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与传统基督教神学上帝观不同,别尔嘉耶夫是基于人的自由来言说上帝问题的,这与西方基督教信仰主义以及近代以来的世俗人道主义陷入自由的困境相关。同时,别尔嘉耶夫的上帝观也与20世纪前后整个俄罗斯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朝圣"精神与西方近代以来对人的高度颂扬相结合的产物。在别尔嘉耶夫上帝观的形成过程中,德国的神秘主义思想和俄罗斯自身的精神文化传统均对其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原罪》是一部关于爱与欲望的黑色激情悬疑片,这部影片自从上映之初就因其中充斥的大量男女主人公的激情片段而广受关注。其实抛开影片悬疑刺激的情节表现形式,正如影片片名所示,《原罪》其实是一部带有浓厚西方基督教文化元素的的影片,片中男女主人公人生轨迹中所犯下的罪行,与他们自我救赎的过程深刻地再现了基督教文化中罪与救赎的主题,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公元5世纪,当古罗马的理性文明不可阻止地走向毁灭时,基督教文化却显示出一种惊人的起死回生之力挽救了西方文明。本文作者立足于基督教精神而不是传统的神学立场,试图从基督教文化中“上帝”与“人”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出发,证明这是一种将理性与信仰成功合成的特殊文化,从而发现这种起死回生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公元5世纪,当古罗马的理性文明不可阻止地走向毁灭时,基督教文化却显示出一种惊人的起死回生之力挽救了西方文明。本文作者立足于基督教精神而不是传统的神学立场,试图从基督教文化中“上帝”与“人”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出发,证明这是一种将理性与信仰成功合成的特殊文化,从而发现这种起死回生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5.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中存在许多理论矛盾和困境:在原罪问题上,奥古斯丁把原罪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的骄傲,这一理论与他强调人类的“社会性”相矛盾;在恩典观上,奥古斯丁的“神恩独作”的观点导致在救赎问题上的预定论,造成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自由意志问题上,奥古斯丁前后期的自由意志理论不一致,在维护上帝的至善性和绝对权威之间陷入困境。造成这些理论矛盾和困境的原因是奥古斯丁僵化地坚持上帝的“完善性”,而这又是由他的坚持信仰先于理解的态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中西精神。现代西方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神学文化精神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建立起来的,美国社会是这两种精神融合在一起的典型产物,美国可以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代表国家。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谋取利润和维护个人利益,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而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核心是“拯救世界”的问题,即基督教的普世性。在一些西方人眼里,凡是非基督教文化以外的文明都不是“文明”的,需要改造,所以,丛林法则的运用成了首选。“上帝选民”般的“文化优越”和“普世情结”成了一些西方人的普遍心态。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和“包容”的精神是以人为主要根基的人文精神,在倡导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当今世界弥足珍贵,为人类和平友好相处,为各种文明相互借鉴、学习,共同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界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以来坚持严肃思考现代人的命运和精神世界的现代悲剧大师之一。其剧作中弥漫着浓郁的宿命观。但他终其一生在为人类寻找生活的希望,因此终生徘徊在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之间。研究奥尼尔的悲剧宿命观的论著不胜枚举,对奥尼尔与一些现代非理性哲学思潮的影响研究与比较研究成果也很丰富,本文对奥尼尔剧作中的悲剧宿命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13世纪兴起了亚里士多德主义思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托马斯表现出对理性的极大信任,试图用理性澄清信仰,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托马斯的"救赎观"中。这种"救赎观"是托马斯在整合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础上,对其前辈奥古斯丁的"原罪"说和"救赎"论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努力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基督教文化这个视角来分析美国电视剧《越狱》,通过基督教中的原罪说、赎罪说和上帝救世说来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和情节。片中所涉及的一些宗教问题和现象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宗教的价值在于为人们的信仰世界指明方向,《哈利·波特》作为西方"现代性的危机"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他的英雄母题叙事不仅与基督教原罪救赎思想有密切的文化联系,而且也蕴含了诸多异教文化元素。在给读者带来神秘的阅读体验时,这部系列魔幻小说也给受到不断进步的物质文明的沉重压抑,纯粹宗教信仰意义的精神慰藉范式几乎失落的人类,重构了一个暂以使心灵得以栖息的宁静港湾。  相似文献   

11.
灵魂问题在古希腊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灵魂"一词含义广泛.且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化过程.弄清"灵魂"一词的含义和演变过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了解"精神"范畴的形成及其和物质的对立,反对宗教迷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性是古希腊数学的精神内核,公理化体系成为现代数学的根本特征之一.中国古代数学以实用为目的,直观性和机械化、程序化是它的的算法特点.古希腊数学与中国古代数学都有现代数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竭力扣紧超越与反超越这一尖锐的两极对立,即桑地亚哥与大海、鲨鱼、马林鱼之间的对立,并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超越与反超越的相互循环,正是在这种超越与反超越的循环中凸显出古希腊以来形成的勇于进取、主动抗争、那怕失败也是轰轰烈烈这一西方悲剧精神。为此,在海明成笔下的桑地亚哥的结局尽管是悲剧性的,然而我们被桑地亚哥所打动的不是悲剧结局而是隐含其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就是面对失败超越失败,在失败面前顽强地保持着人的尊严,展现出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敢精神。而海明成在桑地亚哥身上赋寓的这一精神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超越意识及其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数学演绎证明思想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希腊数学演绎证明思想的发生发展入手,剖析了其在希腊数学乃至整个数学史上的作用,并对该思想对近代数学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从古代希腊竞技会产生的文化基础和人的"德性教育"等多方面的文化剖析,揭示了古代希腊竞技的超功利与英雄主义的文化特质,还得出竞技会是古代希腊人对理想社会模式的诉求与构想的结论。通过中西方对希腊竞技文化精神继承的比较,把超越宗教、政治、文化、民族和国家的奥林匹克文化的主体精神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哲学是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经验性的知识与古希腊人崇尚思辨的理性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它对整个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欧中世纪是在日耳曼人大迁徙中拉开序幕的。但随着日耳曼人大迁徙和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方的古代文化遭到毁灭性摧残,使西欧中世纪初期呈现出教育衰败、文化凋零的黑暗景象。因天主教会组织是从古代社会发展而来,在中世纪又处于精神统治的地位,使其在文化复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是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和传播了拉丁文化;其次是翻译和传播了希腊和阿拉伯文著作;再次是兴办教育,推动了大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的女性悲剧形象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慧 《科技信息》2009,(17):193-193
《美狄亚》是迄今为止没有离开过世界舞台的古希腊悲剧。有人称作者欧里庇得斯在希腊文学的领域里第一个发现了女人。本文从三方面分析美狄亚的女性悲剧形象:分别从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希腊独特的文化背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来看美狄亚的反抗精神、美狄亚的反抗方式、和美狄亚的极其残酷的选择。同时分析了产生其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形与神的关系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古代的形神之辩曾是异常尖锐和激烈,从鬼魂说与精气说的对立,经过神定说与形定说之争,到形尽神不灭说与形尽神尽神灭说的斗争达到了最高潮。而一直到今天,形神之辩从未停止过。在新的形势下,它又增添了新内空,赋予民新含义。今天,重提古老的形神之辩,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荷尔德林和尼采有强烈的先知情结,里尔克没有先知情结。三位诗人受希腊精神和德国新教精神的影响很大。荷尔德林是德国浪漫派诗人的代表,荷尔德林从德国新教虔敬主义的视角理解希腊,尼采接受了德国浪漫派和德国古典人文主义者的希腊观,里尔克是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精神的角度接受尼采和荷尔德林的希腊观,相比荷尔德林和尼采,里尔克更加追求艺术的唯美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