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月 《世界博览》2008,(17):22-27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海上石油开采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正在开采海底石油资源,海底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本世纪初,几乎所有石油商人都相信有大最石油埋藏在海底。既然是地壳变迁的压力把远古时期的有机物转化成了石油,那么海底的有机物肯定也会受到地壳变迁的影响。海底确实有石油,但令人着急的是没办法开采。这就好比是一个人走在沙漠中,看见了冰雪覆盖的山峰,救命之水近在咫尺,但却没办法取来饮用。  相似文献   

2.
污泥固化土中的微生物能够将其中的有机物降解,影响污泥固化土的压缩沉降特性。针对这种问题,开展了7组有机物降解试验,分别从水泥添加量、隔离大气环境、暴露于大气的环境、渗滤液等角度研究污泥固化土的降解规律,获得了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污泥经固化处理后,其有机物的降解显著降低;水泥添加量相同情况下,有机物在暴露于大气的环境比隔离大气环境中更容易降解;往污泥固化土中添加渗滤液,可以加速有机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泥是石油企业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污染之一,结合试验室已有的试验设备和手段,对某含油污泥样本进行固化试验研究。固化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含油污泥固化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过程,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含油污泥中有害离子和有机物对土壤的侵蚀和沥滤。理想的固化产物应该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浸透、抗浸出、抗干湿等特性。待选的固化剂有很多种,  相似文献   

4.
针对SBR工艺耐冲击负荷,通过检测SBR工艺过程中的COD值、系统污泥浓度,30min污泥沉降比(sV)以及污泥容积指数(SVI),研究连续两个周期的有机物负荷冲击对SBR工艺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BR活性污泥系统能够耐受一个周期的进水高浓度有机物负荷冲击,但不一定耐受连续两个周期的进水高浓度有机物负荷冲击。对此的解释是活性污泥对于有机物COD具有一定的贮存能力,并且这个贮存能力有一个最大的限度。内源氧化是造成清水冲击SBR工艺系统COD数值曲线波动的因素。有机物高浓度冲击期间系统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有下降倾向,而在清水冲击时则有上升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固化污泥的压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经固化处理后可进行填埋处置,而固化污泥的压缩特性对其的填埋处置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这种问题,开展了污泥中不同水泥添加量的固化污泥的压缩试验,并对比固化淤泥的压缩试验结果,分析固化污泥的压缩特点和压缩机理。结果表明:污泥的压缩特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中主要原因是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固化淤泥的压缩特性具有突出特点是存在结构屈服应力,而固化污泥这样的特点表现的不明显,这是因为固化污泥中的有机物对其压缩性有重要影响;随着压缩的进行,固化污泥的胶结结构不断的被破坏,并进行调整、重组、压密,趋于封闭密实,更紧密的方向发展;有机物引起的结合水膜逐渐变薄,有机物起到的连接作用逐渐加强;结合水膜由厚变薄,颗粒的蠕动阻力逐渐增加;这三个方面不断变化的协同调整,以适应外力的变化,逐渐的抑制了固化污泥的变形。  相似文献   

6.
对有机污染物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和检测条件进行了探讨与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存在于沈阳三个污水处理厂产出污泥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类型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烷烃类是满堂河污泥的主要污染物,各类有机物检出量远低于其它两种污泥;烷烃类、芳烃类和烯烃类是仙女河污泥的主要污染物,各类有机物检出量都较高.有机物污染程度比较:仙女河污泥>北部污泥>满堂河污泥,资源化利用首选满堂河污泥.三种污泥都含有美国EPA和我国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应注意监控由于长期累积作用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7.
大陆架——储藏石油的地方石油,不但陆地上有,海底也有.海底的石油分布并不均匀,储藏最多的地方是大陆架.大陆架是海岸向外延伸部分.它坡度平缓,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宽度从几公里到1000公里不等,平均约为75公里.  相似文献   

8.
中国污泥有机物质量比低,厌氧消化速率慢、产气少,60℃左右的热水解是改善措施之一。该文在热水解罐中进行了剩余污泥低温热水解的中试研究,采用热泵供热。对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T)、污泥含固率和有机物质量比(CVSS/CSS)等对剩余污泥低温热水解的影响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低温热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RT为1d,温度54~60℃,污泥含固率3%。加碱可以促进水解,当污泥含固率5%时,调节pH到10可使VSS去除率和有机物溶出率分别增加46.8%和10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污泥含固率和有机物质量比都是热水解的关键影响因素,各因素对VSS去除率和有机物溶出率影响的重要性顺序一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污泥含固率、温度、有机物质量比。在最佳工况下,剩余污泥低温热水解后进行中温(35℃)厌氧消化,消化时间10d的情况下,沼气产量比未低温热水解时增加44%。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为调查对象,用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污泥热干化过程中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特性,选定以苯系物等作为挥发性有机物的表征物质。同时研究了干化温度和含水率等因素对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化温度低于140℃时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随干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干化温度高于140℃时,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随干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中以苯和甲苯的释放量表现最为显著。在80~160℃的干化温度范围内,污泥的七种挥发性有机物释放总量在0.0889~1.8833mg/m~3之间。污泥含水率低于25%时,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开始缓慢增加,当干化含水率接近于零时,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呈现突增趋势。测得其它挥发性有机物:三甲胺、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二甲二硫的浓度很低。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石油从海底输油管道泄漏到水面的过程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未考虑海底输油管道的泄漏口与水流运动方向相反的情况。文章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海底输油管道的泄漏口方向与水流运动方向夹角为钝角时泄漏石油在水下的运动轨迹,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泄漏石油初始泄漏角度对泄漏石油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泄漏石油初始泄漏角度对泄漏石油上升至水面时水平方向移动的最远距离及时间都有明显的影响,模拟结果对于现场预判管道泄漏口的位置以及围油栏的投放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将污水污泥与煤粉掺混制备成浆体燃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泥资源化方法。由于污泥中含有丰富的胞外聚合物和极强的持水性能,由其制备的污泥水煤浆往往具有很高的粘度,不利于工业应用。该文研究了Ca O对污泥有机物、持水性能、絮体结构等的影响,以及Ca O改性污泥与煤共成浆性能。研究发现,Ca O有促进污泥絮体有机物破解的作用。上清液中分子量大于5000 Da(Mn5000 Da)的有机物含量下降,而Mn5000 Da的含量升高。污泥颗粒的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增加,挥发分含量VSSC降低。原污泥SCOD为16.2 mg O2/g DS,VSSC为58.19%。当加入20 wt.%Ca O处理24 h后,SCOD增加至153.6 mg O2/g DS,VSSC降为45.61%。Ca O对污泥有机物的水解作用和改性作用降低了污泥的持水性能,原污泥具有较强的持水性能,饱和持水率SMC为84.71%,当加入20%的Ca O处理24 h后,SMC降为79.10%。这都是有利于成浆的。与原污泥水煤浆相比,改性污泥水煤浆具有较低的特征粘度。原污泥水煤浆的特征粘度为1 635.3 m Pa·s,当加入20%的Ca O调理24 h后,特征粘度降为1 082.2 m Pa·s。  相似文献   

12.
造纸脱墨污泥基础性质和资源化利用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造纸脱墨污泥基础性质.包括含水率、有机物含量、pH值、干污泥中纤维含量、干污泥中灰分含量、湿污泥中纤维长度及分布、干湿污泥中细菌、湿污泥中CHSN含量、污泥灰分中金属离子含量.结果显示,污泥含水率较高,有机物含量大,其中大多是纤维,pH值为中性.污泥中纤维长度较短,大部分(约77%)纤维的长度在0.20 mm以下.污泥中有大量细菌等微生物,但蛋白质含量不高.污泥有毒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文中进一步分析了其资源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有混合燃烧、制造填料、土壤改良、农业利用等,为脱墨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资源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含有不同的有机物和无机污染物,其处置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目的。污泥的土地利用、污泥消化制沼气、污泥燃料化技术、污泥的建材利用及污泥的其他几种资源化处理方法,有利于污泥处理效率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近年来城镇污水处理厂迅速发展,随之产生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迫在眉睫。通过对江西省5个靶区污水处理厂污泥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标准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从源头了解江西省污泥污染现状,以便寻求更适合省情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结果表明各靶区污泥含水率较高,不适合填埋处置;其中4个靶区污泥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满足园林绿化用泥质、土地改良用泥质、农用泥质要求;各靶区重金属污泥泥质标准指数表现为相同的曲线形态特征;混入工业废水的污泥呈现出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  相似文献   

15.
在序批式反应器中考察不同好氧反应时间(tAHR)条件下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中除有机物除磷系统活性污泥吸附有机物和磷的能力,以及相应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好氧反应时间为40~60 min时,系统对污水中有机物及磷的去除能力较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但胞内贮存物聚-β-羟基烷酸(PHA)与污泥碳含量随好氧反应时间的递增而缩短;当好氧反应时间为30 min时,系统对污水中有机物及磷去除效果较差,且系统发生严重的污泥黏性膨胀,不适合长期运行。综合考虑除有机物除磷系统在不同好氧反应时间下对有机物与磷的吸附效果、资源与能源回收的潜力及系统长期运行的稳定性,推荐tAHR=40 min为"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中除有机物除磷系统的最优好氧反应时间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6.
韩毅 《科学观察》2009,(6):32-37
海洋沉积物是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海底沉积物的总称,其中包括海洋生物源和自生沉积物,如碳酸盐软泥、硅质软泥、铁锰结核等;陆地河流和大气输入海洋的物质以及人类活动中落入海底的东西,如软泥沙、灰尘、动植物的遗骸、宇宙尘埃等。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的考察揭开了海洋沉积物研究的序幕。作为地球演化历史的良好记录,海洋沉积物是认识海洋形成和演变的主要依据,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宏观角度提出了絮状污泥的传质物理模型,该模型指出:利用高分子有机药剂使形成的絮状颗粒污泥,在适当剪切条件下始终维持"包裹-破裂-再包裹"不断循环的过程.絮状颗粒污泥内部微生物与氧气、有机物等物质的接触、吸附和捕获的几率大大提高.并从絮体比表面积的更新频率的角度推导其生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图2,参10.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采用在线温度检测、超声波管壁厚度测量等先进的智能检测技术,成功地实施了海底石油管线内部检测的阐述,提出了一套先进的、完整的海底石油管线检测的解决方案,为中海油海底石油管线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宝贵的经验,对海上油田设施的腐蚀状况评估和新设施的设计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提高活性污泥脱水性能、减量化、稳定化为目标,通过考察毛细吸水时间、有机元素组成、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指标,探讨在55°C高温厌氧条件下腐殖土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元素组成及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脱水性能随腐殖土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且脱水时间减少9.5%~38.4%;在腐殖土的作用下污泥中富里酸(FA)相对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随投加量递减,小分子量有机物数量的比值由50%提升至70%;污泥中腐殖酸(HA)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中腐殖土投加前后在1 654,1 540,2 925cm-1峰处有明显的降低,表明腐殖土投加增强HA芳构化程度,提高处理后污泥的稳定性和成熟度;有机元素、总有机碳分析亦得到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高远 《世界博览》2008,(17):11-13
石油工业本来就是高污染的行业,开采海底石油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威胁更大,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之间,各国都是如何抉择的?海底石油与国际原油价格2008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再次催促国会尽快取消已经实行了26年的海上石油开采禁令,并开放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一部分用作石油钻探。布什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