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卫东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6):15-15,34
按照连锁交换基本原则对真菌顺序四分子分析方法作了改进,这种方法以数学排列组合原理、全以数学公式和符号、辅以示意图显示来做的四分子分析,可以直观明了地使人明白真菌四分子分析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DNA分子标记在真菌系统分类与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从核酸分子水平上研究真菌的遗传本质,为真菌的进化研究、系统分类和鉴定开辟了新的途径.概述了几种主要的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在真菌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HIV病毒基因调空区的碱基顺序,设计了含有四个N-甲基吡咯或N-甲基咪唑杂环的寡聚酰胺类DNA识别分子——ImPyPyβCOOEt,利用卤仿反应和DCC,HOBT偶合反应对此化合物进行了有效的合成,并用NMR和MS光谱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4.
对分子标记在真菌分离菌株的分子鉴定、基因定位克隆、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亲子分析及线粒体DNA遗传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蒲公英中获得强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为新颖抗菌 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奠定基础。通过滤纸片法筛选获得抗菌活性目标菌株,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 物学方法鉴定真菌的种属,并采用质谱-分子网络技术预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从 21株形态各异的蒲公英内生真菌中筛选获得了1株抗菌活性较好的菌株2-7,粗提物对4种金黄色 葡萄球菌在10 μg/片浓度下抑菌圈为10.82~17.58 mm,其种属鉴定为Alternaria sp.,该真菌可代谢 产生黄酮、甾体、生物碱、脂肪酸、丁内酯、萜类等化合物,其中黄酮分子簇中的部分母离子可能为 潜在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性质的一种新型硼酸衍生物,对-二苯氨基苯基硼酸(DPBA)与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的包合行为,并考察了包合物DPBA在CM-β-CD存在下与四种单糖分子的识别作用,实验结果表明,DPBA与果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分子的结合计量比均为1∶1,结合常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D-果糖>>D-甘露糖>D-半乳糖≈D-葡萄糖.CM-β-CD对DPBA具有增溶增敏性,从而能够在水溶液中更好地对糖分子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7.
提出化学表观筛选——分子遗传平台策略,利用表观遗传理论调控滇重楼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化学表观遗传筛选是对真菌进行高通量化学表观抑制剂的筛选,旨在经济快捷地获得抗菌活性物质合成受到表观调控的菌株;建立分子遗传平台是根据同源基因克隆真菌的相关表观遗传酶类基因,靶向改变表观遗传酶类的表达,旨在获得遗传稳定性高的改良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酵母分子生物学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的探讨,进行了酵母DNA分子克隆。采用重组DNA技术及放射性分子探针杂交法从克隆库中检测出两大类含有ZDNA重复顺序的重组子。第一类是含有端粒区ZDNA重复顺序及自主复制顺序的重组子。这些重组子对端粒区灼整合转化研究对开拓基因工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类是含有染色体内部分散的ZDNA重复顺序的重组子。这些重组子对研究内在ZDNA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按实验结果计算,在酵母基因组中大约存在有100个ZDNA重复顺序片段。  相似文献   

9.
真菌的开发     
真菌在真核微生物中是一个高度多样的生物类群。随着真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数量的增加,并结合分子遗传学所取得的进展使得真菌的开放和商业化更加方便。真菌能够分泌高质量具有经济价值的蛋白,它们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产生了大量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这对制药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真菌已发展成为替代传统以化学方法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种更有效的策略,同时,真菌也是转化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重要修复因子。本书重点阐述了最近及未来真菌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及原理,真菌DNA碱基组成的分类鉴定、DNA分子杂交、真菌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态性的分析以及随即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相似文献   

11.
A new type of REE tetrad effect, a composite M- and W-type, was recognized in the K-feldsparthized and silicificated Shuiquangou alkaline syenites, Dongping, Hebei Province. Different analytical methods such as ICP-MS and isotopic dilution thermal ion mass spectrometer were exploited to verify the RE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mples in three laboratories in China, France and Korea. The results are reliable and consistent within errors. In situ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E concentrations of individual zircons and apatites extracted from the very same sample has shown tha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magma and the superimposed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might have taken place in at least two-stage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to generate the composite M- and W-type REE tetrad effect. The coexisting melt and aqueous phases, the superimposed alteration by volatile (Cl, CO2) and Si, K, Al-enriched high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s might be the important facts for this new MW-type of REE tetrad effect. In addition, the peculiar MW-type tetrad effect might be an indicator for Au mineralization of reworked pluton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应用植物根尖微核与四分体微核技术对诱变剂和工厂废水的监测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无论是植物的根尖细胞或花粉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对诱变剂或环境中的污染物质都具有敏感性,都能产生诱变效应,尤其是在工厂废水的监测上,应用四分体微核技术更为敏感。此外,试验还表明,紫竹梅对诱变物质的敏感性接近于紫露草,但紫竹梅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是值得利用的环境污染监测材料。  相似文献   

13.
应用紫露草四分体微核技术对6种洗涤剂的遗传毒理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洗衣粉和3种洗洁精在一定浓度剂量范围内,能够强烈地诱发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显著提高,而且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与洗涤剂浓度之间呈现剂量效应,直线相关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它们的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初步证明这些洗涤剂在一定浓度时具有遗传毒理学效应,而这种“潜在”的危险性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对牛膝菊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牛膝菊花药4室,花药壁发育为简化型。由表皮、药室内壁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于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变形,其细胞原生质体向药室中移动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孢原为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面体型的小孢子四分体。四分体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偶见同时型。成熟花粉2-细胞型。子房1室,每室1个倒生胚珠,具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呈直线形排列,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  相似文献   

15.
<正>观察了黑杨派Populus deltoides Bartr. cv. ’Lux’ (ex. I-69/55), Populus ×euramericana (Dode) Guinier. cv. ’San Martino’ (ex’ I-72/58) and Populus ×euramericana (Dode) Guinier (ex, I-214)的胚珠、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胚珠是倒生的,成熟时为单珠被和厚珠心,两层珠被从表皮起生,孢原组织由单细胞组成,原始的造孢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作用,大孢子母细胞形成直线形的四分体,四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具有功能并发育为正常型(Polygonum型)胚囊,雌配子体发育后期穿透珠心,突出于珠孔中。但Ⅰ-72的孢原组织是由多细胞组成,并具二个线形的大孢子四分体,Ⅰ-72的部分胚珠中四分体合点端的第二个大孢子为有功能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白音诺和浩布高两地区辉石矽卡岩中稀土元素(REE)的测定,证明了在接触交代作用的条件下,岩石中REE分布模式可以不服从Coryell关于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曲线是一条平滑曲线的规律,而是呈现出以4条相连的凹形弧线为特征的“四分组效应”。辉石矽卡岩中REE的“四分组效应”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矽卡岩形成的某些物理化学条件和REE在矽卡岩形成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石刁柏大孢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刁柏的大孢子母细胞发生于花蕾直径约1~2mm时期。大孢子母细胞体积为15×16×21μ。后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孢子,呈直线排列,具极性,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其他三个大孢子退化。由功能性大孢子发育为胚囊。其发育途径为典型的单子叶植物类型——蓼形。石刁柏大孢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学观察是取戮破珠被的胚珠,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液处理,分离胚囊,在光学显微镜下附加IF550绿色干涉荧光滤片,进行观察和摄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喀斯特沉积物中稀土分布模式的精细结构一稀土四重效应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内部空间和4维时空引入挠率,建立有挠时空的引力与电磁场的统一理论。利用标架场得到有挠时空的旋时场方程。  相似文献   

20.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导了四合木花粉发育过程中存在雄性不育现象.四合木花具八枚雄蕊,分两轮排列.药壁发育属基本型,具腺质绒毡层.正常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在四分孢子形成之后开始解体.四合木花药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I前期开始,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生.败育发生在个别雄蕊或全部雄蕊中不等.败育花药的药壁中层、绒毡层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即开始解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基本全部瓦解,使小孢子母细胞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进行,引起以后一系列败育现象,形成不正常的四分孢子或单核花粉粒.败育花药药室瓦解,花粉囊收缩变形.即使在正常发育的成熟花药内,仍能观察到败育的花粉粒,形状为椭圆形或三角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