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为描述突发性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本文将跳扩散模型创新应用在提前违约的贷款保险定价模型中,修正了以几何布朗运动为假设的提前违约的贷款保险定价模型.根据贷款保险与看跌期权之间的同构关系,构建了基于跳扩散的提前违约下贷款保险定价模型,并选取某上市公司数据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数据,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跳扩散下提前违约的贷款保险定价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刻画实际金融市场的变动现象,尤其是政策突变等信息到达和集成而产生的冲击现象.此外,违约点及资产波动率都会对提前违约的贷款保险定价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加权整体最小二乘法(WTLS)估计变量误差模型(EIV)参数需要进行大量的矩阵运算,为了提升估计EIV模型参数的计算效率.本文以WTLS的平差准则为出发点,运用矩阵运算定理,研究了WLS与WTLS平差准则之间的联系,从理论上证明了最小二乘法(不加权)与整体最小二乘法(不加权)估计EIV模型参数的等价性;同时分析了在EIV模型参数是微小量的条件下,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直接代替WTLS估计EIV模型参数的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在坐标转换参数是微小量的情况下WLS和WTLS的解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在可识别的条件下构造出一种线性联立方程组模型中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具有相合性和渐近正态性,并且比二步最小二乘法计算量小.数据模拟结果表明,我们所提方法在某些方面好于间接最小二乘法,其估计精度接近于二步最小二乘法和三步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4.
被保人的死亡率分布是确定寿险费率的一个重要依据,而根据其生活的环境、时间预测被保人的死亡率是保险精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最小叉熵原理,建立了预测被保人死亡率分布的一个模型--最小叉熵模型,该模型以叉熵函数作为目标函数,以被保人的预期寿命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最小化叉熵预测被保人的死亡率.以从事特殊职业的被保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叉熵模型计算了该类人的死亡率.该方法计算简便,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实用性,为死亡率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考虑有限需求分布信息下具有损失厌恶特性的报童订货策略问题.在前景理论框架下,基于最小最大后悔值准则建立了仅知需求区间信息下的报童鲁棒订货模型,分析了损失厌恶系数,单位剩余损失以及需求区间范围对损失厌恶报童鲁棒订货量和最小最大后悔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的鲁棒订货量随单位剩余损失的增大而减少,但随着损失厌恶系数和需求区间范围的增大,鲁棒订货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决策者的最小最大后悔值总是随厌恶系数和需求区间范围的增大而增大,随单位剩余损失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双分数跳 扩散随机分析理论及保险精算方法, 建立双分数跳 扩散过程下的金融市场模型, 并给出双分数跳 扩散过程下最值期权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误差为鞅差序列下的异方差部分线性回归模型.基于非参数估计量,我们导出了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量,并且在适当条件下得到了它们的矩相合性.同时,通过模拟研究了有限样本下估计量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假设股票价格服从分数跳-扩散过程,建立了分数跳-扩散过程下的金融市场模型,利用保险精算方法和分数跳-扩散过程理论,得到了双标型两值期权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股票价格更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引入了双分数Ornstein-Uhlenback过程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假定期望收益率、无风险利率和波动率均为常数.利用双分数布朗运动环境下的随机分析知识,建立了Ornstein-Uhlenback过程下的金融市场模型,结合保险精算的方法,推得了后定选择权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10.
假定股票价格和企业资产价值均服从双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建立双分数布朗运动环境下金融市场教学模型,利用保险精算方法,得到双分数布朗运动环境下具有违约风险的可转换债券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11.
以博彝论为基础,建立了事后道德风险下的保险合同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最优解,分析了投保人的损失对投保人最终财富的边际效用以及赔偿额的影响,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12.
经验估费是保险人通过调整保费来修匀保单组合的风险异质性的精算技术.由于缺少对投保人和保险人的价值判断的考虑,容易诱发投保人的"奖金饥渴症"等副作用.由保费和赔付构成的保险契约,抽象了投保人和保险人的博弈关系,反映了二者的行为偏好.为此,提出以契约调整为核心的经验估费系统,依托委托-代理理论,针对有无道德风险的情况构建分析模型,对照分析最优保险契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随机利率下含退保期权的投资连接寿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生死两全保险模型,主要考虑在随机利率环境下,对一类允许提前退保的投资连接保单进行研究,把分红期权、退保期权统一在其中.从而保单的价值可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基本保险、分红期权和退保期权的价值,并且得出了各部分价值的计算公式,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所交保费的投资比例.模型所涉及的情况与实际较为相符,对解决保险公司合理收取保费、进行保险赔付和管理风险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身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的人身保险合同,因不付到期的续期保险费在宽限期后效力中止。效力中止期间,保险人对于保险事故不承担保险责任。为了维护投保人和受益人的利益,也为了保护保险人的利益,法律规定了宽限期条款和复效条款对其进行救济,本文对两条款的法律规定、原因及其条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合理期待原则是美国保险法为规范保险合同最新发展的原则,该原则针对的是保险合同订立中不利于投保人、被保险人的特点而提出,该原则最新的发展动向是法院在适用中与第二次《合同法重述》关于格式合同的适用例外规定相结合,为我国保护保险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旅行社责任险为例,探讨在被保险人的法律责任竞合的情况下,责任保险的保障范围。对于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引起的违约责任,其特殊性使其与一般不适宜作为保险标的的违约责任有所区别,因此阻碍其成为责任保险标的的法理障碍并不存在。而对于是否应因保险类别的划分,将此种违约责任归于保证保险的范畴,从该违约责任的性质、责任保险的目的以及区分保险类别的意义等角度做了探讨,认为作为强制责任保险,应对其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由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保险欺诈行为已经成为保险人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之一.而博弈论是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结合实际对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复杂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沿用Gilboa和Schmeidler等学者分析模糊性问题的方法,定义一扩展状态空间上的概率测度,以描述保险市场中存在的模糊性。针对一种特殊均衡性保险市场——保险人为风险中性,投保人为风险厌恶,研究两者面临相同模糊性程度下的最优保险问题。结果表明,该市场条件下,投保人购买足额保险为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19.
郑奇威  季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8):1841-1845,1873
本文研究了在突发事件风险下保险合同对供应链的协调。在本文提出的保险合同模型中,零售商向供应商提供一定数额的保费,并在常规需求下承担所有的需求波动风险;而当发生突发事件时,零售商和供应商按约定比例共同承担需求突变损失。文章讨论了该类保险合同实现供应链协调所需满足的条件,并通过算例分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博弈论中的信号传递博弈理论,通过对车辆保险欺诈中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双方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关于车辆保险欺诈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得出了投保人进行欺诈的临界概率和保险公司进行审核的临界概率。另外,在给定保险公司最优策略的情况下,给出了保险公司的保费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