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旨在提取能近似且具有综合性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几个因子成分,以据此对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比较和综合评价。选取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9.411%,对因子进行了正交旋转后,得到了能较好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总量因子、均量因子和价格因子成分,据此对各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将31个省市分为4类,对其结果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评价了现行社会政策并给出了一定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自出创新能力的三个主因子,并对中国31个省市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得出31个地区存在明显的创新差异。  相似文献   

3.
郑珩  高扬 《科技资讯》2009,(24):207-208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各省的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国际旅游竞争力.星级饭店实力、旅行社规模与收益、旅游业从业人员、旅游技术人员培养这五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组成各省份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提取了五个公因子,并结合因子得分给出了31个省际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综合排名,最后分别对原变量和公因子进行6种方法的系统聚类,通过比较聚类结果,给出了中国各省旅游业发展的评价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第一主成分把选取的31个省市地区分为五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提高生活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科技投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结合河南省区域特点,建立了覆盖科技投入、科技活动和科技产出3个方面,共计25个指标的科技综合实力评价体系。根据中国国情,将全国31个省市划分为5类,利用灰色聚类决策方法对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省市投资环境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两种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环境进行排序和分类,为规划各地区的投资环境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两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克服了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7.
科技基础设施是创新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及其运行效率是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本文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及其运行效率的量化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及创新能力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分布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性;其次,采用分层聚类的方法对我国科技基础设施及创新驱动模式的区域差异性进行深层次分析;再次,进一步采用数据包络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科技基础设施运行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区域差异性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基础设施规模效率较高,但技术效率较低,运行效率并不必然与投入规模成正比;最后,提出了我国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优化方案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管理研究》2013,(3):66-69
从政策工具体系角度出发,以我国31个省市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文本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对政策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编码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体系由战略规划类、组织保障类、具体措施类和政策支持类构成。据此将我国31个省市分为注重全面发展,注重政策支持和注重具体措施3种政策工具体系类型,最后对比分析了3种类型省市在4类工具构成要素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薛艳辉 《科技信息》2013,(14):136-137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5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11年12月31日的财务指标先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成长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营运能力因子"4个公因子来降维,然后利用公因子得分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并分析了不同分类具有的财务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各地区的实力分析与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的单个省(市、自治区)作为研究的基本地理单元,尝试主要利用从经济因子和社会人文因子对中国各地区综合实力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首先选取6类37个变量作为中国各地区实力分析和排序的原始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37个指标变量进行降维处理,斜交旋转后得到5个公因子,用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综合实力分析评价和排序。在此基础上,进行样本分层聚类,再结合综合得分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类型划分和空间解释。  相似文献   

11.
数据深度作为一种多维的排序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元回归、聚类判别、风险度量等众多领域.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了新的深度函数作为评价准则对中国31省市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综合排序.进一步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运用加权欧氏距离进行了主成分聚类.总结出4个层次的地区就业情况的总体特点与差异,并对其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选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建设用地中划拨土地使用权交易现状进行了分类和综合评价.通过对各省市划拨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分析,从两个方面对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交易现状进行了分类,分别把我国30个省市划分为五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我国划拨土地使用交易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各省份的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搜集了全国31个省市2011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省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为制定相关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研究能够为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而且也能为完善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选取渝北区作为研究对象,按其行政区划分为31个参评单元,根据各单元的基础统计资料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8个综合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94.21%。以此8个综合因子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31个参评单元划分为3个综合潜力类型区,结合实际情况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价各类型区的整理综合潜力及整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商品住宅市场的供需视角,采用因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集成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的商品住宅价格波动的供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商品住宅市场的供需现状区域差异明显,房价调控应以区域调控为主。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进行了AHP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31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在理论上描述为4大类,并分别对各类的文化产业类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及2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公共文化投入绩效指标体系;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选取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北京、天津等31省市的相关指标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算并比较了中国31省市历年公共文化投入绩效水平,分析公共文化投入绩效的演变特征;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灰色综合评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空气质量的不确定性,引入灰色综合法对晋城市5个监测地点在三年中的大气质量进行灰色综合评估,评价因子为SO2、NO2、PM10.通过计算白化函数、灰聚类与聚类系数,最终确定出各灰类的污染级别,并找出最大贡献因子。评价结果与晋城市环境质量相吻合,可以作为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SPSS11.0的数据处理,对中国西部地区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排序后的样本城市划分为4个房地产投资类型区,并进行了分类评析,旨在为投资者和受资者在制定投资引资战略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