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探讨高强脉冲电场(PEF)对大豆分离蛋白(SPI)溶液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高强脉冲电场对大豆分离蛋白溶液ξ电位、氨基酸种类和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场强的不断增强,10mg/L及20mg/L的SPI溶液的ξ电位绝对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前者的ξ电位值在场强为10kV/cm时为-27.60mV(其绝对值达到最大),后者的则在场强为20kV/cm时为-32.57mV(其绝对值达到最大),此规律与SPI溶液中带负电荷氨基酸与带正电荷氨基酸的差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SPI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脉冲场强的增强先增加,而后经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在较高场强下(25~35kV/cm)又有所降低.这说明脉冲电场处理对SPI溶液的作用机理在于:高强脉冲电场处理影响了氨基酸的极性和电负性,进而影响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到ξ电位和溶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许多流域和沿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较高,给大型海藻和其他底栖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水体的悬浮物浓度,是沿岸水域生态恢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了植物浮床系统中滩涂耐盐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L.)的根系对海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种植海马齿的实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24 h内,由海马齿构成的生态浮床模拟系统对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清除率达到90%以上;海马齿根系对不同粒径的悬浮颗粒物清除效果不同,主要作用于粒径<20μm的悬浮颗粒物,且颗粒物粒径越小,根系对其清除效果越明显;随着粒径增大,悬浮颗粒物的自然沉降作用增强,尤其是粒径≥20μm的颗粒物.研究还表明,海马齿根系不仅对水中悬浮颗粒物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同时能使其浓度提前达到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电场处理污泥分离短程化.通过实验考察了污泥沉降效果受污泥浓度MLSS、电极入水深度L和电压U等因素的影响.由正交实验确定了污泥沉降效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MLSS=3.7g/L、L=15cm、U=53V时,所得到的污泥沉降效果较好,沉降效率η=46.2%,促沉效果随MLSS的增大而变差,L为量筒液面总高度50%左右时促沉效果较好,浓度不同对应的最佳沉降时的电压也不同.经过电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比未经处理的要好,且活菌数量较未处理时要多一些.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场改变金膜表面固定化探针DNA的方位,从而影响了DNA杂交效率,进而影响了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DNA传感器的灵敏度。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电场对DNA传感器的作用不同:当金膜表面带负电荷时,探针DNA在电场的作用下直立在金膜上,空间位阻减小,提高杂交效率,从而使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高压脉冲电场处理云南勐海班章晒青茶的三因素(电场强度、作用时间、频率)三水平正交表.根据正交表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影响班章晒青茶中酵母菌的主要因素是电场强度,其次是作用时间和频率;高压脉冲电场对酵母菌有灭活的作用,也存在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压脉冲电场对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过程产生的反渗透浓水进行了处理,探究其分解浓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脉冲电场作用方式为气相放电,电极距离液面为4 mm的条件下,脉冲电场处理反渗透浓水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脉冲频率为3 Hz,脉冲电压为10 000 V,脉冲处理时间为120 s.对处理效果影响最大的是脉冲电压,脉冲处理时间次之,脉冲频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吸附铅和镉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滤膜过滤方法获取自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研究了其吸附铅和镉的动力学、 热力学特征以及过滤水量、 pH值和离子强度对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对铅和镉吸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悬浮颗粒物对铅和镉都有明显富集作用, 其对铅的吸附速率和最大吸附量均比对镉的大; 悬浮颗粒物对铅、 镉的吸附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随着吸附体系pH值增大, 悬浮颗粒物对铅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 对镉的吸附量则一直增大;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进行吸附实验, 结果表明, 悬浮颗粒物对铅和镉的吸附可能同时包括电性吸附和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4~5月,在长江流域采集的土壤、植物和南北支流与主流悬浮颗粒物样品,对其进行了有机质^13C分析。结果表明,南北支流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13C值范围在-2.8%~2.4%,而主流的^13C值分布在-2.64%~-2.45%。南北支流的输入对长江主流不同地段的^13C值有着一定的影响,并对长江流域不同物源的贡献大小进行了估算。研究显示:南部支流中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贡献主要来自高等植物;北部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低密度聚乙烯的电学性能,文中将镀镍后的碳纤维添加混入低密度聚乙烯中,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成CNFs/LDPE半导电层+绝缘层双层样片.采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其空间电荷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直流电场的增加,在CNFs/LDPE半导电层+纯绝缘层双层样片中,当CNFs质量分数低于1%时,CNFs/LDPE半导电层对电场的削弱作用相对较小,样品中残余了相对较多的空间电荷.当CNFs质量分数超过1%时,CNFs/LDPE半导电层的导电机制发生了改变,注入的空间电荷量很少且短路后几乎无残余.尤其是CNFs质量分数为5%时,样品内除阴极附近有微量电荷外,样品内部几乎无空间电荷分布.  相似文献   

10.
用假阴道法采集长白猪精液,经电击缓冲液清洗、适当稀释后,用天津理工学院生产的基因脉冲导入仪。选择14组不同的电场参数对其进行电击处理,电击后的精子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电穿孔,在光镜下观察到台盼蓝进入精子的头部内.结果显示:弱电场能使精子电穿孔,不同电场参数处理的精子电穿孔效率不同,最佳的电穿孔条件为电压700V,电容6μF,脉冲个数6个,穿孔几率达到18.6%.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高压脉冲电场(PEF)提取生产绿茶汤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茶多酚提取率为指标,用PEF提取技术生产绿茶汤,分别研究电场场强、脉冲个数、脉冲频率和料液比等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得出单因素适宜范围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PEF提取生产绿茶汤的最优条件如下:电场强度37kV/cm、脉宽2.5μs、料液比为1:30、脉冲个数10个、脉冲频率2700Hz.  相似文献   

12.
太钢反渗透系统采用经一级处理后的钢铁企业生产废水为水源,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反渗透机组出现不同的污堵。对不同的污染物质有选择性地进行了化学清洗,恢复了反渗透膜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清洗,可以保证反渗透机组连续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反渗透浓缩法提取乳糖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膜分离乳清粉中的乳清蛋白,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唾液酸并除去乳糖溶液中的杂质,运用芳香聚酰胺卷式反渗透膜进行浓缩;通过对操作压强、工作温度、渗透通量、浓缩倍数等因素对反渗透浓缩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反渗透法浓缩提取乳糖的工艺参数为:采用芳香聚酰胺卷式反渗透膜装置,操作压力为0.5 MPa、工作温度为40℃、乳糖的单级截留率为95%左右,乳糖的成品质量指标,符合相关的国标要求。与现行的结晶工艺相比,污染少、能耗底、收率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技术处理含Pu废液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对含Pu废水的处理提供指导,进行了系统的反渗透实验.结果 表明:膜通量随着温度和压强的提高而提高;截留率随着压强、原水活度的提高而提高,随着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在pH为膜的等电点附近时最低;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反渗透装置始终保持稳定运行15 h,共净化处理废水8L,产水达标.可见反渗透技术对含Pu废液的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及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一种"超滤"系统工艺的设计及计算,该工艺具有产水品质高、产水水质稳定、运行操作简便等特点,系统出水SDI﹤3、浊度﹤0.4 NTU、悬浮物﹤1 mg/L、产水回收率≥90%,满足DL/Z 952—2005《火力发电厂超滤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的要求,达到反渗透系统进水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不同活性污泥中污泥质量浓度对沉降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污泥质量浓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采用100 mL量筒进行批沉降试验,分别研究了不膨胀污泥、丝状菌膨胀污泥和非丝状菌膨胀污泥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过低时,所有污泥都具有沉速快,泥水分界面模糊,沉后上清液浑浊的特性.当质量浓度升高时,沉速都会减慢,且泥水分界面分别因拥挤沉淀(不膨胀污泥)和交联分离(膨胀污泥)作用而变得清晰.当用污泥沉降比(SV)来表征沉降性时,不膨胀污泥对质量浓度变化敏感,而膨胀污泥则一直保持在90%以上.当用污泥容积指数(SVI)来表征沉降性时,对不膨胀污泥取沉降60 min的SVI可消除质量浓度的影响.对膨胀污泥需要设定一个特定质量浓度下的标准值,其他质量浓度下的SVI按照反比例关系换算到该质量浓度下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反渗透膜在处理核电厂含硼废水时的脱硼效率(截留率), 通过改变原水pH值及添加配合物, 考察反渗透膜脱硼效率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反渗透膜对含硼废水中硼的截留率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 当pH=11时截留率最高; 当n(山梨醇/甘露醇)∶n(硼酸)=1时, 反渗透膜对溶液中硼的截留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研究高驱动通量的驱动体系为目标,考察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且体积较大的有机盐类分子作为正渗透驱动液的可能性。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钠盐为溶质,评价了其正渗透驱动通量和截留效率。结果表明,以商业反渗透膜为评价介质,0.5 mol/L EDTA为驱动液,水通量为13.6 L/(m2.h),驱动效率高于NaCl。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高盐废水中NaCl的回收,采用纳滤-反渗透双膜串级组合工艺,处理NaCl和Na2SO4的混合模拟废水,考察了浓度配比、操作压力、流速及温度等工艺参数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经纳滤和反渗透分离后的反渗透浓缩液中,[NaCl]/[Na2SO4]≥41.45,可实现NaCl和Na2SO4的有效分离;反渗透膜对Cl的截留率达到96%以上,回收得到的NaCl其纯度可达到97.5% 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反渗透膜法处理PTA精制单元废水,探讨了反渗透工艺条件如回收率、操作压力、料液温度等对膜性能的影响,从中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同时,将反渗透的浓缩水回流到集水池中,结果表明反渗透透过水仍然可以符合工艺指标.此外,还考察了物理清洗及不同的化学清洗剂对膜通量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化学清洗的效果明显优于物理清洗;而在化学清洗剂中,NaOH溶液对于反渗透膜的膜通量有较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