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为了拓展厌氧消化原料的来源,以平菇菌渣为研究对象进行沼气发酵试验.在中温(35±1)℃条件下,采用批量式发酵工艺,对其产气特性及有机质含量变化与厌氧消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平菇菌渣是一种较佳的发酵原料,其原料产气率为464 mL/g、TS产气率为619 mL/g、VS产气率为720 mL/g.在沼气发酵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粗脂肪、粗蛋白、总糖、低聚糖、还原糖和淀粉均不同程度的发生降解,其中纤维素和低聚糖的降解率远高于其他有机质,纤维素几乎全部降解,低聚糖降解率达到了90%以上.该试验结果为平菇菌渣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菌渣理化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制药厂发酵土霉素、青霉素菌渣为研究对象,利用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差热-热重分析仪、氧弹热量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对2种菌渣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菌渣中C,O元素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40%和30%以上,无机成分、重金属含量及多环芳烃含量均较低;菌渣中主要官能团为O—H和C—C,为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物质的特征官能团;菌渣的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热解的主要阶段,为挥发分的析出阶段,另外,土霉素菌渣和青霉素菌渣的热值分别为16.894MJ/kg和17.641MJ/kg。  相似文献   

3.
测定不同温度、转速、酒精浓度、接种量条件下醋酸菌在梨渣为主的半固体培养基中的产酸量,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醋酸菌生长条件.结果表明:醋酸菌较佳发酵条件为转速136 r.min-1,温度32℃,梨渣量28%,乙醇体积分数3.6%,接种量4.0%.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青霉素菌渣活性炭制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制药厂废青霉素菌渣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以K2CO3为活化剂,运用响应面法,确定了化学活化法制备青霉素菌渣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比为1∶3,活化时间为3h。以比表面积和得率为性能评价指标,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吻合性,能较好地反映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四叶参为主要原料,与苹果、山葡萄、白菜复合,经过发酵干燥制成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果蔬粉.结果显示:四叶参与白菜经乳酸发酵后,能够改善四叶参复合粉的风味;苹果与山葡萄经酒精发酵后能够起到增香的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四叶参复合粉的原料复合最优配比为m(四叶参)∶m(苹果)∶m(山葡萄)∶m(白菜粉)为65∶30∶4∶1;研制的复合粉经分析可知含总糖52%,总酸0.5%,粗纤维14%,是一种较好的膳食纤维补充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甜菜粉、甜菜粕、甜叶菊、甘草渣及麸皮为原料用冠突散囊菌发酵产洛伐他汀,分别考察了这些原料和不同因素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甜菜粉作为培养基时洛伐他汀的含量最高为95 mg/kg.添加0.15%维生素B_2以甜菜粉为原料产洛伐他汀的量最高(134 mg/kg),与不添加维生素B_2相比产量提高了41%,以添加量(A)、发酵温度(B)、发酵时间(C)及接种量(D)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添加量(A)接种量(D)发酵时间(C)发酵温度(B).最优组合为A_2B_3C_1D_2,在此条件下洛伐他汀产量为146.4 mg/kg.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制药行业土霉素菌渣处置的难题,该文以土霉素菌渣为原材料,K2CO3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土霉素菌渣活性炭.通过电镜扫描和氮气吸附对较佳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得出制备土霉素菌渣活性炭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3h,活化比1∶3.该活性炭的苯酚吸附值为215 mg/g,比表面积达1 593.09 m2/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17 mg/g.该活性炭孔结构丰富,主要以微孔为主,平均孔径为1.09 nm,微孔孔容为0.54 cm3/g,中孔孔容为0.27 cm3/g.  相似文献   

8.
果米双菌共酵制造苹果醋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苹果、大米为原料,探讨快速生产苹果醋的工艺.酒精发酵的最佳关键技术条件:质量比为l∶1的苹果汁和大米糖化液的总糖浓度调整到13°Bx,加入0.15%(NH4)2SO4、0.15%KH2PO4、0.1%MgSO4,灭菌后25.5℃培养,酵母发酵最佳周期为100 h,可生产出酒精度为8.0%的酒精液.醋酸发酵的最佳关键技术条件:发酵初始酒精度为5.5%,接种量为7%(先接醋酸菌DT-2 4.2%,后接AD1为2.8%),培养温度28℃,摇瓶转速120 r/min,初始pH 5.5,发酵时间为6 d,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理想的加糖方式为分次加糖,产品质量和口感最佳.采用双菌共酵生产苹果醋,为苹果醋的生产提供更为广泛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苹果醋的风味和营养.  相似文献   

9.
通过紫外诱变和微波辐射米曲霉菌株,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米曲霉菌株ZQH48,并进行了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菌渣:麸皮=1:1,氯化铵12%,蛋白胨2%,硫酸镁0.07%,氯化钠0.5%,磷酸二氢钾0.02%,固水比为1:1;最佳培养温度35℃.优化后纤维素酶活力可达161.55 U/g,较原始...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粉渣为原料,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果胶工艺.对比了液料比、提取pH值、微波加热时间、微波功率和硫酸铝用量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优化提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5∶1,提取pH值为2,微波加热时间为5 min,微波功率0.4 kW,硫酸铝用量7 mL,果胶提取率为1.853 7%,比传统提取方法时间缩短、产率提高、大量节约溶剂.  相似文献   

11.
酶法水解棉籽蛋白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酚后的棉籽粉为原料 ,研究了酶解法制备可溶性棉籽水解蛋白的生产工艺。对其影响因素和产品的实际应用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利用中性蛋白酶AS1.398水解棉籽粉 ,产品得率可达 28.8%,蛋白质量分数为63.28%。棉籽水解蛋白可作为菌体发酵氮源。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芽孢杆菌LLB19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实验对苏云金芽孢杆菌LLB19菌株发酵培养基碳氮源配方进行优化,确定以玉米淀粉、玉米粉为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以黄豆饼粉、酵母粉作为发酵培养基的氮源.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SAS软件分析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确定了玉米淀粉、黄豆饼粉、酵母粉为影响LLB19菌株芽孢含量的3种重要因子.运用爬坡路径法对这3种因子进行实验,获得这3种重要因子的最适质量浓度范围.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3种重要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及最佳条件.确定LLB19菌株产芽孢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淀粉20.0 g/L,黄豆饼粉26.7 g/L,酵母粉5.5 g/L,K2HPO4 0.3 g/L,MgSO4·7H2O 0.2 g/L,CaCO3 0.4 g/L,ZnSO4 0.2 g/L.最佳发酵培养基芽孢数为4.250×107/mL,与初始培养基芽孢数3.410×107/mL相比提高了24.6%.  相似文献   

13.
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残渣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残渣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酵母发酵制取饲料蛋白的可行性.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从9个因素中筛选出影响酵母发酵的正向显著性因素(尿素、不灭菌)和负向显著性因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实验结果表明,残渣中残留的乳酸菌和乳酸盐对酵母发酵无影响,影响残渣酵母发酵的因素是酸性环境,酵母发酵前发酵底物无须灭菌.尿素最佳添加量为2.5%,最佳条件下发酵饲料中的真蛋白含量可高达31.1%,与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残渣中真蛋白含量(14.7%)相比,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与根际的产酶细菌,在生物肥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豆制品废渣为唯一有机氮源进行液体发酵,测定了3株具有高活力的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BY25,NTI,NT2)的发酵液中氨基酸组成与浓度、蛋白质浓度、蛋白酶活力的差异.通过种子发芽和青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发酵液对青菜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的影响.发现实验组中BY25豆制品废渣发酵液能够显著促进青菜种子发芽与幼苗根系生长,培养96h后种子发芽率较添加去离子水处理的空白对照提高了13%,青菜幼苗平均根系长度较空白对照增加了66.3%;而以大豆粉为唯一有机氮源的BY25大豆粉发酵液对照组对青菜发芽和长根则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同时BY25发酵液热灭活对照也无法表现出任何促进生长作用,说明发酵液中的蛋白酶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主要因子.添加BY25豆制品废渣发酵液培养40d后,盆栽青菜叶片SOD酶活力及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苏芸金杆菌中试规模发酵的工艺控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闭通风发酵设备对苏芸金杆菌BT—37进行了中试规模液体深层发酵的实验和生产,就不同黄豆饼粉含量培养基和不同种子罐培养菌龄对最终发酵液活菌含量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优化工艺控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湿法炼锌净化钴渣新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氨-硫酸铵体系处理湿法炼锌净化钴渣的新工艺.该工艺首先用铵-氨水溶液浸出烘烤后的钴渣,再用锌粉对浸出液净化除杂并进行锌与镉、钴、铜及铜与钴的分离.在最佳技术条件下,金属浸出率(质量分数)分别为Zn91.18%,Cu96.98%,Cd99.38%,Co89.35%;净化所得的富钴渣含Co3.79%,富集比达8.4,从这种钴渣中可直接提取钴或钴盐;而净化液可直接制取活性锌粉.氨-硫酸铵法具有原料适应性强,设备防腐要求低,能常温操作,能耗低,除杂容易等优点,是处理湿法炼锌废渣、综合利用有价元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黄浆粉替代豆粕酿造酱油的可行性。采用黄浆粉:豆粕:麸皮=3∶3∶4的原料配比,利用通风制曲和固态低盐发酵工艺较为理想,生产出的成品酱油符合ZBX66013-87标准,风味可与豆粕酱油毗美。  相似文献   

18.
餐厨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以沼渣为产氢菌种来源,利用餐厨垃圾为原料研究厌氧发酵制备氢气,研究通过热处理沼渣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是理想的厌氧发酵产氢底物,热处理能够有效的抑制耗氢微生物的活性,提高产氢气浓度。未加热处理发酵产气量大,氢气最大浓度为29%;100℃加热处理15 min发酵产氢气最大浓度为38%,产气量大;100℃加热处理30 min发酵产氢气最大浓度为35%,产气量下降。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底物微生物产氢发酵的最佳p H值为5.0~6.0。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的碳、氮源对灰色链霉菌产链霉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中4种主要组分即复合碳源(葡萄糖和玉米淀粉混合物)、黄豆饼粉、硫酸铵、磷酸氢二钾的用量配比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及主要无机盐的用量对发酵液中链霉素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4种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复合碳源浓度,其次是K2HPO4浓度,再次是氮源即黄豆饼粉和硫酸铵的浓度。优化得到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黄豆饼粉2%、复合碳源4%(葡萄糖与玉米淀粉质量比为5:1)、硫酸铵0.6%、K2HPO4 0.05%、MgSO4•7H2O 0.075%、NaCl 0.2%、CaCO3 0.7%,pH7.8。  相似文献   

20.
餐厨垃圾含水量高且极易腐烂.在大中型城市,每天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这些餐厨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寻求简单、环保、有效的餐厨垃圾处理途径正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乳酸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因此,进行了餐厨垃圾生产乳酸的研究.结果在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蛋白酶作用下,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实验最佳条件为pH为5,固液比为1∶5,温度为47℃.并进行了驯化菌种乳酸发酵餐厨垃圾生产乳酸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