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8-羟基喹啉-7-醛的合成改进及其光谱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改进Reimer—Tiemann反应合成8-羟基喹啉-7-醛的实验方法,使其操作更方便,并提高产率。方法32mLCHCl3(0.4mol)滴加到100g35%~40%NaOH(1mol)水溶液和8-羟基喹啉(0.1mol)CH3CH2OH溶液体系中,65~70℃回流4h后,用0.1mol/LHCl酸化至PH5.0~5.5,可得到粗产物。再采用硅胶色谱柱分离,以V石油醚:V乙酸乙酯=4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橙红色结晶,然后用CHCl3重结晶得淡橙色针状晶体,真空干燥,可得产品3.1g。结果采用优化的实验方法合成了8-羟基喹啉-7-醛,产率为18%,熔点178℃,并利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而且报道了其紫外和荧光光谱性质。结论改进了8-羟基喹啉-7-醛的合成方法,得到了目标产物,使实验操作方便易行,且提高了产率。  相似文献   

2.
合成并表征8-羟基喹啉-2-醛-苯甲酰腙Cu(Ⅱ)配合物(2a)和8-羟基喹啉-2-醛-对羟基苯甲酰腙Cu(Ⅱ)配合物(2b),利用黏度滴定、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它们与CT-DNA相互作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2a和2b均为良好的DNA插入试剂,它们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162×106 L·mol-1和6.934×106 L·mol-1,均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3.
以2-甲基-8-羟基喹啉为原料,经乙酰化、氧化、水解三步制备了2-甲酰基-8-羟基喹啉,然后再与邻氯苯甲酰肼缩合得到了N’-(8-羟基喹啉-2-亚甲基)邻氯苯甲酰肼,通过FTIR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酰肼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酰腙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7.3403,b=8.2419,c=12.7238,α=104.003°,β=97.275°,γ=96.149°,V=733.253,Z=2.最终一致性因子为R1=0.0423,wR2=0.0953.利用微量量热法对N’-(8-羟基喹啉-2-亚甲基)邻氯苯甲酰肼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抑菌浓度为c=0.02376 mg/mL,说明了此化合物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氨基酸为原料经酯化、成环、酰肼化得到了3种相应的酰肼,后者与2-羟基-1-萘醛反应得到了含咪唑基酰腙希夫碱.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对目标产物及其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法为含咪唑环的酰腙类希夫碱的合成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提高了酰肼的产率,总产率达到62.7%~64.1%,含咪唑基酰腙的产率达96.8%~97.3%.  相似文献   

5.
以邻硝基苯酚、邻氨基苯酚、甘油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用Skraup法合成了8-羟基喹啉;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反应条件为:邻硝基苯酚与邻氨基苯酚物质量的比为1∶2,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2.5 h;用8-羟基喹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炸食品中铝的含量,为食品加工和安全检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3-吡啶甲醛和4-甲氧基苯甲酰肼为原料,采用乙醇为溶剂,通过缩合反应合成新的酰腙化合物:3-吡啶甲醛-4-甲氧基苯甲酰腙。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酰腙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5℃的回流条件下,3-吡啶甲醛与对甲氧基苯甲酰肼物质的量比为7:5,反应时间为4h时,酰腙收率可达到85.66%。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1~5]的基础上,合成了8-羟基喹啉合十钒酸钙和铯盐。 1 合成方法 称取2g CaCO_3和4g V_2O_5,加于10mL水中,加热并搅拌至无气泡逸出,过滤并冷却。滴加入HO_x-CH_3COCH_3溶液(10g HO_x/100mL Soln.)100mL。过滤出大量浅黄色沉淀,相继用水和丙酮洗涤。抽干放置真空干燥器中。  相似文献   

8.
以癸二酸为原料,经过酯化、肼解及乙酰化3步反应合成N,N′-二乙酰基癸二酰二肼;再在N,N′-二乙酰基癸二酰二肼与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1:10,三氯氧磷5mL,POCl3与CH3CN的体积比为1:8.在此条件下反应4h,水解72h,得到1,8-二(2-甲基-1,3,4-噁二唑)辛烷,产率为82%。  相似文献   

9.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7-[(8-喹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简称主体)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p 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主体分子在400 nm处发射弱荧光,其荧光强度随白蛋白的加入明显增强.据此建立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新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6~2.7×10-5mol/L和2.5×10-7~9.5×10-6mol/L,检测限分别为8.09×10-7mol/L、1.05×10-7mol/L.同时讨论7-[(8-喹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对白蛋白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常数分别为3.38×105和7.28×106,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18和1.412.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主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BSA=3.98 nm,rHSA=3.04 nm及能量转移效率EBSA=0.038,EHSA=0.161,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主体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0.
在相转移催化剂三正丁胺作用下,以8-羟基喹啉为原料,经Reimer—Tiemann反应合成了7-甲酰基-8-羟基喹啉。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影响因素,提高了产品收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用圆滤纸片法和浓度稀释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活性,抑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阳离子型微乳液介质中荧光法测微量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阳离子型O/W微乳液介质中,Al(Ⅲ)与7-碘-8-羟基喹啉-5-磺酸,在pH4.4HAc-NaAc缓冲溶液中形成荧光配合物的λex/em为385/503nm。建立起Al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 ̄20.0μg/25ml,检测限为1.6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27%。CTMAB胶束体系比较,灵敏度和精密度均有增加,成功地测定了水样中微量Al。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铋(Ⅲ)-7-碘-8-羟基喹啉-5-磺酸体系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测定微量铋的方法。以0.25mol/L NaOH为支持电解质,该体系有一灵敏的导数极谱波,峰电位为-0.58v(vs.SCE)。峰电流与铋的浓度在0.050~1.1μmol/L范围内成正比。应用循环伏安、脉冲极谱等方法确证该极谱波属于络合吸附波。测得该吸附型体的络合比为Bi(Ⅲ):IQSH=1∶1。  相似文献   

13.
在PH6,34的柠檬酸三钠-盐酸介质中,铜(Ⅱ)与7-碘-8-羟基喹啉-5-磺酸(Fer-ron)形成络合物,在线性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一灵敏吸附波,一阶导数峰电位Ep=0.56V(vs.SCE)。峰电流与铜的浓度在0.005~0.315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1μg/m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了该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铜(Ⅱ)还原产生,络合物组成为Cu(Ⅱ):Ferron=1:1,表现稳定常数β=1.52×104。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方法应用于生铁和硅钢标样中铜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pH7.30的KH2PO4-Na2B4O7·10H2O缓冲介质中,锑(Ⅲ)与7-碘-8-羟基喹啉-5-磺酸(Ferron)生成络合物,在线性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谐波,二阶导数峰电位Ep=-0.83V(vs.SCE),峰电流与锑(Ⅲ)浓度在3.0x10-8-4.9x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x10-8mol/L。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了该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络合物组成为Sb(Ⅲ):Ferron=1:2,峰电流由络合物中心离子Sb(Ⅲ)还原产生。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周巯基棉分离干扰离子,采用本法对标样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A new fluorescent reagent, 7-(8-hydroxy-3, 6-disulfonaphthylazo)-8-hydroxyquinoline-5-sulfonic acid (HDNHQ)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has been developed. It reacted with magnesium to form a 1∶1 fluorescent complex withλ ex/λ em immediately at room temperature in ammonia-ammonium chloride buffer (pH 10.7). A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obtained in the magnesium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160 ng·mL−1 wi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0.04 ng·mL−1.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imple, rapid and sensitive.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magnesium in blood serum with recoveries of 103.75% and 98.16%, respectively.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Zi-Qiang Found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 Biography: Zhang Xian (1975-), female, Ph. D candidant, research direction: organic reagent synthesis and analysis.  相似文献   

16.
流动注射荧光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微量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锌-8-羟基喹啉-5磺酸-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增敏体系的流动注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锌,此法操作简便,快速可靠,重现性好。进样频率180次/h,已用于发样和茶叶中微量锌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s_r<1.9%,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以1,4-环己二酮和丙二腈为原料,合成出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CNQ)晶体,并测定其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_c,晶胞参数α=8.910(4),b=7.068(1),c=16.403(1),β=98.510°,Z=8。结构参数经块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后,最后的偏离因子R=0.034。此外,对该化合物还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的测定,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TCNQ的电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溶剂对TCNQ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CNQ)在5种溶剂中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LSER方程验证了频率变化是由于给体和受体配合所致.结果表明:TCNQ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随溶剂电子受体数的增加而发生红移;吸收频率随溶剂极性参数ET(30)和ENT的增加而发生蓝移,并且ETN参数比ET(30)能更好地描述TCNQ的溶剂极性.  相似文献   

19.
7-羟基黄酮和7,8-二羟基黄酮的改良合成与结构修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改良的Baker-Venkatarama重排法,以乙酰芳基酚为原料,经过二步反应合成了7-羟基黄酮(3a)和7,8-二羟基黄酮(3b).通过对7-羟基黄酮和7,8-二羟基黄酮A环酚羟基的结构修饰,分别合成了三个7位取代和二个含苯并二氧杂环的新黄酮衍生物(4-6,7a,7b).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已由MS,^1HNMR,IR等波谱方法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