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在水介中焦磷酸锰引发下,普鲁兰/聚丙烯丁酯接枝物合金的制备、组成的控制及接枝共聚反应速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方法对接枝物合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焦磷酸锰是制备普鲁兰/聚丙烯酸丁酯接枝物合金的有效引发剂,控制反应条件可以调节接枝物合金的组成。普鲁兰接枝物合金的耐水性与纯普鲁兰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耐热性和柔韧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存在下,以磷酸为介质,锰(Ⅱ)对钒(Ⅴ)氧化二安替比林苯乙烯甲烷(DASTM)成红色化合物的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ngMn(Ⅱ)/ml;线性范围为0—0.15μgMn(Ⅱ)/25ml,对0.1μgMn(Ⅱ)/25ml进行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 将本方法用于水样及人发中痕量锰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锰是一种多价态的元素.锰(Ⅶ)[1,2]已在化学发光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有不少人报道过锰(Ⅲ)[3]的化学发光行为锰(Ⅳ)一般以难溶的二氧化锰的形式存在,很难用作化学发光试剂,对锰(Ⅳ)的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甚少[4].在过量甲酸钠存在下,高锰酸钾可被还原生成二氧化锰;将生成的新生态的二氧化锰溶解于过量磷酸溶液中,便得到可溶性的锰(Ⅳ)[4].经研究发现,在甲醛存在条件下,锰(Ⅳ)可氧化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产生化学发光,因而存在着一个广谱性的锰(Ⅳ)化学发光体系.对锰(Ⅳ)化学发光体系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宽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而且也有助于阐明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纳米棒状锰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热法一步合成纳米棒状锰氧化物,考察热处理对锰氧化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的锰氧化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谱测定锰氧化物纳米棒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制备的锰氧化物为隐钾锰矿型二氧化锰和单斜晶系的羟基氧化锰,具有纳米棒状结构,棒的长度1~2μm、直径100nm左右,表面均匀光滑;该锰氧化物做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电容性能,400℃热处理后,最高比电容为142F/g.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阻燃性能最佳的季戊四醇双磷酸蜜胺盐(MPP),利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由磷酸、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制备季戊四醇双磷酸蜜胺盐(MPP).通过方差分析,探讨了原料配比对MPP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酸和季戊四醇用量的改变对MPP的膨胀度和剩炭率影响显著,三聚氰胺的用量对MPP的膨胀度和剩炭率无明显影响.MPP制备的最佳原料(磷酸、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物质的量)配比为3∶1∶3.MPP添加质量分数为30%可使聚氨脂泡沫(PUF)氧指数达27.2%,MPP使PUF燃烧过程中的热量释放、CO和CO2排放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锰锌铁氧体粉体制备技术和添加剂对整个锰锌铁氧体制备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锰锌铁氧体产品电磁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介绍了多种锰锌铁氧体粉体的制备技术,指出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并分析了锰锌铁氧体制备过程中添加剂的加入对锰锌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锰过氧化氢酶模拟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过氧化氢酶(CAT)的催化机理,并对其进行应用体系的基础研究,利用二价锰盐与N,N,N-三(2-苯并咪唑甲基)胺(NTB)反应,制备得到了配合物[Mn(NTB)Cl]Cl·2H2O(Ⅰ) 和[Mn(NTB)(NO3)](NO3)*3H2O (Ⅱ). 利用元素分析、电导率、NMR、IR和UV-Vis对锰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测试了MnCAT以及它们与FeCAT组成的二元体系对H2O2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锰的2种配合物对H2O2歧化反应没有催化活性,而二元体系中锰配合物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FeCAT对H2O2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温度制度及骨粉含量对磷酸钙生物骨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骨粉、磷酸三钙和磷酸氢钙等为原料,通过高温烧结法制备α-磷酸三钙(α-TCP)/磷酸四钙(TTCP)体系磷酸钙基生物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CPC).通过试样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和抗压强度测试,研究了温度制度及骨粉掺入量对CPC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鱼骨粉以及磷酸三钙和磷酸氢钙等为原料,通过高温烧结法可制备出性能较高的磷酸钙基生物骨水泥;制备过程中温度制度及骨粉掺入量对CPC抗压强度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控制合理的温度制度和骨粉掺入量可适当提高CPC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进行化学修饰,与锰配位合成锰卟啉光敏剂(MnTCPP).采用浸泡吸附法制备了锰卟啉-二氧化钛光阳极(MnTCPP/TiO2),并利用核磁、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镜和EDS等对合成的材料与器件进行了测试表征,成功制备了MnTCPP/TiO2光阳极.在氙灯模拟可见光照条件下,MnTCPP/TiO2光阳极产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溶胶凝胶法制备锰酸钇(YMnO3)催化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Na2S2O8协同锰酸钇催化超声波降解日落黄,探究了pH、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Na2S2O8浓度、超声功率对降解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超声波条件下pH为3,日落黄初始浓度为50 mg/...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转化处理的方法,在AZ91D镁合金的表面制备了均匀致密的钙系磷化膜,其中磷化液配方中不含铬、氟及亚硝酸盐等对环境有害的离子.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磷化时间及温度对磷化膜结构和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时间为20 min,磷化温度为40℃时,所得到的磷化膜的致密性和均匀性较好.与空白基体相比,经磷化处理后的镁合金在3.5 %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的衬底加热温度和不同晶化退火温度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TiNi薄膜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衬底可以降低薄膜的晶化温度,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可以控制晶粒的大小,同时可有效抑制析出相的产生;非晶薄膜在晶化的同时伴随Ti3Ni4相的析出,随晶化温度的升高析出相在长大的同时数量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3.
以鳜鱼背鳍骨针作为模型矿物,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透射电镜(TEM)和选区花样衍射(SAED)等手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显示,背鳍骨针存在分级结构,即纳米尺寸的矿物颗粒在有机质的作用下定向排列形成了束状,且彼此平行排列形成了片层结构,进而有序叠加形成了表面光滑的柱状骨针.骨针中的矿物相均为非晶磷酸钙(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ACP),因此本文认为可能是ACP直接构成了具有特定形状的背鳍骨针.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简单的液相还原法制备铁钴合金纳米线/棒.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在90℃时利用水合肼还原Fe2 和Co2 的水和正辛烷的混合溶液得到铁钴合金纳米线/棒.所得样品经X-射线粉末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一维铁钴合金纳米结构直径增大但长度没有明显变化,一维铁钴合金纳米材料的室温矫顽力高于体相铁钴合金.该铁磁性纳米线/棒有望应用于催化、生物技术和磁记录器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铁Bi0.6La0.4MnO3(BLMO)系列陶瓷样品,研究烧结温度对BLMO钙钛矿相稳定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热-热重分析(TG-DT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结果显示:当烧结温度升到533℃时,BLMO样品的钙钛矿相减弱,同时伴有Bi2Mn4O10中间相的出现,这是由BLMO相分解所致;当烧结温度升高到770℃,Bi2Mn4O10与Bi2O3反应生成稳定的BLMO钙钛矿相;进一步升高温度到925℃,样品仅有单一的BLMO钙钛矿相.研究表明:为了得到稳定的BLMO钙钛矿相,较高的烧结温度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室温条件下,采用温和的超声液相沉淀法制备得到了三氟化钐纳米圆盘.产物的晶相、形貌和尺寸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三氟化钐为高纯、结晶度好的六方晶系,纳米圆盘厚度约为50nm,直径为300~500 nm.进一步检测了SmF3:Tb3+纳米圆盘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低温合成TiO2/Fe3O4磁载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的磁性纳米Fe3O4为磁核,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TiO2/Fe3O4磁性光催化剂。利用XRD、TEM、SEM-EDX等分析方法对合成催化剂的相组成、形貌、粒度、元素分布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及TiO2/Fe3O4比例对降解罗丹明B光催化活性及磁分离回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300和450 ℃焙烧温度下磁性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依次降低,较低温度(100 ℃)制备的催化剂具备较高的催化活性;当TiO2质量分数处于67.3%~73.0%时,催化剂既具有较高的光催化降解活性也具有较好的磁分离回收性能;光催化剂TiO2/Fe3O4(100 ℃,TiO2质量分数70%)在循环使用5次后,在降解75 min时仍能达到对罗丹明B 99%的脱色率和90%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8.
应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碳素钢中Fe_4Ce_4C_7相的生成规律和某些物理化学特性。钢中Fe_4Ce_4C_7相可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分离。钢中固溶的铈原子在铈碳化物界面区发生偏聚。钢中CeC_2转变为Fe_4Ce_4C_7相的热力学条件为:a_c相似文献   

19.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TiN薄膜,借助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压痕仪等设备,研究了薄膜制备工艺参数(如基体温度、溅射功率、基体负偏压等)对薄膜的相结构、表面微观形貌、纳米硬度、弹性模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TiN薄膜为多晶态,其溅射功率、基体负偏压和基体温度等条件对薄膜的形貌、结构及纳米硬度、弹性模量等的影响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在DNBP有机改性剂的存在下合成了纳米级别的无定形磷酸钙球形微粒(ACP),并以5-氟尿嘧啶(5-FU)为药物模型以ACP为载体在体外做了载药和药物释放研究,傅利叶红外衍射(FTIR),X-ray衍射(XRD), 热重分析仪(TGA), 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TEM), 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UV)对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无定形磷酸钙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高载药率和较长的缓释效果,并在载药过程中会发生晶形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