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基于PIC18F452和LM 75为核心的锅炉温度监控与报警系统,给出了一种温度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PIC18F452核心开发极为研究重点,设计了开发板端的温度监控自动报警系统程序,并利用I2C总线串行通信协议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然后通过JTAG仿真器实现上位机对下位机功能的调试.系统的数据交换都是基于I2C总线的通信标准,该设计方案结构简单、易于扩展,提高了锅炉温度测量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在大功率应用下的热控制和热管理已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商业化的瓶颈,为解决此问题,运用微热管阵列设计锂电池模块散热系统,在开放条件下对电池模块进行恒流18 A(1 C)和36 A(2 C)充放电测试,通过测量布置微热管阵列前后电池表面温度可知:在1C和2C充放电倍率下,散热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池模块的温度及电池间温度差异,将温度和温度差值分别控制在40℃与5℃之内,可以解决温度对电池寿命和容量的影响问题.基于实验数据,对其中一2 C工况热量进行了计算,得到通过微热管阵列的对流散热量达到模块生热量的40%.  相似文献   

3.
城市固体垃圾热解设备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无筛分城市垃圾热解的实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出内热源和外热源联合使用的垃圾热解设备.同时对设备的温度变化、垃圾热解特性、产气规律以及影响热解气热值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实用热解设备的产气率高,理想热解温度在700℃以下.垃圾热解气中H2的体积分数达15.2%,C2H4,C2H6,C3H6和CH4的体积分数总和是10%,热解气的平均热值为7546.4 kJ/m3.设备运行稳定且温度特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表征C/C复合材料在热力氧耦合环境下的力学性能,采用高温试验装置,在不同的预应力与温度条件下对带/不带抗氧化涂层2类典型的C/C复合材料拉伸试验件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应力水平导致C/C复合材料的损伤可分为扩散控制和反应控制2个阶段.在扩散控制阶段,结构各部分承载的均匀性较好;在反应控制阶段,材料拉伸模量显著下降.当高温下外载荷产生的应变小于等于0.2%时,不带抗氧化涂层C/C复合材料的强度约为带抗氧化涂层C/C复合材料强度的50%.不同温度条件下材料的强度性能变化不显著,但随时间增加,其高温强度逐渐下降.研究结果对于C/C复合材料在飞行环境下的强度设计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金属有机气相沉积(MOCVD)制备Mo2C膜的过程和对膜的颗粒粒径的测量结果,建立物理模型,导出粒子脱附激活能的计算公式,探讨了Mo2C膜的脱附激活能随沉积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沉积温度低于380 ℃时,Mo2C膜的脱附激活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较快;而高于380 ℃时,激活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速度变小.  相似文献   

6.
碳纳米管储氢性能及H2分子扩散现象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Brenner及LJ混合势对H2在C纳米管的吸附及H2分子在C纳米管中的扩散性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 通过模拟轨迹的分析,分别计算了C-H之间的径向分布函数、H2分子在单壁C纳米管的均方位移及通过对H2分子的均方位移的分析,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H2分子在C纳米管中的扩散系数,分析了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重量法测定了C2H4和CO2在Co-丝光沸石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扩散动力学曲线,并对吸附平衡等温线和扩散曲线模拟计算,拟合很好. 研究表明,在Co-丝光沸石上,C2H4 的平衡吸附量远大于CO2的;而C2H4的吸附扩散速率与CO2的接近. 因此利用平衡吸附原理,用Co-丝光沸石可将C2H4-CO2中的CO2吸附下来,得到100%的C2H4. 采用动态吸附法考察了吸附温度、流速、浸渍量以及活化温度对Co-丝光沸石吸附分离C2H 4-CO2的影响规律,分析得出吸附剂的最佳操作条件. 采用Co-丝光沸石来分离C2H 4-CO2,分离因数大,选择吸附的量也较大,床层利用率高,脱附较易.  相似文献   

8.
以郑州市绿荫公园为例,通过测量群落中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研究不同时期3种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变化.结果表明,群落A的平均土壤温度最低,比群落C低5℃左右;在测定的各个时期,群落B、群落C的空气温度有时超过30℃,变化幅度明显,群落A的空气温度在30℃以下;在空气湿度上,群落A群落B群落C,群落A的CO2浓度与光照强度分别高于群落B和群落C.群落A的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对于降低空气温度,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保证了下层植物具有合适的光照条件,该项研究为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温度是工农业生产中一个普遍而又重要的参数。因此,对于温度这个参数的测量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设计了基于I~2C串行总线的两点温度测量系统,阐述了I~2C总线的特点及基本原理,选用了STC89C52单片机为系统的核心,并设计了单片机的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和电源电路,选用了DS1621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选用了液晶显示器LCD1602显示采集到的温度值,并进行了单片机端口的选择和各器件之间的连接,进行了LCD1602和DS1621芯片的驱动程序和主程序的编写,并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0.
以首钢生产的某X70管线钢成分为基础,利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钢中析出相的组成、相的析出温度及Nb元素的析出规律,研究了钢中Nb和C含量对Nb析出规律的影响,利用热模拟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钢中Nb合金相的析出温度.结果表明,平衡态下该X70管线钢中的析出相主要为Ti、Nb的碳氮化物、合金渗碳体、Ti4C2S2、MnS、AlN、M7C3和Mo碳化物.Nb析出相主要以Nb和C元素为主,其中固溶Ti和N元素.随Nb和C含量的增加,Nb合金相的析出温度升高,在同一温度下Nb的析出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V-Mg-O催化剂用于丁烷氧化脱氢制丁二稀和丁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用于丁烷氧化脱氢制丁二稀的V Mg O催化剂 .m(V2 O5) / m(MgO)、催化剂焙烧温度对转化率和选择性有较大的影响 ,2 4 V Mg O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C4 (C4 H8和C4 H6)选择性 ,当反应温度为 873K、原料气组成为n (C4 H10 ) /n (O2 ) /n (N2 ) =4/ 8/ 88时 ,收率达到 32 % .降低原料气中氧气分压 ,可以提高C4 选择性 ,但转化率降低 ;升高反应温度 ,可以提高转化率和收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监测65 nm工艺的高速CPU芯片的工作温度,以保证CPU工作时风扇的运转以及过热报警,本文介绍了0.6 μm的CMOS工艺设计实现的一种集成12C总线通讯的具有远程测温功能的智能温度传感芯片.详细介绍了串联晶体管结构和△-ΣA/D转换技术、非重叠的控制时钟和CMOS开关的消除电荷注入误差的设计,使温度精度达到0.2℃;输出数字信号与12C总线通讯的接口设计简化了后续信号处理和接口电路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检测的温度范围从-15℃到95℃,本地温度误差在1℃以内,远程温度误差在0.75℃以内.  相似文献   

13.
采用MDY-2型密度仪在常压、一定温度范围内对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简写为[C2mim]NO3)和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甲酯盐(简写为[C2mim][MetSO4])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呈线性下降的趋势.由离子液体的密度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C2mim]NO3和[C2m...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STC12C5A60S2的多路温度监控系统设计.以单片机STC12C5A60S2作为核心处理器,选用热电偶作为温度检测传感器,能够实现对炉体温度的精确测量与控制;另外,该系统增设了485接口,可以实现单片机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便于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公式ΔH=-0.1196n λ计算了乙炔在NO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计算值为3587K,与实际温度3368K非常接近.根据火焰温度,提出了乙炔在NO中燃烧反应的机理.该机理为:(1)NO+hν→N·+O·,(2)N·+NO→N2+O·,(3)C2H2→2C+H2,(4)H2+O·→H2O+hν,(5)C+O·→CO+hν,(6)CO+O·→CO2+h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超临界甲醇条件下催化剂用量、料液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木质素液化的影响.采用4因素2水平(2~4)全析因设计研究各单因素两两交互作用对木质素液化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与木质素质量之比为16.7%时木质素的液化率最高,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都会促进木质素的液化,但料液比的增加会降低木质素的液化率.2~4全析因设计表明只有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料液比3个影响因子之间有交互作用.对木质素液化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料液比(D)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催化剂用量(C)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交互作用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交互作用催化剂用量和料液比的交互作用反应温度和料液比的交互作用.其中反应温度对木质素转化率的贡献率最大,高达85%左右.利用Design-Expert V8.0.6软件得到了超临界甲醇中木质素催化液化的拟合公式:转化率=61.53+8.17A+1.92B-0.99C+3.125×10~(-3)D+0.23AB-0.71AC-0.53AD-0.76BC+1.06BD-0.60CD.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STC12C5A60S2的多路温度监控系统设计.以单片机STC12C5A60S2作为核心处理器,选用热电偶作为温度检测传感器,能够实现对炉体温度的精确测量与控制;另外,该系统增设了485接口,可以实现单片机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便于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微拟球藻油脂产量,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选取NaNO3浓度、NaH2 PO4浓度、温度、CO2质量分数和光照强度5个因素,对微拟球藻自养产油脂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培养工艺条件为:NaNO3质量浓度0.38 g/L、NaH2PO4质量浓度0.35 g/L、温度27.1℃、CO2质量分数6.67%、光照强度5 454 lx,预测理论最大油脂产量为0.72 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实际油脂产量0.70 g/L,是优化前的3倍多.微拟球藻油脂以C16和C18脂肪酸为主.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温度下(200~ 800 ℃) 将高功率准分子激光溅射方法沉积的类金刚石膜进行退火实验. 利用Raman和XPS光谱分析类金刚石膜在退火过程中的化学键合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 类金刚石膜是由少量的sp2 C键和大量的sp3 C键组成的非晶态碳膜. 在退火温度小于600 ℃范围内, 类金刚石膜的热稳 定性较好; 退火温度高于600 ℃时, 类金刚石膜中的sp3 C键逐渐向sp 2 C键转变, 当退火温度升到800 ℃时, 类金刚石膜中sp3 C键含量由 退火前的大约70%下降到40%. 可见, 高温退火能导致类金刚石膜的石墨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已获得的C6 0 分子取向几率与温度关系的基础上 ,考虑C6 0 晶体两种最优取向构成的双能级系统 ,探讨了C6 0 晶体的各种热力学函数在 2 6 0K温度下的表现形式 .着重分析了 87K附近二阶相变两侧热力学函数的变化规律 .根据已报道的C6 0 晶体在有序相两端点温度 87K和 2 6 0K的取向分布实验结果 ,将较高能级分子取向 (38°)的几率转化成分数值 1 6和 3 8.由热力学基本原理 ,得到了两端点温度的 38°取向分子的三维排列结构 ,并对其随温度的转变作了初步的探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