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铁达尼号》是电影史上创票房价值最高且引起世界轰动的一部爱情题材影片,是有史以来好莱坞电影的巅峰之作。从影片《铁达尼号》男女主人公爱情的产生、男女主人公境遇悬殊给爱情带来的阻力、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结局、影片主题的内蕴等方面可以获得好莱坞爱情影片模式。  相似文献   

2.
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包涵了较强的理性精神和非理性精神。希腊神话中的非理性精神从对命运的体认、对命运的态度、对命运的超越诸方面中包含了对基督教教义本质的认同,尤其是对命运的体认与上帝观,反抗命运中必然产生的无罪之罪与基督教中的原罪意识,超越命运与一神教的救赎之间几乎是一种同质同构的关系。希腊文明因此能够迅速接受融合基督教文化并与之长期共处共同建构了丰富多彩的西方文化。文章通过分析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对冥冥之中命运的体认、反抗和超越与基督教思想之上帝、原罪、救赎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索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与基督教上帝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李洪歌 《科技信息》2011,(36):I0073-I0073
托马斯·哈代自幼深受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他的小说中有着清晰的基督教文化的印记。对他的小说的理解,若脱离了基督教和《圣经》的背景,则会是不准确和不深入的。本文对哈代代表作《无名的裘德》中的男女主人公和《圣经》中的人物进行了类比,宗教色彩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好莱坞的一部经典之作,于1995年上演。影片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文章就从希望与自由、好莱坞叙事模式以及画外音这三个方面来对影片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价值在于为人们的信仰世界指明方向,《哈利·波特》作为西方"现代性的危机"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他的英雄母题叙事不仅与基督教原罪救赎思想有密切的文化联系,而且也蕴含了诸多异教文化元素。在给读者带来神秘的阅读体验时,这部系列魔幻小说也给受到不断进步的物质文明的沉重压抑,纯粹宗教信仰意义的精神慰藉范式几乎失落的人类,重构了一个暂以使心灵得以栖息的宁静港湾。  相似文献   

6.
曹禺的戏剧代表作《雷雨》,既充满圣经文化的外在表现,又因人物关系、事件冲突,充分展现了强烈的原罪意识和救赎心态,从而成为了圣经文化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7.
王君 《科技咨询导报》2008,(10):154-155
远藤周作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其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寓意深远,以罪恶和救赎为题旨,内容多涉及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本文以其早期作品《黄种人》为中心,通过对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的分析,来探讨东西方精神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君 《科技咨询导报》2008,(19):164-164
远藤周作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其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寓意深远,以罪恶和救赎为题旨,内容多涉及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本文以其早期作品《黄种人》为中心,通过对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的分析,来探讨东西方精神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基督教文化这个视角来分析美国电视剧《越狱》,通过基督教中的原罪说、赎罪说和上帝救世说来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和情节。片中所涉及的一些宗教问题和现象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赵伟  李晶  李坤 《科技信息》2011,(22):151-151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蒙受冤屈,被判终身监禁,在狱中又饱受折磨,命运可以说是极其悲惨,几乎看不到自由的希望,但他有着可贵的品质,正是这些品质最终让他获得了自由。  相似文献   

11.
《万物理论》和《美丽心灵》是两部传记式电影,还原了两位伟大科学家霍金和纳什的人生。但是两部影片在回归主人公本真的人性方面有所不同,《万物理论》围绕着霍金的婚姻生活展开,通过霍金与妻子简的爱情与婚姻回归霍金的本真人生。而另一部传记电影《美丽心灵》则围绕数学家约翰纳什在年轻时发现博弈论,中年时换上精神疾病,晚年的纳什却收获了完美人生的故事线索展开。两部影片在主人公的命运安排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可电影的结局却相向而行,令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2.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磨盘》的女主人公罗萨蒙德是在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在《磨盘》中,罗萨蒙德在与乔治唯一的一次偶合就怀了孕,犯下了"原罪",而其救赎的方式——将男性边缘化,使其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用母爱取代性爱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蕴涵了德拉布尔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既不同于传统女性又有别于激进女性主义者,既倡导女性独立,又强调做母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留给读者许多的悬念和神秘,根据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罗切斯特,人们自然会将他与伊甸园中的亚当、蛇、甚至魔鬼撒旦等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圣经》对作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必然结果。罗切斯特的命运真正阐释了“犯罪——受罚——忏悔——救赎”的《圣经》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浅论曹禺《雷雨》的基督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是青年曹禺悟解人生经验的一条路径,是他寻求个人出路、社会出路的一支航标。在其处女作《雷雨》中,作者通过人物、场景、情节全方位的安排,显示出强烈的基督教的原罪意识、忏悔意识与复活意识。  相似文献   

15.
远藤周作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其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寓意深远,以罪恶和救赎为题旨,内容多涉及宗教(主要是基督教)。远藤作品中所探讨的罪,不是如偷、拐、骗等法律上的罪而是一种由于神无意识所形成的宗教上的罪。文章以其代表作《海与毒药》为范例,通过对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的分析,探讨日本人的罪意识。  相似文献   

16.
海斯特的命运与《圣经》典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 《科技信息》2009,(17):105-105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基督徒,他的作品也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许多方面与《圣经》相呼应,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宗教观。霍桑既不赞同清教的专制统治,主张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有自由恋爱的权利,又摆脱不了清教主义原罪、赎罪和命定论的观点,认为男女主人公应该受到惩罚,改过自新来赎罪。文章以《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的经历为核心,探究其中《圣经》典故的运用及作者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7.
安妮宝贝的《莲花》与但丁的《神曲》两篇作品有一条相同的主线,即主人公从开始的迷失,而后走上虔诚而又艰辛的忏悔之路,并最终获得救赎.在此中,都包含两位作者对"人"的灵魂的严肃的拷问,并对"人"如何获得永恒救赎给出自己的答案.两部作品处处透出对"人"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部名为《一个女学生的日记》的朝鲜影片,受到了朝鲜观众的喜爱,也引起了西方电影人的浓厚兴趣。据说这部影片还将被带到法国参加戛纳电影节。《一个女学生的日记》中的主人公秀莲是一位即将中学毕业的女学生,她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和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琐事。秀  相似文献   

19.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蒙受冤屈,被判终身监禁,在狱中又饱受折磨,命运可以说是极其悲惨,几乎看不到自由的希望,生存的意义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是,主人公安迪,不懈的独自奋斗,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开凿出通向自由的道路,最终脱离了苦海。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能够支撑着主人公面对困境没有变得绝望狂躁,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和顽强的斗志呢?我们通过以下的分析应该可以得到清晰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刘杨 《科技信息》2011,(11):162-162,165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爱怨交织,双重人格集于人物一身。希斯克厉夫经历了人性的歧视、压抑和爱情的背叛后,采取极端的爱和极端的恨来面对他的人生;而凯瑟琳在希斯克厉夫带给她的快乐和林顿带给她的虚荣中徘徊。男女主人公这种独具魅力的双重性格特征正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即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及由此导致的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