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的变化、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以及其与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等)的关系,为脑梗死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内的hs-CRP水平,部分患者第7天复查hs-CRP,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CNDF)、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同时测定23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hs-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比对照组A、对照组B的hs-CRP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A比对照组B的hs-CRP增高,差异有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与复查组hs-CR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查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重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P〈0.05),中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高于轻型,差异有意义(P〈0.05),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s-CRP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关系;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龄、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无相关性;以hs—CRP为应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FIB、血糖、收缩压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s-CR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种手段,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预测因子.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是优于其他因素的综合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0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SAP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7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MMP-9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MMP-9基因中C1562T基因多态性。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基因型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浆MMP-9水平(98.32±31.48)ug/L明显高于SAP组(73.42±18.47)ug/L(P〈0.05)和对照组(59.65±16.47)ug/L(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MP-9基因CT基因型频率(32.0%)、CT+TT基因型频率(35.3%)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19.3%)均高于对照组(8.6%、12.8%、8.6%)(P〈0.05)和SAP组(11.8%、16.3%、10.5%)(P〈0.01),但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562T位点CT/TT基因型患者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ACS有关,1562T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1例为试验组,40例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s-CRP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试验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高于对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hs-CRP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水平的影响。方法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①对照组(22例);②阿托伐他汀20婵治疗组(22例);③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2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及MMPs-9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加嘲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治疗后hsCRP及MMPs-9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3d后,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患者hsCRP和MMPs-9水平分别下降39.3%,31.4%;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则分别下降25.8%,19.4%。40mg治疗组较20mg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ACS具有明显的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剂量偏大可能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为研究ACVD的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50例正常人和70例ACVD患者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用特定蛋白仪测定hs-CRP的含量.结果:急性期ACVD患者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恢复期明显下降,急性期与恢复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ACVD患者hs-CRP含量明显升高,恢复期明显下降,急性期与恢复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CH)和脑梗死(CI)急性期比较,两组D-二聚体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hs-CRP联合测定,可作为ACVD患者病程判定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溢乳症患者血清中垂体泌乳素(Prolactin,PRL)含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RL免疫化学发光检测法,对47例溢乳症患者(溢乳组)血清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哺乳期妇女(哺乳组)及非哺乳期健康妇女(正常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溢乳组与哺乳组血清PRL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77 7,P〉0.05),但溢乳组的PRL异常率明显高于哺乳组(χ2=6.305 9,P〈0.01),溢乳组和哺乳组血清PRL值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6.201 6,P〈0.01 t=5.287 8,P〈0.01) 溢乳组血清PRL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哺乳组和正常组(χ2=6.305 9,P〈0.01 χ2=13.315 9,P〈0.01),而哺乳组和正常组的血清PRL异常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934 8,P〉0.05)。结论溢乳症患者血清中PRL值均呈病理性升高,但PRL异常率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PRL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还有肝功能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慢性乙肝176例,慢性丙肝67例和健康对照者的血常规参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还有肝功能参数(胆红素、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组慢性病毒性肝病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分类结果只有慢性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丙肝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结果不仅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慢性病毒性肝病两组之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还有肝功能参数,可以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病的肝损伤程度和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AA组)7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36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血清CRP含量,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LAA组CRP含量高于LCI组,LCI组高于对照组(P〈0.05);IAA组中,CRP异常率高于LCI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徐凤丹  邓文龙 《科技信息》2009,(3):390-390,32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ACS早期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90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30例)、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肝功等指标。结果:①3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和20mg/d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③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血清hs—CRP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迅速、明显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肝病患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关键因子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中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重要标志物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ELITEPR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和94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浆中FIB和D-D含量.结果与健康体检正常组相比,各肝病组FIB含量降低,顺序为急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别不显著,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差别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含量升高顺序为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各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分别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IB和D-D含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FIB和D-D可客观地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这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减落和电阻率的测量,研究非晶态合金(Fe_(1-γ)Co_γ)_(82)Cu_(0·t)Si_(4·4)B_(13·2)(y=0,0.01,0·02,0.05,0·10)的结构弛豫。在25~350℃温区内,所有合金淬态和经退火处理后的弛豫谱都有两个峰。第一和第二峰的峰位温度或最可几激活能值Q_(mp)对Co含量(y)有不同的依赖关系。在驰豫谱第二峰出现的温区内,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偏离线性,对y<0.05的合金还有小峰出现。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非晶 Fe_(77.3)Cu_(0.7)Nb_(1.3)Si_(13.5)B_(7.2)合金在400~600℃的温度范围内退火后磁性的变化。磁性测量结果表明,获得高磁导率的最佳退火温度约540℃左右;经 X 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在该温度下退火,非晶态合金已经晶化并形成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 固溶体,其晶粒直径约10~15nm。这种超细晶粒的纳米晶是高磁导率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用DSD法、X射线衍射法以及电镜观察分析了Cu_(71)Ni_(10)Sn_5P_(14)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证明该合金在晶化前发生非晶基体的相分离。此后,两种成分不同的非晶相分别按多型性晶化及共晶晶化的方式进行晶化反应。整个晶化过程分成三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6.
The Busemann func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opology and geometry of a complete Riemannian manifold. In this paper, the Busemann functions on the real classical domain of the first type and the Cartan domain of the fourth type in the explicit formula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掺钕钛酸铋陶瓷粉料,对其相组成和形貌进行研究,进而制备块体陶瓷,对其电学性能和疲劳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粉料经550℃烧结后开始结晶,随烧结温度的进一步提高,结晶逐步完善而形成单相层状钙钛矿结构.块体材料的2Pr和Ec值分别为12.56μC/cm2和29.9 V/cm.经过1011次读/写循环后BNT的Pr值基本上没有下降,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温(1173—1473K)固相反应.制备了钠快离子导体NA3.3Zr1.65-XTiXSi1.9 P1.1O11.5系统中X=0-1.65的一系列合成物,研究了该系统的相变情况,探明了在x=0.5-0.9 的组成范围内可制得NASICON单相.其中电导性最好的是X=0.6的合成物.在623k时它的电导 率为18.9S·m-1,在473—673K温区里其电导激活能为41.7KJ/mole.  相似文献   

20.
钠快离子导体Na2.5Zr2-xTiSi1.51.512.0系统x=0-2.0的化合物,由NaPO-ZrO-ZrP-SiO-TiO为反应的起始原料,在900℃-1200℃的高温下反应数小时至二十小时制得。系统化合物的相变关系已探明,并测定了有关的单纯相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电率以及电导激活能。相当于起始组成为Na2.5Zr1.0Ti1.0Si1.51.512.0的单纯相(标为2.51相)在300℃时的导电率σ300=1.85×10-2(Ω·cm)-1,其电导激活能为23.64kJ/mole,相当于起始组成为Na2.5Ti2.0Si1.51.512.0的单纯相(标为2.52相)在300℃时的导电率σ300=0.46×10-2(Ω·cm)-1,其电导激活能为28.89kJ/m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