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链格孢菌产毒菌株及产毒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紫茎泽兰(Eupatoriun adenophorum Spreng.)的自然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的5个菌株501,402,503,LS,YN,AW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选出501菌株产毒能力最强,同时对501菌株的产毒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培养基(水的质量分数40%)和PSK培养基分别可以作为产毒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麻痹性贝毒毒素(PSP)是海洋赤潮藻毒素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藻毒素,是甲藻等有毒藻产生的一类四氢嘌呤毒素的总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SP对鱼类有强烈的致死作用。海洋鱼类除了受到PSP及其产毒藻的急性毒性影响而死亡外,在受到非致死性的毒性作用时,鱼的其它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酶活性增加或降低、细胞坏死脱落以及鱼的行为改变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改良的CTAB 法提取曲霉属产毒真菌DNA 的方法,并与试剂盒提取法进行比较。经过改良的CTAB 法能够成功提取出曲霉属产毒真菌的DNA,且浓度和纯度均可达到PCR 扩增的标准。根据合成黄曲霉毒素的aflR 基因设计两对引物,运用PCR 方法进行扩增鉴定,结果表明黄曲霉、寄生曲霉和溜曲霉基因中可检出aflR 基因,烟曲霉和杂色曲霉中并未检出,达到对黄曲霉毒素产生菌进行鉴定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为产毒真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和大多数农作物形成互利共生体系,有效改善作物矿质营养,减轻环境胁迫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由于AM真菌的功能多面性,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重要作用和广阔应用前景。结合AM真菌农业应用技术途径和适用情景,讨论了作物种植制度和管理措施对AM真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途径,分析了菌根技术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加强AM真菌功能多面性及其应用途径优化研究,将有助于促进AM真菌菌剂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AM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真菌发酵生产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代谢和生理功能,真菌PUFAs的合成转化及关键酶的研究,真菌ω-3PUFAs优化的发酵条件及转化技术,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并归纳了产ω-3PUFAs真菌资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ω-3PUFAs产量提高的可能途径及高产菌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秦岭蝮蛇毒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杨章民,王德林,王子浩,方荣盛(陕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系西安7100621第一作者,男,28岁,硕士)蜂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其成分非常复杂,为酶类、毒素及非蛋白物质构成的混合物,能够使动物出现一系列...  相似文献   

7.
白腐真菌能够通过产生胞外氧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等酶,直接参与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毒性物质的降解,它的这种独特的降解能力和降解机制,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以及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不同培养条件包括不同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外源(如微量元素等)、不同载体、不同菌体混合以及非灭菌条件等对白腐真菌生长状况与产酶情况的影响,同时就目前白腐真菌在工业废水(皂素废水、漂白废水、DDNP废水)、生物肥料和生物制浆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进一步地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食用菌根真菌的主要研究内容:(1)形成菌根的食用真菌与宿主植物。(2)食用菌根真菌分离和培养。(3)食用菌根真菌的人工栽培等三方面的现状与进展。并指出食用菌根真菌的分离培养及人工栽培还面临许多严峻的困难,要取得突破性和实用性进展,在进一步提高人工培养的技术水平的基础,还需借助现代化的研究手段,不断探索,通过如愿以尝。  相似文献   

9.
以耳廓反射阳性的豚鼠为实验材料,记录了对照组(注射卡那霉素)和实验组(注射卡那霉素和催产素)短声(click)刺激引起的耳廓反射(Preyer’sReflex,PR)阈值及脑干诱发电位(BrainstemEvokedResponse,BSR)Ⅲ波阈值.实验结果经t检验发现,注药后两组的PR阈值及BSRⅢ波阈值有显著差异,表明催产素具有降低卡那霉素耳毒作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如接种量、初始pH、温度、转速、不同碳氮源等)下,对土曲霉M11菌丝球的形态与产酶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观察到有3种基本的菌丝球形态:丝状体、团块和球形,并且大小与致密度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即使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大小一致、致密的球形菌丝球(直径1~2mm)都具有最高的产酶量,菌丝球的形态与真菌产酶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工业发酵产酶过程中,对菌丝球形态的检测,可以作为一种关键的指标来检测发酵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