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奴隶制是在现代私有产权和法治社会之前的制度,牵涉到古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本文讨论为什么在没有法律保护私人产权的奴隶社会中会采用强制劳动的方式来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2.
通过本讲学习,认识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压迫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奴隶制度是一种极其野蛮残酷的剥削制度;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在奴隶社会中,只有奴隶才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基本阶级,只有奴隶的阶级斗争和奴隶起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一、奴隶社会的形成奴隶制度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发展阶段。古代东方的几个文明古国,即埃及、巴比伦(今伊拉克一带)、印度(今印度和巴基斯坦)和中国,约于五千多年前至四千多年前先后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希腊和罗马(今意大利)约于三千年前进入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最完整的典型代表。由于世界各地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各国奴隶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3.
彝族是开发中国西部的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明史上看,彝族在民族大家庭中交融性,持续性和独立性是十分明显的,在其生存发展中毕摩化起到关键性作用,几千年来,毕摩能抵御外来宗教影响,佛教、道教,基督教对它起不到任何作用,同一历史时期的埃及人早消失在外来民族;之中,而凉山彝族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前仍保持着奴隶社会制度和保存完整的古代毕摩化,这是世界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凉山彝族的奴隶社会是一种奇特的奴隶制社会,它既不同于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又区别于古代西方的奴隶制,在商彝周鼎秦汉碑,唐宋元明清翰墨和毕摩的史诗经中均有不同记载,凉山彝族用优秀传统化勤劳,智慧和明的习惯法开发了中国西部。  相似文献   

4.
我们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足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而足阶级社会的生产方式,但它不是奴隶制生产方式。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直接生产者,其身分、地位和奴隶制中的奴隶有着本质上的区別。在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属性时,要弄清亚细亚  相似文献   

5.
巴族国家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学者至今认识差异颇大。有的认为,《山海经》载太的第三代孙后照称“巴人”。就是建立巴国的人①;有的认为,西周初期,武王封宗姬于巴,此时巴族开始建立国家②;有的认为,约在东周初期,巴族进入阶级社会,开始建立奴隶制王国③;有的认为,巴人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上较蜀人落后,到战国时期秦灭巴蜀时,巴人才处在奴隶社会初期④;还有的认为巴族在春秋战国时期,才从原始社会家长奴隶制阶段向封建化的大道上过渡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就此略呈管见,尚祈方家以匡不逮。  相似文献   

6.
源起和演变种姓,一般说来是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等级集团。种姓的出现和阶级社会形成时期的分工有关。种姓制度曾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古代和中世纪各国,但在印度社会中表现最为典型。种姓制度在印度的出现,大约是在印度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是一种种族奴隶制。后来经过不断的分化演变,成为今天还依然遗留于印度的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自古以来,它与印度教的教义紧密相联。它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渗透在文化、社会经济生活以及政治活动等各个领域中。种姓制度,不仅在占印度人口百分之八十五的  相似文献   

7.
原来中国历史里,我们认为的封建社会不是封建社会,我们认为的奴隶社会倒成了封建社会,而奴隶社会又根本不存在。这历史还让人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的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不是笔直的,但它却是按照客观规律发展的,它的发展方向是不可改变的。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反复激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然而,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自然经济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却决定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可能产生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因为宪法与民主制度紧密相联,它是民主事实和民主制度的确认和保障,宪法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夜郎是存在于2000年前中国西南最大的一个方国.夜郎的社会性质不属于奴隶社会.她并不具备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注意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对于贵州及其周边这样一个特殊地方,我们应不受欧洲发展普通模式的束缚,寻找对于夜郎社会的更加合理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11.
白彝是凉山彝族传统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具有的彝族血统及其被统治的地位,使得其在奴隶阶层中呈现不同的等级及与等级相对的法律地位。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为背景,对白彝的产生、白彝的社会地位及法律地位进行了探讨,从而了解白彝当时社会处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林肯对待奴隶制度的态度并非始终如一。早年,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度进一步扩展,期望以和平的手段结束奴隶制。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完成了由逐步有偿的解放奴隶到坚决废除奴隶制度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保头制度是清末及民国时期流行于凉山地区的一种半官方、半民间的制度,其存在及运行与那个时代整个中国社会、凉山彝族社会性质和当地民族关系等紧密相关。此种制度通过保费把投保人和保头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临时的或长久的合作关系,但在这种关系中投保人和保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而其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制度。总体而言,其对地方社会和整个国家而言,消极作用是占主导的。然而这种制度却能够流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民国时期政府对彝族聚居地区治理的不善。  相似文献   

14.
李曹  高强 《科技信息》2008,(14):275-278
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原名为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出生于密苏里州一个名叫佛罗里达的小村,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在1910年逝世前已成为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演讲家和旅行家。他于1884年发表了他最成功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它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美国十九世纪的社会现实。本文详尽地分析和评论了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这篇小说的主要线索就是白人男孩哈克帮助黑人逃奴吉姆获得自由的历险经历。作者运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接和深刻地领会小说的意义。小说的主人公哈克和吉姆尽管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经过曲折波荡的历险经历,使两个人建立起永恒的友谊打破了黑人与白人的种族束缚。作者的创作语言富于幽默,讽刺和嘲讽。这一写作特点和创作风格使本作品更深刻地揭露了奴隶制的黑暗,反映了当时的人民大众要求废除种族压迫以及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以土地为中介、以农作物为生活资料而建立起来的农耕生存方式中,人首先受到影响、制约农作物丰歉的自然因素及其规律的奴役,其次受到专制和专制政治(政制)的奴役,再次受到神秘命运的奴役.这三重奴役最终导致人对自己的奴役,它既是前三重奴役的结果,又是前三重奴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移民对四川凉山州退耕还林的保障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州的调查和分析认为:移民,尤其是通过教育移民是保障退耕还林成功的一项有效途径。退耕还林必须以恢复地带性植被为主,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并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退耕还林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和农民对未来预期收入的信心问题;关键是要把退耕还林从政府决策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妥善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凉山州地处川西高山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既不适合粮食生产也不适合人类居住,在这样环境条件下退耕还林应该以恢复地带性植被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防护林,转移农村人口,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凉山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立足凉山资源优势,促进优势资源向资本转移,是加快凉山民营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和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而凉山州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对落后,但其自然资源等十分丰富。职业技术教育可通过发挥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凉山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面貌,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视阈对马克思的“人的发展三阶段论”作一全新读解,并对每一阶段人的特性进行特定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为研究人的发展甚至是人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也为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平台,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甲骨文、考古新发现和古传典籍的研读,探讨先秦武术的历史。先秦武术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萌芽和奴隶社会的初步成形两个阶段。人类从制造石器和狩猎活动中学会了使用锋刃、投掷和击打等基本技术,这是武术的萌芽期;奴隶社会,更激烈的战争逼迫人类制造出更坚硬的兵器,并研究和改革格斗技术以适应战争的需要,这时的武术已进入成形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