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面向检测监控系统的一种多Agent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进制造系统中的检测监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系统,通过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 DAI) 技术,对该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AS环境下的多Agent系统模型,同时给出系统组成中2 种Agent 的逻辑结构模型及该多Agent 系统的工作原理,最后以BQFMS柔性制造系统为实例建立了一个实验系统,该多Agent 系统的合理性在这一实验环境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2.
车间管理控制系统信息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背景车间的活动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了建模,在对应车间管理控制系统中引入了Multi-Agent System技术,并建立了各个Agent间的协调模型,以表达各个Agent相互作用的机制,系统整体功能正是通过该机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Agent在与其他Agent合作工作时,可以相互学习,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提出一种互助学习模型MSLM,在该模型中,每个Agent均可作为其伙伴的教师,通过互帮互学,可以减少Agent在解决相似问题时的重复协商时间,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Agent系统合作问题求解理论的形式框架,讨论了决策任务小组的工作模式.通过扩展联合承诺及社会规程的概念,分析了群组中的权威结构与相互支持等协调机制,给出了一种开放的基于规程的多Agent系统知识合作协调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Agent系统合作问题求解理论的形式框架,讨论了决策任务小组的工作模式。通过扩展联合承诺及社会规程的概念,分析了群组中的权威结构与相互支持等协调机制,给出了一种开放的基于规程的多Agent系统知识合作协调模型。  相似文献   

6.
软件Agent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Agent的基本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地于Agent处理器的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针对专家系统以及现有的Agent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Agent系统的特点,作者对原有遥Agent系统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组成Agent系统的新模式;学习和推理模型,并且出尚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Agent的单元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智能体系统的理论,构造一种基于Agent的单元控制器,建立了其功能模型.单元控制器通过Agent以谈判的方式与其他单元交互,采用基于合作知识库的方法选择合作伙伴,利用奖惩机制保持虚拟企业的稳定性。采用基于成组技术的参数法和特征法,对订单进行满足交货期能力的评价和制造成本评价。基于Agent的单元控制器具有较强的对外合作协调能力,能使单元制造系统成功地运作于敏捷制造生产模式下。  相似文献   

8.
软件Agent的分析与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保证Agent软件系统的质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正确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需要为Agent软件系统提供设计方法学的支持。以处于分布、开放环境的信息Agent为研究对象,以同一应用域分析结果的复用为前提,提出了一种面向Agent的分析方法ARC,阐明了在设计Agent软件系统时采用对象级构件、主动对象和Agent三级模型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智能用户接口Agent的用户模型与系统构建方法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在简要给出智能用户接口的体系结构后,主要讨论了智能用户接口Agent的构建、用户模型及建立方法。通过属于数字个人助手类型的Agent实例,介绍几种典型的智能用户接口Agent。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具有进化功能的多Agent 计算模型。Agent 作为自主活动的实体,在求解空间内具有自复制、扩散及死亡等进化行为。通过Agent 的不断进化,获得问题的最优解。详细叙述了Agent 的进化行为,给出了实现该模型的算法流程,并讨论了该算法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算法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特征提取及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多智能体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黑板和多智能体系统的类人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并根据系统要求规划出具有不同功能的多个智能体,系统地分析了该控制系统中各个智能体的功能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以运动控制接口的编制为例,介绍了CORBA技术在实现该软件系统中的方法,轴孔装配作业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体系结构是可行的,采用CORBA技术和多智能体技术能有效地实现预定的装配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分布式网络管理的安全问题,利用移动Agent框架作为底层平台,应用VMC概念将移动Agent和SNMP Agent相融合,构建一种基于可信移动Agent的安全体系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体系结构的网络管理系统能够确保移动Agent的可信性.因此,该体系结构在受到Agent到Agent平台或Agent到Agent攻击情况下的安全性得到评估,证明在网络管理任务中其性能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智能Agent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企业知识管理文献的回顾,从过程视角概括出一个通用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根据智能Agent的技术特点,提出一个包含7种主要智能Agent的人性化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并对主要智能Agent的功能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需要出发,在分析了流程工业ERP/MES/PCS三级结构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提出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三维体系结构,并按通用性和层次结构对成本控制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划分,对每层结构对应的成本控制功能进行了描述·该体系结构将钢铁企业的经济指标、技术指标与生产过程控制紧密结合,有助于企业生产与管理信息的集成,实现生产成本控制的动态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满足应用的服务质量需求,应建立一种结构良好的服务质量管理框架,以便进行服务质量协商和资源管理.根据服务质量的结构、目标以及Agent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服务质量管理框架.首先,介绍了框架的构成,给出了服务质量的定义和各层参数的映射机制.其次,介绍了框架的核心部分“基于Agent的服务质量管理站”,说明了站中各种静态、移动Agent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最后,给出了基于Agent端到端的服务质量协商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5G愿景和概念的清晰,网络切片已逐渐成为解决多种使用场景的潜在方案,但在多个网络实例共存的情况下,网络的管理和用户对网络的附着将面临诸多问题。基于5G的发展趋势与其关键技术,提出一种以网络切片管理器为核心的管理方案。借助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切片创建与修改的完全自动化;在多个网络实例共存的情况下,网络切片选择模块辅助用户实现网络附着。该体系将网络分为了基础资源、网络实例和业务三层,并形成开放的平台,使得每一层都将可以单独作为服务进行出售、租赁和管理。这将改变现有电信领域的商业模式,并为其运维带来更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Agent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移动机器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移动机器人的体系结构包含了慎思层、控制层与协调层, 由多个异构Agent完成相应功能. 动态局部规划根据激光雷达的环境"快照"信息来确定局部反应行为. 慎思规划采用逆向D*算法, 通过搜索脱离点来避免在复杂环境下陷入局部势能陷阱. 慎思层与控制层分别由低工耗工控机实现, 组成异构分布控制系统. 该体系结构综合了控制的实时性与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 开放的硬件平台与软件Agent结构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扩展性的智能移动机器人设计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动态、多变环境给管理系统带来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分布式范型的多智能体框架.该框架由多个分布式智能体结点组成,结点间通过消息传递与会话机制来实现分布式的合作与协同.结点内的功能主体使用了基于信念机制的内核结构,使得每个结点在以目标驱动的方式展开各种诊断与恢复的同时,仍能以反应驱动的方式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从而高效地实现了本地适应性管理.通过一个网络资源管理实例的分析证明,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下所提框架能有效地实现可扩展的适应性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9.
用于业务流设计的一种多Agent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业务流设计(CTES)中,为了解决用户任务的达成问题,提出了一个用于业务流设计的多Agent模型--TEMAM,该模型分为任务分派和任务达成层两层,分别由多个任务分派Agent和多个任务达到Agent组成,使用户任务的达成更加智能和简化,用户任务的达达采用规则的形式进行匹配,规则的多少和匹配的方式由用户进行定制,克服了用户任务达成不灵活的缺陷,详细给出了TEMAM模型的框架、通信原语及通信方式,最后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基于移动代理的服务组合,首先划分了服务提供者、服务代理商、服务消费者3个主体角色,以3个角色及其相互关系、交互内容来模拟实现现实世界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解决了代理中间件中的服务发现和组合服务的执行问题.最后从实现角度给出了代理平台中间件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代理平台中间件可以完成对基本服务的工作状态以及其他组合所需信息的获取,并保证移动代理的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