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6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茎粗与产量显著正相关;(2)单株荚数与分枝数、单株粒数、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不同红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对20个红花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证明,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百粒重单株有效果球数、二级分枝数分枝长度一级分枝数茎粗顶花球直径株高第一分枝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茎粗、一级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分枝长度、第一分枝高、百粒重为影响单株籽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发现,百粒重、一级分枝数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最大,因此,在适当控制茎粗、分枝长度、第一分枝高、单株有效果球数的基础上,将提高百粒重、一级分枝数作为红花品种的主要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半无叶型豌豆不同品系的株高 (x1)、单株荚数 (x2 )、分枝数 (x3 )、百粒重 (x4)、单株粒数 (x5)、双花双荚数 (x6)和单株籽粒产量 (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各个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单株粒数>百粒重 >分枝数 >单株荚数 >双花双荚数 >株高 ,其中 ,各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中单株粒数最高 ,间接效应中单株荚数通过单株粒数对籽粒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利用半无叶型豌豆育种中 ,应以选择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为主 ,同时要注意增加双花双荚数 ,适当兼顾百粒重及其它  相似文献   

4.
西昌地区玉米杂交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0个玉米杂交种的株高、百粒重、穗行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重、行粒数、穗粗、百粒重、穗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3、0.70197、0.70007、0.65396、0.52793;而穗重与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长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穗重>穗长>行粒数>穗轴粗>穗行数>穗位高>百粒重>穗粗>穗位叶宽。因此,在西昌地区玉米育种工作中,增大穗长和行粒数,提高穗位高和穗位叶宽,并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是获得玉米高产的科学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20个常用自选和引入的玉米自交系进行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穗粗、行粒数、百粒重与单株产量的遗传相关达到正向极显著; 吐丝期、株高、穗行数、单株叶片数、单株产量的遗传力较高, 受环境影响小, 宜早代选择; 单株产量的遗传进度较其余性状高, 获得的遗传增量大, 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穗粗、行粒数、百粒重以及它们所构成的选择指数对单株产量的相关遗传进度都较高, 通过这3 个性状的间接选择或者综合选择, 都将会提高单株产量的遗传增量, 达到增加自交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2010年八师品比试验参试的21个棉花品系和1个对照进行性状差异及聚类分析,性状差异表明,各参试品系生育期分为晚熟和中、早熟材料,株高除田苗1较矮外,其它品系差异不大,产量差异较大,其中有惠远2号和西部9号两个高产品系,其它综合性状也较好,同时也筛选出产量较低的品系,有万氏472、天昆T10、万氏607。聚类分析表明,所选品系被分为了两大类,主要是依据各品系的生长势和产量进行分类,其结果与性状差异和产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聚类分析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分析方法,同时指出如果能结合分子技术,在DNA水平上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能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通辽地区主要蓖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辽地区不同时期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9个蓖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矮秆杂交种中aLmAB5/091078产量最高,为3289.97kg/hm^2;高秆杂交种中通蓖9号产量最高,为2526.03kg/hm^2;高秆常规种中哲蓖4号产量最高,为1877.90kg/hm^2.蓖麻产量构成因素为:株数、单株蒴果数、每果籽粒数、百粒重;蓖麻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为:蒴果数、单果粒数、百粒重.经通径分析,蓖麻单株产量性状中,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主茎果穗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次之.  相似文献   

8.
硼、锰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大豆品种浙春3号和160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硼、锰营养水平下大豆的农艺性状在2个生育期(三叶期和盛花期)的变化以及硼、锰对大豆相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地施硼或锰,促进了大豆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比叶重的增长,增加了大豆的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提高了大豆的产量;而硼或锰的缺失或过量对大豆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总体上看,适量硼的作用大于适量锰;适量的硼锰同施对大豆生长最好.2个品种比较,浙春3号抗硼锰丰缺胁迫的能力大于1601.  相似文献   

9.
通过甘兰型油菜新品系(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五个性状对单株产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株高,有效分枝数。进而进行通径分析,分析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表明,每角果粒数,有效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其次为千粒重,有效分枝数直接作用小,株高为直接弱负效应。千粒重,有效分枝数,株高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0.
皖草2号是我国育成的第1个高粱和苏丹草的杂交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的特点。以皖草2号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其株高(PH)、茎粗(SD)、分蘖数(TN)、单株鲜质量(FW)和单株干质量(DW) 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了皖草2号RIL群体的遗传图谱,并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5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1)RIL群体的平均株高、茎粗、分蘖数、单株鲜质量和单株干质量都位于2个亲本之间;除分蘖数外,其他4个性状呈正态分布。(2)利用147个SSR标记构建了10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总遗传距离为1 030.4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7.14 cM;进一步利用遗传图谱定位了控制5个农艺性状的QTL位点共22个,其中PH位点1个、SD位点2个、TN位点6个、FW位点7个、DW位点6个,在这22个QTL位点中,qFW-6位点贡献率最小,为3.61%;qDW-8位点贡献率最大,为34.24%。研究结果可为饲用高粱与苏丹草杂交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徐薯22为材料,研究了2.3~6.5kg等9个不同百苗质量及1~4节等4个不同入土节数插苗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苗质量中等插苗总糖质量分数高,地上部生长和根系发育最好,单株结薯数、大中薯数最多,获得了最高产量;随入土节数增加前期根系数量、叶面积系数、地上部质量有增加趋势,极显著影响单株薯数、大中薯数和产量.最佳产量插苗为7段苗,百苗质量4.25kg,入土3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八师2011年棉花品比试验参试的19个品系和1个对照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早熟性性状上生育期最短的品系是科瑞1639和万605,生育期最长的品系是天昆T19;在丰产性性状上籽棉产量最高的是硕丰9号,其次为下122,分别比早36号(ck)增产11.9%、11%、10.2%;籽棉产量最低的是天昆T19,其次是石H4,分别比早36号(ck)减产24.7%和12.3%;在品质性状上绒长在28~34mm之间,绒长最长的是万605和万416,其次是天昆T19、和信3号;绒长最短的是科瑞1639,其次为中棉283和田苗7-3;各品系衣分在36~42%之间,衣分最高的是万416,其次是石H4和中棉283,衣分最低的是下122,其次是和信8号、垦802。  相似文献   

13.
油茶无性系的丰产性状和稳定性是油茶育种的核心要素。笔者采用浙江金华、江西贵溪和樟树、贵州黎平等4个试验点的12个油茶无性系单株产量数据,应用联合方差分析,G×E互作分析和AMMI模型分析等方法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鉴别力,并用双标图方法分析其无性系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油茶单株产量在无性系间和不同试验点间都呈现极显著差异,无性系×环境互作呈现显著差异。林分中单株产量在8 kg以上的高产植株只占林分总株数的27.86%,而贡献的产量占58.4%,即林分中不到1/3的高产树贡献了林分近2/3的产量,这个比例和实生林分接近。参试的40、4、53号无性系稳定性强,产量高; 166、20、21号产量中等,稳定性也中等; 而180号产量最低,但稳定性高; 3号产量较高,而稳定性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玉屏当地油茶优良无性系,对玉屏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主要果实性状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的通径系数为0.867,单株干籽重的通径系数为0.413,鲜果含油率的通径系数为-0.121,单株总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260。四者对单株鲜果产量的直接影响力为:单株产油量 > 单株干籽重 > 鲜果含油率 > 单株总果数。聚类分析表明,自然群体52个个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I类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特性,II类具有低产低含油量特性。II类可分为IIa和IIb两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同一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研究结果可为玉屏油茶自然群体种质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灌水量对黑果枸杞繁殖分配的影响.[方法]以2年生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控制不同灌水量,测定地上各器官生物量,计算繁殖分配.[结果](1)增加灌水量有利于黑果枸杞营养器官的生长,各处理间株高、冠幅、茎粗相对增长率都超过10%,分枝数超过30%,并且随生育时期演进,增长速度增加.(2)随着灌水量增加,黑果枸杞开花数量增加,各处理间相对增长率达30%左右,灌水显著高于不灌水;花粉数没有变化规律,差异不显著(p=0. 943);胚珠数灌水显著高于不灌水,但是当灌水量增大到40 m3/(667 m2)以上时,灌水量对胚珠数无显著影响;黑果枸杞P/O约为245. 31,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3)单株果实产量为大量灌水(40. 59 g)中量灌水(38. 08 g)少量灌水(27. 30 g)不灌水(20. 79 g),说明灌水量增加促进了黑果枸杞的产量;繁殖分配为不灌水(21. 1%)少量灌水(19. 1%)中量灌水(17. 9%)大量灌水(16. 4%),不灌水显著高于灌水,说明了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植物把更大的营养比例用于营养生长,只把少量的营养用于繁殖生长,造成了繁殖分配比例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15个二棱大麦品种(系)为材料,用相关遗传力研究大麦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并计算分析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所组合的各种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低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因而仅利用一个性状作间接选择的效率比对单株粒重作直接选择的效率低,在构成大麦产量的三要素中,着重提高单株穗数对产量的选择效率为最大;高产育种同时考虑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比单纯对产量选择的效果好,其中以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结合起来选择的效果最佳。本文并对相关遗传力在相关遗传变异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皮燕麦品系对其产量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2018~2020年试验研究,测定不同品系的生育期、株高、穗长、主穗铃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分蘖力、小区产量和倒伏率,并与对照白燕7号进行比较。结果:ND021621籽粒产量最高,千粒重最大,生育期较短,分蘖力较强,穗粒重较大,倒伏率、主穗铃数、穗粒数和株高中等,穗长较短;ND020965产量次之,千粒重中等,生育期最短,倒伏率最低,分蘖力最高,穗粒重中等,穗粒数较少,主穗铃数最少,株高和穗长最短;Newbury产量第三千粒重较大,生育期最长,穗粒重和穗粒数最大,倒伏率较低,株高、穗长和主穗铃数中等,分蘖力较弱;Souris、Ly01-18和Ly01-12籽粒产量较低,综合性状一般。结论:品系ND021621、ND020965和Newbury籽粒产量较高,倒伏率低,综合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海滨锦葵优良单系杂交的F2代群体为材料,对产量性状进行了广义遗传力、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以期为提高海滨锦葵产量提供有益信息.结果表明:F2家系单株种子产量平均值为12.84 g,比2001年在滩涂海滨锦葵自然生长群体中随机选择的80个单系的平均单株产量(4.25 g/单系)有显著提高;在10个产量性状中,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依次是结果枝比、种子成熟度、结果枝数、分枝数和果实数;6个因子(果实数、地径、结果枝数、株高、分枝数和结果枝比)与单株产量高度正相关,且这6个因子彼此高度相关;结果枝高度与上述6个因子及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单株产量的依次是结果枝数、地径、分枝数、株高和果实数.对海滨锦葵而言,地径和分枝数的增加是获得高产的关键,而结果枝高度的负选择也可显著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2个苦荞品种(晋荞2号和川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苦荞麦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晋荞2号在轻度胁迫处理下株高、主根长、根体积、侧根数分别为56.4cm,12.41cm,3.76cm3和13.0个,较正常灌水和重度胁迫处理分别增加13.4%~42.8%,22.3%~73.4%,16.4%~50.5%和33.1%~77.6%.川荞1号在轻度胁迫处理下株高、主根长、根体积和侧根数分别为35.1cm,16.3cm,3.66cm3和6.0个.较正常灌水和重度胁迫处理分别增加9.4%~33.3%,40.4%~50.0%;23.2%~46.5%,34.5%~69.7%.胁迫可增加苦荞的单株粒质量,两个品种均在轻度胁迫处理单株粒质量最高,分别为2.3g和2.3g.芦丁质量分数以叶片质量分数最高,但各胁迫处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酮质量分数以轻度胁迫处理最高,两个品种均以胁迫处理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晋荞2号各器官间黄酮和芦丁质量分数均明显高于川荞1号.  相似文献   

20.
蓖麻主要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 2 5个蓖麻杂交种的 14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一级分枝粒重、单株粒数、茎粗是蓖麻增产的重要因素 ,一级分枝粒重是育种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