定早熟陆地棉新品系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早熟性、品质及抗病性,为新品种的审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系)及供种单位 参试品种(系):供种单位: 新陆早一号(CK) 石河子下野地试验站 871 石河子棉花研究所 894 石河子棉花研究所 D301 石河子棉花研究所 85—174 农七师农科所 85—57 农七师农科所 85—1 石河子炮台试验站 212 新疆八一农学院 三、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系)八个,以新陆早一号(691)为对照,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96年~1998年巴盟春小麦区域试验结果资料,对参试的10个品种进行了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地点以及品种X地点互作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参试品种中,河优2号小麦品种表现优良,将成为目前对照品种永良4号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年区域试验,对参试的8个甜菜品种进行产质量及抗病性鉴定,对各品种在石河子地区的表现进行科学地评价,并排列出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参试品系7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地膜栽培,用新陆早一号作对照。通过二年试验,现对7个参试品系在本区的早熟、高产、优质、抗耐病及纤维品质等方面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6.
将2000-2003年设置于巍山县4个点的7个参试油菜品种试验数据,应用高稳系数法与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油菜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准确、简便的有效方法。7个参试油菜品种分析结论与近年来巍山县及大理州部分县(市)油菜生产中品种生态适应性实践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AMMI模型在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AMMI模型对四川省玉米区试平丘B组1998-1999两年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AMMI模型能具体、直观、灵敏地综合评价玉米大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稳定性。②两年参试的玉米品种中绵786*1211、品95-2具有优良的丰产性、稳定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张文庆  柳代善 《汉中科技》2010,(5):21-22,34
目的:为筛选出适应洋县种植的不同用途红薯优良品种。参试品种:共16个,试验地点:洋县槐树关镇。设计:试验小区100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间设隔离带。栽培管理按常规技术。试验结果:适宜烘烤型的红薯品种:秦薯4号、秦薯6号、农大6—2等5个,表现为适口性好、薯形美观、丰产性好;适宜鲜食蒸煮型品种:秦薯5号、秦薯648号;适宜加工饲料型品种:河南毛苕;具有保健作用的品种:秦紫薯1号;蔬菜用品种:福7—6。  相似文献   

9.
吕宝成 《甘肃科技》2001,17(3):21-21
农业科技工作者获得的试验结果,若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然而按常规方法分析,繁琐费时,且运算中易出差错。下面介绍一种简便快速分析方法,供同行参考。以随机区组试验实例介绍其具体应用方法。例:98年—99年度我区搞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共有杂57、杂67、杂黄1号、88—638、天油1号(CK)共五品种(k=5)参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n=3),小区计产面积13M2,其产量结果列于下表,试作分析。试验产量结果统计表 项目品种 产量小区产量(公斤)ⅠⅡⅢ品种总和(Tt)杂573.452.751.958.15杂673.103.453.159…  相似文献   

10.
户农101(原代号09&#215;898),系陕西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1年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03年参加陕西省春播预备试验,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9.9%,在参试的55个组合中居第一位。2004年参加陕西省春播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2.4%,产量居13个参试组合第三位。2005年参加陕西省春播区试比对照沈单10号增产7.4%,产量居参试组合第二位,同年参加生产试验比对照沈单10号增产6.65%。该品种于2006年2月通过陕西省第38次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陕审玉2006009。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3个大、小麦品种、基本苗、氮肥、磷肥四个因素设三个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梭大麦S500较小麦临麦10号增产31.7%,较六梭大麦94DM3增47.4%,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其它三个因素差异不显著。证明参试品种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易栽培。啤、饲兼用大麦S500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参试的几个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品种除KA-780外均可做春甘蓝早熟栽培,其中P4×97—31产量最高,4602.3kg·(667m^2)-1,其次为HEADSUP、KAGERO产量分别为4592.8kg·(667m^2)^-1.4373.6kg·(667m^2)^-1。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 Eberhart and Russell(1966)的模式和 G·C·C Tai(1975)的模式分析了黄淮冬麦区1985—1986年区域试验中11个小麦品种的基因型 x 环境互作。4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在7个地点进行。结果表明 Eberhart and Russell 的bi 对品种稳定性评价较为笼统。而 Tai(1975)的基因型 x 环境互作效应的分解,对新品种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了较多的更为精确的重要信息。利用区域试验的数据进行这样分析的结果会有助于参试品种合理的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1个参试品种的随机区组试验表明:屯玉49号534.9kg/667m^2居第一,蠡玉10号519.6kg/667m^2居第二,正兴1号513.1kg/667m^2居第三,分别此对照增产33.1%、29.3%、27.6%,经方差分析,品种间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油菜创高产,选好品种是关键。本文通过对7个参试品种,整个生育进程的全面观察记载以及成熟期经济性状的调查,筛选出汉油9号、绵新油28、秦优188三个品种,表现长势均衡稳健、高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产量差异小,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6.
1 较高的旱作丰产性1.1 历年区试产量结果 1994—1997年度三年19点次区试汇总,各点均表现增产,平均亩产217.6kg,比对照蓝天4号增产7.54%,总评名列第2位; 1998年在省农科院上肖国家试区中亩产387.8kg。比对照西峰20号增产2.38%,居参试品系第1位。1.1 生产示范产量表现 1996—1998年在平凉、崇信、华亭、泾川、灵台等县市示范1.6万亩,亩产在261.5—350kg间,比当地主载品种蓝天4号增产10.3—14.4%。1999年全区收获面积5.2万亩,并扩种到庆阳、宁夏固原等同类地区。2 较强的旱作稳产性据区试资料统计分析,该品种地域间稳产系数为3.52,…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引进牧草品种17个,豆科14个(国外品种9个,国内品种5个)禾本科3个,建川地试验田93亩,大田试验观察410亩,围栏设施7000m,筛选适应延安栽培推广的牧草品种。通过三年试验研究,陕北地区在引进豆科牧草特别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不仅要考虑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多少,还应着重考虑抗寒,耐旱性能,所引品种要适应当地自然气候,以利生长发育,提高使用年限。在参试的国外品种中,三得利(Sandili).巨人(Ameristand)和国内品种保丰(Baofeng)应作为北部地区首选品种。国外品种WL-323.金皇后(GoldenEmpress).苜蓿王(Emperor),国内选育品种益苜1号,益苜2号,在土壤,气候和水肥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域适当选择。游客(Eureka)品种其四项指标(越冬率,产草量,粗蛋白,茎叶比)均处于劣势.不宜选择。在禾本科参试牧草品种中应首选科多玉米,并应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域栽培。  相似文献   

18.
冀中北地区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berhart—Russell模式和方法,分析了冀中北地区1986—1987年度区域试验中8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个参试品种中,丰抗8号的丰产性与稳产性良好,廊8301和昌农921的丰产性好,但稳产性.较差。并发现产量与两个稳定性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证明丰产性与稳产性是彼此独立的。  相似文献   

19.
耐盐碱性优良的大豆品种是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的核心要素。在滨海盐碱地上对10个大豆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适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豆63”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性好;“齐黄34”品种产量优势突出,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倪思羽 《遵义科技》2006,34(2):21-23
通过对6个参试品种的随机区组试验表明:B优827、黔优18号、中优85产量分别为627公斤/667m^2、617公斤/667m^2、613.6公斤/667m^2,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适于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