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纳米氧化硅对髯毛箬竹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髯毛箬竹为试验对象,采用叶面喷施的处理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SiO2(150、300、450 mg/L)对髯毛箬竹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相比,各浓度的纳米SiO2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髯毛箬竹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气体交换参数和PSⅡ潜在活性、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升高,其中以300 mg/L纳米SiO2处理效果最佳。该浓度纳米SiO2处理21 d时以上各参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3.6%、34.9%、20.4%、8.8%、7.9%、26.6%、34.1%和19.3%,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对胞间CO2浓度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p>0.05),处理后期对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有明显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说明适当浓度的纳米SiO2能有效改善髯毛箬竹叶片气孔导度,促进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增大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降低光能热耗散,提高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进而提高髯毛箬竹的净光合能力。叶肉细胞光化学活性的提高是纳米SiO2促进髯毛箬竹光合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北疆主要棉花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北疆6个不同棉花品种田间叶片的净光合作用、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晴天棉花叶片的光化学效率Fv/Fm随着光照强度上升而下降,到14:00左右降到最低值,之后又随光照强度的减弱逐渐回升;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于此相反。棉叶在晴天易发生光抑制,可能会引发反映中心的降解等破坏反应。产量较高的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10号的Fv/Fm和qP的值均高,且正午过后Fv/Fm恢复较快,具有较高的PSⅡ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证明光合器官的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效率是作物高产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汕优63剑叶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杂交稻汕优63剑叶一生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RuBPCase活性及叶肉导度(Gm)与净光合速率显著相关,它们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Gs)、碳酸酐酶(CA)活性、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全链电子传递速率(ETR)等光合参数的衰退速率。RuBPCase活性及叶肉导度(Gm)的下降可能是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籼粳亚种间杂交获超高产育种新突破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优势选育成高产新品种的系列新组合“协优413”、“协优9308”和“Ⅱ优2070”,实现了通过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的利用获得超高产的目标。水稻育种界认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优势的利用,是继水稻高秆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UV-B辐射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增强紫外线-B(UV-B,16 kJ/m2·d和40kJ/m2·d)辐照"两优培九"水稻幼苗,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a/Cb以及反映植物光系统Ⅱ(PSⅡ)的荧光参数值,分析UV-B处理后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Ca/Cb及荧光参数值变化情况以及对水稻叶绿体荧光参数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UV-B处理后,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Ca/Cb及荧光参数值(除qN以外)低于对照组(CK),差异显著(P0.05).其中荧光参数Fv/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是对环境胁迫反映最为敏感的一个指标.低剂量UV-B处理组原初光能转化指标差异不显著,高剂量UV-B处理组原初光能转化指标差异显著.说明高剂量的UV-B导致了水稻荧光特性减弱,光合作用受损.  相似文献   

6.
国家水稻区试中稻迟熟高产组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我们对国家中稻迟熟高产组水稻进行了大田区域试验,同时对它们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有两优航1号、协优9019、天香优8号、T优551、Ⅱ优416、红优166六个品种比对照汕优63增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光合速率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乙烯诱导衰老过程中大豆叶片PSⅡ光化学特征的变化.随着大豆叶片的衰老,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Fv/Fm只有轻微下降.这表明,大豆衰老过程中光合速率的下降不是PSⅡ光化学活性下降造成的;随着衰老,光合机构中的QB降解,QB的降解可能是导致PSⅡ光化学活性下降的关键因素.叶绿素荧光猝灭分析表明,在衰老初期,非光化学猝灭NPQ是强光下耗散过剩激发能的一个重要机制,然而当叶片严重衰老时,PSⅡ反应中心的失活可能成为光合机构耗散过剩激发能的另一种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楸树幼树生长及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低山丘陵地造林的7个品种楸树2年生幼树的生长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楸树幼树的高生长、直径生长、叶片长宽比、单株叶片数和净光合速率等生长和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直径生长速率与叶长、叶片长宽比、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叶片宽度与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光化学猝灭qp与非光化学猝灭(NPQ)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南部分省区杂交稻常年近2亿亩。据农业部1994年统计资料,所应用的组合47.4%系“明恢63”的后代(如汕优63、特优63、协优63、Ⅱ优63等),近几年仍以“汕优63”为主。它高产稳产,熟期适中,适应性强,米质较好,近10年来在我国水稻生产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预计在今后若干年内仍不失为我国许多地区的当家品种。但由  相似文献   

10.
试验杂交水稻的分蘖数量除L301A×R29比不育系和常规高产品种“双桂36”较少外,D优63、D优64、青优中、协优64、威优64、威优35和华优63分别比其亲本和对照品种多,表现正显性超亲优势.青优中、协优64、威优64、威优35、华优63和D优63的分蘖数与~(32)P在分蘖中的分布(%)呈正相关.D优64、L301A×R29不呈正相关.D优63、D优64、协优64的分蘖数与~(14)C—同化物在化分蘖的分布(%)呈正相关,青优中、威优64、威优35华优63和L301A×R29不呈正相关.D优63、D优64、协优64和华优63的单苗干物重高于它们的亲本和对照品种.青优中、协优64、华优63、D优63、D优64的苗高也分别比其亲本和对照品种高.本文还讨论了杂交稻苗期生长优势、~(32)P和~(14)C在分蘖中的分布(%)与谷粒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光幕靶靶面光能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测试光幕靶靶面的光能分布。从而为设计高精度和大靶面光幕靶提供依据。介绍了光幕靶靶面光能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方法。系统基于单片机进行光能数据采集,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光能分布曲线。经实验检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和市网供电相结合的双电源供电的调光节能技术,采用SPWM控制方式和新型桥式整流逆变电路,可按照环境和用户需要自动调节汞灯的发光强度,具有节能效果明显、输入电流的死区范围小、起辉时间短、发光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物理模型的讨论,对垂直光线高速运动的中性粒子所受光压进行分析,得出当粒子速度增高时,其所受光压也增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在太阳能瓷瓦表面涂上一层反射干涉薄膜。不同厚度的干涉膜对不同波长的光有干涉作用,当ne=κλ,加强光的反射,形成相应颜色的彩色太阳能光伏电池瓷瓦,实现了建筑材料和能源材料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不锈钢脱磷的不同方法,认为弱氧化脱磷是有前途的。用CaO-BaO-CaF2渣系对不锈钢脱磷进行了试验,证明采用20%CaO,60%BaCO3,15%CaF2,5%Cr2O3的组成渣,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脱磷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亮度LED在太阳能城市灯光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超高亮度LED的发展概况,包括超高亮度LED的研究开发、产业和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水平;在绿色照明技术研究开发方面,介绍国内外超高亮度LED在研究开发中所取得最好水平以及LED在太阳能城市灯光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8.
19.
高时间分辨率加湿浊度计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气溶胶吸湿性的日变化特征, 独立设计并搭建一套高时间分辨率的加湿浊度计系统。该系统首次采用两台水浴来交替控制样气加湿过程, 将循环周期由先前的2~3小时缩减至约1小时。系统中TSI3563型浊度计的光源功率由75W 调整至25W, 并在光源前方安置一片热镜, 腔体内升温由4.3ºC降至2.3ºC, 提升了系统加湿效率。由于浊度计自带的湿度探头测值不准, 故在浊度计进气口处和出气口处分别安置两枚温湿探头, 用于校正浊度计腔体内的相对湿度测值。该加湿浊度计系统将用于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特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CO爆炸反应压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公式△U=-0.119 6 n/λ计算了CO在空气中爆炸反应发生时的温度,进而计算了爆炸反应产生的压力.计算表明,当CO在空气中的浓度为爆炸反应的低限浓度12.5%时,爆炸反应产生的最高压力为3.51 atm;当CO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反应的高限浓度74%时,爆炸反应产生的最高压力为3.66 at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