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芦荟凝集素提取及促免疫活性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从3种有经济价值的芦荟品种,即中华芦荟(Aloe vera .ver.chinensis(Haw)),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和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中采用凝胶层析法提取了3种凝集素,Lecl,Lec2和Lec3,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为单一成分的糖蛋白,比较了3种凝集素的糖和蛋白的含量,得出库拉索芦荟凝集素Lec2糖含量最高,木立芦荟凝集素Lec3蛋白含量最高,免疫学实验证明,库拉索芦荟凝集素的凝集效价最高,其次为木立芦荟,中华芦荟,3种凝集素对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库拉索芦荟凝集素Lec2的促淋巴细胞转化率最高,因此芦荟凝集素在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库拉索芦荟与木立芦荟叶片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等理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库拉索芦荟与木立芦荟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5种药用芦荟中芦荟甙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好望角芦荟、中华芦荟和皂质芦荟5种药用芦荟中芦荟甙的含量进行了定量的测定,发现全叶干粉中芦荟甙含量差异显著,含量高低依次为: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好望角芦荟、中华芦荟、皂质芦荟;而以鲜质量计算芦荟甙含量,发现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和好望角芦荟中芦荟甙含量接近,并大大高于中华芦荟和皂质芦荟中芦荟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9种芦荟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40个引物对中国芦蔡(Aloe vera var.chinese),鹿角芦荟(Aloe arborescens var.natalensis bgr.),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L.),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皂质芦荟(Aloe saponaria),Aloe hybrid 1,Aloe vera hybrid2,皮具刺芦荟(Aloe aculeata),朱旺纳芦荟(Aloe juvenna)等9种芦荟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其中18个引物的扩增结果具有非常明显的品系间多态性,将结果以Phylip软件包,由程序eighbor-Joining和UPGMA,分别构建聚类图,结果表明中国芦荟,Aloe vera hybrid1和皮具刺芦荟具有较近的亲缘,鹿角芦荟,木立芦荟和库拉索芦荟具有较近的亲缘,其中鹿角芦荟,木立芦荟的遗传距离特别近,可认为是同一品种的变种,由于形态上的一些分化而出现了不同的命名,皂质芦荟,Aloe vera hybrid2的亲缘关系接近,朱旺纳芦荟与各品种之间都保持着相当远的遗传距离,原因可能是该品种未广泛栽培,从而还保持着某些自己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预处理条件下(将样品浸泡24h和不浸泡)超声波提取木立芦荟叶、茎中总黄酮,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其含量.结果表明:木立芦荟茎浸泡24h超声提取总黄酮的含量略高于不浸泡直接超声提取的总黄酮含量,但木立芦荟叶不浸泡直接超声提取的总黄酮含量高于浸泡24h超声提取的总黄酮含量,木立芦荟叶里的总黄酮含量都高于茎中的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美国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三峡库区美国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多糖含量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芦荟中芦荟苷、芦荟多糖、乙酰化多糖的含量,通过对三峡库区种植美国库拉索芦荟与云南元江相比,指出芦荟中芦荟苷、芦荟多糖和乙酰化多糖的含量并无差异,三峡库区适宜种植美国库拉索芦荟.  相似文献   

7.
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中国芦荟[A.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上农大叶芦荟(A.vera L.var SAC Gu.)三种芦荟的茎段和顶芽外植体在MS附加BA3-4mg/L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大量不定芽,不定芽长大后,在MS附加IBA1-2mg/L NAA 0.2mg/L的培养基上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生根试管苗经练苗后移入沙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在两年多的芦荟栽培试验中,我们筛选出适宜在我市立地气候条件下栽培的优良芦荟品种四种:库拉索芦荟、元江芦荟、上农大叶芦荟和木立芦荟,总结出了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预处理方式,对超声波法提取库拉索芦荟根、茎、叶总黄酮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总黄酮含量.实验表明,不同种预处理方式对芦荟根、茎、叶总黄酮提取的影响不同:芦荟根乙醇浸泡24h超声提取黄酮的量高于未浸泡直接超声所得黄酮的量;芦荟茎浸泡24h超声得黄酮的量与直接超声得黄酮的量基本相同;叶浸泡24h超声得黄酮的量低于直接超声所得黄酮的量,库拉索芦荟的根、叶中所含黄酮的量远高于茎.  相似文献   

10.
芦荟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拉索芦荟和全脂奶粉等原料,通过添加芦荟原汁加工芦荟酸奶产品.结果表明,影响产品风味的最佳处理工艺参数为:芦荟原汁含量4%,发酵温度43℃,蔗糖用量8%,培养时间4小时。  相似文献   

11.
用1-甲基咪唑、氯化羟胺、乙酸酐将海藻糖衍生化,以气相色谱法作为定量分析手段,建立了植物组织中微量海藻糖定量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同一种糖类衍生物进行多次分析,其特征峰保留时间误差在3 s内;能将D-葡萄糖、乳糖、蔗糖和海藻糖进行分离.海藻糖在(3.697~28.661)×10-9 g检测量范围内其相关系数为0.998 6.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植物组织中微量海藻糖定量检测的方法,分别对3年生、5年生库拉索芦荟和半年生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转化芦荟凝胶中海藻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年生库拉索芦荟凝胶中海藻糖含量是3年生的1.59倍,每10 g凝胶匀浆中分别为1.103×10-5 g和6.905×10-6 g;每10 g半年生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转化芦荟凝胶匀浆中海藻糖含量为1.614×10-5 g,是3年生的2.33倍.证明目的基因成功转入芦荟并已经表达.  相似文献   

12.
以芦荟为主要原料,通过研究芦荟汁和水蜜桃汁的制备方法、胶凝剂的复配比例等,确定了蜜桃汁芦荟果冻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芦荟:水=1:1(w/w)、打浆2min时芦荟汁质量最好,水蜜桃:水=1:3(w/w)、打浆2min时蜜桃汁的质量最好;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产品最佳配方:芦荟汁52%、水蜜桃汁26%、蔗糖20%、柠檬酸0....  相似文献   

13.
芦荟的抑菌活性和微波协助萃取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波协助提取的芦荟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苹果轮纹病,小麦赤霉病,蕃茄早疫病,花生褐斑病等5种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芦荟表皮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抑菌率达100%。微波协助提取与常规方法比较,前者具有提取充分,省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古巴芦荟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结果表明:古巴芦荟(AloeveraL.)对蔗糖浓度适应范围较大(2%~5%),其中以3%的浓度最适宜.在侧芽诱导中以MS基本培养基较合适.激素对侧芽的诱导作用符合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器官发生调节模式,其中以MS+BA3—5mg/L+NAA0.2mg/L对芽的诱导最有效,而KC+IBA2—3mg/L对根的诱导最佳,生根率达100%.在生根培养阶段加入1-3mg/L的活性碳是必要的.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是河沙,成活率达90.2%.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不同温度条件下芦荟皮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潜力和特性,采用全混合批量发酵装置分别在20℃和30℃下对其进行沼气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在20℃时,芦荟皮发酵净产气量为952mL,TS产气率为349mL/g,VS产气率为423mL/g;在30℃时,净产气量为1 303mL,TS产气率为478mL/g,VS产气率为579mL/g,说明芦荟皮具有较好的产气潜力;30℃条件下芦荟皮的TS产气率为20℃条件下的1.37倍,TS利用率、VS利用率都比20℃条件下的高1倍以上,表明30℃更利于芦荟皮厌氧发酵产沼气。  相似文献   

16.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聚酰胺、硅胶柱色谱,结合溶剂分配及重结晶技术,从芦荟叶液汁的浓缩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种蒽醌类化合物,经综合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为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i cion)、大黄酚 (chrysophanol)、大黄素 (emodin)、大黄酸 (rhein)及一个自然界新发现的化合物:1,8-二羟基-9,10-蒽酮3-甲基-(2羟基)丙酸酯 (1,8-d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methyl-(2-hydroxy)propionateester)。  相似文献   

17.
木立芦荟试管白化苗的再生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UV—B辐射诱导形成的木立芦荟的试管白化苗研究结果表明,白化苗的茎段仍具有再分化的能力;继代培养的试管白化苗还具有部分修复能力,即部分叶片恢复绿色.这种修复是随机的,在继代培养第五代时,恢复率为5.37%;恢复绿色的部位也是随机的,可在维管束处,也可在维管束之间.白化苗的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观察,染色体易断裂,说明DNA受到了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