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梓树(Catalpa ovata)和滇楸(C. fargesii)嫁接苗第1年各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探究不同砧木对楸树(C. bungei)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为初步筛选适宜楸树嫁接的砧木以及楸树良种繁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梓树和滇楸为砧木,以‘南林1号’(‘Nanlin 1’)‘洛楸’(‘Luoqiu’)和‘苏楸1号’(‘Su 1’)为接穗,进行芽接,共6个嫁接组合,测定嫁接后128、141、155、174和189 d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并统计嫁接6个月后的成活率,测定接穗当年的高生长和径生长量及生长1年后嫁接口上下径粗度比。【结果】 6种砧穗组合中‘南林1号’/滇楸的成活率最高,达76.91%,‘苏楸1号’/滇楸成活率最低,仅有32.05%;‘南林1号’/梓树的接穗高生长和径生长量最大,分别为165.51、2.89 cm,‘苏楸1号’/滇楸的接穗高生长和径生长量最小,分别为83.43、1.63 cm。各嫁接组合嫁接口上下径粗度比均小于1,嫁接生长第1年,均未出现“大小脚”现象,但‘苏楸1号’/滇楸亲和性最差。在整个生长测定期,除以‘苏楸1号’为接穗的嫁接组合外,滇砧嫁接组合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o)总体上均不同程度地大于梓砧嫁接组合。不同嫁接组合和生长时期均对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Pn产生显著影响。嫁接后155 d,各组合差异显著,Pn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南林1号’/滇楸、‘洛楸’/滇楸叶绿素含量较高,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光合能力强;PnFm(最大荧光)、Fv/Fo呈显著正相关,‘苏楸1号’/滇楸和‘苏楸1号’/梓树组合PnFv/Fo较低,Fo较高,说明其耐强光能力较弱。【结论】 初步判断认为‘南林1号’和‘洛楸’以滇楸作砧木时,发展潜力更大,而‘苏楸1号’以梓树作砧木时,综合表现更好。该研究仅分析各砧穗组合嫁接第1年的生长差异,后期生长状况以及是否出现“大小脚”现象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几种楸树苗木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对4种不同类型楸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楸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显著影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现"降低—增加—降低"的规律;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在干旱胁迫初期降低,之后升高,再降低。说明胁迫初期楸树发生光抑制,逆境适应调整后,PSⅡ反应中心开放增加,减少了光抑制,后期干旱胁迫加剧,光抑制增大。Fv/Fo、NPQ、ETR、ΦPSⅡ等指标在胁迫初期升高,后期降低,说明经受适度的干旱胁迫,植株可作出一系列适应性调节,体现出自身的保护机制。4种不同类型楸树对干旱胁迫逆境的适应能力不同,Fv/Fm反映其光抑制的大小,按其变化可得出抗旱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南阳楸、金丝楸、圆基长果楸、楸树。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照强度下玫瑰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玫瑰光合生理变化规律,选择抗寒优良无性系1#为试验对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Li-6400测定L3(75%±3%)、L2(50%±3%)、L1(25%±3%)、L0(CK)等4种光照强度下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玫瑰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上升,叶绿素a/b下降.L3、L...  相似文献   

4.
宋胜普  刘明  黄智鸿 《科技资讯》2013,(16):133-134
通过对14个不同大豆品种"长农18""绥农14""长农16""吉农24""黑农38""吉农15""吉育47""吉农6""吉林30""吉农23""吉农1号""吉农12""吉农14"和"206"这14种不同大豆品种的生理指标和生育期的常量进行全方面的比较和研究,根据冀西北地区种植的需求,我们可以筛选出适合高产品种,筛选出来两种,分别是"206"和"吉林30"。  相似文献   

5.
不同楸树品种(类型)嫩枝扦插生根能力及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普通条件下10个楸树不同品种(类型)嫩枝扦插的生根能力进行了比较,选择推广价值较高的圆基长果楸进行正交试验以获得圆基长果楸嫩枝扦插繁殖的最优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0个品种(类型)楸树间的生根进程和生根率差异均显著,梓树和灰楸生根能力最好,生根率达到80%以上;南阳楸、圆基长果楸和豫楸1号生根能力较好,生根率超过50%.圆基长果楸正交试验发现:备因素对圆基长果楸的生根牢影响效能的大小依次为激素浓度、激素种类、插条粗度、处理时间、插条长度,圆基长果楸嫩枝扦插的最优组合是用1 500 mg/kg的ABT 6号生根粉处理30 s,插条长10~12 cm、粗0.3~0.6 cm.  相似文献   

6.
 追肥是草坪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探讨草坪草生长期间是否需要追施磷肥及合理施肥量, 采用盆栽生长期追施磷肥的方法, 研究不同磷肥用量(0、30和60kg/hm2 P2O5)对结缕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0和60kg/hm2的磷肥均能使结缕草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增加;30kg/hm2的磷肥提高了结缕草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 而施用60kg/hm2磷肥则降低了可溶性蛋白质, 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含量;施用30和60kg/hm2的磷肥均使结缕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大光量子效率及表观光电子传递效率提高, 但降低了水分利用率.生长期间施用磷肥能促进结缕草的生长发育, 提高草坪质量.其中施肥量为30kg/hm2时结缕草各项指标均优于60kg/hm2处理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6种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对皂荚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皂荚在灰质白云岩发育的土壤中生长状况最好,第3年树高可达209.3cm,最差为石英砂岩发育的土壤中情况,树高仅100.6cm,并且这种差异随时间越长越明显;地茎的生长与高生长规律一致,但变化幅度没有高生长的大;高、径生长的差异也反映在生物量上有差异,3年生皂荚的生物量,以灰质白云岩发育的土壤中最大为382.61g,石英砂岩发育的土壤中情况最差,生物量仅为170.69g.这一结果可指导黔中喀斯特地区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及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楸树27个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凯氏常量定氮法、钼蓝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了叶片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并对叶片N、P、K、Ca、Mg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生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N素含量随着生长季节而降低。27个楸树无性系叶片中,除全N、全K、Mg含量在无性系间有显著的差异外,P、Ca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无性系的生长与N素含量有显著相关性,N素的多少直接影响楸树幼树的生长,但是楸树对于N素的吸收利用又受P、Ca的影响,P有利于N吸收、而对Ca有一定的制约作用;Mg对于K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P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测定的5种营养元素中,楸树所需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分别为16.800、0.079、5.740、2.700、0.317 g/kg。  相似文献   

9.
 以喜阴植物对马耳蕨成熟孢子为材料,研究了对马耳蕨配子体发育4个阶段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从孢子萌发到原叶体阶段,最大荧光(Fm)、初始荧光(F0)、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及光化学萃灭系数(qP)均与发育进程极显著正相关(p<0.001),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与发育进程负相关,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对马耳蕨配子体发育不同阶段荧光特性存在异质性,配子体随发育进程光能转化效率逐渐提高,光合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个薄壳山核桃品种‘Forket’、‘Western’、‘Cape Fear’、‘Moore’、‘Sioux’、‘Apache’的光合特性差异,为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不同楸树花粉萌发率的测定及花粉超低温保存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种不同楸树(楸树、滇楸、梓树、灰楸和黄金树)花粉萌发率的研究表明:花粉在恒温25℃培养6 h时萌发率较好,培养基为:10%蔗糖 0.01%硼酸 1%琼脂。在室温水培条件下,花粉在3 d内都保持较好的萌发率,第4天至第7天萌发率快速下降。花粉在液氮和-70℃条件下贮藏生活力较好,随贮藏时间延长生活力下降幅度也较小;常温贮藏时花粉萌发率最低,且生活力丧失快;而0℃和-20℃贮藏花粉生活力居中。超低温保存后花粉的解冻方式对花粉的萌发率影响较大,楸树各树种均以温水浴(35~38℃)下解冻5 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楸树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保护酶与丙二醛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丝楸和圆基长果楸的嫩枝为材料,研究了ABT处理下扦插生根过程中3种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其变化规律与生根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与楸树嫩枝扦插生根过程密切相关;叶片和皮部SOD活性各自呈现升—降和降—升的趋势;两部位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现升-降的趋势;叶片PPO活性呈现升—降趋势,而皮部PPO活性则出现双峰变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变化的转折点则由于品种的不同以及ABT处理与否出现很大的差异。对酶活性和MDA含量进行有效调控是突破楸树扦插繁殖困难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0,0.1 %,0.2 %,0.4 %,0.8 %,1.6 %)的芽孢杆菌粉剂,通过养殖生长实验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芽孢杆菌不同添加量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及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芽孢杆菌对幼鱼的日摄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0.2 %的饲料组的相对增重率(F5,12=8.003 4,P=0.003 7)和特定增长率(F5,12=6.441 8,P=0.007 9)均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组的饵料系数也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F5,12=5.69,P=0.006 4);同时该组幼鱼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达到最大值.说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4.
采集中国东海舟山海域海底不同层次9个海泥样品,通过稀释培养分离纯化得到海洋细菌78株。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上述分离所得海洋细菌对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费氏弧菌等5种水产病害常见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获得具有抑弧菌作用的海洋细菌17株,占21.8%。其中6株菌株对费氏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7.7%。7株菌株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作用较显著,占9.0%。2株菌株对创伤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2.6%。2株菌株对溶藻弧菌和鳗弧菌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占1.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稀释培养法能分离到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海洋细菌;来自海底泥的海洋细菌中存在较多的具有水产病原弧菌拮抗活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棉花黄萎病菌拮抗木霉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实验室保存的8株高产胞外细胞壁降解酶的木霉菌株中筛选到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茵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木霉菌株SMF5.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SMF5对棉花黄萎病茵的作用机制包括生境竞争、产生耐热代谢产物、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等.  相似文献   

16.
名师就是大家公认的好教师。名师的特征有:名师特别敬业,上课特别精彩,特别有水平,特别有修养,特别有个性,特别有成绩。名师的价值体现在:名师是学生的导师,是教师的榜样,是学校的品牌,是地方的名人,是国家的脊梁。名师的成长需要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高校应通过实行“名师工程”等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名师,以此带动整个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凹叶厚朴二元立木材积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测239株凹叶厚朴样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采用遗传算法,三次设计法,改进单纯形法拟合材积方程并与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三次设计法和改进单纯形法建立二元材积方程优于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的适用性检验统计量F不能服从F分布,说明不能用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拟合凹叶厚朴的材积方程;同时用模外25株凹叶厚朴样木进行检验,遗传算法、三次设计法和改进单纯形法建立的二元材积方程的理论材积与实测材积相吻合.采用遗传算法建立的立木材积方程编制了凹叶厚朴的胸径、树高二元材积表.  相似文献   

18.
甲苯咪唑对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及驱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苯咪唑浓度为0 4×10-6和0 8×10-6时,5种试验鱼(日本鳗Anguillajaponicus、欧洲鳗Anguillaan guilla、翘嘴鳜Sinipercachuatsi、红剑XiphophorushelleriHeckel和建鲤Cyprinuscarpiovar.Jian)是安全的;浓度为2×10-6时,前3种试验鱼全部存活,而红剑和建鲤的死亡率为6%和4%.用浓度为0 2×10-6、0 4×10-6和0 8×10-6的甲苯咪唑药浴患伪指环虫病(感染率为92%)的欧洲鳗,用药1次,120h后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10%和0%.说明甲苯咪唑对欧洲鳗伪指环虫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