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邹玲  张卫红  王虹  丁彦飞  盛萍 《科技资讯》2012,(23):152-153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五种短命植物的根、茎、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叶婆婆纳Veronica ferganica M.Pop.茎的中部为一大的髓腔,维管组织为周韧维管束;串球老鹳草Geraniaceae transversale(Kar.et Kir.)Vved.茎中具大量的蔟晶及内含物,维管组织分为三部分,呈三角形分布;弯果葫芦巴Trigonella ammophilus Kar.et Kir.根的次生木质部呈不规则状散生于中柱内,周皮较薄,韧皮纤维明显,叶具周木维管,栅栏组织指状,紧密排列,气孔不多,下陷;长柄葫芦巴Trigonella cancellata Desf.叶的上、下表皮气孔均较多,稍下陷,具孔下室,栅栏组织排列较疏松;镰刀卷耳Cerastium falcatum Bge.根的髓部薄壁细胞有簇晶,茎的维管组织与根一样分成四块,叶表皮细胞具分泌功能。在这五种短命植物中,大多数植物的根、茎、叶细胞排列较疏松,表皮细胞膨大,能储存大量的水分;茎、叶表皮多由单层细胞组成,有些细胞具有分泌功能;茎和叶上具单毛或腺毛,这有利于反射阳光,防止水分的流失;同时,叶均为两面叶,富含叶绿体,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这些特征对研究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植物分类上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落地生根营养器官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制片法对落地生根B.daigremontianum(Lam.)Oken in Allg的叶片、根和茎的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每一个叶缘凹陷处的复表皮里面都有一个不定芽,在芽原基的上部有一个明显的生长点,生长点的细胞经过生长发育形成新的植株个体;解剖还发现叶片的每一个叶缘凹陷处都有一个小维管束,距叶缘凹陷处90~115 μm.叶肉细胞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不明显,细胞形状类似于同化薄壁组织和储水组织,细胞大小不规则、壁薄、富含黏液,表皮细胞柱型、有复表皮2~3层.根的初生构造主根、侧根的木质部多数均为六原型,少数四原型.茎的构造与其它双子叶植物相比,落地生根的韧皮部发达,木质部退化,有髓.  相似文献   

3.
利用石蜡切片法比较分布在内蒙古赤峰市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亚洲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并头黄芩(Scutellaria scordifolia F.)、串铃草(Phlomis mongolica Turcz.)、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6种唇形科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这6种唇形科植物的根多为次生结构,周皮脱落,有发达的维管组织.茎均是四棱形,表皮细胞角质层较厚,有腺鳞和表皮毛,皮层薄,近表皮均有1~2层厚角组织,含有叶绿体;初生维管组织为无限外韧维管束,均由4个维管束环状排列,其次生生长过程中,束间形成层产生新的小维管束和薄壁细胞;髓占比例大,髓射线宽.叶表皮细胞1层,排列整齐紧密,角质层较厚,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和腺鳞分布,腺鳞处大多数表皮下陷;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有发达的孔下室,主脉木质部和韧皮部较发达.薄荷茎的皮层中含有晶簇细胞,并头黄芩的叶表皮中无腺鳞.  相似文献   

4.
详细观察了5种草莓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营养器官中普遍存在有含单宁的细胞.根的次生结构常比初生结构直径小,周皮易剥离;匍匐茎中的维管组织仅在先端约1mm 处,为分离的束状结构,很快连接成环状,类似次生维管组织.不形成周皮;叶脉明显向下突出,叶片厚度均匀一致,叶柄维管束变化复杂.5种草莓在根的直径、中柱鞘细胞的层数、匍匐茎横切面上各种组织的排列层次、皮层细胞层数、叶上表皮细胞与叶片厚度之比等方面均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新疆“短命植物”独行菜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命植物独行菜的结构特征为:根、茎、叶有大型及特大型薄壁细胞.根的次生木质部导管腔很大,在次生的薄壁细胞有黑芥子酶,栅栏组织特别发达,叶为等面叶.叶绿体体积小而数量非常多.在上、下表皮内方的栅栏组织之间夹有类似海绵组织的结构,这种特殊结构,在中生植物中极为罕见.其叶属于C_4植物型.  相似文献   

6.
宽叶香蒲对铅锌的吸收、积累和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体内的铅锌污染物,发现铅在蒲体内的积累量是根>根下茎>叶。铜在根的积累量是表皮>表皮>维管组织;木薄壁组织>导管;嫩根>老根。铅在茎的沉积量是表层>维管组织>表皮;老茎>嫩茎;叶的铅积累是表皮>维管组织>叶肉;老叶>成熟叶>嫩叶。污染点香蒲积累铅量>对照点。铅以颗粒状、核状、结晶状沉积在地下茎皮层薄细胞内,甚至充填整个细胞以致细胞破裂。锌的分布积累规律与铅相似。铅、锌由香蒲根表皮吸收,一部分积累在根;一部分通过根的通道细胞和共质体迁移至地下茎,主要积存在茎皮层薄壁细胞内,小部分通过维管组织输送至叶。铅、锌在通气腔和根内皮层凯氏带周围受阻是香蒲对铅锌有较强耐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豫楸1号"楸树良种幼茎扦插苗进行营养器官解剖构造及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豫楸1号"根由表皮、皮层和中柱3部分组成;叶是典型的异面叶;茎出生构造中的维管束鞘由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相间环状排列.愈伤组织起源于髓射线正对着的束间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进一步分裂分化成根原始体、根源基和不定根.  相似文献   

8.
对内蒙古荒漠草原三种野生葱属植物蒙古韭、碱韭和细叶韭的根和叶进行了形态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根均为四原型或五原型,皮层厚,皮层/半径比例均为90%左右.2、叶均由表皮、光合组织、储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表皮细胞外向壁加厚,气孔器下陷;栅栏组织为环栅型,海绵组织不发达,储水组织较发达.3、三种植物根和叶的解剖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如皮层厚度在蒙古韭与细叶韭差异显著;而蒙古韭与碱韭差异不显著.皮层/半径比例在蒙古韭与细叶韭差异显著,而碱韭与蒙古韭和细叶韭差异均不显著.储水组织所占比例为蒙古韭>碱韭>细叶韭,差异均显著;表明蒙古韭根和叶的储水能力最强,碱韭次之,细叶韭最弱.角质层厚度为细叶韭>碱韭、蒙古韭,细叶韭与蒙古韭和碱韭差异均显著;说明细叶韭叶抵抗大气干旱能力较强.4、三种植物根皮层和叶光合组织中具有分泌细胞或较发达的分泌组织.综合以上结果,以上三种野生葱属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均有旱生特征,而抗旱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离子芥Chorispora tenella(pall)DC.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构特点。茎、叶表皮细胞外面有角质层,根的木栓层有栓化现象,叶表皮气孔多,栅栏组织发达,其维管束围有一层维菅束鞘细胞,内含较多叶绿体,为C_4植物型。茎具有髓腔的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摄影技术,比较了两个大豆属植物根、茎、叶和叶柄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扁茎大豆根内皮层维管形成层带明显,次生木质部导管发达、口径大,且皮层内有菌窝出现;茎的横切面表面积较大,茎中维管束的管孔链数和维管束数目较多,中间髓细胞呈狭长柱形,四周髓细胞发达,体积大、排列紧密.导致扁茎大豆不抗倒伏、光合能力下降以及结实率低的因素可能是:茎的表皮细胞呈方形紧密排列,凯氏带中没有淀粉鞘;叶片只有两层栅栏组织和叶片较薄、海绵组织稀疏;叶柄横切面面积较小.中国普通大豆吉育67叶片有三层栅栏组织,并且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和叶片的厚度均明显大于扁茎大豆,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吉育67根的栓质化外皮层发达,对植物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狗牙花叶的结构特征及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冷冻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狗牙花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狗牙花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但同时具有某些阳生(旱生)叶和阴生叶的特点。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细胞外壁具角质膜,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表皮仅有零星分布,气孔器类型为平列型;叶肉组织发达,叶肉细胞常含有晶体,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交织成网状,有大的细胞间隙,横切面上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为0.32:1;中脉维管组织较发达,为周韧维管束。以上特征反映出狗牙花叶结构特点与其生长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天女木兰营养器官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女木兰营养器官的石蜡切片进行了观察。解剖结构如下:根的初生木质部是四原型,内皮层无明显凯氏带;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不明显。茎表皮具腺毛,皮层有油细胞分布,茎的初生结构维管束排列紧密,无明显髓射线;茎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形成层起源于皮层细胞,具皮层维管束,木质部内侧导管具明显复穿孔,髓细胞内含有大量晶簇和少量单晶。叶为异面叶,表皮具表皮毛和腺毛;栅栏组织细胞长方形,排列紧密,海绵组织不规则,具大的胞间隙;叶肉中具油细胞;叶主脉维管束呈环状排列,共8束,主脉维管束包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晶簇和少量单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索了黄连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理.使用中草药系统药理学平台筛选黄连的有效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COVID-19的疾病靶点,R软件筛选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互作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ClueGo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分析,R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将黄连有效成分中的核心成分与其治疗COVID-19的主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连的有效活性成分共14种,靶点共235个;COVID-19的相关基因共341个;黄连治疗COVID-19的关键靶点包括VEGFA,IL6,POR,PLAT.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连中核心化合物榭皮素与PLAT,VEGFA,IL6对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对黄连基因组进行了勘测,构建了两个插入片段大小分别为200bp和500bp的文库,进行了深度约30X的测序。通过测序获得了54Gb的原始数据,过滤后得到44.8G数据。通过SOAP de nove软件组装后初步获得了contig和Scaffold序列,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为1,116Mb左右,大约具有1.1%的杂合度,说明要完成该物种的全基因测序可能在使用鸟枪法的同时,还应该联合BAC文库测序等多种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组装,获得了130,381条scaffold序列.  相似文献   

15.
黄连配伍肉桂前后氨基酸的成分分析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黄连配伍肉桂前后微量元素的含量;定量测定黄连配伍肉桂前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日立835氨基酸分析仪.结果:共测定了18种氨基酸的含量.结论:黄连与肉桂配伍后氨基酸含量下降,且下降程度与黄连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吊兰及其变种(银心吊兰、银边吊兰)是重要的室内观赏、园艺装饰植物。采用徒手切片、显微观察与测量及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其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①吊兰、银心吊兰和银边吊兰均为等面叶;叶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上下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气孔器均分布于下表皮,且呈带状排列;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叶脉结构简单,由木质部、韧皮部和机械组织组成。②吊兰及其变种叶外观色彩区别明显,叶面积显著差异;上表皮细胞厚度约为下表皮细胞的两倍;上下表皮细胞径向厚度、切向长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差异明显;叶肉细胞形态和叶绿体数量差异显著;叶脉维管束在横切面上的长度差异极显著;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吊兰及其变种间的分类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三种花灌木叶表皮特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燕山东段三种花灌木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 (Laxm.)Sehindl.)和蚂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 Bge.)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①蚂蚱腿子的上下表皮均无表皮毛分布;木半夏上下表皮都有表皮毛分布;达乌里胡枝子的表皮毛仅分布在下表皮。②达乌里胡枝子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分布;木半夏、蚂蚱腿子仅下表皮有气孔分布。③达乌里胡枝子的气孔下陷;木半夏、蚂蚱腿子的气孔不下陷。④木半夏、达乌里胡枝子、蚂蚱腿子的上下表皮细胞表面平缓。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徒手切片法对采自新疆不同生境下的22种藓类植物茎和叶片进行横切,对横切面进行比较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旱生藓类植物叶片细胞壁加厚从而减小水分的丢失,中肋由厚壁细胞和大型主细胞组成,分别起着减小水分的蒸发和导水的作用,但是这种结构不是绝对的,茎表皮1-2层细胞,皮部有内外分化,也有不分化。生长在荫湿环境下的藓类植物叶细胞壁厚,中肋很细,可能与长期生活在水分不足的环境有关,但毛尖金灰藓(Pylaisia steerei)没有中肋,中肋的退化可能与其生活在容易获取水分环境有关,茎表皮1层细胞,皮部具有内外分化。大部分水生藓类植物叶细胞壁薄,茎表皮1层细胞,皮部无内外分化,都是大型薄壁细胞,提高了细胞代谢。茎横切面形状很可能与叶片的着生和排列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是否通过酶的诱导作用,用洋地黄皂甙作为体外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诱导的阳性对照物。用Black法测定茵陈(Artemisiacapillaris)、黄连(Coptischinensis)、大黄(Rheumofficinale)、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栀子(Fructusgardeniae)及甘草(Glycyrrhizaglabra)的水提物对Wistar大鼠肝匀浆在体外UGT酶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体外实验,这6种中药水提取物不能增加大鼠肝细胞中UGT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凤尾兰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凤尾兰根、茎、叶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凤尾兰的叶是等面叶,上下表皮细胞都有较厚的角质层以及加厚的外壁,分布着结构特殊的气孔,有较多纤维束和维管束,在个别叶肉组织细胞中分布有针晶簇;根内皮层细胞五面强烈加厚,内皮层外侧为连续的石细胞带,中柱在整个横切面上占的比例较大;茎具有明显的次生结构.凤尾兰营养器官某些特征与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