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牛、羊红细胞悬浮于等渗生理盐溶液中,消除并隔离与红细胞叠连、聚集有关的生理生化特性,单纯对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研究,求出红细胞的Sved-berg常数,同时用高渗、低渗盐溶液悬浮红细胞,利用红细胞的渗透特性,人为改变红细胞的形状、大小,求出异常红细胞Svedberg常数,然后两者进行比较,理论和实验证明:牛红细胞的正常Svedberg常数为7.78×10—8S,与红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可变度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由于绵羊红细胞脆性较大,无法求出Svedberg常数。  相似文献   

2.
小分子团水的强溶解能力在很多方面已有所证明,但缺少小分子团水强渗透性的研究.用小分子团水与普通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等量红细胞中,离心之后通过测定上清液吸光度比较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比较小分子团水与普通蒸馏水对红细胞的渗透速率快慢.  相似文献   

3.
忆真 《青年科学》2010,(2):50-50
“吃血补血”比较可靠 血细胞的主要成分是红细胞,而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铁元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悬浮红细胞过滤前后主要质量指标的变化,评价白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临床观察去白细胞红细胞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有效性.随机抽取悬浮红细胞60袋(2U/袋),采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分别计数过滤前后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FHb)及体积的变化,滤后WBC用Nageotte计数板测定;比较分析临床输注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红细胞FNHTR的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60袋悬浮红细胞滤除白细胞后体积减少(43.38±7.54)ml,红细胞回收率为(92.88±3.85)%,白细胞去除率为(99.95±0.24)%,白细胞残留量为(0.52±0.28)×106/U,均已达到或超过血站基本标准中对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质量要求;Hb,Hct滤除白细胞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患者FNHT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白细胞滤器能有效滤除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能显著降低FNHTR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5.
将悬浮于氯化钠磷酸缓冲液(PBS),甘油和山梨醇溶液的人红细胞,在各种温度下处理60分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同时测定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山梨醇溶液悬浮的红细胞在48℃高温处理后,细胞形态仍保持正常状态,溶血作用也与对照细胞相似。而在这温度下处理的 PBS 和甘油溶液悬浮的人红细胞形态却发生明显改变,溶血作用也显著增大。经比较,在本实验条件下,山梨醇对人红细胞抗热损伤效果比甘油好。另外,本实验还测定了高温处理后人红细胞可滴定巯基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初步讨论了高温下红细胞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可滴定巯基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及载脂蛋白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血液流变学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98例冠心病患者与 80例正常健康者相关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及载脂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8例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载脂蛋白 B10 0明显增高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数 ,载脂蛋白 A1显著降低。结论 :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载脂蛋白 A1、载脂蛋白 B10 0的检测 ,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受试者在力竭运动后采用吸入氧气与自然休息2种方式所呈现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不同变化情况,发现受试者吸入70%浓度氧可以明显改善其力竭运动所致的血液流变性质异常状态,从而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能.  相似文献   

8.
洗涤红细胞在治疗溶血性贫血等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洗涤红细胞质量,缩短生产时间,更好服务于临床,对不同方法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效果进行了比较。1 资料和方法1.1 仪器和设备 离心机:美国BeckMan J-6B;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血细胞计数仪:日本S820。1.2 全血来源 甘肃省血液中心健康献血者。1.3 洗涤红细胞制备方法 全血离心后,在无菌室净化工作台内按无菌操作要求,分出血浆和白膜层后,经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后,最后加入与红细胞等量的生理盐水,混匀,即制备成洗涤红细胞。2 实验方法及结果2.1 选用库存3—…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观察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效果,为临床安全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对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CPDA)保存液,对保存4、7、14、21 d的悬浮红细胞进行密度(胞龄)分离并对各种胞龄的细胞计数.结果:保存4、7和14 d的悬浮红细胞在Percoll法下可以分成4种胞龄的红细胞,红细胞数目中龄1(M1)>中龄2(M2)>青龄(Y)>老龄(O).保存21 d的红细胞只能分成3层,没有青龄红细胞.结论:悬浮红细胞在保存14 d后其青龄的红细胞逐渐减少,剩下中、老龄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将悬浮于氯化钠磷酸缓冲液(PBS),甘油和山梨醇溶液的人红细胞,在各种温度下处理60分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同时测定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山梨醇溶液悬浮的红细胞在48℃高温处理后,细胞形态仍保持正常状态,溶血作用也与对照细胞相似.而在这温度下处理的PBS和甘油溶液悬浮的人红细胞形态却发生明显改变,溶血作用也显著增大.经比较,在本实验条件下,山梨醇对人红细胞抗热损伤效果比甘油好.另外,本实验还测定了高温处理后人红细胞可滴定巯基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初步讨论了高温下红细胞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可滴定巯基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观察传统名贵中药龙抗I号对尾吊模拟微重力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心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分别在5,21 d取静脉血检测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和全血黏度,取血后取心肌测定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 给药5 d后,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红细胞压积、心肌MDA水平明显降低;全血黏度、心肌H2O2质量分数有降低趋势;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心肌T-SOD活力有升高趋势. 21 d后,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全血黏度显著下降,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显著升高;其余指标均表现出向正常水平恢复的趋势. 龙抗I号对尾悬吊模拟微重力引起的大鼠红细胞压积升高、全血黏度增大、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有明显的抑制并且对模拟微重力引起的心肌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及机制,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通过在饮水中给予不同剂量的氟(0,15,30,60 mg/L,分别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和高氟组),慢性染毒9和18月后,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检测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并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水平.结果发现: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下降,血清中MDA的含量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下降,并在中氟组和高氟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与9月染氟期同组比较,18月染氟组大鼠的红细胞膜流动性和抗氧化能力都有所下降,其中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染氟组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慢性氟中毒能够降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这种影响可能与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而且随着染氟期的延长会加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细胞沉降速率、红细胞及其悬浮液密度、悬浮液及悬浮介质粘度、以及红细胞有效半径的测量,可以从Oka关于红细胞沉降速率公式中推绎出红细胞可变形性参数,作为一种新的评价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鲵的血液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血细胞计数法和瑞氏染色法首次记述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血细胞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红细胞的平均值为7.6×10~4/mm~3,白细胞的平均值为1.9x 10~3/mm~3。除大鲵红细胞胞质中含有一团嗜碱性颗粒外,血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和其它脊椎动物相类似。文中就大鲵与其它两栖动物进行比较并从进化角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前文曾报导胞二磷胆碱(Cytidine Diphosphocholine,简称CDP-胆碱)有显著抑制贮存红细胞溶血的作用.为探讨CDP-胆碱的作用是否与嘌呤核苷类相同,也参与了细胞内的能量代谢,本文就红细胞贮存过程中的某些生化指标作了分析.我们将含有CDP-胆碱、并以酸性柠檬酸葡萄糖(简称ACD)抗凝的正常人血(CDP-胆碱最终浓度约为13mM)贮存于4℃,历8~10周.测定贮存过程中全血葡萄糖、乳酸和红细胞内酸溶性有机磷及无机磷的含量变化,并与对照比较.结果显示,CDP-胆碱在抑制红细胞溶血的同时,却对全血的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及贮存过程中红细胞内酸溶性有机磷含量的下降、无机磷含量的上升均无影响,表明CDP胆碱抑制溶血的作用与能量代谢基本无关.此外,经测定贮存过程中红细胞去蛋白滤液的紫外光吸收图谱,也看到实验组与对照组完全一致,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CDP-胆碱基本不进入红细胞内部.所有以上结果表明,CDP-胆碱抑制溶血主要不是通过参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而起作用,因此与嘌呤核苷类物质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对CDP-胆碱抑制贮存红细胞溶血机理的研究应着重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16.
前文曾报导胞二磷胆碱(Cytidine Diphosphocholine,简称CDP-胆碱)有显著抑制贮存红细胞溶血的作用。为探讨CDP-胆碱的作用是否与嘌呤核苷类相同,也参与了细胞内的能量代谢,本文就红细胞贮存过程中的某些生化指标作了分析。我们将含有CDP-胆碱、并以酸性柠檬酸葡萄糖(简称ACD)抗凝的正常人血(CDP-胆碱最终浓度约为13mM)贮存于4℃,历8~10周。测定贮存过程中全血葡萄糖、乳酸和红细胞内酸溶性有机磷及无机磷的含量变化,并与对照比较。结果显示,CDP-胆碱在抑制红细胞溶血的同时,却对全血的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及贮存过程中红细胞内酸溶性有机磷含量的下降、无机磷含量的上升均无影响,表明CDP-胆碱抑制溶血的作用与能量代谢基本无关。此外,经测定贮存过程中红细胞去蛋白滤液的紫外光吸收图谱,也看到实验组与对照组完全一致,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CDP-胆碱基本不进入红细胞内部。所有以上结果表明,CDP-胆碱抑制溶血主要不是通过参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而起作用,因此与嘌呤核苷类物质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对CDP-胆碱抑制贮存红细胞溶血机理的研究应着重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17.
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补体受体I(CR1)是红细胞重要的免疫物质基础,红细胞的一个功能是通过CR1促进免疫复合物由循环中完全清除.红细胞免疫黏附能力与CR1数量表达有关,CR1的基因突变影响数量表达.许多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肝炎及肿瘤中红细胞CR1水平下降,与CR1分子的数量及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网织红细胞作为成熟红细胞的前体,可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与红细胞的活动度,临床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判断骨髓红系造血机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长跑训练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规律,为预测正常训练过程中训练者低血红蛋白的出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丹芩颗粒对动物眼玻璃体积血的影响。方法用家兔自体血造成眼玻璃体出血模型,分为复方丹芩颗粒(8 g/kg、4 g/kg、2 g/kg)治疗组和普罗碘胺注射液治疗组。用复方丹芩颗粒治疗8w,观察眼底可见度;兔眼病理切片中的巨噬细胞计数变化;玻璃体液中红细胞、血凝块、机化物检出率等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芩颗粒组大鼠眼底可见度明显增加,眼底红细胞消失和溶解情况明显减轻,玻璃体液中红细胞、血凝块、机化物检出率明显减少,病理切片中的巨噬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结论复方丹芩颗粒对瘀血有明显的解聚、促溶作用,增进红细胞溶解和吸收。促使巨噬细胞趋向眼部组织,增进积血的清除。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微量方形玻璃毛细管电泳装置测定了人和鲫鱼、蟾蜍、蝮蛇,家鸽等不同红细胞的电泳率;初步比较了种属、血型以及神经氨酸酶作用等生物因素对红细胞电泳率的影响。电泳条件为 25℃,pH 6.4蔗糖-氯化钠-磷酸缓冲液,离子强度 0.072。发现非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电泳率也有明显的种属差异,与哺乳动物相比,其电泳率均偏低。不同种属红细胞经神经氨酸酶处理后,电泳率都下降但减缓程度有种属差别。此外,血型对人红细胞的电泳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