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某实验室购入实验用裸鼠,由于雄性鼠间的争斗发生了眼部咬伤,两周后裸鼠眼角膜溃疡,经诊断为真菌感染。建议当引进雄性动物合笼时,要加强管理,发现同笼争斗立即分开,对发病的动物隔离或淘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对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的报道、分析,引起对棘阿米巴角膜炎的重视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收住院的22例(23眼)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诱因戴角膜接触镜者2例(3眼),污水溅入眼内者1例(1眼),异物溅入眼内者2例(2眼),眼睛被异物刺伤者6例(6眼),原因不明者11例(11眼).22例均经10%KOH或生理盐水湿片法镜检查见棘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经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其危险因素除了佩戴角膜接触镜外,角膜外伤、异物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那特真联合结膜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均先采用那特真滴眼液点眼,对重症角膜溃疡的患者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角膜溃疡完全愈合.结论:那特真对真菌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重症角膜溃疡的患者尽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及手术方法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根据真菌性角膜炎轻、重的不同,采取单纯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方法和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结果:18例患者角膜溃疡完全愈合.结论:氟康唑、伊曲康唑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药物,对药物不敏感患者尽早行联合结膜瓣遮盖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体棘阿米巴角膜炎分离株的形态特征和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首次发现的两例人体棘阿米巴角膜炎样品在作者所在实验室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分析和致病性实验。这两个分离株(L和W)的形态特征极基相似,滋养体平均长度为2.5μm,平均宽度为21.0μm,包囊的平均直径为13.60μm,外囊贴近内囊,内囊呈多边形,但趋近圆形,内九为5-7;蛋白银染色显示不存在网状结构。两虫株对小鼠均和病力。根据以上特征;作者将这两个中国人体致病性虫株初步鉴定为棘阿米巴在群2中的Aca  相似文献   

8.
真菌的检测技术从传统的形态学、免疫学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并逐渐应用于角膜真菌感染的研究.本文就全身及角膜真菌感染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寻求更为快速、特异、敏感的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手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振杰 《甘肃科技》2012,28(10):128-129
研究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将9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分为A、B、C组,A组39例,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B组30例,采用氟康唑滴眼液治疗;C组29例,采用两性霉素B溶液治疗,治疗1月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的各项症状与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70.0%及65.5%,3组治疗结果相比,氟康唑滴眼液联合两性霉素B组治疗效果较单纯氟康唑组及单纯两性霉素B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IFN-γ及其转录因子T-bet在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机体免疫在该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角膜表层镜法建立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在感染后第1、3、5、7天,观察角膜炎特点与病理变化;半定量RT-PCR和ELISA检测角膜中IFN-γ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T-bet的表达。结果:角膜接种菌液后,角膜浸润混浊进行性加重;HE染色可见早期在角膜及前房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RT-PCR与ELISA检测结果表明,IFN-γ在角膜接种菌液后均出现表达,在第3天达最高值,而后逐渐降低;T-bet在第3天达最高值;T-bet mRNA的表达与IFN-γ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中,Th1型免疫应答在调节机体的抗真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32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表明局部点用抗病毒西药加服中草药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点放在中草药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角膜炎伴发色素膜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6例盘状角膜基质炎伴发色素膜炎的患者,临床治愈123例(治愈率97.6%);随访1~5年,复发43例(复发率34.1%)。52例角膜内皮炎伴发色素膜炎的患者,临床治愈50例(治愈率96.1%);随访1~5年,复发17例(复发率32.7%)。结论:病毒是引起角膜基质炎及角膜内皮炎主要病原,而只有在复发时免疫成分才具有重要性。盘状角膜基质炎伴发色素膜炎治疗原则是加强抗病毒治疗,再适当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内皮炎伴发色素膜炎治疗原则是加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联合应用,再适当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伴发青光眼的患者以抗炎治疗为主,同时加用降眼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易发生干眼病的发病机理,避免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方法:对26例(3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38只眼)患者均为胬肉切除术后发生干眼病而被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经停用抗病毒治疗,按干眼病治疗获得痊愈。结论:临床医生要充分掌握干眼病的发病机理及与病毒性角膜炎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延缓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岩  李彩霞 《汉中科技》2010,(4):41-41,43
针对略阳县频发牛羊结膜角膜炎眼病,通过采用自血疗法,对29例病牛羊的治疗和疗效观察,表明自血疗法治疗牛羊结膜角膜炎是有效的,可以推广应用。阐述了自血疗法治疗牛羊结膜角膜炎症的操作治疗方法、中药附方和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5.
范立峰 《海峡科学》2007,(12):47-47
目的:探讨贝复舒和无环鸟苷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应用。方法:21例32眼,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应用0.1%无环鸟苷和贝复舒眼液.对照组仅给予0.1%无环鸟苷,每日6-8次滴眼。结果:治疗组16眼,有效率93%,平均治疗时间18天.对照组16眼.有效率75%,平均治疗时间37天:两组有效率与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复舒和无环鸟苷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有协同作用。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人群及致病菌的分布特征,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82例182眼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人群特征及临床危险因素、治疗时间.结果 182例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经5%那他霉素滴眼液治愈119例119眼患者,另有27例27眼明显好转,其余36例36眼患者经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后,31例31眼明显好转,5例5眼继续恶化,最终3例3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2例2眼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致病菌多为镰刀菌属,5%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可有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降低患者手术率.  相似文献   

17.
18.
论述了动物眼睛角膜炎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及疗效,介绍了牛等大型动物角膜炎采用眼球后注射的治疗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温存梅 《甘肃科技》2007,23(9):206-206,166
目的:观察DNA(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干扰素联合治疗3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阿昔洛韦、碘苷交替滴患眼4-6/d,口服维生素C0.2维生素B210mg利巴韦林0.23/d,干扰素0.3ml球结膜下注射1/隔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脱氧核苷酸钠200mg 10%GS250ml VD 1/d,两组均治疗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临床症状、荧光角膜染色。视力恢复0.8以上(包括矫正视力)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79%(P<0.01)结论:DNA干扰素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利用粗糙集理论分析角膜炎致病原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性,优化了诊断指标,为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结膜炎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