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合成了2,6-吡啶二甲酸合钴的配合物,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配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c,晶胞参数:a=13.8584(11),b=10.0806(8),c=13.6858(10),α=90.00°,β=115.843(5)°,γ=90.00°,Z=4,V=1720.7(2)3,Dc=1.719g/cm3,μ=1.064mm-1,F(000)=908,差值电子密度最高和最低峰为711和-756e.nm-3.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配合物[Ni(dpc)(PIM)2(H2O)]2.2H2O(1)(H2dpc=2,6-吡啶二羧酸,PIM=2-丙基咪唑),并借助于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存在着两种晶体学上独立的单核镍单元,镍中心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在堆积过程中通过O-H…O和N-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4-氯苯氧乙酸、邻菲啉、Cu(NO3)2.3H2O为反应物合成了配合物[Cu(phen)2(H2O)](NO3)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4 2(5)nm,b=0.728 10(15)nm,c=1.661 4(3)nm,β=123.76(3)°,V=2.277 1(8)nm3,Mr=566,Dc=1.648 g/cm3,F(000)=1 152,Z=4,最终偏离因子R1=0.052 6,ωR2=0.143 1.配合物中Cu离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啉配体的4个N原子以及来自水分子的1个O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4.
8-(2-嘧啶巯甲基)喹啉与六氟磷酸银反应生成了一个二重对称的二核银配合物,二(六氟磷酸)化双[8-(2-嘧啶巯甲基)喹啉-二(乙腈)合银]1,[Ag2(C14H11N3S)2(CH3CN)2](PF6)2。晶体结构为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a=21.255(6),b=21.255(6),c=18.196(11),α=90.00°,β=90.00°,γ=90.00°,C32H28Ag2F12N8P2S2,Mr=1 094.42,V=8 220(6)3,Z=8,Dc=1.769 g.cm-3,F(000)=4 320,μ=1.223 mm-1,R1=0.064 0,wR2=0.218 0。银中心的几何构型为变形的三角锥型,每个AgI中心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的一个喹啉氮原子与一个嘧啶氮原子、一个硫原子和一个乙腈分子的氮原子配位。AgI中心的键角范围从89.77(7)°到145.33(7)°,Ag-Ag相互作用存在配合物中。  相似文献   

5.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Zn(TTBT)2(Hndc)2]·3H2O(1),并利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8.186(6),b=10.174(2),c=19.050(4),α=90°,β=113.26(3)°,γ=90°,V=5 018.8(17)3,Z=4,dc=2.224 g/cm3,μ=7.319 mm-1,F(000)=3 224,R1=0.068 3,wR2=0.168 4.  相似文献   

6.
室温下,通过[(PPh3)2Cu(NO3)]与二硫化碳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铜(Ⅰ)配合物[(PPh3)2Cu(S2COMe)],研究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谱性质,并经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心铜离子分别与来自三苯基膦的两个P原子和S2COMe-阴离子中的2个硫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0.951 3(2)nm,b=1.807 5(4)nm,c=1.996 8(3)nm;V=343.34(12)nm3,Z=4,F(000)=1 440,Dcalcd=1.345 g.cm3,μ=0.880 mm^-1,R=0.048 7,Rw=0.093 5.  相似文献   

7.
利用5-(4-吡啶基)四唑(4-PTZ)与氯化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配合物[Mn(4-PTZ)2(H2O)4].2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315(4)nm,b=0.7859(5)nm,c=0.8682(5)nm,α=90.909(8)。,β=91.738(8)。γ=100.400(8)。,Z=1。配合物由1个Mn原子、2个4-PTZ、4个水分子和2个结晶水分子构成。Mn原子的配位数为六,并处于八面体的配位环境,分别与4个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来自2个4-PTZ上的N原子配位。通过各种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进而层与层之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将该化合物扩展为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殷跃广  王琰 《科技资讯》2012,(21):197-198
本文以一个NITR型氮氧自由基(NITR=2-R-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R=4-吡啶基(NITpPy))为配体,与金属无机盐反应,合成了一个自由基与抗磁金属离子Zn(II)的配合物{Zn[N(CN)2]2(NITpPy)2(H2O)2}。通过元素分析、单晶衍射、红外光谱、ESR谱对这种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内自由基之间是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化合物[Ni(Hpdc)(2,2’-bipy)(H2O)2].H2O(H3pdc=3,5-吡唑二甲酸,2,2’-bipy=2,2’-联吡啶)。用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配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金属离子位于一个变形八面体的中心。镍(II)以六配位的方式,与三个氧原子和三个氮原子进行了配位。构成晶胞的四个配合物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结,芳香环间未形成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水热法合成了镍化合物[Ni(INAIP)(Him)(H2O)].H2O,(1)(INAIP=5-异烟酰胺基异酞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是由桥联配体5-异烟酰胺基异酞酸连接成二维(6,3)拓扑结构,该二维层被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用吡嗪二甲酸为起始原料与二水氯化铜反应,合成了以吡嗪根为配体的单核铜(Ⅱ)配合物.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其晶胞参数为a=3.8607(8)、α=90°,b=8.5731(17)、β=92.00(3)°,c=16.997(3)、γ=90°,V=562.2(2)3.在该配合物中每个吡嗪根提供一个氮原子配位于Cu(Ⅱ)离子而形成一平面,而两个氯原子分别配位于该四方形平面的上下方,形成矩形.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个镍-多吡啶配合物[Ni(dmbpy)3](H2O)(ClO4)2(dm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并通过室温挥发法培养了该配合物的单晶.单晶X-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主要晶体学参数为:a=11.192(13),b=14.444(18),c=14.468(18),α=84.86(2)°,β=76.691(19)°,γ=68.24(2)°,V=2114(4)3,Z=2.配合物分子由1个单核镍阳离子单元[Ni(dmbpy)3]2+、2个高氯酸根阴离子和1个水分子组成,配合物中镍原子的配位环境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3个dmbpy分子以双齿形式和1个镍原子配位.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静电和插入两种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M=Zn,3:M=Cd,4: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合物2—4的稳定性为2〉4〉3.(2)Fe—M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3〈4.(3)NBO分析得到Fe—M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σFe-p→nM和σFe-c→nM的电荷转移作用,而N—M的相互作用以nN→nM离域作用为主.(4)用DFT—PBE0-GIAO方法计算1,3,5的”P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较接近,并预测了2和4的”P化学位移分别为61.66和56.49.(5)形成双核配合物后,σFe-c→σFe-p离域增大,而σFe-p→σFe-c减小,使得P原子核所受的屏蔽作用比1的大,故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3,5-二溴水杨醛缩水杨酰腙为配体合成了两例新型镍离子配合物,即[Ni(L)(2,2’-biby)(DMF)]·DMF(1)和[Ni(L)(im)]·DMF(2)(H_2L=3,5-二溴水杨醛缩水杨酰腙,2,2’-biby=2,2’-联吡啶,im=咪唑),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8.2424(4),b=18.5342(4),c=9.7584(2),α=90°,β=102.670(7)°,γ=90°;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8.8299(11),b=11.3898(15),c=22.822(3),α=75.734(2)°,β=86.905(2)°,γ=80.517(2)°。在配合物(1)和(2)中,镍离子分别呈现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和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配合物(1)和(2)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作为高效的光催化剂用于对硝基苯酚的降解,150分钟内,配合物(1)和(2)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分别高达80.2%和83.9%。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以大环草酰胺配合物NiL为配体的四核Ni3Tb稀土-过渡配合物[Tb(NiL)2(CH3OH)3](ClO4)3·5CH3OH,并利用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电子光谱等多种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对称群为P=1,a=1.5081(3)nm,b=1.5132(3)nm,c=1.7446(3)nm,α=82.512(11)°,β=70.095(6)°,γ=84.185(10)°,Z=2.  相似文献   

16.
在丙酮溶剂中,双((O,O’-二苯乙基)二硫代磷酸)合镍配合物与双齿桥联氮碱配体4,4’-联吡啶(4,4’-bipy)反应,得到了一维配位聚合物[Ni{S2P(OCH2CH2Ph)2}2(4,4’-bipy)]n,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13C NMR、31P NMR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C 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9.500(4),b=11.289(3),c=13.407(4),β=99.44(4)°,V=4404.4(18)3,Z=4,C42H44N2NiO4P2S4,Mr=889.68,Dc=1.342 g/cm3,F(000)=1856,μ(MoKα)=0.744 mm-1。可观测衍射点为2550个,R=0.052,wR=0.1329(I>2σ(I)),所有数据的R=0.0971,wR=0.1489。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成功合成了2种基于Keggin阴离子{XW12O40}4-(X=Si/Ge)的Cu(Ⅱ)配合物:H2[{Cu(4,4′-bipy)3/2(OH)(H2O)}2{XW12O40}].4H2O(X=Si,1;X=Ge,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及电化学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基本的性质研究.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们互为异质同构体,晶体结构可描述为Cu(Ⅱ)离子通过OH-基团和4,4′-bipy分子连接形成了一维Z形链,链与链之间进一步通过Keggin阴离子的两个端氧原子与Cu(Ⅱ)离子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沿b轴方向观察1和2的晶体结构,发现邻近的层与层之间距离为14.9.  相似文献   

18.
1,3-二氨基硫脲双缩邻香草醛,偏钒酸铵,乙二胺,加入吡啶,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合成一种新的[V(Ⅳ)O{salen(3-OMe)}2(CH3OH)].H2O配合物,并进行了红外和晶体结构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为:a=0.671 50(14)nm,b=0.965 20(19)nm,c=1.600 7(3)nm,α=100.715(3)°,β=101.587(3)°,γ=94.787(3)°,V=0.990 7(3)nm3,Z=2,Dc=1.486 g.cm-3,μ=0.545 mm-1,F(000)=462,R1=0.034 8,ωR2=0.066 6,配合物中钒中心为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一种电荷转移配合物,[N-(4-氟-苄基)-3,5-二甲基吡啶][Ni(dmit)2],其中dmit=1,3-二硫醚-2-硫酮-4,5-二硫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1372(9),b=27.549(3),c=11.7528(13),β=93.163(2)°,V=2630.6(5)3,C20H15FNNiS10,Mr=667.64,Dc=1.686 g/cm3,S=1.003,Z=4,F(000)=1356,一致性因子分别为R1=0.0352,wR2=0.1036。[Ni(dmit)2]-二聚体通过侧基上硫原子间的堆积作用,形成了二维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得了配合物磷酸氢化六水合钴[Co(H2O)6].HPO4.H2O,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斜方晶系,晶胞为Pmn2,晶胞参数:a=6.9412(8),b=6.1490(7),c=11.2321(12),β=90.00,°V=479.40(9)3,Z=2,Mr=281.02,Dc=1.947 g/cm3,T=298(2)K,F(000)=290,μ(Mo Kα)=1.997 mm-1,R=0.0257和ωR=0.0719,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