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编说我们都听说过"鹬蚌相争"的故事:一只蚌正张着壳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蚌的肉。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夹住鹬的嘴。它们谁也不肯让步。渔翁看到了,把它俩都捉走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之后可能发生什么。鹬和蚌被捉住后还是僵持,谁也不肯认输。渔翁心想:这鹬和蚌真是愚蠢,还不知道自己快成了我的盘中餐。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媒体界的"鹬""蚌"之争愈演愈烈。由于电子媒体的强势突起,人们普遍担忧传统纸质媒体的未来发展,美国的菲利普·迈尔教授甚至预测报纸将在2044年消失。细心比较"鹬"与"蚌"的特点,你会发现它们各有优劣。"纸媒"所短"电媒"所长1.及时性。纸质媒体如报纸、杂志,从组稿到送达读者手中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比起电子媒体及时更新的内  相似文献   

3.
话说河蚌     
说起河蚌,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是有一种水鸟叫鹬,在水边看见一只河蚌正张开两扇贝壳,便用长嘴去啄食蚌的肉体。谁知河蚌受到突如其来的刺激,两扇贝壳刹时间关闭,鹬的嘴被紧紧夹住拔不出来。它们互不相让,僵持了很久,这时一个渔翁路过此地,便把鹬与河蚌一起捉了起来。河蚌身体上有两块很发达的肌肉,用来关闭贝壳,称之为闭壳肌。这两块闭壳肌几乎同样大小,都是由纵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蚌瘟病是目前危害我国三角帆蚌最严重的疾病。我们于1982年~1985年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蚌瘟病是由某种病毒引起的。同时与上海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超离心机室一起对三角帆蚌瘟病病毒进行分离、纯化等工作,对其生物学特性也作了些研究。至今已成功地从三角帆蚌瘟蚌的组织中提取到了病毒,并获得了一些电镜照片,现将有关的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记述广西的鹬虻科昆虫,包括鹬虻属7新种及金鹬虻属1新种。  相似文献   

6.
三角帆蚌是我国特有的优良育珠蚌种。近年来,随着珍珠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对优质无病的三角帆蚌的需求日益增多,而有些养殖单位由于缺乏科学的育苗技术,常常劳师无功。怎样才能提高三角帆蚌育苗和稚蚌的成活率呢?主要抓好母蚌培育,人工附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2017,(4)
正红颈瓣蹼鹬有特殊的性别繁殖策略:顺序型一雌多雄制,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一妻多夫制"中的一种。那么,红颈瓣蹼鹬为何一反其他鸟一夫一妻制的常态,采取一妻多夫制呢?动物的婚配制度又是一成不变的吗?不惧生人的集群水鸟2016年10月下旬,我们在广东省雷州市开展全国水鸟同步调查。一天上午9点多,我们看见靠近海边约100米的一块基塘水面上有30多只水鸟。我们在远处拍照后慢慢靠近,边走边拍,没想到,  相似文献   

8.
合芜蚌自主创新区是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其空间位置和产业发展有其特点,合理构建三地知识溢出模式推动试验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本文提出合芜蚌自主创新区应构建以层级模式为主结合传染模式的知识溢出模式,并提出加强知识溢出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别制作未感染蚌螨卵或已感染蚌螨卵褶纹冠蚌的外套膜、鳃、斧足、唇瓣、水管5种组织的切片,并进行显微观察与比较.结果显示,未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缔细胞分布均匀;而在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不整齐,且在蚌螨卵的寄生部位周围形成一个致密的包囊,从而使其周边的组织受到压迫,上皮与结缔细胞变形.表明蚌螨卵的感染对褶纹冠蚌的多种组织造成了病理损伤,从而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彩鹬(Rostratula benghalensis)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彩鹬的系统分类地位.结合从GenBank检索的鸻形目22个物种和鹳形目白鹳的Cyt b全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以白鹳为外群,重建鸻形目共23个鸟类物种的Cyt b序列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彩鹬类是鹬亚目中独特的一支,其传统分类上的科级地位应当继续保留.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12,(3):52-53
"给一个战略支点,来撬动江淮崛起。"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正在江淮大地奏响自主创新的乐曲。北京有个中关村,安徽有个"合芜蚌"。合肥、芜湖、蚌埠,安徽三大区域中心城市联袂探路,引领安徽自主创新,成为全省加速崛起的主引擎。3年来,试验区带动安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总量在全国前移11位和6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谢彦海  文春根  吴浩彬 《江西科学》2008,26(1):53-56,59
本研究分别在10℃、15℃、20℃、27℃和30℃等5种水温下暂养褶纹冠蚌,每组蚌的数量为30只,暂养5d后对各组褶纹冠蚌的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15℃以下水温中暂养的褶纹冠蚌,其总血细胞含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水温为15℃时其总血细胞含量最低,每毫升血淋巴中含血细胞的总数为(1.90±0.59)×10^6个;在15℃以上的3种水温中暂养的褶纹冠蚌,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总血细胞含量逐渐升高,水温为30℃时其总血细胞含量达到最高值,每毫升血淋巴中含血细胞的总数为(2.62±0.60)×10^6个。随着水温的不同,褶纹冠蚌血淋巴中的小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含量的变化与总血细胞含量的变化相似,而其中的大颗粒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含量的变化与总血细胞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对3种鸻形目鸟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其中大沙锥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鸻科金眶鸻与鹬科林鹬和大沙锥的核型在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通过核型比较,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定  杨集昆 《广西科学》1994,1(3):32-34
记述采自广西猫儿山鹬虻属(Rhagio)2新种,即无痣鹬虻(R.astictaYangetYang)和拟无痣鹬虻(R.pseudastictaYangetYang),并综述属的特征。模式标本存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湿地是迁徙鸻形目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为了解迁徙鸻形目鸟类对围垦堤外滩涂湿地的利用状况以及对该鸟类的保育策略,2010年春季(3~5月)与秋季(9~11月),在围堤外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的生境特征(包括高程、滩宽、光滩宽、植被面积和人为干扰等)差异显著的4个(A、B、C、D)典型样方内,对鸻形目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鸟类栖息地选择模式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统计到鸟类28种,春季的优势种为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占总体数量的39.56%;稀有种为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矶鹬(Actitis hypoleucos)、灰尾漂鹬(Heteroscelus brevipes)、三趾滨鹬(Calidris alba).秋季的优势种为环颈鸻、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e)、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占总体数量的66.98%;稀有种为红颈瓣蹼鹬(Phalaropus lobatus)、灰斑鸻(Pluvialis squatarola)、白腰杓鹬(Num...  相似文献   

16.
李颖 《安徽科技》2021,(4):17-19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12年以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凸显创新主体地位,加速集聚高端人才,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成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高地.本文在总结分析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概况的基础上,对合芜蚌示范区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十四五"时期合芜蚌示范区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栖息地丧失和食物资源减少是导致近年来鸻鹬类数量下降的首要原因.研究鸻鹬类的食物来源和组成有利于对其栖息地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以往研究鸻鹬类食物所使用的方法大多为胃内容物分析或粪便分析,但所得结果只能反映鸟类摄取的食物,无法反映其利用的食物.稳定同位素分析能够确定消费者的食物来源和食物组成.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比较了崇明东滩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的食物组成以及初级生产者的食物贡献.黑腹滨鹬在春、秋、冬三季的稳定同位素水平具有显著差异,δ13 C比值分别是-21.69‰,-17.16‰,-19.51‰;δ15 N比值由春到冬依次降低,分别是13.06‰,12.30‰,10.63‰.黑腹滨鹬在三个季节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各类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导致黑腹滨鹬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春秋的食物组成中都以双壳类贡献最大;在秋季甲壳类的食物贡献上升,腹足类和多毛类的贡献则相对春季有所下降;越冬期食物组成中四类底栖动物的贡献相对平衡.在春季和秋季,黑腹滨鹬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分别是本地C3植物(芦苇和海三棱藨草)和外来C4植物互花米草;三类初级生产者越冬期对黑腹滨鹬的食源贡献比较接近,可能是冬季崇明东滩食物资源相对匮乏所致.  相似文献   

18.
<正>傍晚,龙虾在池塘里寻找食物,闻到一股喷香的蚌肉味,因此爬进一个长长的网兜笼里。它终于看到铁丝上的蚌肉,但隔着一层网,只能看,吃不着。于是,它只好转身寻找出口。可这网兜笼像个迷宫,它怎么也爬不出去了。天快亮的时候,龙虾看见鲇鱼在网兜笼附近觅食,就大声喊:"喂,鲇鱼兄弟,快游进来吧,这里有你喜欢吃的蚌肉。"  相似文献   

19.
科技在线     
《安徽科技》2011,(3):30-31
合芜蚌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本刊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被写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示范区共同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2010年,合芜蚌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专利授权量,引进高端人才数,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等主要指标均超过全省总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抚州洪门水库生产基地两种育珠蚌即池蝶蚌和三角帆蚌的若干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就它们的形态、生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生长速度快于三角枫蚌,其形态结构更适于培育珍珠,育珠性能优于三角帆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