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舆情民意和司法公正是辩证统一的,舆情民意对于司法公正具有促进、监督作用,同时,舆情民意在自身局限性下会对司法公正产生不利影响。完善立法民意收集制度和司法民意吸纳制度、培育公民的法治观念、建立舆情引导机制和司法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是解决二者冲突的衡平之术。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舆论的形成有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新特点,舆论监督与司法的互动也出现了新局面。网络舆情危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司法应有的独立性。本文将深入分析网络舆情特点,并就网络舆情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以及预防应对舆情危机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媒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对于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引导者,极易引发大众审判,这也给司法独立制度带来较大的威胁。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对于法治发展进程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司法充分尊重传媒监督权的基础上应如何确保司法独立?传媒在司法面前保持一种谦抑态度将更有利于二者的良性互动,"谦抑态度"强调传媒在监督的同时致力于维护司法权威,理性对待司法审判之结果,这对于法治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而言无异于一柄"双刃剑"。司法公开需要媒体监督的参与,媒体的不当介入极易侵犯司法独立性,损害司法公正的实现。妥善调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司法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对保障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涉外民商事案件进行集中管辖,是我国司法改革又一重要举措。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存在三方面问题:将造成基层法院处理涉外案件法官断层的严重后果;具体内容含混、矛盾,与相关规定冲突;有以下犯上、篡越法律的嫌疑。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很重视实体公正,但司法机关掌握的案件事实与真实的客观事实存在着差距及法律规范存在疏漏和冲突,难于不折不扣地实现实体公正。在追求司法公正的努力中,应把程序公正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转变观念、加强程序立法、强化监督等工作实现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6,(5):45-48
司法裁判活动越来越易受到社会公众的围观,部分案件在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和司法公正方面极易引发公众猜测和质疑。构建诉讼案件社会答疑制度,可以及时和有效回应社会公众质疑,并具有弘扬法治精神、引导社会价值、提升司法公信、推进法治治理的重要作用。建议诉讼案件社会答疑限于在全国或某一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案件;答疑主体以人民法院为主,将主审法官作为重要参与者纳入,并可以联合其他权威力量;答疑方式应积极借助司法公开平台,通过庭审直播、微博、微信、裁判文书上网以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同时,从信息研判、案件筛选识别、工作协调、发布处置等方面建立系统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杨源  杨翠云 《科技信息》2012,(35):I0448-I0448,I0458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司法面临了新的挑战,广场与剧场时空交错,角色、思维冲突之下,司法在权威与亲民间摇摆。大量热点案件涌现,司法在两难困境下以顺从“民意”为名步步退让,受伤害的无疑是法律生命基础之一的法的可预期性以及本司法权威。文章简要介绍了当前司法在热点案件中所遭遇的困境,对其缘由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司法权威重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不起诉决定的效力 ,是指检察官依法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所具有的拘束力、确定力和执行力。不起诉决定是检察机关依据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作出的一种独立的司法决定 ,必然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基于对司法权威、司法公正和无罪推定原则以及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客观分析 ,本文认为 ,生效的不起诉决定对案件当事人、人民检察院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力 ,在程序法上具有终止诉讼的效力 ,在实体法上具有推定无罪的效力。同时具有执行内容的不起诉决定还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李晓辉 《科技资讯》2014,(26):246-246
舆情在社会舆论发展逐步趋向公平、公众、公开的环境情况下,实际上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过程,舆情事件通过使用相应的逆向途径来船体某些信息,达到了减小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由于特定来源发出、通过特定途径传递而对信息产生的影响。重大突发事件突然爆发,不确定性高,涉及面广,轰动性强,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热点。网络是目前最直接、最快速的信息载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和解决产生着重要影响。网络媒体传播、报道重大突发事件,一段不起眼的网络视频,一篇表示质疑的文章,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都足以掀起一场舆论风暴,甚至造成严重的企业危机。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特定社会公众群体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对当下现实生活中广泛的、一致的观点。舆论监督对司法领域的监督也是其应用最普遍和最深入的监督。当前,随着新闻舆论的快速发展,其对司法公正的影响也不断加深,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消极作用。因此,要保证舆论监督对实现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避免不必要的消极作用,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舆论自由和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的两种重要价值取向。舆论自由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传媒的力量无疑推动着我国民主进程的发展;司法公正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公平正义秩序的建立。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布推进,大众传媒在信息量和速度方面有着惊人的进展,对司法结果甚至是司法过程都可以进行同步的舆论监督,但不可忽视的是,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因素也日益凸显。应重在制衡彼此的关系,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判决不公、报道不当等原因,出现了网络舆论干预司法判决的现象,甚至"媒体审判",具体案例有云南李昌奎案及赛锐27刀捅死女孩案、药家鑫案及药父诉张显侵犯名誉权案、彭宇案翻案及小悦悦案等。这对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进程是很不利的,会产生超越监督界限、增大法官压力,引起舆论争议、浪费优质资源,损害司法权威、降低司法公信力等危害。网络干预的始作俑者是司法不够公正,并且网络的力量确实帮助部分受害者获得了公平,但这并不能说明网络干预就是完全正义的。司法判决的唯一依据是且只能是法律和事实,要减少网络舆论对司法判决的干预必须从源头做起,需要每个司法工作者都做到严格执法、秉公执法。  相似文献   

14.
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进民主法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创设诚信友爱的氛围,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有利于维持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世界观教育、舆论引导、法制建设、环境优化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民意已影响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司法领域表现颇为彰显。为有效规范民意对司法审判的监督,文章主要对监督的必要性、如何监督以及如何解决监督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设计,从而保障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6.
"舆论逼视"是近年来大众传媒运作中出现的一种不良倾向,其实质是媒体对议程设置功能的滥用和传媒社会角色的越位,同时又带有强烈的媒体话语霸权的色彩。"舆论逼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媒体对商业利益的追求。该现象会对媒体本身、事件当事人、社会大众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先例制度”是美国判例法制度的核心,它能提高人们行为的可预测性,降低司法运作的成本,增强司法公正感和判决的可接受性和具有成长的可能性,同时能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当然该制度也存在不足,它会束缚法官的创造性,遭遇“不合逻辑的区别危险”,缺乏灵活性,容易导致僵化,同时,判例量多且复杂,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它使司法高度专业化,一定程度上阻骗了与大众的交流。多视角、客观地审视该制度,对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谈玲 《孝感学院学报》2014,34(4):114-118
立法、司法等监督权功能的弱化及缺失,使舆论监督的作用与影响日益强化。但从实践观之,审判活动若过分受制于舆论监督,将极大影响和干扰司法裁判权的独立以及倒置监督与审判的关系。因此,重新审视监督与审判的关系,适当规制舆论监督的范围,是提升审判公信力及执行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贫富分化与公正失衡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屡屡出现贫富问题的争论,贫富差距、社会公正问题作为2006年两会的聚集点而备受关注。探究贫富分化与公正失衡两种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贫富分化与公正失衡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同时又会对社会冲突产生不同影响,其中贫富悬殊是前提,公正失衡是关键。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双管齐下,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