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义"说是目前对汉语同义词最流行的界说,以为同义词是"意义相同、相近的词",同义词=等义词+近义词.这种同义词观界域含糊、概念混乱,误解等义词,误用、误解近义词,以(或"兼顾")整个词为辨析单位.若干年来,它对汉语同义词,特别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理论上模糊、混乱;词义辨释上使同义词的构组、立义、辨异诸方面产生种种弊病,因而不能出现精审的辨释成果,至今无法产生一本科学的中型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因此"近义"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表明是误说,应当坚决、彻底废弃.  相似文献   

2.
动补式复合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独特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双音节词,但所表达的语义内容却是一个复杂的致使事件,两个构词语素之间大都具有一种或隐或显的致使性语义关系。根据词内语素自身语义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动补式复合词分为致使移动、致使变化以及致使评价等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构式,作为其构词成分的"动"和"补"本身都不具有致使性,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动+FS"的结构式以后这种致使性意义才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3.
李侦侦 《科技信息》2007,(17):124-126
同义词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词汇现象。从意义关系的角度同义词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同义词的本质特点是“同”,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并不很多,所以不论等义词或近义词都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别,这就是同义词的“同中之异”。本文在坚持同义词“同”的这一本质特点的大前提下着重分析其不同之处,即:从形成原因的角度分析等义词的“同中之异”;从语言、语义、修辞、逻辑的角度分析近义词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4.
叶碧霞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0):103-107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所涵盖的语义范围往往各不相同,到底是“英宽汉窄”还是“汉宽英窄”,从宏观角度来下判断往往不能导出科学的结论,但若从微观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可发现英汉词义各有宽窄。从英汉上义词、下义词、同义词及多义词的角度入手探讨对比,可找到英汉词义宽窄的某些规律;而从词汇学、词源学、语义学及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也可找到其相应的理据。  相似文献   

5.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词汇层面的主要体现是通感式复合词.在选取典型语料的基础上,运用单、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深入分析通感式复合词的通感模式.量化统计结果显示,通感式复合词的通感模式主要包括:(1)视觉是通感引申过程中最大的源域;(2)听觉是通感引申过程中最大的目标域;(3)通感引申规律基本遵循"视觉→肤觉→味觉→嗅觉→听觉"的排列顺序,但是个别感觉之间存在双向引申关系,如视觉和肤觉之间存在大量的双向引申的例子;(4)各感觉作为通感引申源域的数量与感觉类形语素数量成正比,即含有形语素数量越多,成为最大源域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句子的语义是一个系统,组成句义系统的语义单位可以从小到大划分为义征、义词、义组和义句.义征规定着义词之间组合的可能性以及组合后的语义关系;义词是语义结构的最小单位;义词和义词之间通过义征匹配关系组成义组;义句是以句子的形式负载一个完整信息的语义单位,是句子语义结构的最大单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构成情况,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即构成成分的语义份量不相等,有广狭之分。我们指出,这种类型并列复合词的词义不等于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或融合,决定该词语义内容和语法功能的是狭义的语素,广义语素往往只起衬托作用。文中同时指出,在同一词群内部,义域较广的词容易和其他词结合成并列双音词,而义域较窄的词之间不易结合。  相似文献   

8.
语言材料的分析结果显示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主要因素有:词的凝固性、词性、及物性和结构上语素的组合形式。这些因素在具体作用时又有层级上的强弱差异。词的凝固性作用最强,词性作用及及物性作用较强,结构上语素的组合形式作用弱。当上一层的制约力量被突破时,下层因素的约束力就会突显,制约能力也会由弱变强。不同层级、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形成了离合词的具体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复合词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词具有非常强的形象色彩,体现出明显的具象性,例如"席卷、瓜分、狗尾巴草"等,我们称之为具象性复合词。本文一方面分析了这类词的内部构造方式、外部表现功能;另一方面,还从认知角度出发,指出具象式复合词的隐喻实质及其折射出的人类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玄怪录》、《续玄怪录》中共至少出现52个并列式复音新词.语素之间的关系多样,但不全面,未见语素义相反的新词,语素词性和新词词性保持一致,整体反映出该小说用词保守谨慎.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谓词型遗传编程方法,该方法包括:待求解问题论域的函数空间约束、遗传算子的谓词逻辑表达、谓词结构推理下数值参数空间的混沌式遍历及发生机制以及非线性方式下自适应进化和非监督学习的综合。整个过程是在约束网络的基础上,以谓词逻辑表达机制为核心实现的函数结点集合约束下的数值型进化计算过程。该方法可被认为是对现有遗传编程技术的改进,克服了LISP型及其C仿真型遗传编程算法在各种表示手段方面的缺陷,提高了计算效率,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实验表明了是有效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2.
以《左传》为语料分析了名词谓语结构的标记类型和发生类型,走出了当前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同时系统分析了名词谓语结构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并联逆变器传统启动方式存在成本高、控制系统复杂、运行性能不稳定、易损坏可控硅等弊端,采用串联高频电感式启动,得出一种新型启动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式及语义分析以及信忠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武及语义分析以及信息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连谓句与兼语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谓句和兼语句的区分是语法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对一些特定形式句子的归属问题。连谓句和兼语句是两种容易混淆的句式,文章从概念、类型、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两种句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歧路灯》中"把 名 谓语"其谓语可以是复杂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单个的动词;根据"把"后宾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歧路灯》中"把"字句划分为处置义、使役义、处所义、工具义等类;"把""被"融合、主语后置、宾语加长以及谓语空缺等是《歧路灯》"把"字句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8.
判断句是语言中共有的表达判断概念的小句.就名词性谓语类型的判断句而言, 不同语言中判断句的构成具有不同特点.判断句中判断词的使用情况变数多,而且复杂.对各种语言的调查结果显示:判断句的判断命题是取决于句中名词性谓语的语义,判断词只有语法功能,并无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中介谓词逻辑系统 MF 的完备性。为了证明 MF 的完备性定理,在文中引入了协调性与极大协调集等概念,获得了中介谓词逻辑系统 MF 完备性的几个基本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形状的语义分析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在形式系统、一阶谓词演算和范畴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形状及形状型的定义,并讨论了形状与形状型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