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侦侦 《科技信息》2007,(17):124-126
同义词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词汇现象。从意义关系的角度同义词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同义词的本质特点是“同”,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并不很多,所以不论等义词或近义词都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别,这就是同义词的“同中之异”。本文在坚持同义词“同”的这一本质特点的大前提下着重分析其不同之处,即:从形成原因的角度分析等义词的“同中之异”;从语言、语义、修辞、逻辑的角度分析近义词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2.
“晚”义词是汉语常用词,如今在现代汉语方言里以“晚”“晏”“迟”为主导。文章对这类词做共时与历时考察发现,“晚”“晏”“迟”表示“比一定时间靠后”开始于先秦且三者长期处于此消彼长的竞争替换之中,即先秦两汉“晏”略占优势,“晚”在魏晋打败“晏”并在明清以前占据主导,而“迟”于明清蓬勃发展产生了对“晚”“晏”的替换,至今都是汉语里使用最繁的“晚”义词。总体而言,“晚”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呈现出了一些对应,能够相互解释与印证。  相似文献   

3.
种属式复合词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复合词除联合式、述宾式、主谓式、偏正式、述补式外,还有种属式.种属式可分为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类.这类复合词不全是加类名语素的结果,前语素成为原词的简称也是种属式的一个重要来源.非稳定型种属式与对应的前语素可形成等义词.这类等义词为多种情况下的必要语码选择提供了条件.类名语素有帮助理解词义.区分同形同音成分、使种属式复合词单义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准确理解词义是英汉互译中的基本步骤.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语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文化、历史、典故、习俗等种种差异,因此英汉互译中常常会碰到词义的非等值现象.只有在词义层面上正确理解了词汇的意思,才能翻译出达意、通顺的文章.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英汉互译中词义非等值现象产生的原因、文化背景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英汉颜色词词义和语义的非对应性也是多方面的;而且一种颜色的象征意义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各种颜色所蕴涵的寓意伴随着英汉民族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象征意义而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颜色词的比较与分析,从一个角度透视英汉两种语言乃至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英汉象形词和象声词的起源及结构,把象形词词义之间的关系划分为直观象形词,变形象形词 绘旬形词三类,把象声词按其音义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基本象声词,次象声词和回归词三类,并分析了它们在英汉文字中的异同之处,文章分析了象形词和象声词在文字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对文章作品中象形词和象声词的典型例证做了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角度对英汉纵向空间维度词“高/低,high/low”的隐喻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由于英汉两民族对物理空间共同的感知体验,在对“高/低”空间特征的认识上表现出相同的一面:空间维度的意象图式大致相同,都存在由空间域向“数量及类数量域”、“社会地位及等级域”、“品质与道德的评价域”、“情绪域”、“感官域”、“时间域”及其他维度的投射,并且在这些隐喻域中,双方多数情况下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表达方法。然而,由于两个民族在文化、风俗习惯、历史经验和认知方式上不尽相同,因此空间概念在隐喻性地构筑其他概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词义这个共时的系统中也存在历时的问题,所以属于历时范畴的“本义和派生义”及“历史义和现存义”也同样适合于现代汉语的词义系统而成为现代汉语词义着眼于“历史时-词义学”角度的两种重要类型。除此之外,“基本义和一般义”及“贮存义和使用义”也是现代汉语词义的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着眼于“共时-语义学”的角度,后者则着眼于“共时-语用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李淑艳 《科技信息》2008,(6):143-144
笔者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隐喻为理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汉颜色词隐喻的异同。由于人类认知的共性,英汉颜色词的隐喻意义有诸多共同点,并在社会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下渐趋一致。但是由于颜色词的隐喻与语言运用的特定历史背景及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所以英汉颜色词中不乏不同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源语和目的语分别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局限词。首先探讨文化局限词的一种词义差异模式,即词汇空缺、一语独有;其次,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三个方面探讨词汇空缺的成因;最后以《英汉大词典》和《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的词条为例来探讨双语词典中处理词汇空缺的10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主语和表语同语反复的同语是许多语言中的共有现象,但不同语言中的同语在结构和表意功能方面都存在差异。英汉同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语和表语的词性、同语的结构模式、系动词的变异和同语表达的灵活性等方面。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理解和使用英汉同语。  相似文献   

12.
黎晴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0):69-72
就词序关系而言,汉语的形容词修饰语出现在中心语之前,而英语既可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出现在中心语之后。总体而言,英语的句子脉络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合体,以形役意。而汉语句子是用一个个语言板块(句读段),按逻辑整理的流动、铺排的局势来完成内容表达的要求,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因此,理解以形合的英语与以意合的汉语在对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将对译者和语言学习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汉语成语不同于英语的“id iom”一词,在进一步澄清汉语成语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比较,探讨在一定的语境下汉语成语的翻译问题及对策。成语的翻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直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根据不同的方法对成语的翻译进行了归类,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14.
As an English learner and educator,I am devoting myself to translating works in clear and exact way.But in practice,I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translate works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especially some Chinese ancient poets,which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And what makes me obsessed with is the imageries conveyed in the two cultures.One word in Chinese ancient poets is not only interpreted literally but also explained between the lines,because it will contain a lot of images,which are most difficult to be translated.Therefore,I hav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meaning,besides it is necessary for me to understand the images and transform them into another language so that the translation can drive home to the natives.Here I borrow the theories from the cultural linguistics to translate Chinese poets.I will try best to apply the theories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and compare some works including various versions.Finally I will draw a conclusion that for translation,the cultural linguistics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的语言,其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运用不当或表达得不够准确,就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有些时候说话人与听话人对同一句话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意思,这里就从语义所指的角度对汉语语句歧解进行一个简单分析,以此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正确使用语言,并在语言交流中对语意内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量的语料分析,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颜色词“红”在英汉语中存在共性与个性。共性有:受欢迎、革命、共产主义、成功、旺盛、害羞、救助、色情、危险、生气等。英语特有的概念隐喻投射有负债、被抓现行等三种情况,汉语特有的概念隐喻投射有红利、婚礼、美貌的女子等五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无论英语或汉语总的说来在一个句子中,动词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英语和汉语各有其本身 的特点,例如,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动词,而汉语有时则可使用两个或者更多的动词, 因此在英译汉时通常有必要将英语中除谓语动词之外的一些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不仅符合汉语 的表达习惯也忠实于原文。本文主要阐述了抽象名词(特别是动作名词action-nouns)的翻译方法,其中包括根据不 同上下文将“动作名词+of名词”的结构译成汉语的“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 此外,也涉及到将英语中动名词以及“to be+形容词”,“to be+介词”,“to be+付 词”等结构译或相应的汉语动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英译汉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不能逐词对译。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中的“将”字语义和用法呈多样化,与明末白话小说《三言二拍》和现代汉语中的“将”字用法有不同之处,分析研究这些异同,找寻出“将”字从古代汉语的动词向现代汉语的介词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词汇的语义对应是双语翻译的前提,是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桥梁.但是由于受词汇用法、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的制约,这种对应往往被简单地曲解成了对等.要实现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应注意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摆脱语义对等的困扰,使译文在词汇意义这一层面上更贴近原文,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