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择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较小的区域内的北京市、苏州市和重庆市等18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人均GDP为修正数据,修正了人口一经济承载力模型,运用修正后的人口一经济承载力模型测度珠三角城市群整体以及城市群内部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等9个城市之间2005-2014年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并分析经济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趋于小幅波动状态,但城市群内部极化效应显著,涓滴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承载力等级分化严重,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珠海市和佛山市为第一层级,东莞市和中山市为第二层级,惠州市、江门市和肇庆市分列第三一五层级的经济承载力等级体系;地理空间上,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为核心的三大区域,三大区域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变化趋势为:广州市一佛山市一肇庆市(广佛肇),深圳市一东莞市一惠州市(深莞惠),珠海市一中山市一江门市(珠中江);近10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呈东高一西低的发展状态,西岸塌陷的阴影效应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精确识别细颗粒物(PM_(2. 5))浓度超标的区域空间,依据卫星遥感与站点监测在PM_(2. 5)浓度观测方面的特点,建立遥感反演数据与站点监测数据间的临界映射分析法,综合卫星遥感覆盖面广和站点监测准确性高的技术优势。通过该方法研究珠三角区域2013年灰霾污染过程的PM_(2. 5)浓度超标区域,结果表明,利用星地结合的方法可以精确识别出PM_(2. 5)浓度超标的区域空间;广州市西部和南部、佛山市大部、肇庆市主城区及东南部、东莞市西部和北部、中山市北部和中部、江门市主城区及东部是珠三角PM_(2. 5)污染的高发地区,应作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基本经济单元,而城市群内部城市网络联系特征对城市群内部产业布局、城市间功能分工、城市群整体集聚经济的实现程度均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文章以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网络联系特征,并据此对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受交通时间距离支配;各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网络联系特征差异明显;各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断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交通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构建了反映交通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4年中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中的10个典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测算,并从时空维度进行二者耦合过程与演变趋势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各城市群的交通和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值因地域差异较大,2010—2014年升降不一,具有层级结构:除长江中游和珠三角的交通承载水平呈波动下降趋势外,成渝、长三角和环渤海呈波动上升;除环渤海的环境承载力水平呈持续上升外,其余城市群呈波动下降;交通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耦合互动效应明显,但各城市群的交通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等级较低,环渤海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状态,其余城市群的协调处于中度协调.  相似文献   

5.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 基于该区域2005—2017年人口变化、经济优化、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 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 对该区域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 利用改进的水足迹计算方法, 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量化及验证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 可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4个等级, 其中广州市和深圳市处于高水平城市化等级; 2) 通过水足迹计算方法, 得出2016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足迹总量为580.58 亿m3, 显著大于根据《2016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中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289.90 亿m3); 3)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水足迹总量变化趋势不同, 阶段性特征明显; 4)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局领导的安排,我有幸参加由云南省科技厅和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共同举办的“云南边境解五难(学科技难)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提高科技管理能力培训班”。历时7天,8个专题,并对广东佛山市顺得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珠海市的软件科技园和科技创新海岸、东莞市的专业镇建设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平台、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珠三角区域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参观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群角度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是顺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出发,建立城市群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8年-2016年间三大城市群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较慢.(2)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普遍处于不协调状态,多数城市f(x)值与g(x)值相差较大.(3)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差距较大.应根据区域核心竞争力及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8.
推进闽西南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海西经济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时,一个城市再也无法孤立前行。当前的经济竞争不仅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考验的已不仅是一两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而是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放眼中国版图,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如同巨大的增长极,集聚效应日渐凸显。东南沿海经济区城市群、都市链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9.
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09-2017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从时间和空间2个角度分别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层面上,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城市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空间层面上,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地区进入了高级协调阶段,呈现出良好的耦合协调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进一步推进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情况,并为制定差别化发展政策及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将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区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方法,缕析二者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尚处于低水平协同阶段,并存在宏观调控能力较差、城市群内部经济体量差距较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城市群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并提出打破行政壁垒、提升城市能级、培育副中心城市等宏观策略以及针对不同等级城市的优化建议,为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提供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域广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已经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和津京唐三大板块为首的发展雁阵,首先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三大雁阵的形成及此过程中的产业集聚现象进行探讨,然后对我国区域雁阵形成过程中的市场机制阻碍、示范效应薄弱等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市辖区GDP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两个主要指标,兼顾国家对相应城市的政策,设定阈值,在我国直辖市和地级市中提取出59个具有服务外包业发展基础和潜力的城市,然后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研究.最后得出各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业的竞争力情况.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分布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有竞争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且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三大区域;(2)各城市的竞争力差异较大,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的竞争力突出.  相似文献   

13.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has become a key indicator in describing the capacity of regional resource utilization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negative externality to nature. Notab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role and strategy of efficiency measurement for cities should be reorganized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among cities based o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is paper, we construct a set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models based on a peer-evaluation mode with consideration to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cities within the same urban agglomeration together with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48 Chinese mainland cities belonging to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BTHUA),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s (YRDUA), and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HMGBA). This was accomplished during 2014 to 2019 by using four inputs, two desirable outputs, and two undesirable outputs. The results of efficiency scores indicate that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trend increased during the time series from 2014 to 2019 while the dif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mong different cities and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significant. The BTHUA is the best performing urban agglomeration with much higher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scores in all the years. Besides, this paper selected 11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ree different angles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to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scores for providing further inspiration to managers.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份额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份额转移分析方法,以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切入点,对珠江三角洲各市2004-2008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九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各异:东莞和深圳属于快速增长型;佛山和中山属于区位因素推动型;惠州、肇庆、珠海、江门属于发展滞后型;广州属于产业因素推动型.本文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实施以来,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该文从创新人才城市化、创新产业城市化和创新空间城市化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探讨双创政策以来中国创新型城市化现象的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由“三核”向“三极多中心”结构演变,其变化趋势与水平现状相对一致,“马太效应”现象愈发凸显;创新型城市化与区域空间结构相耦合,创新高地往往涓滴效应更突出,而创新节点则极化效应更明显;城市经济活力、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就业规模越高,不仅有利于创新型城市化发展,而且对周边城市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时间序列多源卫星数据和GIS 技术, 研究近40 年珠江三角洲5 座城市(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中心建成区的时空扩展特征以及建成区扩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驱动力。5座城市建成区总体在“八五计划”(1991-1995 年)和“十五计划”(2001-2005 年)两个时期扩展较快, 扩展速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广州和深圳建成区的扩展模式表现为轴带组团式结构; 珠海、香港、澳门是多岛屿城市, 建成区以跳跃式组团扩展为主, 形成多中心空间分布格局。珠江三角洲建成区扩展总体对耕地影响最大, 其次为林地, 再次为农村居民点和工矿交通建设用地。围海造地对香港和澳门建成区扩展用地的贡献相对较大。地形条件、政策制定、交通发展、人口和经济发展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城市扩展的重要驱动因子。1990-2010 年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建成区扩展倍数与人口增长倍数、GDP 增长倍数排序一致, 由小到大依次为香港、澳门、广州、珠海和深圳。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是城镇化的基本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为准确把握广东省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使用Voronoi图空间组织方法和加权Voronoi图空间分割方法,以城市综合实力为质量属性,统合考察城市的地理区位和空间关系,对广东省县级以上城市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吸引范围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广东省城市发展空间极化现象明显,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在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上,广东省形成了全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一般性城市4个层级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3)从城市吸引范围分析,广东省部分城市存在同城化发展现象,其中广佛和潮汕同城趋势明显;(4)广东省城市的综合实力与其空间结构等级间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因此应该进一步明确实力强等级低的城市的区域定位和职能定位,同时加快综合实力较弱的中心城市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宁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DMSP,VIIRS夜间灯光与城市经济等数据,从城市人口、土地城市化、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固定投资等方面构建了异速生长模型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型,对其人地关系展开了长期的动态研究.对其人口-土地城市化及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做出了针对性评价.结果表明:辽宁城市群的人地关系主要受重工业经济与资源型城市开发影响,其中沈阳城市发展趋向扁平化,而葫芦岛、丹东等城市发展趋向立体化.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应该防止其城建用地粗放扩张,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城市应该创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聚集.研究结果对于辽宁城市群未来的城市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地区,是连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岸开放带的纽带,其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湘江流域分布有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和534个建制镇,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处于极化阶段,点轴走廊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城镇密度较大,但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轴线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为了实现湘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采取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使水系成为区域联系开放性通道,并加强不同等级的城镇建设,构建"一区三圈四轴"的开放性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