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剖析当代伦理学两大类型——德性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各自所面临的困境出发,试图证明规范美德伦理学将是现代伦理学的合理建构,并在这样的理论视野中探求孔子德性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性伦理学复兴以来,麦金太尔等现代德性伦理学家共同面对一个最基本的难题:重新阐释德性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德性。作为德性伦理学的重要代表,麦金太尔从德性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开启他对德性概念的界定。麦金太尔的德性与实践的关系,就逻辑关联层面而言,"实践"是德性的先在概念;就实质关联层面而言,德性是实现"实践"的"内在善"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实践"活动产生的"内在善"和"外在善"的具体对比,德性与二者的关系亦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3.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虽然都是德性伦理学,但双方的德性构建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思孟学派采用了辩证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先天本有的,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情感的基础作用,而亚里士多德采用了形式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后天训导和培养的,注重人的外在道德行为和理性的指导作用。此外,双方的伦理学与其形而上学、政治学的关系也不相同,体现了统一与基础、合一与分离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诠释美德的具体含义及其德目之间的关系是美德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或核心内容。德性伦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对人性提升、人的自我完善仍具有重要价值,相对于公民道德、制度化规则,美德伦理具有高尚性、自觉性的特点。诠释美德的工作不仅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着更为迫切的实践意义。对现代人应具有的人类基本美德的概括诠释,应以某种普遍的、恒常持久的历史标准以及现代伦理精神对现代人格的要求为衡量取舍标准。  相似文献   

5.
“伦理德性就是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论述的重点。亚里士多德从“德性”到“中道”,从“中道”到“应该”,从“应该”到“明智品质”,系统论证了“伦理德性就是中道”这一伦理学命题。正确理解“伦理德性就是中道”的命题,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中道是绝对中道和相对中道的统一;“伦理德性就是中道”与折中主义完全不同;有些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恶的,不存在中道;恪守“中道”时,需要权变,做到两恶之间取其轻。正确理解和努力实践“伦理德性就是中道”这一命题和规范,有利于实现个人德性的和谐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亦有重要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严光菊 《长春大学学报》2013,(12):1642-1644
感恩不仅是心理学的范畴,更是伦理学的范畴。医学生感恩德性关系医患关系的健康和谐。基于“十八大”精神、生态系统理论和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哲学理论,遵循养成教育的科学规律,从主体、客体和环体不同维度出发,探求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德性和德行是德性伦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德性是使一个人成为好人并且使其现实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德行则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是人的内在品质,德行则是人的外在品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把握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公民德性的形成以及德行的践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组织优化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基础。鉴于“德性论”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及理论优势,可以尝试对西方伦理思想作“德性论”阐述和建构。以界定广义“德性论”范式及教学原则为前提,我们将西方古代至近代的代表性德性理论形态作了梳理和归纳,以期在思想史教学中强化伦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提升学生把握思想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至善概念实际上有四种含义,即“最高的善”——德性、“完满的善”——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人类“共同的善”——“伦理共同体”、“最高的本源的善”——上帝。四种至善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德性伦理学视阈来看网络道德教育,就必须塑造网民的基本德性。塑造网民基本德性就必须立足网络社会来进行,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基础。采取德性论的理论模式,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视角。实现灌输网民道德认知,培养网民道德情感,锤炼网民道德意志,坚定网民的道德信念,践行网民的道德行为的"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11.
伯纳德·威廉姆斯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并于1999年因为在哲学上的重要贡献被授予英国爵位,而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在伦理学方面。目前就国内来看,对他的伦理学思想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暂时还没有,研究西方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的中国学者一般都只会引介和述及他的某些局部思想(如道德运气),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本文即对国内出现的一系列关于威廉姆斯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以"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为出发点,建立了他的伦理学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地位、条件,幸福与德性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他更强调了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的关系,指出要通过教育、立法等途径来培养人们的德性,从而获得幸福。对这种幸福观的深入探索有益于我们现代人更好地思考幸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迪尔凯姆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着重回答"道德"与"德性"的构成,现代德性与传统德性的区别与沟通,现代道德教育的实施等至今仍引起关注并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鉴于此,对迪尔凯姆关于"道德教育"理论的介绍,至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现代社会的大生产导致了大规模、细分工,冲击了古典社会手工作坊似的工作模式,也使得行当这种职业共同体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了,从而使职业伦理日益从一种对劳动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的感召弱化为对劳动者个人的道德约束。从古典时代到现代社会,德性从公共领域走向私人领域,反映着古典德性的衰落,而今天所谓的职业伦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德性衰落在劳动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通过批判地继承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实现正义的问题。在他看来,正义是人的一种守法且讲究平等的完满德性,其实现需要两个途径:一是个体的德性涵育,即个体应该做公正之事,培养公正、大度、友爱德性,过城邦生活;二是社会的政治建构,即社会应该建构一个体现公共利益的优良政体,实行法治,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伦理道德的巨大变革。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是推动道德发展的巨大杠杆,表现在,第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第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更了伦理道德标准,第三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伦理学研究领域,促进了应用伦理学的发展;第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伦理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消极力行 现象,使伦理学陷入了困惑  相似文献   

17.
关于儒家“亲情本位”思想的不同看法,表现着对“普遍伦理”的诉求以及走向普遍伦理的两种不同的理论进路,体现了现代伦理学“自然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科学性”与“哲学性”的关系,而在最根本的基础上反映着这个科学时代伦理学的特征与处境,以及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学对经济理性的强调导致经济学的发展面临困境,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二是经济学。的形式主义方法论,见物不见人。福利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的出现使得经济学开始关注道德问题,对现代经济学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如何有效地消除经济理性对社会理想和道德的偏离。一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教”有两种读音、两种用法,衍生为教育和教学,与之对应有间接道德教育和直接道德教学之分。由于教育之“教”直接指向学生,教学之“教”以教材为中介,因此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又有教规范与教知识之别。秉承苏格拉底的传统,知识即道德,德性之教是教知识;现代哲学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德性之教是教规范;而在现代教育哲学中价值辨析占有一席之地,又有教价值之说。在教育实践中人们感慨“德性难教”,假如从教的概念和内容方面作些清理,或许有助于我们减少些困惑。  相似文献   

20.
古典情感主义和现代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有不同的哲学背景与理论沿革,内容上具有实质性的差异,在实践影响上也不同。本文在对古典情感主义和现代情感主义的这些差异进行比较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的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