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道,是古希腊渊远流长的传统观念,在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那里,都有着“中道为善”的思想。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伦理学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对传统的中道思想进行了理论上的系统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他的中道学说。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学说,不仅对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有益于当今道德风貌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五个维度对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概念进行了诠释,反恩了古代德性伦理学与现代德性伦理学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对现代人的几点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都把善分为两个层次:幸福是最高的、真正的善;其他的事物则因作为实现幸福的手段而成为第二类的善。对于至善他们都认为是没有恶与之相对应的,恶只是与第二类的具体善相对应,恶也就都是具体的、存在于现实中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现至善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德性,德性就是第二类的善,因此,恶就是与德性相对应的人的品质。这样,他实际上表明了,行为以及每人的善恶实际上都在于自己,恶要由行为者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4.
德性和德行是德性伦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德性是使一个人成为好人并且使其现实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德行则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是人的内在品质,德行则是人的外在品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把握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公民德性的形成以及德行的践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聂怡东 《当代地方科技》2010,(2):159-159,164
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是知识”在哲学和伦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其本人道德哲学中最基本的命题。“美德即知识”命题一方面规定了知识的对象仅限于作为类概念的人的本质;另一方面,它还包括认识了人的本质即意味着人会自然去实现这些本质,使之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但是亚里士多德针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也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通过批判地继承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实现正义的问题。在他看来,正义是人的一种守法且讲究平等的完满德性,其实现需要两个途径:一是个体的德性涵育,即个体应该做公正之事,培养公正、大度、友爱德性,过城邦生活;二是社会的政治建构,即社会应该建构一个体现公共利益的优良政体,实行法治,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7.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虽然都是德性伦理学,但双方的德性构建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思孟学派采用了辩证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先天本有的,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情感的基础作用,而亚里士多德采用了形式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后天训导和培养的,注重人的外在道德行为和理性的指导作用。此外,双方的伦理学与其形而上学、政治学的关系也不相同,体现了统一与基础、合一与分离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目的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是善,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实现它。最高的善就是幸福,而幸福在于灵魂的逻各斯合于德性的实现活动,不管对于个人的幸福,还是城邦的善,实现活动都很重要,而后者的实现尤其要依赖于政治家运用明智(智谋)的实践。同时,政治家越是有德性,那么在治理城邦的过程中,他越要操劳,甚至不得闲暇,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闲暇是生活的本原,那么,政治家能否在他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幸福和城邦的善,这是现实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是该时期对幸福问题论述最深刻、最系统的。他指出幸福是最高的善,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同时也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实现幸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思想,是深入研究古希腊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李鑫 《科技信息》2009,(36):I0168-I0168,I0170
本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的内涵,以及中道思想在亚氏的政治哲学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中道"之道何以可能,以及在政治正义、优良城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三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在概念、内容、命题的表述以及规则的作用等方面都有区别,传统三段论发展了亚氏三段论的部分理论。  相似文献   

12.
对亚里士多德的直言命题理论作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史上第一次引进词项变元,建立了对当方阵,为三段论奠定了基础。接着,比较分析了现代逻辑对亚里士多德的直言命题所作的几种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亚里士多德原意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列奥纳多·达·芬奇笔记>是研究中世纪科学史的一份重要史料.这里初步归纳整理了其中一些重要的力学认识结果,分析讨论了这些内容的合理性及局限性,指出了其历史价值和思想认识基础.认为列奥纳多是站在亚里士多德肩膀上的一位中世纪时期的科学巨人,其笔记中既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传统,也散发着近代科学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诗经·周颂》中的"文王之德"即"文德",历代论家都注释为"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但经多方考证,成于周初作品《诗经·周颂》中的"文德"意义并非指"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而是指文王的武功征讨战略。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诗经·周颂》中的"文王之德"即"文德",历代论家都注释为"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本文经多方考证,成于周初作品《诗经·周颂》中的"文德"意义并非指"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而是指文王的武功征讨战略。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泛阴阳之"化"的思想是建立在其泛阴阳的二元之道的基础上的,是通过"三"的方法来实现的。"三"的方法既是"化"之完成的途径,也是《庄子》文本的一种言说方式。在东西方的"轴心时代",《庄子》既不同于《道德经》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的第三人称的"庄语"言说,也不同于柏拉图的单一情节戏剧的故事性言说,而是具有串联式情节的故事性言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为起始,运用钱锺书先生对于比喻的新解胜义来分析现代文学大家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神奇的比喻景观。领会比喻这一修辞格在张爱玲笔下行云流水般的融合,体会静态的修辞格运用到文章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从小说诞生那天起,许多学者及作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阐释小说的本质。塞万提斯、菲尔丁和巴尔扎克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小说的本质是客观生活的模仿或者反映,尤其是巴尔扎克将小说这个文学殿堂的后起之秀推向了第一个辉煌的巅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有限总体、等可能概率”条件下,某些应用全概率公式求解问题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个简单算法,并因此提出了一个关于全概率公式的一个注记的命题,同时给出了全概率公式注记命题的证明及实际应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彭侃 《科技信息》2009,(12):131-132
Aristotle's contribution to art and literature is significant. His idea on imitation is a fundamental theory for further literacy critics This paper compares Aristotle's theory on imitation with Plato's, and summaries Aristotle's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