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和小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的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克隆了小鼠神经元标志性微管蛋白βⅢ基因,从核苷酸序列推导出小鼠与人两者之间在其羧基端有相同的EAQGPK六肽,进一步证实用抗人微管蛋白βⅢ单抗可检测小鼠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的神经元细胞,免疫组化鉴定显示小鼠神经干细胞在体积分数为1%胎牛血清(FBS)诱导下,可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同时培养了13周龄胎儿脑来源的人类神经干细胞,用特异性的抗人nestin抗体鉴定,全部为阳性细胞,但它们经诱导分化产生较不同寻常的细胞分化细胞和分化程度,在生长因子减半和1%FBS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而无少突胶质细胞分化,NF单抗检测证实为早期分化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机制。方法:本文就Nscs的来源、分布、诱导分化的调控机制和因素以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结果:神经干细胞可从鼠、人的胚胎和成年中枢神经系统(CNS)成功分离并培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经体外诱导或植入体内后均能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为神经发育研究及中枢神经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缺氧缺糖(OGD)损伤大脑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讨TMP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原代大脑皮层神经元OGD模型,利用MTT法和LDH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毒性;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的含量;实时-PCR检测细胞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mRAN(PGC-1α,TFAM)的表达量.结果:经OGD损伤4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释放的LDH含量升高;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明显,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增加,同时PGC-1α和TFAM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TMP预保护后,可以明显提高OGD损伤后细胞的存活率,降低LDH的释放,改善细胞核形态变化,并且减少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提高PGC-1α和TFAM的表达.结论:TMP对OGD损伤的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凋亡和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因子(PGC-1α,TFAM)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海马神经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和分化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板和12孔板,96孔板细胞按三七总皂苷不同浓度梯度和同一浓度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干细胞的OD值,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海马神经干细胞活性的影响;12细胞孔板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元新生特异抗原(Tuj-1)和胶质细胞新生抗原(Vimentin)的表达,以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1)一定浓度范围内三七总皂苷能增强海马神经干细胞活性;(2)三七总皂苷能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增强海马神经干细胞的活性并能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新内源性神经毒素1-乙酰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ADTIQ)生成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糖尿病并发PD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其神经毒性还不清楚.针对ADTIQ的神经毒性,该研究采用SH-SY5Y细胞为模型,MTT法,Annexin V/PI双染法,Caspase 3/7活性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多巴胺转运体(DAT)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ADTIQ浓度增大,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凋亡率增加,同时ADTIQ导致DAT表达降低.研究提示ADTIQ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与PD的发生息息相关,糖尿病引起ADTIQ增加,可能成为高糖损伤多巴胺神经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不仅可以分化为间充质类细胞,而且可以分化为非间充质类细胞.研究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扩增和向神经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条件.从骨髓中分离MSC,用MesenCult培养基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每扩增一代,细胞数量增加约2~3倍,在体外扩增12代后扩增约4.6×10 4 倍;诱导不同扩增代数的MSC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后的细胞平均有80%以上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表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神经元样细胞强表达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到神经元特有结构尼氏体,表明MSC在体外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胰腺发育相关基因神经元素3(neurogenin3,Ngn3),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家族的转录因子,对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发育及分化至关重要,且被认为是胰腺祖细胞的标志蛋白质.之前的研究发现,全长Ngn3蛋白具有蛋白质转导功能,可以高效进入多种真核细胞系.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利用蛋白质转导技术,将体外表达纯化的胰腺发育重要因子Ngn3蛋白导人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诱导其向胰岛素表达细胞分化.结果显示,经Ngn3蛋白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细胞聚集生长现象,并有形状类似胰岛的细胞团出现.RT-PCR结果显示经Ngn3蛋白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表达胰岛素,并且一些β细胞相关基因如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ancreatic-duodenal homeoboxl,Pdx-1),神经分化因子(neurogenic differentiation,NeuroD),同源结构域基因4(pairedboxgene4,Pax4),葡萄糖转运体-2(gluoase transporter2,Glut-2)都有表达.细胞免疫荧光也可检测到胰岛素的表达.通过Ngn3蛋白质诱导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初步研究,探索了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获得胰岛素表达细胞的可行性,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马钱子苷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本实验从成年小鼠大脑中分离培养了神经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马钱子苷进行干预,观察马钱子苷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存活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在含有中、高浓度马钱子苷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5 d和7 d后,神经球数量和直径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P<0.05);中、高剂量的马钱子苷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有丝分裂,低剂量马钱子苷处理显著促进神经干细胞发生分化(P<0.01),并增加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比例(P<0.01);中、高剂量马钱子苷抑制神经干细胞分化(P<0.05),高剂量的马钱子苷使得神经元的数量减少(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马钱子苷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存活,并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有丝分裂来提高其增殖能力;低浓度的马钱子苷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少突胶质细胞再生。研究结果为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培养和鉴定神经干细胞 .方法 从胎鼠前脑取出脑组织 ,采用酶消化、机械吹打、对倍稀释成单个细胞 ,经无血清培养获得单细胞克隆 ,由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离的神经干细胞 .结果 从胎鼠脑中分离的细胞具有连续传代形成克隆的能力 ,表达神经干细胞蛋白 (nestin) ,并能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结论 分离的细胞是神经干细胞 .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奠定基础.取胎龄16周的人流产胚胎,胰酶消化结合机械法分离成单细胞悬液,以2×106个细胞/mL接种到含hEGF和h-bFGF的DMEM/F12、N2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10% FBS诱导神经干细胞球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结果显示从人胚大脑分离出的细胞经悬浮培养可以形成细胞球,表达Nestin蛋白.经诱导分化后具有表达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 说明人胚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可以稳定生长,并能分化成为神经原及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1.
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条件和特点。方法分离出生1d大鼠海马,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用5-溴脱氧尿苷(BM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巢蛋白(Nestin)、5-溴脱氧尿苷(BrdU)、β-Ⅲ型微管蛋白(Tuj-1)、波形蛋白(Vimenfin)和Galc-C免疫荧光染色,对NSC的增殖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NSC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鉴定为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和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染色阳性细胞,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Tuj-1染色阳性细胞)、神经胶质细胞(Vimentin染色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GMc-C染色阳性细胞)。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技术,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胚胎不同阶段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情况.方法:分离孕12.5d及15.5d的胚胎小鼠脑皮质.取第3代NSCs,用含1μmol·L-1的全反式维甲酸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不同阶段的NSCs.诱导5d后,通过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s检测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反式维甲酸可明显提高神经元分化的比例.E12.5干细胞和E15.5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30%±1.47%和16.21%±1.36%.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具有显著的促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的效应,并对胚胎不同阶段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Melanoma AssociatedAntigen,MAGE)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线索.六孔培养板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给以终浓度为10-6 mol/L的ATRA的刺激,于不同时间点(0 h,12 h,18 h,24 h,36 h,48 h)收集细胞,RT-PCR检测MAGE家族中(MAGE-A1、MAGE-C1、MAGE-D1、Necdin)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ATRA诱导不同时间的MCF-7细胞MAGE家族分子表达水平呈现MAGE酸性亚家族(Ⅰ型抗原)表达逐步下调,而MAGE碱性亚家族(Ⅱ型抗原)表达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MAGE家族酸性和碱性分子均参与ATRA诱导MCF-7细胞分化、凋亡,而且可能发挥作用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X受体alpha(LXRα)在小胶质细胞激活致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置于6孔培养板培养,分为对照组、Aβ组、干扰组、干扰+Aβ组、假干扰+Aβ组.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BV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XRα蛋白表达变化,ELISA检测各组上清液中COX-2、iNOS的表达水平.收取BV2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用来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并通过CCK-8和免疫荧光法检测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蛋白Bax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组及干扰组的BV2细胞表现为胞体变圆变大,细胞突起减少,呈阿米巴样活化状态,LXRα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细胞上清液COX-2,iNOS的表达含量明显升高(P0.05),Aβ处理组和干扰组的细胞上清液明显引起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0.05).与假干扰+Aβ组相比,干扰+Aβ组的细胞胞体变大,突起减少,LXRα蛋白表达减少,COX-2,iNOS的表达增加,干扰+Aβ组的细胞上清液导致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Bax表达增加(P0.05).[结论] LXRα参与调控Aβ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在AD的炎症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噻唑蓝(MTT)比色法、荧光染色技术、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神经毒素MPP 对PC1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提供实验模型.结果表明,MPP 对PC1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呈时间和剂量相关性.0.20mM的MPP 作用于PC12细胞48h后,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为60%,细胞核发生凝集和断裂,超微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技术的Annexin v-FTTC和PI双染法显示,活细胞占20.2%,晚期凋亡/坏死细胞占51%,早期凋亡细胞占6.75%.提示,MPP 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是研究神经保护作用药物很好的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L-10对放线菌酮(CHX)诱导K562细菌凋亡所产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形态学观察及DNA凝胶电泳检测K562细胞。结果:CHX组K562凋亡细胞达58.3%,CHX加IL-10组达75.8%。结论:(1)CHX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2)IL-10和CHX联合作用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对LPS诱导的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免疫调控作用,通过构建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流式检测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LPS诱导建立呼吸窘迫综合症小鼠模型,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检测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显著降低Th1细胞的分化,促进Treg和Th2细胞的分化;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抑制呼吸窘迫综合症模型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呼吸窘迫综合症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AR-C17)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处理下的细胞存活率变化;DCF-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胞内肿瘤增殖标记物Ki-67的表达,细胞凋亡的变化,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及自噬体的形成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LC3-Ⅱ等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R-C17显著抑制了MDA-MB-231细胞存活率,促进胞内ROS的生成,降低肿瘤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上调Bax/Bcl-2的蛋白表达比率,增加活性Caspase的表达量,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同时,AR-C17能够增加LC3-Ⅱ蛋白表达量,促进自噬体形成,诱导细胞发生自噬;此外,采用自噬抑制剂与AR-C17共同作用能够降低细胞存活率,进一步促进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AR-C17能够诱导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l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胞毒活性的影响。采用乳酸脱氢酶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毒活性及T细胞凋亡。结果表明,IL-10对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和特异性CTI.细胞毒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修饰的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降低,而未修饰的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较强;IL-10和修饰的DC可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可见,稳定表达IL-10的DC,对T细胞增殖和对胞毒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2-丁亚砜-1,4-萘醌(BSNQ)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阐明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BSNQ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杀伤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与流式细胞术检测BSNQ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BSNQ对A375细胞内ROS的调控作用.结果:BSNQ处理A375细胞其存活率逐渐降低.BSNQ能够显著诱导A375细胞发生凋亡.抗凋亡蛋白p-Akt和Bcl-2表达量逐渐降低,pro-caspase-3表达量逐渐降低,促凋亡蛋白Bad和cleaved-caspase-3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BSNQ能够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同时,BSNQ与NAC共同处理后,能够显著降低BSNQ诱导的细胞凋亡程度.结论:BSNQ通过上调细胞内ROS水平,下调Akt信号通路的活性,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