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别以灭菌的淡水细砂和琼脂平板为基质,研究了不同真菌对松材线虫移行的影响,并从灰葡萄孢发酵液中逐级分离提取各种组分,以滤纸片法分析其中对松材线虫移行起作用的物质。结果表明:病木对松材线虫的诱引力较强,经高压灭菌后诱引能力虽有所下降,但下降不大,说明在病木中对松材线虫起诱引作用的物质并没有因高压灭菌而完全丧失,这与 “吸引物质为挥发性物质”的推测相矛盾;但松树皮对松材线虫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吸引作用,而灰葡萄孢对松材线虫的诱引力一直比较稳定。松材线虫对不同真菌的选择性强弱依次为:灰葡萄孢、盘多毛、酵母、空白(CK),证明灰葡萄孢是其中对松材线虫最具吸引力的真菌。灰葡萄孢菌液经葡萄糖凝胶LH-20柱层析分离后的生测结果说明,灰葡萄孢菌液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胞外有机相(乙酸乙酯相)中,可能是醇溶性化合物。但随着混合物的逐步分离,对松材线虫的吸引力和稳定性逐渐降低,证明对松材线虫的吸引活性是灰葡萄孢菌液的胞外有机相中几种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3年生黑松为接种材料,研究在9种不同真菌上取食的松材线虫的繁殖和致病力变化。结果表明,真菌对松材线虫的繁殖和致病力有显著影响。松材线虫在9种真菌上取食后,松材线虫繁殖力和致病力从大到小而依存的真菌依次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盘多毛孢(Pestalotia sp.) 、拟茎点霉(Phomopsis sp.)、茎点霉(Phoma sp.)、头孢菌(Cephalosporium sp.)、交链孢(Alternaria sp.)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长喙壳(Ceratocystis sp.)。实验表明松材线虫的繁殖力与其致病力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无菌松材线虫的获得及培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和抗菌素处理松材线虫虫卵和松材线虫虫体,筛选松材线虫无菌化处理有效途径.多种方法的比较表明,采用高浓度抗菌素和低浓度H2O2交替并反复处理松材线虫虫体,获得无菌线虫的比例高,线虫生命力强.将获得的无菌松材线虫与带菌线虫分别用PSA和玉米粒上培养的灰葡萄孢进行人工培养,发现线虫生长繁殖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数量的测定及无菌松材线虫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来源于自然条件和常规培养条件下的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数量进行了测定 ,并采用黑松愈伤组织对松材线虫进行了纯培养。结果表明 ,自然感病的黑松病组织中的松材线虫携带活细菌的数量平均为 2 .9× 10 2 个 条 ,灰葡萄孢菌丝上培养的松材线虫携带活细菌的数量平均为 3.0× 10 3 个 条 ;来源于自然感病的黑松和马尾松上的松材线虫 ,经无菌处理后 ,在黑松愈伤组织上生长良好 ,用 3g新鲜愈伤组织培养 9d ,虫口数量可达 10万余条。  相似文献   

5.
苦豆草生物碱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用槐果碱、苦参碱、槐胺碱、苦豆碱、野靛碱、N-甲基野靛碱、莱曼碱和总碱配制成生物碱浓度为1×10-4g/mL的PDA培养基,并在培养基上接种灰葡萄孢菌后再接种松材线虫,观察、记录松材线虫繁殖的情况。结果表明,苦豆碱、野靛碱和总碱对线虫的抑制繁殖作用都较强,其中,苦豆碱能完全抑制线虫的繁殖,且能引起线虫的死亡。对测定的生物碱的分子结构及对松材线虫的活性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关于双稠哌啶类生物碱对松材线虫的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对之间关系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在疫木中迅速定殖扩展且能抑制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的木腐真菌,在抑制松材线虫生长的同时快速降解疫木的木材成分,从而实现疫木中松材线虫在被媒介昆虫传带前就被大幅减少或不能正常进入蛹室,即在侵染循环的疫木环节即被阻断的目标,为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2 000条松材线虫接种至培养成熟的不同木腐真菌菌落上,通过室内平板试验测定不同木腐真菌对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其次,将黑松木块接种至筛选获得具有抑制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作用的木腐真菌菌落上,探究其对黑松木材的降解作用。以此筛选出能明显影响松材线虫生长繁殖且具有分解木材能力的优良木腐真菌;最后将筛选获得的优良木腐真菌经大量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繁殖后接种至田间当年染松材线虫病60 cm长的伐倒松木木段上,分别于接种后的120和150 d用电钻钻孔取木样,后将木段劈开,收集天牛蛀道周围的木样,分离并统计木样内松材线虫数量,比较接种前后疫木内松材线虫数量的变化,分析木腐真菌对疫木中松材线虫种群的影响。【结果】在室内培养茯苓菌的平板上松材线虫不能成活,在黄孢原毛平革菌、B18、C11和D16菌落上松材线虫的生长和繁殖也明显受到抑制。以接种茯苓菌后木材的质量损失率最大(7.30%),其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也最强,分解率分别为19.21% 和29.65%;分解木质素能力最强的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分解率达到31.59%。在田间接种试验中,接种同种木腐真菌,以接种液体培养菌丝的效果优于接种固体培养菌丝的。不同木腐真菌中,以接种茯苓后减少疫木内的松材线虫数量显著优于接种其他木腐真菌处理的。接种茯苓液体培养菌丝和固体培养菌丝150 d后,均可最大程度减少疫木内松材线虫数量,减少率分别为74.51% 和65.78%。接种茯苓液体培养菌丝后天牛蛀道的松材线虫数量较接种前减少了65.45%。【结论】茯苓在室内外分解松木和减少疫木内松材线虫两方面效果均最佳;同种木腐真菌,以接种液体培养菌丝的效果优于接种固体培养菌丝的。研究表明,采用不利于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的木腐真菌进行松材线虫病的疫木除治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行为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松材线虫的侵入、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运动与迁移、取食和繁殖等方面的行为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松材线虫侵入寄主体内主要是随着松天牛取食进行的;而类脂含量降低后,松材线虫具有脱离松天牛而进入寄主的特性;挥发性物质尤其是β-香叶烯在松材线虫进入树体内起重要作用。温度、湿度、不饱和脂肪酸、树脂道、寄主生理状况等均影响到松材线虫的运动与迁移。松材线虫侵入树体后,大多滞留在树脂道,蜕皮变为成虫后再向其它部位迁移。蛹室中天牛释放的化学物质可吸引松材线早向蛹室迁移。松材线早在树体内主要以薄壁细胞为食,病树枯死后则以真菌等为食。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松材线早繁殖行为的主要外界因子。松材线早的性引诱方式为相互引诱,但性信息素的化学特性尚等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松材线虫致病力及繁殖力的遗传变异规律,以松材线虫强毒虫株及弱毒虫株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并对杂交后代的繁殖力和致病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亲本间杂交成功率不同,同一对亲本的正交、反交成功率亦不同。大多数杂交后代群体在灰葡萄孢上和马尾松苗体内的繁殖力与亲本之间差异显著。杂交后代群体及强毒亲本接种马尾松5周后的致萎蔫率达90%~100%,而弱毒亲本接种的植株在10周后仅20%出现轻微的萎蔫症状。统计分析表明,松材线虫致病力与其在树体内的繁殖力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与灰葡萄孢上的繁殖力相关性较弱。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毒力松材线虫杂交后代群体的致病力与繁殖力之间没有亲缘关系偏向,繁殖力与致病力不存在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松材线虫体内细菌在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对无菌松材线虫、体内细菌处理的松材线虫和野生型松材线虫的繁殖量和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非寄生条件下,无菌松材线虫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和繁殖量显著高于携带细菌的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体内寄生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NSPmBx03胞外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产卵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同处理的松材线虫接种到3年生马尾松后,其繁殖量从高到低为野生型松材线虫>体内细菌处理的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对马尾松发病情况观察发现:接种野生型松材线虫的马尾松发病最早,病程最短; 次之为接种体内细菌处理的松材线虫; 最后是接种无菌松材线虫的处理。这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NSPmBx03对松材线虫在寄生和非寄生条件下繁殖的影响不同,对松材线虫致病力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含不同浓度甘氨酸铜、复合氨基酸铜的培养基培养大丽轮枝菌、尖孢镰刀菌、长蠕孢类病菌、灰葡萄孢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考察氨基酸铜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甘氨酸铜、复合氨基酸铜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甘氨酸铜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黄瓜根结线虫拮抗菌筛选及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击倒、驱避、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已获得的多株拮抗菌株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筛选实验,并对优势菌株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共同培养条件下,S506,Cm05和Ms2菌株表现优秀,对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30%以上,其中S506最高,达48.8%;对线虫的驱避实验,以Cm05+S506组合最好;在连茬4,8,11 a的温室土壤上进行的盆栽和田间小区实验表明,S506的防效最高、最稳定,田间校正防效最高达85.29%,显著优于阿维菌素14.89%的防效.S506的抗线虫物质主要是胞外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2.
以番茄品种雄风158为试材,研究了根结线虫侵染对其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线虫侵染后,番茄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远高于未接种番茄。POD活性在接种后1—15d呈上升趋势,然后开始下降,15d时出现峰值;CAT活性在接种后5—15d呈下降趋势,5d时出现峰值;MDA含量持续上升至20d时为最大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接种1—15d高于未接种番茄,15—20d略低于未接种番茄,10d时出现峰值。研究结果表明,MDA含量可以作为早期判断番茄是否感染根结线虫的一项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松墨天牛早期监测松材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希 《武夷科学》2009,25(1):36-43
探索快速检测松墨天牛成虫携带线虫的情况。利用室内松枯死木段中羽化的和FJ—MA—02引诱剂及活虫捕捉器林间诱捕的松墨天牛成虫,用解剖方法和显微镜,对其携带的线虫部位、线虫量和速检做了研究。结果表明;5min后就能检测出其体内有无病原线虫的存在,15—30min后线虫游离率达92.04%-100%。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率高达44.59%~78.98%,平均为68.63%。在检测有线虫的天牛中,携带线虫量最高为116333条·头^-1,最低为398条·头^-1,平均为10303.85条·头^-1;雌成虫平均线虫携带量(14134.14条·头^-1)高于雄成虫(1366.5条·头^-1)。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以腹部最多,占整个身体线虫量的77.78%以上,平均为82.62%,头胸部线虫量最高仅占25.9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头胸部有线虫的,其腹部一定也有线虫。因此,在利用松墨天牛成虫预测松材线虫病时,可取成虫含线虫量高的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该方法具有在病害传入早期及时发现和检测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细菌XSJS3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菌XSJS3是一种新发现的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细菌,试验比较了细菌XSJS3培养液、细菌培养液滤液及含菌体水溶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发现细菌菌体本身对松材线虫无杀线活性,杀线活性物质存在于细菌的培养液滤液中。通过对该细菌培养液滤液对松材线虫致死过程的观察发现:松材线虫接触该细菌培养液滤液30min后就表现为行动迟缓;在5h后所有虫体均不活动,针刺无反应;24h后部分僵直虫体出现局部膨大,且膨大部位出现体液外渗而虫体最终被消解。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菌XSJS3滤液杀线活性的比较试验表明:该细菌分泌的杀线物质在10d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含量增加,杀线活性逐渐提高,不同培养时间下滤液的杀线活性差异明显;但培养15d后,稀释10倍的滤液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比培养10d时同样滤液的杀线活性则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明显,因此获得该细菌分泌的杀线物质较理想的培养时间为10d。将细菌XSJS3培养液滤液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测定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表明引起松材线虫死亡和消解的物质是两个不同物质,存在于培养液滤液中的对松材线虫有杀线活性的物质是热稳定的,而引起松材线虫虫体消解的物质是热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入侵植物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分布规律,通过采样、组织分离、培养与鉴定,对大狼把草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狼把草内生真菌种类丰富,有真菌19种.其中,产孢真菌有11属17种,全为半知菌,未产孢真菌2种,优势内生真菌为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sp.)、拟茎点霉1(Phomopsissp.1)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sp.).大狼把草内生真菌分布普遍,组织总定殖率为51.0%,其中,叶部定殖率大于茎部,幼茎定殖率小于老茎,从叶基至叶尖其组织内生真菌的定殖率逐渐递减.宿主植物生境与组织类型对内生真菌的组成与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厦门钟宅泥滩海洋线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9年2月和1999年5月在厦门钟宅泥滩3个取样站取样,获得自由生活海洋线虫48种,隶属于3目19科41属。这些海洋线虫在厦门潮间带均是首次记录。主要优势种有变异毛咽线虫(Dorylaimopsis uariabilis)、Viscosia sp.、吞咽线虫(Daptonema spl.)、囊咽线虫(Sphaerolaimusbalticus)和Thalassomonhystera sp.等五  相似文献   

17.
杨希 《武夷科学》2010,26(1):38-46
采用常规检测法(贝尔曼漏斗法)研究了松枯死木中的线虫种类、相互存在关系和检出情况。初步将线虫分为4大类: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其在枯死木中的存在关系有14种类型。(1)松材线虫;(2)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3)松材线虫和伞滑刃属其它线虫;(4)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5)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6)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7)拟松材线虫;(8)拟松材线虫和伞滑刃属其它线虫;(9)拟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0)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1)伞滑刃属其它线虫;(12)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3)非伞滑刃属线虫;(14)无线虫。2008~2010年,松材线虫检出率分别为34.59%、28.21%和24.19%,呈逐年下降趋势;拟松材线虫检出率为14.04%、16.03%和0.8%。每年松材线虫检出率与季节的关系差异不明显,但常年基本上都有松材线虫,为枯死木的取样增加了难度。应用指示剂1号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松材线虫病木,其准确率达100%。随着时间流失,松材线虫在枯死木中慢慢消失,影响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结果,所以尽量在松树枯死初期取样。  相似文献   

18.
生防菌BC2001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生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培养番茄根结线虫茎部结瘤,通过盆钵、电镜扫描试验直观评估BC2001菌的生防能力。结果表明,BC2001菌能使茎结瘤消减,且植株生长良好;从扫描电镜上看,BC2001菌可以在结瘤中定殖,并附着在虫体上,同时造成虫体缢缩死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取样、组织分离、培养与鉴定,对信阳草莓果栖真菌种类、形态、分布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果栖真菌种类丰富,有真菌6科、9属、12种.多数为半知菌,少数为接合菌,其中,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枝孢菌1(Cladosporium sp.1)是草莓果栖真菌优势种.草莓果栖真菌广泛分布于果实各种组织,总定殖率为85.9%,在果实外部组织定殖率最高,达92.4%.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样、组织分离、培养和鉴定,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分布规律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内生真菌种类丰富,从茎、叶中共分离得到16种内生真菌.产孢真菌有12属15种,非产孢真菌1种.产孢真菌全部为半知菌.曲霉1(Aspergillus sp.1)、曲霉2(Aspergillus sp.2)、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大茎点霉(Macrophoma sp.)、弯孢霉菌(Curvularia sp.)在供试的各种组织均有分布,且分离率较高,是空心莲子草的优势内生真菌.内生真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总定殖率为81.5%,老茎组织定殖率最高,达90.9%.生境及组织类型对空心莲子草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定殖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