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予应力结构,是建筑工程的尖端;薄壳屋顶的设计,是钢筋混凝土予应力结构设计中较复杂的问题;牵涉的数学问题也比较多,我们这里仅初步解决任意定双曲度薄壳设计中所归结的数学问题,它将会帮助进一步掌握各种厂房屋顶的设计。我们考虑的这种情况,薄壳的形状是一个圆弧沿另一圆弧而生的迁移面形状亦即壳的曲  相似文献   

2.
引言我国古算中把矩形称做直田,三角形称做圭田,梯形称做箕田,园林做园田,弓形称做弧田,球冠称做宛田,环形称做环田;这说明古代由于田地丈量的实际需要,劳动人民就发明了种种计算面积的方法。在古算经典著作“九章算术”里记载着这些面极的计算,其中直田、圭田、箕田的结果是正确的。园田在理论上也正确,不过所用的园周率是古率——径—周三,结果就产生了误差。弧田和宛田,由于丈量上的便利,古人是采用弦(即弓形的底)与矢(即弓形的高),和下周(即球冠的底园园周)与径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近年来碳纤维、硼纤维利玻璃纤维加环氧树脂等制成的复合材料已深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这是由于复合材料制成的薄壳结构既轻巧又牢固。目前我国用复合材料制成的薄壳在造船、航空、锅炉制造以及钢筋混凝土屋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鉴于此,对正交异性极扁薄壳结构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球形滚刀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的需要出发.提出了球面螺旋升角的概念.给出了它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由于球面螺旋升角的变化引起的球形滚刀的理论误差.  相似文献   

5.
借助当前比较完善的GPS系统,建立基于BDS/GPS双系统的全球电离层模型,是克服BDS单系统建模弊端,提高全球电离层模型和硬件延迟(DCB)监测精度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基于BDS/GPS双系统的电离层模型所能达到的精度,以及GPS观测对DCB监测的辅助作用.文中选用了太阳活动峰年2013年2月11日–2014年1月13日336天的BDS/GPS双系统观测资料,利用15×15阶球谐函数模型建立了全球电离层模型(GIM/SHA),并利用IGS最终电离层产品(GIM/IGS)、双频实测VTEC和海洋测高数据对该双系统模型的电离层产品进行了全面的精度评估.结果表明:(1)通过与三种基准数据比对,GIM/SHA的外符合精度在3–6 tecu范围内,且系统性偏差较小;(2)GPS卫星P1P2频点DCB与IGS最终产品结果比较BIAS在0.1 ns内,RMS最大不超过0.2 ns;(3)通过比较BDS单系统与双系统生成的卫星和接收机B1B2频点DCB发现,两种方法解算的DCB均值差别为0.01–0.227 ns,双系统解算BDS卫星DCB稳定性稍优于单系统结果,但是GPS观测资料的加入能够明显地提高接收机DCB的稳定性;从14颗BDS在轨卫星B1B2频点DCB长期稳定性统计可见,各卫星DCB长期稳定性为0.2–0.3ns,其中GEO卫星稳定性水平稍差.  相似文献   

6.
现在城市的建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漂亮。我发现很多建筑的屋顶都设计成拱形,爸爸说这是一种薄壳结构,不但轻便、省料,而且还很牢固呢,这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7.
扁球薄壳在大挠度下的动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薄壳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由扁球薄壳大挠度基本方程,在周边固定夹紧的条件下,用修正迭代法求出二次近似解析解,把大挠度解作为扁球薄壳的初挠度处理,推导出扁球薄壳在大挠度下的非线性动力学基本方程。利用扁球面壳的非线性动力学变分方程和协调方程,在夹紧固定的边界条件下,用Galerkin方法得到一个含二次、三次项非线性受迫振动微分方程.通过求Melnikov函数,给出可能发生混沌运动的条件.通过数字仿真绘出平面相图,证实混沌运动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弦支穹顶结构是由单层球面网壳和下部张拉体系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体系,以120m跨度K8型弦支穹顶结构为例,采用分块兰索斯(Lanczos)法对其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时考虑拉索预应力、撑杆高度、结构跨度和荷载等4个因素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拉索预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再增加预应力对结构的自振频率影响有限;结构自振频率随着撑杆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小跨度弦支穹顶与单层网壳自振模态相当接近,但大跨度弦支穹顶与同等跨度下的单层网壳自振模态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线性弹性动力学理论,研究了由不可压缩超弹性材料组成的球形薄壳在突加常值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材料的本构关系采用了一类多项式形式的Rivlin类模型,并建立相应问题的数学模型;求得了描述球形薄壳径向对称运动的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通过对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析,讨论了材料参数及应变能函数的高阶项对方程平衡点个数的影响.对于给定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证明了存在临界荷载,方程的相图会出现非对称的"∝"型或"∞"型同宿轨道,薄壳结构的周期和振幅出现跳跃以及结构被破坏等现象;定性指出了当应变能函数中两个不变量的阶数超过特定值时,薄壳结构不再出现新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0.
弦支穹顶结构是由单层球面网壳和下部张拉体系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体系,以120m 跨度 K8型弦支穹顶结构为例,采用分块兰索斯(Lanczos)法对其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时考虑拉索预应力、撑杆高度、结构跨度和荷载等4个因素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拉索预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再增加预应力对结构的自振频率影响有限;结构自振频率随着撑杆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小跨度弦支穹顶与单层网壳自振模态相当接近,但大跨度弦支穹顶与同等跨度下的单层网壳自振模态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液滴与球形表面的碰撞为喷雾包衣等工程应用的基础.以单液滴与球形光滑表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相机,分析了在液滴不同撞击速度(0.88~4.43m/s)和不同直径的球面(5~15mm)实验条件下涂覆率的变化.研究了液滴与球面发生碰撞时发生的铺展震荡、涂覆球面、破碎飞溅现象.最后,建立了K值、球面直径与碰撞现象之间的关系图,为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殷商时代出土的铜镜至今发现的只有五面,一面镜背有弓形钮,饰以席纹和鳞纹图案。另四面均为圆形,镜背有拱形环钮,且分别装饰以叶脉或多圈凸弦纹,镜成  相似文献   

13.
在精密单点定位中,通常假定接收机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被钟差吸收,而不去单独进行考虑,从而可能影响最终的定位精度。为了验证DCB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针对2019年1月1日BJFS站一天的观测数据,用Bernese软件进行数据解算,并分是否考虑DCB影响的两种情况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考虑DCB影响后精密单点定位的收敛速度及定位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定位精度达厘米级。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太阳辐射量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以长沙地区建筑物为例,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计算了建筑物屋顶和不同方位的竖直墙面接收的太阳能辐射量,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沙,建筑物屋顶接收太阳辐射量最大,竖直墙壁方位角在-45°~+45°内变化时,太阳辐射量也较大;其余方位墙壁接收太阳辐射量则明显偏小.以上分析结果可为发展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类几何不等式,从而使文[1],[2]的结果成为特例。本文的另一成果是完成了对同一园内任意两个缺块弓形的弓高比、弧长比、弦长比之间的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方法测量了球形光纤与楔形光纤的耦合效率,得出耦合效率随楔形光纤的楔角及球形光纤弓形高变化曲线.通过实验可得,楔形与球形光纤的耦合效率随楔角增加而增大,当楔角由20.6°增大到30.3°以及楔角由40.6°增大到55.2°时,耦合效率曲线呈较快速上升趋势,由30.3°增大到40.6°以及楔角由55.2°增大到76.5°时,耦合效率曲线上升趋势较缓;随着球形光纤弓形高的增加,球形与楔形光纤的耦合效率基本上线性上升;耦合效率随着楔形与球形光纤的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当间距由0.09mm减小到0.05mm时,耦合效率曲线呈较快速上升趋势,由0.04mm减小到0.01mm时,耦合效率曲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用单三角级数展开作为位移函数,并用初参数法求解了圆柱形弹性薄壳的Donnell方程。这为求解圆柱形薄壳的八阶偏微分方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计算结果同的结果比较表明,所得的公式是正确的。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通过支管传递给弦管上的载荷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载荷分布规律的公式。用本方法对一些具有局部加强的弦管的T型管状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进行了计算,并绘制了相应的图表。计算结果表明局部加强对减小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最后根据系列计算结果对具有局部加强弦管的接头应力集中系数的估算提出了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薄壳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用拟壳法给出扁球面网壳的非线性动力学基本方程.在扁球面网壳周边在底面内可移夹紧和周边在底面内固定夹紧两种边界条件下求解了该网壳的非线性频率.把振型函数和应力函数代入能量变分方程,在一个周期内积分即可求得该网壳的非线性频率.由非线性频率的特征关系式画出了非线性频率的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单边缺口三点弯曲(SEN)、双悬臂梁法(DCB)和短棒法(SB)三种测试技术研究等离子喷涂ZrO_2陶瓷和WC-Co金属陶瓷涂层的临界应变能释放率G_(IC),测定了各方法的柔度标定试验计算公式,得出WC-Co类涂层G_(IC)高于ZrO_2类,内聚型(Cohesive)断裂的G_(IC)高于粘着型(Adhesive)断裂的G_(IC),粉末粒度细、涂层孔隙度低、裂纹少的涂层均使G_(IC)提高,显示G_(IC)对涂层显微结构特征变化较常用的拉伸粘着强度试验法敏感。认为DCB法和SB法有较为严格的理论基础,SB法测定简单易行,数据集中,能敏感地反映断裂类型的特征;DCB法可于一根试样测出多个G_(IC)值,有利于对涂层性能进行统计可靠性评价。涂层断裂力学研究可为选择粉末、优化涂层工艺和指导涂层设计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球形电容器能量的变化求出了均匀带电球面上一点的电场强度,指出了有关文献中的错误,并指出现行基础物理教材中对均匀带电球面电场强度分布的讨论应遍及空间所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