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在对网格计算技术和移动智能体(Mobile Agent)分布式计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obile Agent的网格GIS模型。该模型集成网格技术、Mobile Agent、GPS、CD-MA、TCP/IP、UDP等技术,可以进行空间信息的网格计算、实时采集与移动服务和移动目标的实时监控,并且该模型在Visual C++和eMbedded Visual C++环境下从底层构建了网格计算环境下的Mobile Agent运行环境、网格GIS分布式服务器、Mobile Agent代理服务器和移动GIS客户端等模块,该模型在上海某区绿化网格化调查与管理应用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鲁大营  曹宝香 《科技资讯》2006,16(26):95-96
文中结合基于JAVA的移动agent迁移技术,提出了一种在计算网格中实现移动Agent的透明性迁移的网格中间件模型(MAG),并对其透明迁移机制的实现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网格计算环境中主动服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网格计算的研究工作主要侧重于系统架构、Web服务本身的核心技术等领域,而尚未涉及服务资源和用户需求之间的映射求解方法及其实现机制.该文提出了网格计算环境下的主动服务模型和框架结构.通过组织、管理移动互联网中现有的服务资源,完成用户所需服务的发现和集成实现.给出了一个网格环境下主动服务集成化的支撑与管理平台COMP的总体结构和设计原理,实现了网格计算环境中面向用户的主动服务.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网格资源管理过程中经典的资源分配模型,针对网格资源分配过程中的特点,构建了资源需求型Agent、资源提供型Agent、资源协调型Agent以及交互型Agent,建立了基于联合意图的网格资源分配模型.并给出了网格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协商协议和协商算法,该算法利用多个Agent之间的共有目标进行交互,增强了问题求解的能力.此外,在传统网格资源管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网格资源管理体系结构.在仿真平台下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新模型能够通过4种Agent角色之间的相互协商,合理地分配任务,提高网格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构建中国地震减灾网格试验床的关键技术.基于OGSA和GT3体系结构,提出了计算网格平台的编程模型,分析了模型的网格Web应用层、网格Web服务器层和网格资源/服务层之间的关系.设计并实现了模型的关键组件,并给出了基于GSI的模型安全解决方案,最终构建了一个计算网格平台,并在平台上实现了云南地区的地震应力触发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平台满足网格计算的需求,并能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网格计算平台GBuilder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GT3对网格开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开放源码的开发工具Ec lipse平台,通过相应的面向对象方法学知识,以插件形式来封装对OGSA标准的事务调度,构建网格计算平台GBu ilder,使用户开发网格服务实现可视化操作。主要工作包括基于GT3开发网格服务流程的设计、网格计算平台GBu ilder的体系结构设计和功能描述、以及设计该平台的支撑软件Ec lipse和EMF插件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在网格数据服务的特性和网格数据库的事务处理中引入移动Agent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网格数据库事务处理架构,并介绍该架构下的事务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格计算的迅速发展,未来网格的规模可能非常庞大,网格计算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引进多Agent系统,去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OGSA(开放网格服务体系架构)规范、OGSI(开放网格服务基础架构)技术标准以及基础平台GT3(Globus Toolkit 3.x)的研究实现使得开发网格应用成为可能,但是当前网格计算应用快速开发问题仍是困扰网格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所提及的网格开发平台GBuilder正是基于此而构建的一个方便快捷的开发平台.网格计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强大计算能力的支持,通过网格节点对图像的快速计算处理和对实现结果的分析验证了基于GBuilder网格平台在网格环境下实现网格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服务的网格资源代理方法,用以实现目前国内最大的教育科研网格CGSP与CNGrid的互操作.网格资源代理通过对Agent服务的部署和控制来进行用户身份认证以及网格服务共享等任务,从而实现异构网格中间件系统的用户单点登录、资源共享与服务的互操作.本方法具有通用、灵活,结构简单且易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网格计算是新一代分布式计算技术.网格作业管理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主要涉及网格计算环境下作业的调度和分配等问题.其中作业调度是实现高性能网格计算的基本问题,该问题已被证明为NP难题.移动代理是代理agent技术与分布式技术的综合体,根据移动代理自身特点,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网格作业调度模型,针对网格作业调度问题提出最短执行时间MAMET(MobileAgent-based Minimum Execution Time)算法,并在研究移动代理技术特性所带来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移动代理间通信等技术实现负载平衡.最后对基于移动代理的网格作业调度模型作单机与联机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提出有监督的网格自动协商机制,实现了网格中用户需求和资源服务的动态调节及匹配.在该机制中,用户代理作为用户利益的维护者,在用户需求基础上,用户代理与资源不断调整自身的利益需求,最终实现用户需求和资源服务的一致.利用GridSim工具包建立了网格自动协商机制模拟平台.模拟实验表明,此机制能够消除用户需求和资源服务之间的冲突,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协商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Internet的信息网格的软件框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实现数据信息在Internet上的广域共享和快捷获取,提出了一种信息网格的软件框架.参照计算网格的开放式网格服务构架,通过拓展信息搜集、监测、登记、发现、预订和搜索等服务,建立了面向Internet的信息网格的软件组件模型,研究了基于计算网格构建信息网格的方法.基于容错目的,提出了主、从层次的网格目录结构,研究了网格目录的复制和引用机制.为了实现网格信息的搜集与发现功能,设计了结点资源监测代理.通过提出网格信息登记协议和网格文件传输协议,实现了信息预订和信息搜索服务.使用JAVA技术开发了专门的Shell,以实现信息网格的服务接口.通过该接口,远程用户可以方便、灵活地使用信息网格提供的计算与信息服务,实现广域资源的单一访问入口.  相似文献   

14.
资源信息服务是网格系统实现中的核心和基础部分之一,提供各种分布式网格资源的静态和动态信息.根据面向对象的思想,对校园网格系统中的资源节点采用层次化管理的办法.通过对资源的抽象,将所有的资源信息存储在树中.采用两级移动代理的策略监测校园网格系统中网格节点的动态改变,包括网格节点的加入和退出,节点资源信息的改变.通过定时更新树的操作来保证信息树中所存储的资源信息总是最新的.对树的操作简单易实现,当校园网格系统中的资源节点不是很多时,这种方法能高效地完成资源信息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肖会敏  高博 《河南科学》2008,26(3):333-338
主要研究了将网格技术应用于实现智能公交系统的基本思想和部分技术的实现方法.网格技术通过对异构资源的整合,能够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共享和更强的计算能力,它为实现智能公交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提出了基于"服务"的系统分层体系结构,包括资源服务层、基础服务层与系统服务层,然后阐述了基于OGSA的关于智能公交系统的信息集成、功能封装和应用开发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并且采用请求/应答与订阅/通知两种方式实现了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16.
对网格技术和工作流技术进行了概括性介绍,然后简要介绍了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和网格服务的概念及特点.根据对工作流应用领域的深入了解,总结出网格技术在工作流领域中的主要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格服务的工作流的构想和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格计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首先给出了网格计算的一个简介,然后引入了移动代理技术,用以解决目前网格计算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阐明目前网格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讨论了如何解决或在具体的每一层中应如何改善各层功能,采用了移动代理技术对Globus网格体系结构进行扩充。  相似文献   

18.
针对动态、开放、分布式网格环境动态组织资源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构建网格测试环境的基础架构——网格测试引擎.该引擎支持测试项目动态的部署、更新和执行,支持基于故障紧急等级的预警和自动处理.采用令牌方式来控制目标服务的测试压力,通过令牌迁移实现分布式测试的负载平衡.在ChinaGrid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测试引擎架构所构建的监测环境,对主机系统影响不会超过1%,并可生成符合要求的测试压力,能够相对准确地测试网格资源与服务,反映目标服务性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Agent建模方法构建微网负荷、电动汽车及发蓄电装置模型;利用离散事件建模方法构建换电站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微网母线功率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电动汽车的接入提高了微网的日间高峰时段和夜间负荷,造成了电网峰值和峰均比的增加,需进一步增加微网蓄电装置以提高对可再生能源弃能的吸收和电动汽车充电能耗的补充;在充分的充电服务支持下,电动汽车对换电服务的需求较少;所提模型能够较好反映电动汽车与微网的联合运行过程,对实现微网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