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钾营养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及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气候室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浓度钾素营养处理,通过测定不同钾营养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片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钾营养对棉花光合能力及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为棉花施用钾肥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新陆早13号、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共3个陆地棉品种,设置3个钾素营养浓度梯度,测定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等光合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钾营养能影响棉花叶片光合能力,钾素缺乏降低了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光系统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P)也有所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花青素含量却有所升高;钾素缺乏导致棉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NPQ),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因此,钾素营养对叶片保护性酶系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叶面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黄姜叶片的Fv/Fo和Fv/Fm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 mg·L-1的IAA处理黄姜叶片,有利于后期维持较高的PSII活性和光化学最大效率;10 mg·L-1的6-BA处理有利于维持光能的转化,提高光合效率;15 mg·L-1的ABA处理使黄姜在中后期保持了较高的PSII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银杏叶片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活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晴天和阴天时叶片的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均先下降后上升,但上午晴天时叶片的Fv/Fm和Fv/Fo下降比阴天快,光抑制较严重。Fv/Fm和Fv/Fo都可以作为光抑制程度的可靠指标。1 d内的大部分时间里,晴天时银杏叶片PSⅡ反应中心单位面积吸收(ABS/CS)的能量、捕获(TRo/CS)的能量和热耗散(DIo/CS)的能量都比阴天时高,而用于电子传递(ETo/CS)的能量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水稻协优9308的高效光合功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研究了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协优9308及对照品种汕优63的光能吸收、转化和利用.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高于汕优63,吸收光谱结果也表明超高产水稻叶绿体具有更强的光能吸收能力;其叶片PSⅡ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及量子效率(ΦPⅡ)均高于对照,而超高产品种的非光化学猝灭(qv)则低于对照品种;Mg^2 对超高产水稻叶绿体PsⅠ和PsⅡ之间激发能分配的调节能力高于对照品种.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及RuBPCase活性和含量也均高于对照.协优9308叶片较高的光能吸收、转化和利用可能是其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强下对马耳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全光照和遮阴棚(7 %全光照)两种光强生境下对马耳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日出后,全光照生境下,对马耳蕨叶片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下降,其中,Fv/Fm和qP的最小值出现在15:00,Fv′/Fm′的最小值出现在13:00,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CNPQ(NPQ)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rETR)逐渐上升,并在11:10达到最大值,各项参数值直到第2天清晨才恢复到初始正常水平。遮阴棚环境条件下对马耳蕨反rETR日出后逐渐升高,11:00达到最大值,但仅为全光照下的337%,其他4项参数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在全光照下对马耳蕨表现出抗光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能够正常生长,不属于典型的阴生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6.
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研究了元宝枫和刺槐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对元宝枫和刺槐培养60 d和90 d,其平均光合速率分别为对照的117.81%和106.11%。8月和9月两树种在CO2倍增条件下叶绿素初始荧光(Fo)较对照升高,最大荧光(Fm)和可变荧光(Fv)较对照降低,但10月和11月这些指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光系统II(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的相应值分别增大0.008、0.012倍和0.230、0.201倍,具有较高的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CO2浓度倍增条件下,元宝枫和刺槐的蒸腾速率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6.82%和42.30%,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型,而对照条件下呈现双峰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器官型与微枝扦插型繁殖橡皮树试管苗叶绿素a的荧光参数(F)发现:两种增殖类型试管苗倒3叶的最大PSⅡ光转化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高于其它叶位叶片的相应参数;微枝扦插型的原初荧光转化率Fv/Fo、Fv/Fm和qN显著高于器官型的,原初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的变化正好相反;光抑制分析发现器官型受光抑制程度大干微枝扦插型。笔者认为,试管苗的生长状态受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强烈作用,而光自养强弱与植株的生根状况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提高试管苗光自养能力应围绕着促进试管苗根发育来进行,不能仅局限于对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少数因子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PEG胁迫对玉米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影响,采用水培试验对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幼苗以10%、15%、20%PEG进行胁迫24、48、72 h后,分别测定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浓度增加,玉米幼苗叶片的、Pn、Gs与Tr均显著下降,且胁迫浓度增高以及胁迫时间延长,各指标下降幅度增大,同时基础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NPQ)呈上升趋势,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化学效率(φPSⅡ)呈下降趋势。但在10%和15%PEG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中Fo、Fm、Fv、Fv/Fo、Fv/Fm、NPQ和φPSⅡ间均无显著差异,但与20%PEG胁迫下各指标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可见,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玉米幼苗叶片Pn、Tr、Gs受到抑制,其PSⅡ光能转化效率降低,热能散增加,光化学活性受到抑制,致使光合作用显著降低,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几种楸树苗木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对4种不同类型楸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楸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显著影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现"降低—增加—降低"的规律;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在干旱胁迫初期降低,之后升高,再降低。说明胁迫初期楸树发生光抑制,逆境适应调整后,PSⅡ反应中心开放增加,减少了光抑制,后期干旱胁迫加剧,光抑制增大。Fv/Fo、NPQ、ETR、ΦPSⅡ等指标在胁迫初期升高,后期降低,说明经受适度的干旱胁迫,植株可作出一系列适应性调节,体现出自身的保护机制。4种不同类型楸树对干旱胁迫逆境的适应能力不同,Fv/Fm反映其光抑制的大小,按其变化可得出抗旱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南阳楸、金丝楸、圆基长果楸、楸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盐度(15、30、60、90、120、150)对盐生杜氏藻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相对光合电子传递效率rETR、叶绿素相对含量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盐生杜氏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生杜氏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盐度都为9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整个培养周期中,Fv/Fm、叶绿素相对含量均与细胞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在分蘖期接种稻瘟病菌,研究稻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对水稻叶片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接种稻瘟病菌孢子后,叶片出现不同程度发病,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叶片的Fv/Fm,Fv/F0,F′v/F′m,ΦPS Ⅱ,qP,qN,ETR和α较对照均显著降低.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的敏感程度不同,R725接种ZA5后,叶片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光合色素含量大幅下降,叶瘟发生最重;R720接种ZC8后发病最重,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大幅下降,Fv/F0和ΦPS Ⅱ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显著低于对照;R727接种ZG1后发病最重,光合色素显著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ΦPSⅡ,ETR,qN和α也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草莓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为材料,研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草莓叶片不同部位之间,一些性状(Fv/Fm、Yield、PAR、ETR(叶正面)、qP))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而其它性状(Fo、Fm、ETR(叶背面)、qN)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但整体看来,正面的一些反应光合作用的因子(如Fv/Fm、Yield、ETR、qP)均大于背面。不同叶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草莓不同部位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中乐油2号和蓉油11号油菜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渍害胁迫及恢复进程中油菜幼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渍害胁迫的加剧,两品种油菜叶片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不断上升,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不断下降,说明随着渍害胁迫的加剧,PSⅡ部分反应中心受到破坏,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光能转换效率下降,发生明显光抑制;从第13d起进行恢复处理,所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对照水平。可见,当渍害胁迫超出了油菜机体自我调节的阈值时,油菜叶片的部分光合机构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最终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Relationships between D1 protein, xanthophyll cycle and subspecific difference of photodamage-resistant capacity have been studied in O.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02428 and 029 (photoinhibition-tolerance) and O. indica rice varieties 3037 and Palghar (photoinhibition-sensitivity) and their reciprocal cross F1 hybrids after photoinhibitory treatment. It was shown that PSⅡ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 /Fm) decreased, and xanthophyll cycle from violaxanthin (V), via anaxanthin (A), to zeaxanthin (Z) was enhanced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 increased accordingly in SM-pretreated leaves of rice when the synthesis of D1 protein was inhibited, and that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qN and, as a result, more loss of D1 protein and a big decrease in Fv /Fm in DTT-pretreated leaves when xanthophyll cycle was inhibited. O. japonica subspecies had a higher maintaining capacity of D1 protein and a decrease of Fv /Fm in a more narrow range, and exhibited more resistance against photodamage, as compared with O. indica subspecies. The above physiological indexes in reciprocal cross F1 hybrids, though between the values of their parents, were closer to maternal lines than to paternal lin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upport the concept that the turnover capacity for D1 protein i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basis of photoinhibition-tolerance, and will provide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selection of the photoinhibition-tolerant parents and develop a new approach to breed hybrids with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5.
以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为材料,研究了极端温度胁迫下和恢复期材料苗期的光合特性、保护性酶活性及其他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极端温度胁迫使2个材料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急剧降低,但是高温胁迫后9311净光合速率的恢复速度明显高于日本晴,后者在低温处理后恢复较快.极端低温使9311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而对日本晴影响很小,两者均在处理后1d完全恢复;极端高温处理对于光系统Ⅱ的伤害更为严重,Fv/Fm持续下降直到恢复期第1天,到处理后第4天才恢复到正常状态,与日本晴相比,高温处理使9311的Fv/Fm下降的程度更大,但其恢复也快.极端温度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植株水分含量都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升高;总抗氧化能力受极端温度胁迫而降低,在恢复期升高;低温胁迫时日本晴的SOD和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高于9311,高温处理下则相反.上述结果表明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保护性酶活性均可作为水稻耐温度胁迫的筛选指标,但是光合速率宜在恢复期测定,而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处理时测定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50-200mg/L优康唑处理可管缓柚树苗生长,减少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增加叶厚和叶肉密度,提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偏量,降低Chla/b比值,在50-200mg/L优康唑处理下,柚苗光合速率上升,Rd/Pn比值下降,50-100mg/L优康唑处理提高叶片Fv/Fo,Fv/Fm,ΦPSⅡ,qp,降低PN,KD,从而促进叶片PSII的光化学活性,50-200mg/L优康唑处理能提高柚类叶片NR,NiR,GS和SOD,CAT,APX活性,表明叶片氮代谢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增强,优康唑处理的最佳浓度为100mg/L。  相似文献   

17.
以野生型和5种不同色泽的坛紫菜色素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了不同色素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参数,并测定了相应品系坛紫菜叶状体的4种主要光合色素(叶绿素(Chl.a)、藻红蛋白(PE)、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的质量比。结果表明:坛紫菜不同色素突变体的光化学最大量子效率(Fv/Fm)、有效荧光产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其中坛紫菜各品系藻体的Fv/Fm值均介于0.65~0.75之间,而Y(Ⅱ)值则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呈现为快速下降的趋势。光合作用参数和光合色素质量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则表明坛紫菜Fv/Fm值与各色素蛋白的质量比没有相关关系,却与w(Chl.a)/w(PC)和w(APC)/w(PC)极显著正相关;而Y(Ⅱ)除与w(Chl.a)/w(PC)和w(APC)/w(PC)极显著正相关外,还与w(PC)、w(APC)和w(Chl.a)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盆栽三年生观光木为试材,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叶绿素荧光仪及叶圆片氧电极等在夏季对其气体交换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离体叶片的光合放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观光木幼树叶片的光补偿点(LCP)为10.1 mol m-2s-1 ,光饱和点约为(LSP)为8 00mol m-2s-1 ,CO2补偿点(CCP)为50.72mol mol-1,CO2饱和点(CSP)为1200mol mol-1.夏季晴好天气下,观光木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第1个峰出现在08:00,Pn为9.0molCO2 m-2s-1,第2个峰出现在16:00,Pn为4.6 molCO2 m-2s-1,12: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光合有效辐射较高的时段(10:00至14:00),观光木的Fv/Fm和PSⅡ均处于低水平,特别是在12:00时,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降至最低值,表现PSⅡ活性明显下调,观光木叶片光合机构遭受严重的光抑制.观光木PSⅡ活性对强光的敏感性可能是其不耐高光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